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22 18:48
山西青年 2022年18期
关键词:讲解员高校学生志愿

韩 烁 王 棣

1.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2.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高校学生作为我国青年志愿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大高校对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日趋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场所也渐趋扩宽,博物馆也成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既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补充博物馆日益增加的讲解需求,同时有利于开展高校劳动和志愿服务教育。学界关于高校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活动的管理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然而关于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却鲜有讨论。本文以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为研究对象,浅析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对策进行认识和思考分析。

一、高校学生与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

高校学生志愿者是指高校学生以不追求物质利益报酬而自愿奉献自己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从而为社会发展和人类幸福作出贡献的高校学生群体[1]。根据《志愿服务条例》,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他人提供的工艺服务[2]。而高校学生志愿讲解,是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博物馆这一特定场所,义务为游客提供的志愿讲解服务。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的志愿讲解服务,具备社会性、服务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社会性是强调高校学生走出高校,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在博物馆中体会社会关系,实现社会联系;实践性是指以讲解服务为主要方式,调动手、脚、嘴,通过展陈文物将游客参观和志愿讲解有机结合;服务性是指在提升自我知识的同时,服务游客,传播文化知识,强化责任担当。

二、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是游客和高校学生两个群体的需求,也是博物馆和高等学校两个单位的要求。

(一)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日益提高,博物馆热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新时尚。特别是2008年中国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的参观接待量渐趋提升。近年来,即使在全球博物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广泛影响的背景下,2020年度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数仍旧达到了5.4亿人次,网络观众数以亿计[3]。面对庞大的游客数量,专职工作人员往往无法满足参观游客的讲解需求,各地博物馆多以志愿者队伍来弥补专职讲解员的不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

(二)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

高校学生志愿讲解服务的过程是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过程。通过志愿讲解活动,可以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增强课外知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丰富了社会实践经验。博物馆讲解是需要文物知识和文化储备的专业型志愿服务类型,高校学生志愿讲解服务是高校学生专业学习的课外延伸和拓展,也是历史类、旅游管理类、马克思主义哲学类和外语类等专业高校学生实践和学习结合的重要机会,这一志愿服务活动既可以激发专业学习兴趣与热情,也可以激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对高校学生志愿讲解员的精神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其个性发展、行为发展、能力发展等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

(三)博物馆提供志愿讲解的要求

2015年《博物馆条例》中明确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文物部门对于博物馆资源应该予以更加充分的利用,尤其是在针对学生的历史教学与社会实践方面,应从政策上做出积极的引导,出台相应的办法和措施鼓励和促进[5]。”这就要求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仅有博物馆和博物馆工作者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社会和志愿者的力量。因而志愿者的有无,反映了博物馆的综合效益和品质,体现了它的管理理念、开放意识和员工素质[6]。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服务社会、联系观众的纽带。

(四)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高校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也提出,要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7]。因而高校学生参与到博物馆的志愿讲解服务活动中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学生博物馆志愿讲解现状

志愿讲解工作在我国各大博物馆中已普遍开展,并逐渐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在实践过程中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讲解员招募周期长

成为一名高校学生志愿者讲解员,至少需要经过面试选拔、专业培训、现场考核和签约注册等阶段。由于博物馆讲解工作需要对展陈文物有系统掌握和相关知识背景的了解,另一方面需要有相关讲解技巧、服务礼仪和流程的培训,对于讲解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培训内容多且专业,加之高校学生多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入馆培训,更使得培训周期拉长,培训周期往往达到几个月以上,成为一名高校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往往需要一学期以上的时间。较长的培训周期和所耗费的较大时间精力,使得部分高校学生参与志愿讲解的热情度较低,并且容易半途而废。

(二)讲解员流动性较大

高校学生志愿者讲解员更新速度快,同时流动性也较强。由于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因课业压力、实习、毕业等原因需要离开岗位的情况较多,造成博物馆志愿讲解队的志愿者人员流失。志愿者队伍缺乏固定的服务时长和年限要求,志愿者可根据自我意愿随时退队,因而稳定性较差。在队伍之中低年级的学生偏多,熟悉工作和具备经验的高年级志愿讲解员数量较少且服务次数偏低,人员结构的不合理也是造成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的一个因素。

(三)讲解队伍组织建设松散

现阶段,高校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往往来自不同的高校和专业。他们大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时间不统一,加之队伍更新速度快、流动性强、人员不稳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学生志愿者讲解队伍(这一团体)的组织建设不稳定。从管理层面来看,高校学生参与志愿讲解服务隶属于博物馆和高校的双重管辖之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一般不配备专业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部的主管人员和高校学生讲解队的负责人实则承担了主要的管理工作。事实上,博物馆对高校学生志愿讲解队伍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其志愿行为的规范和服务时长的认定上,高校学生志愿者讲解队伍缺少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规范,组织建设较为松散,管理薄弱、组织程度不足,广大高校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并未真正被纳入有效的管理系统之中。

(四)志愿服务激励保障缺乏

高校学生参与志愿讲解工作往往重义务的履行、而轻权利的保障,大多数博物馆和高校对于志愿服务的开销和日常激励做得并不到位。目前,高校和博物馆对大多数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采取的是鼓励参与的方式,没有严格的考核管理要求,同时也没有生成与薪酬激励挂钩的讲解员管理机制。对于志愿者的激励以精神方面为主,缺少物质方面的保障,这使得长期参加志愿讲解工作的高校学生在一定时段的工作后缺少持续服务的动力。

四、发展策略研究

为更好地吸引高校学生参与到博物馆的志愿讲解中,提高对高校学生的劳育和志愿精神培育,需从选拔培训、组织建设、馆校合作和激励保障等方面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

(一)建立系统的志愿者培训体系

作为博物馆重要的社会资源,博物馆志愿者的素质、态度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8]。讲解员作为博物馆内容的展陈的阐释者,首先要保证讲解内容的准确性和先进性。因此,博物馆必须在高校学生志愿者的“选苗”上做足工作,建立明确的选拔标准,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在进行志愿者选拔时,要着重体现对其知识储备、语言表达、仪态礼仪等综合素质的考察。选拔完成后,要通过多样化的岗前培训、定期的讲解礼仪和陈列讲说现场考核,提升高校学生讲解员的讲解水平。同时要注重长效化的知识培训,通过不定期举办相关知识讲座、组织参观交流活动等形式切实提高志愿者的培训质量。

(二)形成稳定的志愿讲解服务队

稳定和有凝聚力的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生得以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的保障,志愿讲解工作的有序开展有赖于严格的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建立培训考核、上岗考勤、讲解规范、奖励惩罚等完善的志愿者工作制度,使得工作有据可依;设置完善的队伍组织结构,明确规程和职责,使得讲解队从纳新招聘、培训考核和志愿服务过程中都有部门负责;定期开展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分享志愿讲解过程中的感受,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三)制定长效的馆校合作机制

稳定的馆校配合和合作机制是高校学生参与志愿讲解工作的根本保证,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途径,高校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要对工作开展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引导。博物馆应与高校学生志愿者团队签订服务合约,达成互相合作的内容要求,按照签约内容保障志愿者的工作;高校需对高校学生志愿者团队加强管理,配备专业的教师跟踪指导,及时掌握高校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动态,馆校协同配合完成此项工作。

(四)搭建切实的志愿激励机制

物质保障的不足会阻碍和制约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物质保障低是制约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时长和人员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志愿服务条例》中,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应给予充分的活动证明,如实记录志愿者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情况、培训情况、表彰奖励情况、评价情况等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针对表现良好的高校学生志愿讲解员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和奖励,此外可建立配套资金用于支持高校学生志愿者讲解员,以充分调动积极性;提供参观学习和交流机会,增长志愿者的视野和服务素质;注重榜样教育,运用宣传栏、新媒体等方式宣传优秀高校学生志愿者讲解员事迹,实现志愿讲解服务的良好氛围;建立志愿者服务活动保险机制,防范志愿者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和意外。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参与博物馆的志愿讲解服务工作,是高校加强实践育人的有益探索,不仅可以激发博物馆服务与创新活力,也可以让高校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志愿讲解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做好志愿者、高校和博物馆的合作尤为重要,通过建立选拔培训、组织建设、馆校合作和激励保障为一体的良性文化生态循环,促进高校学生更好地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实现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讲解员高校学生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博物馆当讲解员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中国农业博物馆讲解员培养模式探索(英文)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