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特性探究

2022-11-22 01:51李晓莹
黄河之声 2022年3期
关键词:织体舒伯特艺术歌曲

李晓莹

一、舒伯特生平及艺术歌曲成就

弗兰茨·舒伯特是世界闻名的作曲家,素有“歌曲之王”之称,于1797年在奥地利出生,被认为是十八世纪古典主义音乐的继承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这是因为他出生的年代正是维也纳音乐艺术大放异彩的时期,为此其艺术歌曲创作的风格及技法也深受影响。舒伯特一生都致力于艺术歌曲的创新创作,据不完全统计有600余首流传后世,其早期代表作除《纺车旁的玛格丽特》及《迷娘之歌》之外,还有《流浪者的夜歌》以及《牧人的哀歌》等作品,且均是以歌德诗歌为基础进行的创作;舒伯特的中期艺术歌曲以声乐套曲最具代表性,其中《冬之旅》由24首艺术歌曲组成;《美丽的磨坊少女》由20首组成。晚期作品《冬天之旅》及两首钢琴三重奏的影响非常深远。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先后挑选了近百余位诗人的诗作,在继承古典音乐的同时不断的对浪漫主义音乐进行探索,希望可以将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发扬光大,进而能够在音乐发展历史上与钢琴曲、室内乐等声乐及器乐体裁一样占有一席之地。舒伯特的创作手法在当时极为新颖,在旋律及和音等方面的设计也独树一格,这也使得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得以分离出来,而浪漫主义音乐语言也由此形成。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歌词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过度阶段,艺术歌曲的歌词灵感来源于诗歌,为此在他的作品中可见大量的浪漫主义文学家的诗作,其中主要以歌德及缪勒的诗作为主;塞德尔、海涅以及雷尔斯塔甫的诗作次之;偶见克洛普斯托克及席勒等人的诗作。即使是由舒伯特自行创作的歌词也具备较强的文学性,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就如我们常说的“诗歌”,都是先作诗、后谱曲得来的,优美且浪漫的歌词也成为了舒伯特思想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就舒伯特早期艺术歌曲而言,其歌词几乎都来自歌德的诗作,这是因为舒伯特始终认为他的诗歌才是用于沟通内心思想与现实境界的重要桥梁,据不完全统计,以歌德诗作为歌词的艺术歌曲多达70余首,除了我们熟知的《魔王》、《野玫瑰》以及《流浪者的夜歌》(1815年版本)等作品之外,《傍着爱人》、《牧人的哀歌》以及《无穷尽的爱》等作品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就舒伯特中期艺术歌曲而言,歌词大多以缪勒的诗作为基础,《美丽的磨房少女》及《冬之旅》套曲的问世也代表着其创作手法越发成熟;就晚期艺术歌曲而言,大多以塞德尔、海涅以及雷尔施塔布的诗作为基础,而《天鹅之歌》则被普遍认识是十四首之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一首,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首歌曲。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旋律与和声的特性

(一)旋律与诗歌融合的完美性

我们通过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可知,他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诗作本身的意境,为此其创作的旋律与诗歌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他始终强调旋律的核心地位,但歌词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忽视。舒伯特对于诗歌的敏锐性及洞察力是他人所不能及的,诗人在文字中蕴藏的思想及情感都能被舒伯特准确的捕捉到,在创作时利用清晰的和声及旋律来贴近歌词内容,从而使旋律的音调能够与德国诗歌的韵律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进而以诗的意境来凸显乐曲的意境。舒伯特有意识的突出和声与器乐伴奏等纯音乐因素,试图将这一因素放在与歌词及旋律同等重要的位置之上,不仅使他的艺术歌曲成为了一种“诗化的音乐”,同时也成为了一种“音乐化的诗”。

(二)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力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在旋律以及和声的表现力这一方面予以了高度关注,其旋律中富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和声的设计更是非常新颖,且调性与调式的变化、和弦的自由转换以及高、中、低音区的跳跃也使得乐曲的表现力大幅度提升。就旋律而言,《天鹅之歌》中的第二首即《战士的预感》的第17小节之中出现了小二度下行连接大三度下行的设计,用于突出一种极其悲痛与失落的情绪,且同样的设计还出现在第六首《在远方》的第10与11小节之中,但在此之前并无这一设计。就和声而言,舒伯特为了更加准确的表达出大海的深沉特点以及幽静的乐曲氛围,灵活的加入了德意志六和弦,主要做法是在大三度与增六度的六和弦之中插入一个纯五度和弦,而艺术歌曲《在海边》则采用了拿坡里六和弦来抒发其内心的情感,主要做法是将上主三和弦的根音降低半音并以此得到大三和弦。

四、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

(一)分节歌形式

分节歌形式最早来自于民歌,是当时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分节就是将诗歌分为很多段并由作者为其配上相同的旋律。舒伯特对于这种简单的分节歌形式非常偏爱,以套曲《冬之旅》为例,其中的《泪洪》及《邮车》这两首都应用了这一歌曲形式。此外,舒伯特艺术歌曲之中还可见分节歌形式的变化,虽然具备分节歌的形式,但却根据歌词内容的表达需求进行了变奏,从全曲来看可能只有其中的一段或几段有这种变化,亦或是在结尾部分有适当的增加或删减,但这些变化也使得分节歌这一形式更为丰富,且舒伯特通常会在变化的曲式之中对其旋律进行调性上的变化,同以套曲《冬之旅》为例,其中的《晚安》及《你是安宁》的中段进行了大小调变化,而《蹲鱼》的中段则进行了小调变化。

(二)三部曲式形式

三部曲式是在分节歌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首段及尾段的旋律完全相同或大致相同,通常只在中段进行具有对比性的变化,这种曲式达到了舒伯特所追求的“整体统一”又“细微差异”的效果。舒伯特于1828年逝世,这一年他以海涅的诗为歌词进行了曲的创作,将歌词分为《他的肖像》、《渔家姑娘》以及《城市》这三部分,而三部曲式也自然而产的形成了。又如歌曲《阿特拉斯》,由于歌词之中只有两节,为此舒伯特在创作时对第一节的歌词及音乐进行了重复。

(三)自由贯通形式

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时,常用自由贯通的形式,自舒曼以后便成为了一种创作规范,其本质就是随着诗意的发展并依据各段诗词的内容来谱写不同的旋律,以此来追求歌词与旋律之间的高度契合,《魔王》就是艺术歌曲之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一首。这一作品以歌德的诗作为基础,分析原作可知其内容主要分为八节,而每一小节又由四行构成,不同小节的性质也有所差异,为此舒伯特选择了不同音区的曲调来贴合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还尝试从第三人称出发来谱写舒适性诗句,歌词“我的爸爸”出现了三次,其曲调一次比一次更高,以此突出孩子情绪的变化并将其推向高潮。

(四)声乐套曲形式

声乐套曲是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的一大特色,这种体裁的乐曲主要是在同一主题思想的引导下并以某一故事来贯穿多首歌曲,从而使不同歌曲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美丽的磨坊女》及《冬之旅》声乐套曲间相互独立但其情节却有一定的联系,只是从不同的规定情境来进行第一人称的叙述,且两部套曲也为声乐体裁发展史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与原则在艺术歌曲中的有机融合。

五、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伴奏织体

(一)生动形象的伴奏织体

钢琴伴奏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之中不再是附属品,反而与歌词及旋律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伴奏织体与整体结构及歌词内容相契合,是塑造音乐形象并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以《纺车旁的格丽卿》为例,其伴奏织体为六连音音型,用于模仿纺车工作时的转动节奏,而前奏中左手以八分音符来模仿纺锤推动的声音,配合右手连续十六分音符来与歌唱旋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凸显一种内心的不安及焦虑之感。

(二)复杂多样的和声技法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和声设计同样受到歌词内容的影响,作者在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的同时灵活的运用了各种技法,希望以此提高歌曲的音乐表现力。“变和弦”及“半音化”是舒伯特和声设计的特色所在,分析其作品可知常见增五六和弦德式增六和弦,早在巴洛克时期便已流行,且大多用于声部半音进行以及力度的加强,同时还有那不勒斯六和弦和减七和弦,其音响色彩较为特殊,主要用于强调小调主音的半音,常用在特定的情境之中,除此之外还常见增三四和弦法式增六和弦。以半音化来进行情境描绘的设计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也非常常见,就艺术歌曲《海滨》的引子部分及尾声部分而言,其和声长度虽然只有两个小节,但却在低音区的主八度内增加了五六和弦并以主和弦三音及五音的半倚音推进,随后以两次重复来营造一幅略带哀愁的黄昏海景。

(三)造型性伴奏织体

舒伯特艺术歌曲之中常见造型性伴奏织体,其中以《老艺人》最具代表性,其钢琴声部的音型与织体虽然简单却不失艺术效果,左手部分的伴奏以主属五度持续音为主,而右手部分则以间歇性的八音琴旋律为主,左右手的配合不仅可以塑造一个寒风中乞讨的老人形象,同时还可以准确的表达出老人内心的苦痛。

(四)意境性伴奏织体

意境性伴奏织体的应用使得钢琴伴奏不再依附于歌声而存在,通过和声与音型的变化以及对位设计来准确表达作品的主题内容以及音乐情绪,以《死神与少女》这一艺术歌曲为例,舒伯特以意境性伴奏织体来突出死神与少女的心境,就前奏而言作者以低音区的阴暗和声来贴合死神一步步接近少女的情节,而开端则以快速的柱式和弦到缓慢和弦的转变来贴合少女的心情变化,且随着死神的步步紧逼,作者以急促的节奏型来呼应少女的尖叫并以此反映其内心的惊恐。

(五)象征性伴奏织体

象征性伴奏织体指的是利用一些象征性的音乐语言来进行伴奏,通常用于表达歌曲中的某一特定环境,以《流浪者之歌》这一艺术作品为例,舒伯特在这一自传式歌曲中塑造了一个四处流浪但一直得不到幸福的形象,以同音、同和弦的反复为前奏,联合低音动机的进行来奠定情感基调,同时以流浪者的出现与壮丽、巍峨的自然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六、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一)民族性歌曲

舒伯特出生于奥地利,其艺术歌曲创作深受奥地利民歌的影响,通常以三和弦的音作为基础音调,同时还包括五级音、七级音以及正格终止等设计。以1825年的《乡愁》为例,我们不仅可以从其中找到奥地利民间舞蹈的音调,同时还能找到德国与匈牙利民间舞蹈的音调,这源于舒伯特在当家教期间接触到的匈牙利民歌素材,同时也为匈牙利及奥地利音调的有机结合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舒伯特艺术歌曲之中还存在意大利的民族音调,这是因为舒伯特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较为特殊,其音乐思想及音乐创作很难不受众多非奥地利民族音乐的影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之中可见民歌形式,不乏简单而又朴素的特点,甚至还会用同一个曲调的重复来配合多段歌词,其中以《野玫瑰》及《蹲鱼》最具代表意义。

(二)戏剧性歌曲

舒伯特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往往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其创作重点并不在于对于客观世界的描写,反而在于体验及情感的准确表达,为此他的创作总能给人以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就像一件新乐器或一篇新诗歌那样令人欣喜。舒伯特笔下的伴奏已不再处于从属地位,为此与演唱者之间切不可做完全分离,且这一类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较为鲜明,无论是《魔王》还是《流浪者》亦或是《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等作品其中都不乏戏剧性的处理,为了使较强的乐句后能够自然连接较为平和的情绪,舒伯特还尝试在高音上进行八度下行大跳。

结 语

舒伯特一直认为他的音乐是其创作天赋与苦难经历的共同产物,而分析其艺术歌曲可知,其旋律大多具备简洁与变化共存、欣喜与忧郁交替以及热烈与柔和配合等特点,正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元素,舒伯特才的创作才被认为是德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关键因素。“音乐化的诗”以及“诗化的音乐”都可以看作是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最好诠释,且较为简单的结构、贴合诗作的旋律以及变化多样的伴奏织体都为角色的塑造以及情感的表达打下了良好基础,朴素的音乐语言并不会使听众产生一种强迫感,而舒伯特的众多艺术歌曲也由此成为了一件件价值显著且影响力深远的艺术品。■

猜你喜欢
织体舒伯特艺术歌曲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觉醒的舒伯特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
舒伯特的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