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蜂人爱读《放蜂人》
——《放蜂人》赏析

2022-11-21 05:34王继法
蜜蜂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苇岸蜜蜂美的

王继法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蜂业协会,山东 济宁 272100)

二十年前,我就非常喜欢《放蜂人》这篇优美的散文。当时,我在泰山西边一个小山村放蜂采荆花蜜,从一位在家过暑假的大学生那里,借来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苇岸写的《放蜂人》,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放蜂人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是他的向导”。文章一开头就真实地说明了放蜂人的特点,又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这句极有诗意的语言,让读者感到美的同时,还会联想到,放蜂人不单纯是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在细致入微地叙述了放蜂人追花逐蜜的过程,蜜蜂采花酿蜜的艰辛后,赞美了蜜蜂勤劳忘我的精神,“它们是我们可钦可敬的邻居,与我们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体现的勤劳和忘我,是支撑我们的世界幸福与和睦的骨骼。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似一种光辉,时时照耀,感动和影响着我们,也使我们经常想到自己是普通劳动者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这不仅是对蜜蜂精神的高度评价,而且是对“蜜蜂能改变人性”这句话的最恰当的注解。接下来对放蜂人的描述是本文的精彩之处:“放蜂人是世界上幸福的人,他每天与最可爱的生灵在一起,一生居住在花丛附近。放蜂人也是世界上孤单的人,他带着他的蜂群,远离人寰,把自然瑰美的精华源源输送给人间”。作家用通俗的文字,突出了放蜂人把辛劳与孤独融进了生活的甜蜜这一主题。

“人生乐在相知心”,初读《放蜂人》,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是大自然的观察者,用文字逐花而居的放蜂人,是放蜂人的知心人、代言人。初读《放蜂人》时,我已养蜂十七个年头了,但我对文章结尾的“他滞于现代进程之外,以往昔的陌生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他孤单的存在,同时是一种警示,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这段话百思不得其解,这也是我喜欢《放蜂人》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更爱《放蜂人》这篇优美的散文了。近日我从书店里买来苇岸的自然文学专著《大地上的事情》 (广西师范大学2014 年5 月版),重读《放蜂人》,认真阅读文集中的其它文章,细细品味这个被称为中国的梭罗留下的大自然的颂章,结合这二十年的经历,理解了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内涵。苇岸在三十多年前,已经敏感地觉察到,人们为对自然的破坏付出代价,苇岸当年的警告(也是我的不理解之处)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乱砍滥伐,城市化的推进,使蜜蜂赖以生存的绿色植物大幅减少,植物品种日趋单一,蜜源日益短缺,种群繁殖条件愈加恶化。人们滥用农药,蜜蜂成批的中毒死去。

放蜂人永远爱读《放蜂人》,“和谐社会是先进文化的体现,蜜蜂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典范”,这是我读《放蜂人》 后,近四十年观察蜜蜂后的感悟,因为蜜蜂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养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与自然最古老的一种关系,苇岸在二十年前就发现,这种关系,在现代人的手里,正渐渐远去。苇岸写放蜂人,就是在讨论放蜂人跟自然的关系。目前,我国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

“苍天之下,大地之上,我们都是放蜂人,寻找着自己的来历和故事”。苇岸,已离开我们23 个年头了。谨以此文表达一个放蜂人百感交集的心情。放蜂人永远爱读《放蜂人》,放蜂人不会孤独,因为有《放蜂人》 一路为伴!

猜你喜欢
苇岸蜜蜂美的
苇岸和雅姆
打破平衡
纪念苇岸
美的校 美的人
蜜蜂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蜜蜂
蜜蜂
蜜蜂谷
未曾消失的苇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