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国学经典 发展语文素养

2022-11-20 17:29管靖霞
名师在线 2022年25期
关键词:国学文化教师

文/管靖霞

引 言

如今,文化复兴、文化强国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国学经典作为民族文化之精华,其中蕴含着许多哲理和智慧,应当得到弘扬和传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一些优质的课外资源,借助国学经典的诵读,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经典学习中感悟祖先的智慧、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并真正领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坚定的爱国情怀,最终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1]。

一、巧妙导入,用浓郁的氛围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爱玩爱热闹,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差,在学习方面更多是从个人兴趣出发。学生只有产生了源自内心体验的兴趣,才会主动诵读和学习国学经典,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诵读和学习经典国学时,要将重心集中在内容上,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巧妙引导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内在的认知力量,这样国学经典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引入国学经典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与平时教学完全不同的形式。鉴于国学经典教学可能涉及众多学生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教师可以从历史人物入手进行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历史上的名人轶事,如曹植七步作诗、“飞将军”李广射虎、齐国大夫晏子使楚等。教师可以从这些脍炙人口的历史人物故事入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说说他们的相关事迹,并进行适度补充,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意识中变得更丰满,深化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此外,教师也可以从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的神话、民间故事入手,如《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望梅止渴》的历史故事等。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故事入手,让学生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并认识到即使故事相同,如果表述的语言文字不同,给读者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鼓励学生在文白对照中感受文言表达的特点,为后续洞察故事所蕴含的文化素材奠定基础。教师还可以借助国学经典作品中蕴含的趣味性元素,如丰富的生活资源、美丽的自然景色或者动植物的可爱之处,相机在游戏性活动中引入国学经典的诵读,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性思维,活跃课堂表达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多是以兴趣为驱动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出发进行阅读导入,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国学经典的视频或音频,以此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主动进行经典阅读和学习,并在阅读学习中获得成长。

二、循序渐进,用多维的策略夯实诵读国学的效果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用于教学中便是与其直接告知学生知识和内容,不如告知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国学经典教学时,应当精准定位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角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表面内容的理解上,而要让学生在诵读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入的体悟和思考,及时提炼和概括内在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使学生在迁移过程中进行体悟和思考[2]。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入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的特点在于篇幅短小、相对浅显,被称为“小古文”,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也比较小。这些小古文均属于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化意义。但由于教材编排数量的限制,许多优秀的小古文并未纳入教材中,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国学经典故事,以此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例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的《杨氏之子》就是选自《世说新语》中的一篇小古文,讲述了杨氏之子聪明机智的故事。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可以依循诵读国学经典的四个核心板块展开:首先是文字,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并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其次是文章,基于小古文的整体大意,洞察创作表达的特色;再次是文学,可以探寻作者借助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表达智慧;最后是文化,这篇文章展现了儿童的智慧。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世说新语》(这部国学经典中还有很多篇描写儿童的文章,契合小学生当下的年龄和心智,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并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学习的阅读方法来展开阅读,让学生认识到描写儿童是国学经典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逐渐懂得运用统整思维提炼古典文化中儿童形象的特点,逐步提高个人的经典诵读能力。待学生阅读结束以后,教师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供学生进行阅读分享,让其表达自己最喜欢《世说新语》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阅读结束以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在学生进行阅读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进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有更多收获。

三、品析洞察,用丰富的维度体悟提升诵读的情感

无论文言文、古诗词还是历史故事,这些均属于我国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也具有重要的阅读、诵读价值。《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学习时,不能只是浅尝辄止,而应当让学生从中获得深入的感想和体会。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整体理解经典大意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多维的感官世界,让国学经典诵读变得富有实效,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领会到国学经典背后蕴含的哲理,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启发。

例如,国学经典《三字经》是古代儿童识字的启蒙读物,主要以三字一句的形式呈现优秀的传统故事,不仅契合儿童诵读的节奏韵律,还降低了儿童诵读、理解的难度。教师要充分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掌握好文本诵读的轻重、缓急、停顿等,在诵读形式上可以采用教师示范读、小组合作读、个人指名读、“火车”交替读等。为了强化学生的积累和背诵,教师也可以采用空字补充读、上下句关联读、角色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诵读和积累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国学经典语句的节奏与韵律之美。

同时,由于国学经典的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与当下的白话文有着较大的区别,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其在阅读国学经典时经常会感到晦涩难懂,也会遇到一些阅读障碍和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宜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将自己的认知全部教授给学生,而要设置与学生认知的矛盾点,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意趣。例如,在阅读《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时,很多学生提出:“现在都是爸爸妈妈照顾我们,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我们照顾。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呢?”学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内在认知还没有真正地从感恩之心出发,不能意识到自己可以为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反映出在诵读国学经典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将国学经典中的价值、理念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践当中。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国学经典大论坛活动,鼓励学生将《三字经》中所涉及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落实,并借助自身的努力来解答疑惑,真正成为诵读国学经典的主人。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想象力,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从当下的诵读情况来看,学生的认知始终停留在国学经典的语言文字符号上。对此,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原始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从而真正走进国学经典的内在情韵中,还可以充分运用音乐、图片、视频等资源,通过直观再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想象,通过自主性的观察和实践,真正走进国学经典的意境中。

四、实践尝试,在多维活动中实践诵读效益的转移

全国语文教学专家吴忠豪先生曾指出:诵读国学经典,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懂得更多深刻的道理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还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当中的历史人物、风俗习惯、史实典故等传统文化知识。为了更好地将国学经典当中所蕴含的丰富资源提炼出来,根据诵读的实际情况,教师不应将国学经典的教学完全停留在诵读的层面上,而应搭建多维实践平台,将诵读的内容转化为更直观、形象的载体,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丰富文化积淀,提升语文能力。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和诵读国学经典,教师可以开展“每课一背”“每周一诵”“每月一导”等多维活动,每周积累一篇古典诗文,在积少成多中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内在积累。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背诵的相关国学经典制作成小册子,鼓励学生运用碎片时间积累国学,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教师也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每隔一段时间组织班级的学生完成一次小古文小报的制作,将自己对诵读经典中的一篇篇文本所形成的理解,编入小报中;还可以定期组织国学经典的诵读大赛、国学经典的故事大赛,将国学经典当中的内容编排成课本剧……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不断与国学经典对接,并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将学生对国学经典所形成的理解展示出来。

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国学经典的实践运用不仅仅是对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性巩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国学经典,将自己的收获转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年龄尚小,学习能力相对有限,教师在借助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教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每节课背一首诗、每月读完一本国学经典,而应当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用命令式的语气来要求学生,而要建议学生课后进行阅读和背诵。在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古诗背诵或诗文朗诵,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来鼓励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国学经典诵读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重要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和学习,并积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感染和教化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 语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诵读是学生语文学习道路上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为他们铺上传统文化的底色。因此,教师应先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尽可能地体会到诵读的乐趣,再借助多维度、多视角、多策略的方法体系,丰富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解读,真正将传承国学经典、夯实文化素养放在整个教学活动的首位,有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国学文化教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垂”改成“掉”,好不好?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谁远谁近?
美育教师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圆我教师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