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唢呐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以唢呐曲《百鸟朝凤》为例

2022-11-22 13:47刘泉材
黄河之声 2022年8期
关键词:百鸟朝凤唢呐共性

刘泉材

一、唢呐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分析

《百鸟朝凤》是唢呐中一首极具表现力的乐曲,本文选取唢呐著名演奏家刘英的现场演奏版本,刘英先生与这首乐曲相结合的动作设计堪称典范。通过观察录像的形式,借助音乐可视化和动作可视化技术,对刘英先生演奏的肢体语言进行分析,探索表演姿态与对音响效果的推动作用,阐述表演姿态对观众听觉产生的影响,最终实现对音乐表演过程中的身体表现力的探索。

本章节将表演者的肢体语言简单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共性肢体语言以及特殊性肢体语言。共性肢体语言是指在大多数乐曲中比较常见的能够促进声音表现的基础动作。而特殊性肢体语言是指根据不同的乐曲设计的契合乐曲表达内容的肢体动作。

(一)肢体语言表达中的共性动作

共性动作可根据乐曲的速度力度、曲式结构、技巧等因素来诠释。

1、乐曲速度力度

肢体语言关于速度的体现是非常明显的,当表演者演奏速度较慢的音乐片段时身体是放松且舒展的,肢体动作随着音乐的韵律做一个抬起、落下、左右轨迹等简单的动作。而当表演者演奏速度较快的音乐片段时,身体要随着音乐小幅度的舞动,头部与手指动作幅度减小,频率增大,眼睛注视手指动作,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上。

肢体语言关于乐曲力度的体现同样非常明晰,当表演者演奏弱句时,表现有双臂蜷缩、胸部略微前倾、稍稍低头、伴随着轻柔的与手臂肢体动作。当表演者演奏强句时,会表现为上半身直立或稍稍后仰,胳膊紧绷,同时伴随着挺胸、仰头、动作幅度增大等动作。

2、技巧

在乐曲百鸟朝凤中第一部分“山雀啼晓”的结尾是一个挑音,唢呐演奏家刘英根据这个技巧以腰部力量为主将唢呐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做出与音乐技巧相同步的动作,这就是典型的以技巧为依据所做出的肢体语言。

同样以唢呐演奏技巧为依据的肢体语言还有第七部分“凤凰展翅”的双吐,唢呐的双吐大多是利用舌尖点击哨片发出清脆且连续的点状音,而此时表演者的动作并没有起伏过大,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手部动作,凸显的出手指的灵活,做出了一个动与静的对比。双吐要求表演者必须将注意力短时间的集中在指尖之上,演奏大量紧凑跳跃的音符。

3、曲式结构

关于曲式结构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百鸟朝凤》这首作品的段落划分,这样才能更好地看懂演奏家对于肢体语言的处理。

全曲共分为八个段落主题,大致可分为模仿鸟啼部分与旋律部分,两个部分穿插循环,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循环体结构。

引子部分,此乐段主要扮演引子的效果,因此表演者动作缓慢而幅度大,动作随音乐起伏而变化,身体舒展开来,似有一声山雀的啼鸣打破森林的宁静。

旋律部分,此部分旋律朗朗上口,轻松愉快,表演者的身体随着旋律慢慢摆动身体,有展现北方音乐的粗犷豪爽的性格,俨然一副春回大地、鸟语花香的景象。

模拟部分,有唢呐模拟各种鸟叫,这段表演者表现得活灵活现,似乎真的看到各种鸟叫时的场景,表演身体看到鸟鸣时的自然反应,真正表现百鸟朝凤的景象。

还有乐曲的第四部分“林间嬉戏”段与乐队进行对答式互动,首先对着观众吹一句而后身体转向后方乐队。这种在短时间内反复扭转自己身体这样的动作,短短的几个动作能让观众清晰明了的理解对答式的曲式结构,极大地帮助了观众对音乐的理解。

(二)肢体语言表达中的特殊动作

根据乐曲自身的特点来编排特殊的动作。对于百鸟朝凤这首乐曲,编排的动作当然主要是辅助鸟叫声,刘英先生对于这首乐曲的动作设计绝妙,可谓是真的深入了解了作曲家想表达的思想内涵。我筛选出来亮眼的几处简单地做了描述,演出现场远比文字更加震撼。

1、模仿鸟叫

在乐曲的第一部分“山雀啼晓”出现鸟鸣,表演者向左探身又向右探身,似乎真的听到了由各个地方传来的鸟叫,使观众一下沉浸其中。

2、飞鸟出林

在乐曲的第五部分“百鸟朝凤”表演者先是双臂蜷缩,双手握住唢呐,眼神向下表现鸟在林中是发闷的声音,而后突然右手放开,眼神看向手指的一个又一个方向。简单的几个动作,把鸟挣脱林中束缚飞向远处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动作设计可以说是这个演出的点睛之笔,带来极为震撼的视听冲击,观众无一不拍手叫好。

(三)肢体语言表达中的指挥动作

协奏曲是指一件主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曲目。我们知道,协奏乐曲会出现散板,或者表演者根据演奏情况调整乐曲的速度,这时就需要乐队成员看向主奏乐器的表演者来灵活地调整乐曲的速度。所以当唢呐演奏家在演奏协奏曲时,这时的肢体语言的作用是双向的,它不仅面向的是观众,更重要的是身后的乐队演奏人员,这就体现了肢体语言的一定指挥作用。表演者在演奏时的每一个肢体动作、每一次起落都必须做到位,这样才能让乐队成员明晰地感受到乐曲的气口,在《百鸟朝凤》这首乐曲中唢呐演奏家刘英与乐队的合作就体现了这样的指挥作用。

二、唢呐演奏中肢体语言的练习

(二)共性与特殊动作的练习

1、共性肢体动作的练习

共性肢体动作是唢呐中最基本的肢体语言表达,与之相匹配的也是音乐中的基本要素,例如乐曲的快慢强弱、曲式结构、技巧等要素。共性肢体动作的要义是把肢体动作融入日常练习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下意识的肢体语言表达,保证在演出中肢体动作是随音乐而流动的。如果表演者没有日常大量练习的基础加之表演的紧张感,很容易造成肌肉僵硬,不仅影响肢体语言的表达还可能会影响到技术表达。对音乐表演的学者来说,大量的练琴是实现精彩演出的前提,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过“读书一遍研究一个问题”,笔者认为练琴亦是如此,所以要把练琴的一个模块专门留给共性肢体动作,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音乐中基本要素与之相匹配的肢体动作。

2、特殊性肢体动作的练习

比起共性肢体动作,特殊性肢体动作的练习就没有那么多逻辑可言。而特殊性肢体动作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共性肢体动作,共性肢体动作是特殊性肢体动作的基础,特殊性肢体动作是共性肢体动作的升华。练习特殊性肢体动作的要义就是把握乐曲的情感基调、细节表达,利用肢体语言把乐曲的重点内容表达出来。音乐表演的教学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课中技巧学习比较多,乐曲情感学习较少,这间接也造成了肢体语言表达的缺失。例如上述提到的唢呐乐曲《百鸟朝凤》,这首乐曲可以简单地从曲目名判断它想表达的是百鸟的形态叫声,那特殊性动作的设计基调就可以是模仿鸟的灵动。唢呐还有许多曲目是不能通过曲目名来判断它想表达的情感的,这就需要表演者多多了解乐曲的背景知识,深入挖掘乐曲的情感表达。观摩众多唢呐演奏大师的动作设计,从中汲取灵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设计出与乐曲相符的肢体表达,做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姿态矫正为前提

1、姿态矫正的重要性

几乎每一个学习唢呐的学生第一节课就是唢呐吹奏姿势学习,但往往老师对于姿势的不够重视,养成了学生们错误的演奏姿势。即使在初学的时候有过正确姿势地学习,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练琴时的松懈,慢慢养成了错误的姿势习惯,在日后的演奏中将错误的姿势越放越大。所以姿势矫正是必要的而且是第一位的,它也是练好肢体语言的前提。

2、如何进行姿态矫正?

首先,在练习或表演中姿势的关键词是自如和放松。良好的演奏姿势,不仅可以给观众以良好的观看感受,还能使表演者更加自如地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唢呐分站、坐两种姿势,在演出中通常以站姿为主。身体两种姿势最重要的是两个角度要做好,分别是两个手臂之间的角度和唢呐与身体之间的角度。两只手臂自然握持唢呐自然向下落到一个舒服的角度,两个手臂应是对称的,不可两边不一。唢呐的位置和高度和身体呈85度角,也就是说唢呐是水平稍稍下落的一个角度,这样做的可以使哨片贴住下嘴唇,保证声音控制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做到音色自然。上述所说的是吹奏唢呐的一个基本动作,演奏唢呐的过程中身体是不断运动的,但基本动作永远是表达肢体语言的前提,所以演奏姿态的矫正至关重要。

(三)心理作用是关键

1、心理作用如何影响表演者

音乐演奏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艺术,其中会有各种因素影响表演者的演奏,心理因素会对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表达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临场发挥、意外、现场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表演者非常容易受到外接因素的影响,从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巨大的心理压力会造成过于紧张最终导致肌肉僵硬,无法做到肢体语言的流畅表达,甚至可能在演奏当中失误频出,所以拥有良好的心态是肢体语言表达的关键。

2、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

凡是表演者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紧张的情况,而紧张的情况也并非完全是弊端。这关乎一个平衡,在紧张与失控之间的平衡,适度的紧张可以使表演者超常发挥。所以,当我们出现紧张感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全力抑制它,而是包裹住这种感觉,去利用它。而过度紧张感的主要来源归根结底还是表演者对于乐曲的掌握情况不够自信,可以通过增加练习或排练来缓解紧张,加强基本功练习,让自己有一个自信的状态。同时,在演奏乐曲时也需要表演者进入作品里,专注作品表达,清除出作品外的任何杂念,不管是在什么场合进行演出,做到尊重舞台。强大的心理素质可以很好地克制演奏中的负面情绪;强大的心理素质可以增加肢体语言的感染力;强大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帮助表演者处理舞台上的各种意外事件。

(四)乐曲内涵作核心

1、乐曲的内涵

领悟乐曲深层次内涵是理想肢体语言表达的核心。我国的音乐受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地方音乐。就唢呐而言,就分别有东北风格、河南风格、河北风格等,这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密切的关系。肢体语言可以很好地表达地方音乐的风格特点,例如东北音乐就需要表演者展现豪迈的一面,大开大合的肢体动作是最恰当的表达。

2、如何才能了解乐曲内涵?

了解各地的风俗习惯,解读当地的戏曲、民歌、小调等音乐素材。深挖作曲家的想法,作曲家如果想表达当地的音乐风格,一定会选择最能凸显当地特色的音乐素材,戏曲、民歌、小调一定是最佳选择。例如唢呐独奏曲《关中情》就汲取了秦腔的特点,高亢时,可以做一些刚劲的动作配合慷慨激昂的表达;哀痛时,可以将唢呐折回微微颤抖表现如诉如泣热耳酸心的动作表达;柔情时,可以动作轻柔似是缠绵似水余音袅袅的动作表达。一套下来动作行云流水,再配合精妙的技巧达到理想的演出状态。

结 语

音乐表演在作曲家与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音乐肢体语言又是音乐表演的骨干部分,它能使观众直接感受到表演者的情绪。在唢呐演奏过程中,表演者要演奏出乐曲的内涵,对乐曲做到完美的诠释,光有超高的技巧是不够的,还要有表达能力。因此,音乐表演者应当给予肢体语言表达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日常练习中应认识到肢体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分析演奏家的肢体语言表达,设计每首乐曲的肢体动作,对唢呐肢体语言表达加以着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出中稳定的表达乐曲的情感,做出流畅的肢体动作,增加音乐表演艺术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唢呐共性
唢呐手
关于唢呐类乐器历史的几个问题及试解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唢呐
共性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唢呐(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