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2022-11-19 15:23孙朝云邢春燕苏冬梅房月华马世龙
农业与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农业

孙朝云邢春燕苏冬梅房月华马世龙

(1.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市农业环境与农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河北 衡水 05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决胜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决策,是党中央围绕“三农”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而制定的重大战略措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为准则,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建设中现代化进程相对落后的局面,传承优秀文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2035年实现农村现代化,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深入应用。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将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趋势。现代化机械和智能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农民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使农村从封闭落后的环境中走出来,迈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1 乡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技术已经为工业、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把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相融合,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与全球信息化接轨、实现乡村发展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 乡村信息化建设是全球信息一体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一体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作为我国的第1大产业,实现农业信息化与全球接轨将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农业经济、农业技术、农民意识都会在信息化建设中不断开拓进步,焕发出新的活力。

1.2 乡村信息化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中共中央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指出,要提高乡村实力,增加农业产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要大力发展和提高乡村信息服务水平,建设智慧农业工程,将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乡村建设步伐。

1.3 乡村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建国以来,阻碍乡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乡村信息闭塞、农民意识落后。将信息化技术与乡村发展融合,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打破固有观念是使农民摆脱传统意识束缚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智能、快捷、精准等优势将极大地推动乡村现代化的发展。

2 乡村信息化的特点

乡村信息化体现在乡村管理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居民生活信息化3个方面。乡村管理信息化是将网络技术和信息计算技术应用到乡村管理系统中,通过网络把村民、基层村委组织、乡镇政府、上级县市政府组织联系起来,更有效地解决乡村公共事务。农业生产信息化是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把现代计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设备等全面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完美融合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信息化是指全面实现信息覆盖,能通过智能终端和互联网快速获取信息咨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得以充分利用的乡村生活。

2.1 乡村管理信息化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在乡村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乡村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系统化。村民、基层村委组织、乡镇政府、上级县市政府组织通过网络系统来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上层政府部门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开展“互联网+政务处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村委基层组织通过网络了解村民生产生活动态、实现村务公开、政策下达,提高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方便村民了解国家政策、表达个人意愿,直接将村民和党政组织密切联系起来。通过“互联网+教育”和“互联网+医疗”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共享。通过完善乡村监控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维护乡村社会治安、打击犯罪。通过环境监测系统对部分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报警,在灾害发生时保障村民及时避难,并提供灾害处理数据,为救援提供帮助。

2.2 农业生产信息化

物联网技术、远程操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逐步成为现实。利用物联网和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农作物智能育种和种植、远程操控作物施药施肥和收割、建设无人养殖基地等。通过电子商务和物流系统将农产品远销海内外。农业生产信息化进一步促进农村加工制造业、旅游餐饮服务业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乡村的特色产业、传统文化、自然景观通过网络得到宣传和推广,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

2.3 居民生活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不断改变着乡村的生活方式,在消费方式、娱乐方式、信息获取方式等很多方面都逐渐接近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现代农村居民能熟练使用各种网络聊天工具沟通交流,能通过电商平台远程购物并利用智能支付手段在线支付,能在线完成水电费等生活缴费。智能家电、家庭监测系统也逐渐在农村家庭中得到普及。

3 乡村信息化建设成果

在乡村信息化建设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政府出台多项指导规划,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智能设备在乡村的应用和推广。

3.1 乡村互联网建设发展迅猛

随着互联网在乡村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商平台大量涌现。农民使用手机、电脑在电商平台宣传售卖农产品、联系大型企业,彻底改变了以往农产品滞销的状况。互联网的发展使农民更倾向于通过乡村网络服务平台获取气象信息、益农服务、专业指导等,促进了农业的精准化、高质量生产。中国气象局专为农业打造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已覆盖全国近100万农户,注册用户达到240万。乡村居民通过互联网从事娱乐、购买农资、传播农技知识、获取专家指导、发布视频或直播农产品生产过程、推广宣传产品,互联网在农村的价值得到了真正实现。

3.2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动了贫困地区的发展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处于环境恶劣的沙漠、大风区的贫困小镇提供了巨大便利,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当地居民提供环境分析数据、预测天气情况、收集物流信息、产品需求信息等,推动了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

3.3 智能设备的应用促进了乡村产业融合

物联网、智能化设备已在部分乡村庄得到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部分乡村在农业基础上开展了加工、养殖、旅游等其它产业,利用物联网建立自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家禽或水产养殖,并建设智能化车间完成农畜产品的深度加工。

4 乡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乡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信息技术开始逐步深度应用于农业农村发展。在建设信息化乡村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

4.1 乡村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

乡村信息化建设亟需掌握高科技技术人才、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拥有充分认识的乡村干部,以及能指导村民学习和推广先进技术的人才。但是,农村的生活环境导致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乡村居民的老龄化形势日益趋于严峻。青年人严重流失,老年人思想守旧,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信息技术在乡村的推广受到阻碍。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待遇差距又导致高科技人才不愿去支援农村建设,引入信息技术人才困难。

4.2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求

乡村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公路网、水电网、物流系统。近年来,我国加大了乡村共用通信基站建设,改善了偏远乡村的网络通信状况。但是,整体乡村的网络普及率仍然相对较低,存在信号质量差不稳定、网速相对较慢、移动通信基站覆盖不全面等问题。目前,乡村物联网建设也处在起步阶段,物联网设备尚未实现量产,而物联网建设是实现乡村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导致与物联网相关的数据采集、处理、共享等先进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影响了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真正实现。

4.3 基层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乡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全体乡村居民的共同努力,打破传统观念,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建设和改革中。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要起到带头引导作用,但部分基层政府不能深刻认识乡村信息化建设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对村民的宣传只是流于形式,也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以至于在乡村信息化建设中,不能从根源上改变现状,导致产业融合建设进度缓慢,成效甚微。

4.4 乡村居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乡村居民以中老年人居多。多数老年人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不会使用互联网,习惯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部分乡村居民只把智能手机、电脑作为通信、娱乐、购物工具,认为互联网只有娱乐功能,没有认识到可以利用先进的智能设备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如自动化生产系统、智能养殖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对无人机、智能化生产、物联网、大数据知之甚少。乡村居民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限制了乡村信息化的速度。

5 乡村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为了快速稳定地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可行的实施途径如下。

5.1 培养与引进信息技术人才

5.1.1 加大人才派遣力度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靠经济实力来吸引人才对于当前的多数乡村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依靠政府加大与当地高校合作力度,制定针对乡村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目标地向乡村派遣高学历、专业性强的人才。同时加强培养具有对乡村建设有深刻认识的大学生村官等管理人才,使其能扎根基层,引导乡村居民改变观念,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

5.1.2 积极引进人才

对于已经得到初步发展的乡村,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现状,积极引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专业人才。对于自主引进人才来说,首先要解决待遇问题,为人才提供生活保障,留住人才。可通过创建实验基地模式,发展与科研机构的人才合作培养,不断为乡村提供人才储备。

5.1.3 培养本土人才

从乡村本土中选择积极性高、对乡村建设认识较深入的村民,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和培养。由于本土村民对本地生产生活形式更加熟悉和了解,由其开展技术推广交流,会更有说服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乡村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要为广大农民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提高农民的能力和动力,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同时,也能缩小乡村内部的数字鸿沟。

5.2 提高基层组织和乡村居民素养

5.2.1 设立专业技术培训课堂

乡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基层组织和乡村居民对于乡村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在乡镇设立专业技术培训课堂或者以在线教育的形式,指导村民生产,培养具有专技专能,熟悉现代农业管理的新型农民。

5.2.2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乡村建设氛围

乡村居民的观念和意识决定了信息化乡村的建设速度。通过案例宣传、视频宣传、网络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形成创建新农村建设氛围,使村民在耳濡目染中融入乡村建设队伍,使村民自觉养成绿色环保、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素质品格。

5.2.3 乡村基层组织积极推出法规政策,推进建设进度

乡村基层组织是乡村建设的领头羊,积极的法规政策能给予建设者更大的信心鼓舞。正确积极的引导是基层建设的基础,乡村居民在政府领导下,能更加积极地投入乡村建设中。

5.3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5.3.1 完善乡村信息化软硬件设施

乡村振兴以信息化设施建设作为物质基础。根据乡村人口数量和实际网络需求情况,对移动信息基站进行扩建和技术优化,保障乡村网络质量和覆盖面积,推广宽带通信网、5G移动互联网。同时完善软件设施,设立乡镇网络服务站,为乡村居民提供网络信息咨询和网络技术指导。引导村民正确使用网络,将互联网技术融入生产生活。

5.3.2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推进产业融合

乡村产业融合是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基础设施完备的情况下,将农业生产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强大的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将农业优势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和利用,真正实现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

6 结语

在全面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设具有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支持的信息化乡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乡村的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