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大棚草莓白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

2022-11-21 15:45周树娅伍湘竹刘学英季青梅刘钰婷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昭通市白粉病种苗

马 鹏,周树娅,伍湘竹,岳 银,刘学英,季青梅,刘钰婷

(昭通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昭通市大棚草莓产业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大棚草莓种植面积已达666.67 hm2以上,其中巧家县马树镇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夏季草莓基地,草莓产业产值达3.5 亿元。在连茬种植、大棚草莓特殊小气候、昭通市冷凉地区大气候特点等因素影响下,昭通市大棚草莓病虫害常发,尤其是白粉病危害日益严重。为深入分析昭通市大棚草莓白粉病发生特点,为昭通市大棚草莓白粉病绿色高效防治提出措施建议,昭通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技术团队对昭通市大棚草莓主要种植区域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完成了对昭通市所辖的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镇雄县等4 个草莓主要产区的10 个设施草莓种植基地的的监测和调研,重点了解掌握了以上草莓种植基地土壤消毒、灌溉水源、施肥情况、种苗来源及质量、病虫害发生危害及防控措施等情况。

1 发生情况

1.1 发病地域

草莓白粉病在全市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均有发生,主要分布在昭阳区的永丰镇、乐居镇、北闸镇,鲁甸的茨院乡、文屏镇、新街镇,巧家的马树镇,镇雄县的赤水源镇、泼机镇4 个县(区)的9 个乡(镇)。

1.2 发病规律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流行频率高、危害重,病原菌为羽衣草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aphanis)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离体培养困难,在低温、高湿环境中易发病,主要危害草莓叶、果实,严重时危害花朵[1]。草莓白粉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均能发生,但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不同品种、不同年份的大田发病情况差异较大[2]。白粉病分生孢子靠空气向周围扩散直到全棚所有植株发病,危害草莓的叶片、叶柄、花、果实及果梗。发病初期,在叶面上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片边缘萎缩,焦枯,花蕾和花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感病后,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停止发育而干枯,果实上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3]。昭通市草莓种植有冬季草莓和夏季草莓2 种类型,发病规律各有不同。经踏勘调研,昭通冬季草莓白粉病始见期在11 月下旬,严重危害期为3—5 月;而夏季草莓白粉病始见期在5 月下旬,严重危害期在6—9 月。冬季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普遍较夏季草莓多且重。

2 发生原因分析

2.1 气候因素

低温高湿环境能促进白粉病的迅速发展,发病适宜温度为15~25 ℃,相对湿度80%以上,病害极易暴发流行[4]。昭通市冬草莓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昭鲁坝区即昭阳区和鲁甸县周边,属于暖温带气候,产区纬度低,海拔高,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温度在10.0~13.5 ℃,年降水量为800~1000 mm。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春夏季节降雨逐渐增多,昼夜温差较大,大棚密闭时间长,通风不足,日照少,大棚草莓白粉病极易发生。昭通市夏季草莓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巧家县马树镇,该区域气候潮湿冷凉,属典型的中温带气候,夏秋季节温度适宜,降雨量大,湿度高,棚内温湿变幅较大也较容易发生白粉病。

2.2 种苗因素

目前全市主栽品种有红颜、章姬、蒙特瑞、圣安德瑞斯、随珠、越心等,其中红颜和章姬2 个品种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但章姬和红颜品种对草莓白粉病较为敏感。此外,目前市内草莓种苗培育滞后,没有供应高质量种苗的能力,种苗基本靠外地购入,高质量种苗保障存在短板,不能有效阻断病源输入。

2.3 栽培管理因素

一是重茬连作障碍日益凸显。昭通市大棚草莓主产区重茬连作最长的近10 年,大多数已在4 年以上,棚内很少进行轮作,使得草莓白粉病逐年加重。二是土壤消毒不彻底。大部分种植主体管理粗放,没有进行有效的土壤消毒,导致土壤及周边环境中大量存在白粉病病原菌。三是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手段单一。种植主体对病害防控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没有提前预防的习惯,发现病株不能勤摘老病叶果,待白粉病发生严重时又大量施用化学药剂控制,不仅容易造成药害,同时对草莓产品的安全和品质也会造成隐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绿色生态防治

3.1.1 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品种的抗病性有直接的关系,结合昭通市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昭通主栽的草莓品种有红颜、章姬、蒙特瑞、圣安德瑞斯、随珠、越心、黔莓一号。

3.1.2 做好土壤消毒

昭通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域夏季气温高,土壤消毒推荐采用绿色高效的太阳能土壤消毒法。即:移栽草莓苗前,要对土壤进行疏松翻土、除草,利用7—8 月高温天气进行闷棚达到对土壤进行深度消毒的效果,降低白粉病发病率。具体方法是在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和秸秆,尽量多施有机肥,秸秆约施7500 kg·hm-2;并配施氮600~900 kg·hm-2,深翻30 cm 左右,然后起垄,垄宽约65 cm,垄高约25 cm。在垄沟内灌水,灌水量以土壤处于水饱和为宜,最后覆盖地膜和棚膜保持密闭,密闭时间20~40 d。

3.1.3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病果,及时拔除病株,并清除田边腐枝烂叶,避免病菌随雨水和气流进行再侵染。不要过量施氮肥并控制栽植密度。

增加大棚通风换气时间,尤其是晴天,阴天也应适当短时间开棚换气以降低棚内湿气。

3.1.4 做好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倒茬,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防止病菌潜伏侵害。其次,注意水肥的合理利用,雨后进行排水,现蕾后及果实膨大期、收获高峰期不能漫灌。基肥采用腐熟的牛粪、羊粪和油枯,再施适量氮、少量磷钾复合肥,减轻白粉病的发生。

3.1.5 加强防治技术培训和宣传服务

强化草莓种植主体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和草莓生长的各个关键阶段,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积极邀请植保人员和农技人员深入到种植现场对种植主体开展草莓白粉病发生和防治技术现场培训,发放防病宣传资料,让种植主体掌握白粉病的防治技术,选择最佳防治适期用药,合理选用农药有效防治大棚草莓白粉病。

3.2 化学药剂防治

草莓是连续成熟的鲜食果品,采摘间隔期很短,对安全生产要求很高。目前昭通市草莓种植主体防治草莓白粉病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化学杀菌剂防治,如:百菌清、乙嘧酚、多菌灵、咪鲜胺等使用频率很高,长期大量使用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还严重影响了草莓产品的安全性。推荐种植主体使用环保高效的杀菌剂42%寡糖·硫磺悬浮剂300 倍液,0.5%大黄素甲醚水剂500 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300 倍液替代常规化学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

猜你喜欢
昭通市白粉病种苗
生防菌剂防治葡萄白粉病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林木种苗行业发展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
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苗木信息
林业种苗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亲人
亲人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