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2022-11-21 16:32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中心小学林巧芳
家长 2022年24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教学活动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中心小学 林巧芳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运算能力,还有利于数学思维、知识探究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并非单纯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其更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及处理周围事物时的能力和品质。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运算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为此,笔者就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基础,对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希望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大纲及学生具体的学情、认知发展规律等情况,然后以此为依据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需求。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为例,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2.让学生在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并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并能够表达估算的思路,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相互促进的教学元素进行有机整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既能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以促进学习能力和智力的提升,达到“三维目标”同步发展的目的,奠定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多元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总称,它是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学方法包含了教师的教法以及学生的学法两方面的内容。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对于教师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符合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二是趣味性原则;三是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立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实践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趣味性原则则是突出强调教师教学的艺术性,能够立足小学生实际学习兴趣点,多样化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实践中去,为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强调教学过程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灵活的调整,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科学地处理学生个体与教学整体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在核心素养理念培养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改革,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入手,以不断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从而切实提升数学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合理创建教学情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学习环境等情况。这也就需要教师认真考虑学生的情况,以新课改理念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通过教学情景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中,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就很必要,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手机、黑板平面、课桌平面等和四边形相关的图片。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大量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并大胆地指出哪些图片或者图片中哪些部位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数学课堂形式更丰富、更有趣味性,同时还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观察和分析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再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中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时,问题情境构建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可利用现代技术对共享单车、圆形凳子等图片进行展示,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自行车支架为什么是三条,凳子腿为什么也是三条?经过探讨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动态地肢解三角形,以帮助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样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极大地丰富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中深入理解知识,并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课堂效果得到提升。

(二)重视小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

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较为基础、较为简单,但是对于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且生活经验较少的小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时往往会感到有些吃力、有些困难。加之数学本身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所以单纯的照本宣科、知识传授,这种单一方向的输出,通常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知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学习是双向的过程,只有教师一味地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只有和学生共同参与到知识探究中,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且在实际探究中提升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非常必要。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够很好地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在讨论中形成思维的碰撞,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度,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均有积极意义,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符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比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并列出一组角的度数,如20°、40°、60°、75°、90°、180°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上述角度全部画出来。小组内成员可以自行进行合作分工,可以是每个人各画一组角度图,也可以是分工合作,有同学负责作画,有同学负责角度测量。无论是何种形式,在完成角度画和测量后,小组成员都要共同进行交流讨论,并且可以相互检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最后再由教师对各小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补充,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这样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角的认知,并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积极意义。

再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以往所学的知识,如“三角形内角和”等进行复习,在此基础上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讨。问题的设置可以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连接,如“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四边形内角和应该怎么计算?”“再想一想五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怎么计算?”并且说说你们小组的思路。”此时,有的小组以量角器直接进行测量,也有的小组发现可以利用图形划分的方式来计算,如可以将四边形看作是两个三角形,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计算方法来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而不是由教师一股脑地将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有利于让学生在探究中锻炼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和生活实际有很强关联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生活化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的距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可以在具体生活问题中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锻炼学生以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意义重大。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法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教学中存在很多伪生活化的案例。如小学高年级的行程计算、匀速行驶等,这些案例在城市复杂的交通条件下是很难实现的,这样的案例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地选择教学案例,以真正发挥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收集各种各样的图形,如教室中的课桌、板凳、黑板、学生喜欢的乐高玩具、足球、篮球等,通过学生熟悉的物品展示来引入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图形,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不同的图像。在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图形后,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问题的创设,如:“大家可以看下手中用的笔,想一想笔杆都是圆柱体吗?”“再看一看课本,为什么是长方体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可能难以完全回答出这类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和补充,从生活化角度出发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问题变得更有探究价值,也更有吸引力。这样,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图形,从而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及数学综合素养。

(四)重视多向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加强对学生多项思维训练的重视,则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灵活度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公式、定理、性质、法则等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充分、清晰地把握数学结构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应多维度地重视组织学生展开多项思维训练,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与探究,以寻求不同的解决方式,从而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行锻炼,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已经学过的“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切入,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底×高÷2”进行复习,然后根据计算公式设计常规的三角形面积计算习题,以帮助学生温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包括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应具备的条件、三角形的特征等。在此基础上,引入“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本子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将其剪切下来,然后尝试将剪下的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部分,也就是形成两个三角形。教师再尝试让学生用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通过整体分割以及部分拼接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平行四边形,促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可以拆分成两个三角形,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典型的练习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的练习。如:“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边长度,如何计算其面积?”“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能推导出两个相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三角形,不扭腰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找图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