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产业发展研究(Ⅰ):云南茶产业现状及思考

2022-11-21 15:45何青元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普洱茶茶树茶园

何青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云南是世界茶树核心原生地,是普洱茶的发源地,滇红茶的故乡;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10 大产业之首的重点产业。全省15 个州(市)110 多个县(市、区)产茶,有茶农600 多万,涉茶人口1100 多万;云茶产品不但热销全国31 个省(市、区),也远销30 多个国家(地区)。

1 云茶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茶产业处于全国茶产业的领先地位。2020年,云茶产业发展呈现“面积产量持续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四大四高一强”的良好局面,成为了云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产业兴旺的重点产业。

一是茶园规模大。全省茶叶面积47.98 万hm2,茶叶产量46.6 万t,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1 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5%,年平均产干茶970.35 kg·hm-2,年产值3.9 万元·hm-2。

二是加工能力大。全省成品茶产量35.7 万t,其中:普洱茶产量16.2 万t,绿茶产量10.1 万t,红茶产量8.8 万t,其他茶类0.6 万t,精深加工率为77%。

三是绿色、有机茶园面积大。全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3.03 万hm2,占全省茶园面积的6.3%,占全国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茶园总面积的15%;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茶企56 家,504 个产品取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绿色食品产地1.55 万hm2,占全国精制茶获证产品数量的13.1%,获证面积和产品居全国第1位。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5.45 万hm2,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1.4%,占全国获得有机认证茶园总面积的14%,获证茶企超过200 家,认证有机产品1014 个,认证有机产品产量8.37 万t,获有机认证面积和产品居全国第1 位。

四是古茶树资源规模大。全省古茶树资源(含野生茶种)主要分布在61 个县(市、区),总面积达到6.22 万hm2。其中,集中连片且树龄在100 年(含)以上栽培种古茶树(园)分布在59 个县(市、区),总面积4.51 万hm2,平均产干茶270 kg·hm-2,古树茶年产量达1.2 万t,居全国第1 位。

五是茶业综合产值高。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01.4 亿元,居全国第2 位,其中:农业产值185.4 亿元,工业产值371.8 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44.2 亿元;三产产值比为1 ∶2 ∶2.4,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增速平稳。

六是茶产品价格高。全省毛茶平均单价39.9 元·kg-1,成品茶平均单价104.1 元·kg-1,其中普洱茶均价139 元·kg-1,绿茶均价84 元·kg-1,红茶均价61.5 元·kg-1,呈现高端茶价略有回落,中端茶量增价增,低端茶量减价略增的态势。

七是茶农来自茶叶的收入高。茶农收入稳步增长,茶农年人均来自茶产业收入达4050 元。

八是普洱茶品牌价值高。普洱茶分别以60.0 亿、64.1 亿元的品牌价值于2017、2018 年连续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第1 名,2019 年“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为66.49 亿元,2020 年“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为70.35 亿元,连续2 年居全国第2 位,同时位居“最具品牌资源力三大品牌”“最具品牌经营力三大品牌”之首。“滇红工夫茶”品牌价值为30.15 亿元,位居全国第19 位。

九是企业实力强。全省有茶企91525 家,数量位列全国第3,占全国7.5%。其中,国家级龙头茶企8家,省级及以上龙头茶企75 家;年产值1000 万元以上茶企数量达到180 家,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5 家。

2 云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茶产业规模优势突出,但基础设施滞后

由于云茶主产区多是山区,财政困难、企业收入较少,在整个茶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良种推广、中低效茶园改造、优质生态茶园的建设,以及茶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的推广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全省有1/5 的茶园属中低产、低效茶园,单产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0%,单位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茶叶提质增效,生产管理技术推广难度大;全省1 万多个初制所,半数以上厂房、设备陈旧老化,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从业人员尤其茶农实用技术培训欠缺,初精加工企业中技术人员和专业技工不足10%,应用基础研究和新产品研发滞后,科技支撑力严重不足。

2.2 茶园优势突出,但有云南特色的茶树良种效益不高

茶树良种是云茶发展的基础,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全省无性系茶园15.33 万hm2(“云抗10 号”约10.67 万hm2),有性系良种20 万hm2,茶树良种推广率低,品种单一,效益偏低;同时,茶树品种改良,更新速度慢,如勐海大叶茶、勐库大叶茶、易武绿芽茶、紫娟、苦茶变种等特色品种资源的优势未充分发掘利用,生产上迫切需要选育推广优质安全、高产绿色的能产生更好效益的特色茶树新品种,使云茶更好更快的发展。

2.3 茶叶产品质量优势突出,但茶树种植效益不高

云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而许多茶叶主产区的茶农多是少数民族,整体素质偏低,茶农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必备专业技能,不利于统一管理,在推广种植、施肥、喷施农药等科学技术以及在发展生态、绿色、有机茶等方面的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发展。全省茶叶机械化采摘尚未普及,提高茶叶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和栽培效益是促进茶叶持续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栽培技术缺乏规范,初制加工欠缺标准,茶叶质量安全、茶园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土壤肥力培育等技术缺乏,加之近年来的农村劳动力紧缺,鲜叶及时采摘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了云茶的发展。

2.4 茶叶品牌优势突出,但缺乏国际“大品牌”

企业“散小弱”突出,产品竞争力弱,带动力和拉动力还不足。全省7000 多家精制厂,80%为中小茶企,厂房设备不配套,不完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较弱,“品名”多“品牌”少,产品生产加工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茶产品仍以传统的为主,名优茶产品和新产品开发较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精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能力缺乏;茶产业链过短,综合效益低,深加工产值不到茶产业总产值的5%,难以适应茶产业形势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茶叶科技转化率低,科技研究与生产需求存在差距,转化程度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科研成果在生产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的转化有限。

2.5 新产品优势突出,但茶叶功能性新产品研发尚未系统挖掘,效率还没有充分发挥

茶叶功能挖掘及其功效的机理亟待深入研究,虽然已开展了多项研究,证明普洱茶具有诸多保健功效,但对保健功效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尤其是针对普洱茶新功能的挖掘缺乏科学研究,无法有效支撑全省茶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2.6 茶产业优势突出,但还缺少相应的茶叶标准

目前虽然出台了一些地方茶叶标准,但在农药残留、清洁生产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茶叶产品品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7 茶文化优势突出,但民族茶文化挖掘不足,功能拓展还不够

全省民族茶文化系统性开发滞后,茶文化构建与多民族文化、风情习俗及茶事活动等结合不紧密,茶企对茶文化元素钻研不透彻,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够,文化引领缺位。产业功能拓展不够,茶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体验购物等茶旅结合项目开发滞后,没有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茶山景区和茶文化品牌。

2.8 茶叶市场优势突出,但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

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市场上低质茶多,以次充好,以普通茶冒充名山茶、以小树茶冒充古树茶、其他茶区茶冒充名产区茶的现象多,导致很多消费者对云茶产生了误解,严重影响了云南茶产业的整体品牌形象。

2.9 古树茶优势突出,但古茶树保护不力

由于国家、省、州(市)均无古茶树保护利用的相关技术标准,过度采摘、过度开发、粗放管理等现象普遍存在,且古茶树保护专项资金保障不足,古茶树保护工作压力大。虽然部分州(市)制定了古茶树保护条例和实施办法,但宣传还不够到位,执行不严,古茶树保护依然未能形成有效的保护体系。

3 发展思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2019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将“茶”与“果”“菜”并列作为中国乡村特色产业之一,鼓励其发展,并强调了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对商标的保护、支持创响品牌。2018 年1 月,时任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并提出了“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的发展目标。云南既要建设茶叶大省,又要建设茶叶强省。在今后的茶产业发展中,应处理好六个关系,实施六大战略:一是处理好茶叶大省与茶叶强省的关系,抢占产业科技制高点,实施建设茶叶强省的目标战略,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处理好资源依赖型与技术依赖型之间的关系,实施“资源和技术立茶”的发展战略,走云南特色的发展之路;三是处理好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关系,实施“科技兴茶战略”,促进全行业的提质增效;四是处理好重点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关系,实施优势产品发展战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五是处理好茶园建设和精深加工的关系,在优势产品的基础上,确保品质,通过品质树品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六是处理好各生产要素的关系,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茶战略。

针对当前云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新时代千亿云茶大产业和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发展思路和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云南省茶产业茶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民族文化和产业规模等优势,找准发展定位,积极谋划云茶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布局,引领中国茶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云茶产业提质增效和三产融合发展,以茶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全面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全面实现“做精做强”云茶产业,实现云茶产业“富民强省”。

猜你喜欢
普洱茶茶树茶园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好的普洱茶自己会说话
茶园观色
普洱茶怎么泡
普洱茶最美的现实传说
茶的箴言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