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式研究

2022-11-19 18:34潘秋云
小学生 2022年20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能力

☉潘秋云

受到数学学科性质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小学阶段,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打下良好数学基础的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讲解基础知识和技能。虽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应试能力,但在升入高年级后对数学学习会失去兴趣和学习动力,进而阻碍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自身教学理念,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式意义

(一)有助于优化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指引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数学思维,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解题中拥有更多思路、解题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转换解题思路[1]。在解答问题时,学生具备数学思维后,可以结合数学问题中的具体条件,针对性地明确解题思路,随着题目条件变化,有条不紊地对解题思路进行转变;还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层面、角度解答问题,提升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思考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发展,可以指引学生更加深刻地对问题进行钻研与思考,促使学生在繁杂的数学问题中找到问题本质。但是,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行锻炼,在不断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所学知识、问题,明确问题实质。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教师需要指引学生不应仅仅满足于计算出结果,还需要对解题的过程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多问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题思路、方法,进而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这一类知识、问题的规律性。

二、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式问题

(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指引,才会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完成,在家中也需要家长督促才会对家庭作业进行完成[2]。从中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较差,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很少积极主动请求他人帮助,习惯于等着教师讲解。

(二)学生缺乏积极情感体验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小学生都表示自己不喜欢学习数学,不喜欢上数学课,在课堂中很少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认为数学课堂枯燥无趣。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喜欢学习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但是在课堂上很少获得积极情感体验,难以体会正确解答数学题目时的满足感、成就感,进而严重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执行学习计划能力不足

对于小学生来讲,想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因为自主学习意识不足,只有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才会被动自主学习,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独立制定合理的数学学习计划表、时间表,但是在具体实施时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制定数学学习计划表、时间表时不够规范,或者是不适合自己,这些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相对较差。

(四)逻辑分析能力较为薄弱

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部分学生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是,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3]。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小学阶段,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逻辑思维要求都相对较高,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审题、数学建模、知识迁移、知识整合等方面都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三、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式的策略

(一)指引学生提出质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属于一种技能的表现,培养的是学生的低阶数学思维。而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等,指引学生提出质疑,能够促使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指引学生提出质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4]。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自身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指引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质疑,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水平。在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避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提问。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构建良好的提问氛围。在以往教学中,学生习惯于信任教材、教师权威,很少有学生会对教材、教师观点提出质疑。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不提问的习惯。因此,教师应构建良好的提问氛围,引导学生勇于去质疑和提问。

例如,在讲解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单元时,教材中问题:二(2)班35人去坐船,每次可以坐6人,6次能全部过河吗?在阅读该问题后,很多学生会自然想到6×6=36(人),而36大于35。因此,6次能全部过河。但该问题情境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思考问题:该种过河方式合理吗?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质疑:如果每次都有6个人过河,那么这6个人过河后,船怎么回去接剩下的学生?学生把数学和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长此以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提问的好习惯。最后,教师需要创建有效的提问评价,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质疑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对学习状态进行调整,主动进入到学习中。

(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可以真正对数学知识、技能进行理解与掌握。从中可以看出,合作探究学习是数学学习常见且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能够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和他人交往。并且,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可以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时常常会出现形式化问题,学生无法在合作探究中发展自身的数学素养,也很难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优化和改进合作探究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解《可能性》时,该节课有两个数学实验,即摸球实验、摸牌实验,这两个实验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6人,在小组中指定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因为摸球、摸牌属于较为新鲜的活动,防止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过于兴奋而影响到合作探究效率,教师可以设计评价标准:根据合作要求,顺利完成活动的前4组成员,可以获得积分卡,积分卡可以兑换学习用品。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保证合作探究顺利完成,还可以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合作探究学习上,而不是游戏中。在探究中,记录员对小组成员每次摸球、摸牌情况进行记录,汇报员对最后合作结果进行汇报,组长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筹处理。每个学生都在为获得积分努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在实验结束后,教师需要注重指引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班级汇报,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对数学本质进行发现,进而在分析、评价、创造中更好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三)指引学生进行反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进行自我反思,使教学满足学生发展,还需要对学生反思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在反思中学会积极主动思考,在反思中学会纠正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与动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指引学生进行反思,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需要关注学生是否不断反思自身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且对学习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指引学生对知识获取过程进行反思,对学习方法进行领悟。实际上,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对某些知识进行获取,对某些数学题目进行解答,更加需要注重指引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类似问题进行反思,思考以往都是利用哪些方式解决问题的,进而不断提升学生反思能力,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在讲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案进行反思。在该过程中,虽然两种方法不一样,但算法、算理是相通的,可以把以往学习经验迁移到新知识学习中,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指引学生经常性地自我提问: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其他方法吗?哪种方法更加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等,这样能够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加深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眼界与思维,不再只把视角放在讲台、教材中,学生的学习环境较为自由,这时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非常活跃的,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多开展一些个人实践活动、团体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简单来讲,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导权、支配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解《角的认识》时,经过课堂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若教师仅仅把该知识点停留在课堂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只会停留在抽象的表面层次上。这时,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指引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代表线段、射线、直线的实物,通过联合抽象与具体,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和运行,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明确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且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提升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能力
设问引导探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