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亲子关系的修复之旅

2022-11-20 18:30
江苏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分床家庭成员心理咨询

张 燕

一、我不去上学

七年级男生小哲(化名),外表瘦弱高挑,举止沉稳腼腆。小学时乖巧懂事、勤奋好学。七年级刚入学时,因为不能适应班级严格的管理氛围,开始出现不适应。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不佳,在之后的考试中开始出现发抖、出汗等现象。每晚因写作业拖拉晚睡,和母亲发生冲突。母亲从小哲小学开始全职负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管教严格,母子二人至今没有分床睡。爸爸常置身事外,虽然不认同妻子的做法,但也较少参与对孩子的教育。

七年级下学期一开学,小哲多次强烈提出“不去上学”,常常请假。随后,妈妈根据班主任的建议,主动预约心理咨询,孩子积极配合。

二、评估转介,制定辅导方案

通过初次访谈,我了解到:小哲身处青春期,在新环境适应中遭遇挫折,情绪低落,学习兴趣降低,面对考试压力有明显的身心反应,出现不想上学等社会回避行为,持续时间有3个月。鉴于此,我建议家长带小哲到医院进行心理诊断,评估其在抑郁、焦虑等情绪上是否达到异常水平,便于制定适宜的咨询目标和方案。

心理医生诊断小哲是轻度抑郁症,建议小哲进行心理咨询。基于心理医生诊断,小哲及父母愿意继续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协商,我们决定采用家庭治疗开展后续工作。

三、家庭咨询,修复亲子关系

1.重建边界。

第一次咨询时,我首先了解家庭成员对医生诊断的看法与感受。小哲表示这个诊断结果让自己轻松了不少,他知道自己只是生病了,不是妈妈口中的矫情和不懂事;父母对这个诊断结果感到很震惊,这件事也促使他们反思教育方法。其次,我引导家庭成员谈一谈咨询目标。小哲表示自己的困扰主要来自妈妈限制自己过多;妈妈希望通过咨询让孩子尽快适应新学校;爸爸明确提出希望妻子能够多照顾和关心自己,减少对儿子的关注。再次,我请家庭成员具体描述在家互动的典型场景。小哲举例晚上写作业时,妈妈时常会来监督和批评,让自己很烦躁,降低了学习效率;爸爸谈到妈妈和小哲还没有分床,她的所有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妈妈委屈地讲述着自己的付出和辛劳,并谈到对小哲不能早睡影响健康的担心,考试成绩下滑导致不能考到好高中的担心等。最后,我通过家庭结构图让家庭成员看到彼此,提醒家庭成员间要重新建立新的边界。在这个失衡的三角关系中,妈妈成为家庭核心,承担了所有的教育焦虑,且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与合理的情绪宣泄。小哲想要独立的期待与妈妈的严格管束之间的矛盾、自我高成就感的期待与新环境适应中学业挫折的矛盾、父母关系的疏离与母子关系的纠缠的矛盾等让他总处于负面情绪的漩涡中。爸爸像一个旁观者看着母子之间的拉扯,想要加入却无法参与。

经过这次咨询,家庭成员意识到家庭关系的失衡,妈妈提出愿意尝试与孩子分床,爸爸愿意主动提醒妈妈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小哲认为要努力做到不完全依赖妈妈。

2.调整家庭教育策略。

第二次咨询时,小哲反馈了3件重要的事情。一是他整整一周没有和妈妈说话,原因是妈妈在某一天晚上过分干涉自己的作业进度;二是在这个礼拜,自己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突然调离,内心非常悲伤,感觉失去了一个可信赖的朋友;三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太严格,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和班主任起了冲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事件,我带领父母分享他们的看法。妈妈意识到小哲对妈妈和班主任都提出了“不要限制我”的强烈要求,觉察到自己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空间和信任。爸爸感到语文老师比自己还重要,意识到要增加父子互动。于是,我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在这一周里,孩子虽然没有让妈妈参与管理学习,但他的学业安排稳定有序。在这个提醒中,小哲意识到在过往的教育中,妈妈已经帮助自己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性,他应感谢妈妈的付出;妈妈认为可以相信小哲有能力应对初中学习的挑战。

3.丰富家庭生活。

经过两次咨询后,小哲反馈已经和妈妈分床睡。期中考试成绩稳中有进。父母晚间一起看电视,只是偶尔来看自己学习。于是,我鼓励家庭成员分享各自的改变。妈妈谈到感谢丈夫愿意陪自己一起做点事情,看到孩子的状态稳定,认为自己的适当退出是好事。爸爸感到自己被需要了,开心了许多。小哲觉得有时还是会依赖妈妈,但已经慢慢能习惯一个人睡觉,更独立了。

随后,我引导大家思考在新的家庭互动模式中,妈妈适当退出后可以做什么,爸爸适当加入后可以做什么,孩子不学习时可以做什么?这个话题让他们开始思考家庭生活的丰富度。

4.修复结果:各有安排。

第四次咨询时,小哲反馈现在基本都是自己安排学习,有困难时会求助父母。在学校和朋友相处得更好了,与班主任的矛盾也减少了。周末和父母一起打羽毛球,很开心。妈妈打算重返职场,爸爸主动安排周末活动。小哲开心地说:“现在,我们都有自己的安排了。”

四、协同工作促成新生

心理咨询师借助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共同解决小哲的问题:通过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的调整确立亲子边界感,通过相互的责任分担获得亲子信任感,通过丰富的互动生活提升亲子亲密感。

心理咨询中向医院的转介、遵医嘱开展的咨询工作,让青春期的小哲的真实心理状态被看见、被理解;父母对心理诊断、心理咨询的理解与接纳,让小哲的“叛逆”得到了包容和改善。家校医的通力合作促成了小哲的康复。

猜你喜欢
分床家庭成员心理咨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身体传送带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20万澳洲夫妻喜欢分床睡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要不试试夫妻分床睡?
心理咨询不简单
分床睡可以营造『神秘的新鲜感』吗?
分床睡可以营造『神秘的新鲜感』吗?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