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2022-11-22 18:48刘有全黄文华
山西青年 2022年1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科人才

刘有全 黄文华 杨 静 姬 静

咸阳师范学院设计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艺术设计学科中的各类专业是关联文科理科工科等的综合性学科。就艺术设计理论而言,具有审美功能,但是艺术设计却又与生活息息相关。艺术设计从它诞生以来就有其实用功能。艺术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产生的,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人类创造使用各类工具和生产物质资料而产生的,它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属性。其中的艺术设计的实践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这是落实设计学科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环节不可缺少的环节,满足当前转型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1]。当前,高校转型关键是实践性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建立。

一、建构完整的艺术设计实践体系的必要性

当学生有了一定理论基础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时间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生产,将“政产学研”结合进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之中。通过各类实践课程,带学生到诸如景观设计企业、装修设计企业、设计人才孵化基地、产学研中心……让学生切身感受和实地察看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建立起与高校理论课相辅相成的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艺术设计类的教学单位,首先要确立一个有具体目标、教学环节的总抓手,来确定最终目标的实现。而建立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体系的目标在于培养艺术设计类综合性人才,这种人才必然具有较高的创新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有一定的创新性[2]。

二、扭转办学条件不足和实践环节缺失

(一)办学条件不足

首先,学校硬件配套设施跟不上是限制艺术实践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原因,多台计算机只能满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培训室,而根本无法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实践与实训需求。其次,没有完善的校外艺术实践基地供学生参与艺术生产与实践。

(二)生源素质较低

自1997年教育部确定艺术设计为本科招生学科名称以来,开始遍地开花似的招生。艺术设计贵在创意活动与实践,设计者具备综合素质,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由于艺术考生的文化分数要求低,有部分高考生源是真的热爱艺术,但另一部分高考生源由于文化课差,迫于无奈才报考的艺术设计专业。这些学生其中的一部分由于自律性差,或者对所学并不感兴趣,因而对实践类课程更是缺少了解。专业课不能认真学习和深入钻研,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再加上目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部分学生动手与动脑无法很好结合,失去艺术实践能力,这都严重阻碍着艺术设计实践的前进步伐。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实际上具有文科、理科、工科和艺术的综合性知识[3]。如果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那艺术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缺乏这些是难以更好地成为一名艺术设计人才。由于优秀的设计是一种能力,需要领会、需要有创新观点,这都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作为设计基础。

(三)教师艺术实践应用能力的缺失

艺术设计是讲究天赋的,同时具有艺术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艺术欣赏是感性的。艺术设计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设计类专业更不能只凭着想象力和感性认知,而是同时注重实践的表达。一个好的艺术设计虽然具有审美特性,但也不乏实践能力的表达。因此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艺术实践教学环节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目前的艺术设计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几乎都是清一色地从大学毕业又步入大学讲台的“学员”,类似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学教师,这些教师如何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这也是影响实施和强化艺术实践的一个劣势,这给学校艺术实践活动带来了很难克服的困难。

三、完善艺术实践体系

完善艺术实践体系,首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努力营造实践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艺术实践体系,以便使艺术设计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

(一)艺术设计学科的独立性和综合性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创造的内容和其他艺术门类有所不同。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市场、科技、情感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克服艺术学科诞生初期将艺术学科划分到文学类而造成不重视艺术实践教学带来的偏见,同时艺术设计学科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4]。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艺术设计和社会实践是鱼和水的关系,无法隔离。艺术设计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任何艺术设计学科都有很多综合性因素。在大脑中的创意还要通过材质、数据的整理和电脑软件、制作工序来实现。艺术设计下属的某些专业方向仅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要有全面统筹的能力和智慧。

(二)艺术实践体系决定艺术设计学科的办学宗旨

为提高大学生的行业竞争和实践创新,高等学校在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的过程中,要将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诸如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政产学研、课堂实践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实践教学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尽相同,艺术设计专业不仅需要良好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操作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类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教学、现场调研等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实践的过程和理论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5]。

(三)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观念改变

新时代下,应克服传统的管理模式,制定一套适合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理念,适应学科发展及管理的方式。目前,艺术设计学科几乎都是在扩招浪潮下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不断扩招。艺术设计学科的相关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于各类综合性大学、专业院校和各类高职院校中,但在办学思路和管理模式上基本上都是以各自的工科、理科、文科的模式进行,为适应具有独立性和综合性实践为主的交叉性学科,只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才能建立起适应艺术学科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

(四)艺术设计教学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艺术设计的改造性远远大于其个体的自我表达。艺术设计是对原有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改良和优化,艺术设计的本质是让人们获取更有价值,使用更方便,更具有审美特征的生活物品或生活方式。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其目的是使用价值,必须体现其实践性,认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上调整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优化其实践途径。艺术设计类培养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实践途径和实践探索精神,促进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和逆向思维[6-7]。这些目标只有通过艺术实践才能去实现。在实行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打破工科、理科、文科等各类综合性大学、专业院校和各类高职院校的教学体制,只有从认识及观念上进行突破才能解决问题。

(五)走出传统的办学模式

学校和学生必须改变学生在校接受训练及教育的传统观念,应深入社会,接受社会相关的实践。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很多方面与社会脱节,理论联系实践只是“纸上谈兵”,实践教学是“闭门造车”,培养出的学生毕业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失业。一般而言,艺术设计类学生通过学校联系的校企合作方式,孵化基地训练方式,产学研合作方式……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和社会上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让其得到全方位的综合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益。(如图1)

四、艺术实践体系改革方法

在教学中,艺术设计突出实践教育创新与特色这一条主线,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注重双证并重,即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考虑行业职业资格证书[8]。教学涵盖学历教育与行业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双重领域。学校、企业、社会三方结合提高艺术实践能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落实艺术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

(一)学校完善和建立适合艺术设计学科的办学思路,克服传统的管理模式,制定一套适合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理念,适应学科发展及管理方式。

(二)加强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技能培养。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参与度,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实践中来,其自身具备了基本技能,才具有培养学生专业设计实践创新能力、设计创新思维和联系实践的能力。

(三)学校需建立艺术实践实训中心或实践训练工作室,以便满足学生最基本的实践技能培养,克服目前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情况。

(四)现阶段,比较切实可行的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就是其中的“政产学研”。高校教师应牢固树立起充分依靠政府搭桥,利用社会企业的资源,巧妙解决办学经费不足。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树立“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五)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以行业发展来调整艺术设计的教学方式方法。围绕产业办专业,产业引导专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走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将企事业单位中的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工程师聘请到高校来教学,并将自己学生的实践课程直接放置在企事业单位中进行,从而达到产学研互补,优势互补[9]。充分利用设计机构和工作室在实践、培训、科研等方面的社会资源。

总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加大和优化艺术设计类实践体系构建,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艺术设计类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学科人才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人才云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超学科”来啦
书封与现代艺术
毛遂自荐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