家兔皮肤真菌病的防治

2022-11-18 15:02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兽医站276400
新农村(浙江) 2022年10期
关键词:沙堡家兔母兔

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兽医站(276400)胡 平

家兔皮肤真菌病是由致病性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的多种皮肤真菌引起的一种皮肤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皮肤角化、脱毛、断毛以及皮肤炎性坏死等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兔场中一旦有兔感染即快速传遍整个兔群,且很难根除,已成为当前危害养兔业最为严重的皮肤病。

1.病原特点

目前,我国家兔皮肤真菌病的病原是生长在毛和皮肤上的真菌,主要有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多数真菌在沙堡弱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有些真菌为二相性真菌,即在机体内或含血培养基上生长成酵母型菌落,而在沙堡弱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则成丝状菌落。

家兔皮肤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遇到不利环境,可产生孢子;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耐干燥和日光照射,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3个月以上,但充分暴露在阳光下可被杀死。对2.5%碘酒、10%福尔马林较敏感;在60℃环境中经10分钟即可被杀死。

2.流行病学

兔舍潮湿、温度适宜,笼舍及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大时,自然界正常存在的真菌大量生长繁殖,兔即可感染。病兔、隐性感染兔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公母兔交配、仔兔吮乳等直接接触,或经饲料、饮水、脱落的兔毛、工作人员、工具或空气等间接接触而传播。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季节均可感染,但潮湿、多雨的夏季,幼龄兔,环境差的兔场多见。该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一旦发病很难根治。

3.临床症状

(1)兔须癣毛癣菌病主要侵害兔脑门和背部皮肤,常在这些部位出现边缘整齐的圆形秃毛斑。患病部位无毛,皮肤淡红,灰色鳞片状痂皮或皮屑增多,有痒感。

(2)石膏样小孢子菌病通常患部最早出现在兔头部,常在嘴唇、眼睑、鼻周围及面部皮肤,出现被毛折断、脱落而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界限明显的脱毛斑,之后病变蔓延到腿甚至全身。病初,病变部位皮肤出现红疹,被覆灰白色或黄色皮屑或痂皮,并发生炎性变化,痂皮脱落形成丘疹、水泡、结痂、溃疡,有痒感;随着病情发展,癣斑皮肤逐渐变厚,严重者出现皱裂,皮肤变硬。患病兔被毛粗乱、无光泽,精神不振,时常用后爪抓挠患部,或在笼角、墙角等尖锐地方摩擦蹭痒,或兔群内相互撕咬,出现外伤,继发感染后使病情恶化,可引起死亡。哺乳母兔可通过哺乳感染仔兔,在口、鼻、眼等周围形成红褐色结痂,母兔乳头周围有同样结痂。

4.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为:患部用75%酒精擦洗消毒,刮取患部边缘的皮屑或被毛,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下微微加热固定,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真菌的菌丝体或孢子。用沙堡弱葡萄糖琼脂培养,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真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兔皮肤真菌病,不仅能检测出活的致病菌,还能检测出死亡的和难以培养的真菌,也可以进行种内的分型。

5.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兔舍、兔笼及用具清洁卫生、干燥、通风透光,避免高温高湿。禁止到疫区或病兔场引种;兔场内部人员禁止串舍,工具不得相互借用;禁止外来人员、车辆以及收购商品兔、兔毛、兔皮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外来人员必须进场时,必须更衣、消毒后方可入舍。经常检查兔体被毛及皮肤状态,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对兔场内的场地、兔笼、用具等,定期用2%过碳酸钠溶液(2%~3%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严格消毒;空舍也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6.治疗

患部剪毛,用软肥皂或硫化物溶液洗去痂皮和皮屑,干燥后涂抹10%水杨酸软膏、克霉唑溶液、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1~2次∕天。大群治疗,可用灰黄霉素拌料,每100千克饲料添加30~40克,1次∕天,连用10~14天,停1~2周后再用10~14天。

猜你喜欢
沙堡家兔母兔
春季家兔管理四要点
低温时期要防家兔鼓胀病
安东尼堆沙堡
堆沙堡
提高母兔产仔率妙招
最大家兔
堆沙堡
提高母兔繁殖力二法
家兔笼舍建造四要素
母兔人工催情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