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华北高寒区建造食用菌栽培棚的绿色技术模式

2022-11-19 06:55姚太梅郑志新
河北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山墙棉被食用菌

□文/姚太梅 郑志新

该技术模式是由河北省食用菌体系(第一期2013—2017)设施优化改良岗位研发,其核心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名称:一种食用菌栽培棚,专利号:ZL 2017 2 0661045.2,专利权人:河北北方学院,发明人:忻龙祚姚太梅等)。

一、技术背景

食用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从生态学角度看,食用菌可以分解转化农林牧业副产物,促进农业废弃物或副产物的资源化循环,净化农村环境等,这些功能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而使得食用菌产业成为众多地方的朝阳产业,也迅速向我国北方发展。

华北地区现行食用菌栽培多为棚(室)等设施栽培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型。第一种来自于农村家庭作坊生产模式的蔬菜大棚的改进型,重点增加了棚的遮光、通风与一定的保温等功能,主要分布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广大农村。该模式优点是投资少、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成本低;缺点是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特别是北方漫长的寒冷季节无法生产,因周年效益低下而形不成农民赖以生存的产业。第二种为专业化菇房工厂化生产模式,该模式采用保温材料建成专业菇房(棚),室内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全部采用空调机来控制,优点是栽培的小环境有保障,生产较为稳定,缺点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冬季增温主要靠电、天然气等能源消耗,日常运营成本高,整体效益不佳,不宜于农村推广。该模式主要分布在城镇附近,多为矿山企业转型或国家项目投资所为。

二、模式简介

该种食用菌栽培棚,也称阴阳棚、菌菜复合棚,适用于华北北部昼夜温差、夏冬季节温差大的地区。突出优点如下:

1.冬季吸收太阳辐射热增温效果好,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

2.棚自身温度调节功能强,棚内气温、空气湿度变化较为平稳;

3.缓冲因通风导致棚内温湿度变化;

4.利用食用菌吸氧排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气的生物间呼吸互补性,阳棚种菜,阴棚育菇,实现菌菜绿色生产;

5.固定投资少。

三、棚体功能、建造与运行模式

整栋棚采取东西走向,阴棚向北,阳棚向南,中间墙体长度以30~50米为宜,与两端山墙连接,具体剖面图如下(图1)。阴棚是食用菌栽培的主场所,要求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相对稳定。建造跨度在6~10米为宜,坡面采用流线型设计,用食用菌专用棚膜密封,减少西北风对棚的影响;外覆盖表面银白色保温棉被,根据棚内光线、温度自动调节保温棉被卷放高度;为解决夏季短时高温,可以安装冷(井)水降温系统,棚内安装高压雾化与自动喷水系统,调整棚内空气湿度;阴棚门开在一侧山墙上,门外设缓冲间,也可以开在中间墙,由阳棚进入。中间的墙体是棚的脊梁,也是整栋棚的关键所在,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整个棚体的主要承重墙;二是蓄热与稳定棚温功能,吸收储蓄经阳棚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强光时缓冲阴棚温度升高,在低温时段缓慢释放热量;三是阻挡阳光直射。建造高度3.0~4.5米为宜,采用黏土砖等导热性差、密度大的材料砌成,留上下两排通风窗,下排安装轴流风机,上排装换气扇,通风窗功能开启,下吹上吸,实现阴棚空气交换与温度调节。

图1 新型食用菌栽培大棚剖面图

阳棚主要功能如下:一是阴棚气温调节,低温时采光吸收太阳能,高温时放下棉被成为阴棚的隔热间;二是缓冲功能,在通风时,先通过山墙换气窗实现阳棚与外界空气交换,然后再通过中间墙实现阴棚与阳棚的空气交换,减少外界对阴棚温湿度条件的影响;三是冬季可以种植蔬菜等绿色植物。阳棚跨度和中间墙高度差在1米以内,采光坡面角度45°左右(≥当地纬度),用透明大棚膜密封,外覆盖表面为银白色保温棉被,可根据阴棚内空气温度、中间墙体温度调节卷帘高度;山墙中部上、下分别留可封闭换气窗,安装双向轴流风机;棚门开在一侧山墙上,门外设缓冲间。

该项专利技术已经在河北省绿健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转化(图2为现场实拍图)。

图2 阴阳棚阳棚实拍,用于冬季蔬菜种植

猜你喜欢
山墙棉被食用菌
陈沛捷 庄绿妮
半条棉被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牛奶奶晒棉被
棉被里的爱
绿山墙的安妮(五)
绿山墙的安妮(四)
一床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