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理论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1 16:41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受众目标内容

陈 勤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场景通常指事件发生时的情景,最初被应用到影视剧、戏剧等艺术作品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学者结合电子媒介提出“媒介情景理论”,指出场景的可变化、动态化特征。数字化时代,新闻媒体产业逐渐步入数字化变革阶段,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电子媒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一变化实现了新闻场景的融合,将场景理论融入新闻写作工作中,能够带给受众更直观真实的新闻体验。

1 场景理论应用到新闻写作中的必要性

场景理论在新闻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其能够使新闻内容以多元化渠道快速向外围扩散。场景理论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并非单一代表新闻发生时的物理空间,还涉及人在新闻场景中的心理变化与行为特征,是集人物、空间、环境、时间为一体的综合体[1]。换言之,从场景理论角度来看,场景空间与时间能够影响新闻传播活动,新闻受众在不同的场景环境及互动过程中将会呈现出差异化的认知结构与目标期待。数字化时代,移动媒体迅速发展,新闻场景分割现象在移动媒体作用下愈发明显,新闻场景在不同媒体形式下表现出较高的切换频率。因此,新闻产业要更加重视场景理论对新闻写作的指导性作用。不仅新闻产业如此,游戏、广告等产业同样开始重视场景的构建与应用,致力于依托场景使受众更为精准真实地接收内容或产品。结合新闻产业来看,新闻编辑也期盼可以将文稿内容真实高效地传递给受众群体,以此更好地吸引受众关注,激发受众阅览兴趣[2]。因此,在新闻写作过程中,采编人员可以在场景理论指导下将新闻场景融入写作内容中,继而使受众能够透过场景真实地感知新闻内容。

2 新闻写作中的场景理论内容

场景理论主要涉及三种场景。第一,客观场景。受众所接触的传播环境、阅读行为背景被称为客观场景,新闻报道传递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客观场景需符合当代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第二,目标场景。目标场景以客观场景为基础,通过有针对性地塑造场景来满足受众需求。换言之,新闻写作中的目标场景是站在受众角度构建的新闻场景,以便能够更好地将新闻内容传达给受众。第三,实际场景。实际场景指新闻内容不受传播者干预、由受众自发传播的新闻实际场景,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场景是目标场景与客观场景的融合。综上,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应用场景理论时,新闻采编人员应根据场景理论内容把握细节,以客观场景为基础强化目标场景,通过目标场景与客观场景的融合促进新闻写作内容高质量输出,确保受众能够更精准地接收信息内容,继而在数字化媒体时代实现新闻内容的全面传播。

3 新闻写作中应用场景理论的有效策略

3.1 选题突出客观场景

移动媒体在新闻产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新闻媒体更好地传递新闻场景,突出新闻信息及感知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成为各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新闻写作方面,采编人员应注重突出信息价值,保障信息真实性,确保信息能够精准传达给受众。在新闻写作过程中,采编人员应以场景理论为指导,针对性构建新闻场景,对受众客观状况及新闻内容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受众在客观场景下的心理变化及行动特征,了解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点,以此为依据展开新闻写作,提高新闻写作质量。

在碎片化时代背景下,新闻受众所接触到的客观场景均处于动态变化中,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其产生的新闻场景需求也随之变化。而客观场景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场景,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及心理情感,间接影响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习惯。因此,为保障新闻写作的质量与针对性,切实满足受众需求,新闻采编人员应认识到客观场景的动态化特征,精准定位受众在不同客观场景下的“痛点”和需求,确保客观场景能够为新闻目标场景的确定提供更多细节。

对新闻受众而言,客观场景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承载了受众阅读新闻时的所有要素,如环境、人物、空间与时间。在新闻选题方面,新闻内容应与客观场景保持一致,保证新闻信息可以被受众接受。例如,针对新闻受众在下午六点钟左右多处于通勤途中这一客观场景,新闻内容可以将碎片化客观场景作为新闻选题,以缓解疲劳、解压放松为重要目标,确保新闻撰写内容可被该类受众接受[3]。新闻受众在上午八点钟左右同样多处于通勤状态,但此时受众更关注实用性信息,因此新闻写作选题可侧重于股市动向、天气状况、社交谈资、决策支持、新鲜事件等方面,以更好地满足新闻受众需求,促进新闻内容高效传播。

3.2 内容融入目标场景

全媒体时代,人们阅读新闻时不仅会关注新闻内容本身,还会重视新闻场景,以期获得沉浸式新闻阅读体验。受众在沉浸于新闻阅读时更易理解其中包含的信息,透过场景真实地感受新闻氛围,继而实现情感共鸣。本质上,新闻属于信息类产品,其通过传递及时、真实的信息凸显新闻价值。因此,新闻写作应突出新闻信息价值,以此增强受众黏性。

新闻写作应融入目标场景,突出新闻信息价值,以客观场景为基础,通过构建适宜的目标场景使新闻内容能够被受众接受。同时,应根据当前新媒体特征转变媒体风格,营造恰当的氛围,提升新闻内容层次,使受众能透过新闻内容感受到新闻的“意境”。新闻内容目标场景被受众认可与接受,不仅有利于新闻内容的传递,也有利于受众把获取到的新闻信息进行二次创作,增强受众黏性,提高其对于新闻场景的接受程度。如果受众养成在特定场景查阅新闻的习惯,其再次进入相似场景时,即使没有阅览新闻的需求,也会在习惯的引导下阅览新闻,可见场景的有效构造强化了新闻产品的推送效果。在新闻写作中融入目标场景应避免出现新闻内容目标场景固定化的情况,防止受众对新闻内容产生刻板印象,确保所构建的目标场景符合新闻内容特征。从党政新闻来看,其场景具有较强权威性与严肃性,这能够保障党政新闻的公信力,但也不应长期局限于此类场景,否则就会限制该类新闻的大众宣传效果。结合场景理论来看,时事政治新闻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受众新闻场景,塑造新型目标场景,打破新闻信息的传播壁垒,使时事政治新闻在融媒体、全媒体时代实现“跨圈层”传播[4]。例如,人民网、央视等媒体平台现已逐步进行改革,创新新闻传播形式,转变话语风格,推出视频博客,采用接地气的方式吸引了新时代的年轻受众。但总体上看,新闻产业的综合性较强,仅调整语言风格无法大幅度提高党政新闻的吸引力,此时相关媒体平台可从环境、人物、空间、时间等不同方面对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营造适宜的新闻氛围,保障新闻写作质量的同时促进党政新闻更好地传播。

3.3 描写调动感官体验

根据场景理论,新闻写作场景是一种由事物、人物构建而成的视觉形象,是景、物、人、事的集成化现实画面,能够给予新闻受众一定的立体画面感。能够给受众带来沉浸式体验的场景应是具象化情景,对情境的构建不能仅停留在视觉层次,在新闻写作中融入场景理论时,应通过文字调动人体感官,将新闻内容中的气息、声音等信息传递给新闻受众,以此保障新闻场景的完整性。新闻领域的学者指出,好的新闻作品应能够调动受众的多种感官,进而增强新闻作品的渲染力与沉浸感。在新闻中融入感官体验可以带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并对受众产生一定心理作用,将受众带领到特定场景中深层次地感受新闻内容。例如,在关于某水电站大坝爆破拆除的报道中,新闻在描写大坝爆破瞬间时融入了视听感官内容,通过描述爆破现场的声音,动态式展现大坝爆破指令的层层传递,运用“‘轰’的一声”营造真实的爆破瞬间,同时借助“烟尘升起”“未封冻的湖面”等描写,补充画面内容,通过这样适当的感官描写,给新闻写作内容增添活力。

3.4 传播结合新闻故事

新闻写作可借助新闻故事对目标场景进行重构,突出新闻重点。当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提升,短视频行业发展迅猛。新形势下新闻写作应在原有风格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不仅要重视文字撰写,还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传播时与短视频相结合,吸引受众注意力,这样才能增强自身在新媒体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但是,新传播媒介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新闻写作文稿丧失了发展空间及传播魅力,新闻写作仍然具有其他视频媒介不具备的自身特色。为更好地促进新闻信息的高效传播,新闻写作应以场景理论为指导,融入场景思维,结合新闻故事背景设计目标场景。重构新闻目标场景,要求新闻采编人员依靠自身判断力,在庞大信息数据中捕捉筛选新闻故事,从中选择适宜的片段场景,应用艺术具象化的表现形式,更好地为受众呈现新闻内容,并给其带来沉浸感与代入感,使新闻受众能更好地感知故事内容。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新闻故事片段场景构建目标场景,将文字与片段场景进行结合,以此产生具象刺激,使新闻事件更具现场感,立体化呈现新闻内容,确保受众能真切感受到新闻人物的内心情感,继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实现新闻人物与受众的良好互动。

新时代新闻受众已经习惯了信息的碎片化传播,因此受众容易在阅读长篇新闻文本时感到疲劳。在结合新闻故事设计目标场景时,容易出现新闻场景尚未搭建完全而受众注意力已经转移的情况。应用场景理论进行新闻写作时,应精准把控篇幅长度,采用多感官、多视角模式营造场景空间,并给新闻受众预留一定的联想空间[5]。以某马拉松报道为例,其运用简短的“鸣枪起跑”一词呈现了马拉松开始的瞬间,该描写方式不仅调动了新闻受众的听觉感官,而且引导受众联想马拉松场景,如观众欢呼加油、参赛者起跑等画面。虽然新闻叙述中并未直接描写此类画面,但在提出“鸣枪起跑”后,该画面已经在新闻采编期间与受众搭建起了共同的目标场景,受众即便不在比赛现场也能感受到马拉松现场的热烈气氛。

3.5 技术赋能实际场景

根据场景理论,目标场景与客观场景的融合则为实际场景。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5G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新闻产业中,使得新闻信息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传播,新闻受众可以通过短视频、模拟仿真、现场直播等多个渠道全方位感受实际场景。当前,短视频应用广泛,其更易进入不同的新闻场景空间中。短视频的传播特点与当前碎片化传播形势相吻合,传统新闻借助短视频更容易跳出原有圈层,使不同受众群体均可很好地接收新闻内容。现阶段,各新闻媒体紧跟时代潮流,逐渐将短视频融入新闻产品中,采用“短视频+文字”的形式在官方平台发布新闻信息,使传统严谨的新闻内容能够以接地气的方式传播给受众。例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将新闻内容提取整合,以短视频的形式传递给受众,这一创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关注新闻联播,增强了新闻联播的影响力。

在当前媒体形势下,视频图像的信息传播力比单纯文字的信息传播力更强。为更好地传递新闻内容,采编人员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要凸显文字线性表达优势,明确受众所处的客观场景,为其呈现立体化空间,通过简单直观的形式将受众带到实际场景中。受众文字阅读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短时间内快速阅读。为满足受众想要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新闻采编人员应尽可能精简新闻文字,围绕新闻核心要素撰写文字,减少阅读障碍。第二,提高受众新闻检索、阅读效率。本质上,文字与视频均为线性传播媒介,而文字媒介具有较强的跳跃性。因此,采编人员在新闻写作期间可提炼信息,将新闻核心要素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于受众检索新闻,提高受众新闻阅读效率。第三,依托意境进行深层阅读。部分新闻受众偏好深层次阅读,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应把握新闻故事内核,刻画人物神貌,借助文字营造深度新闻意境,提高新闻写作质量,满足受众需求。

4 结语

采编人员在新闻写作期间应关注场景要素,综合考虑受众场景的特征,站在受众角度构建目标场景,使受众体验到新闻的立体化传播效果,进而能够直观深入地感知新闻事件。场景理论在新闻写作中的融入推动了产业创新,使新闻内容更加符合受众偏好,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使新闻产业真正实现守正创新。

猜你喜欢
受众目标内容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