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分析

2022-11-22 18:48王启颜
山西青年 2022年18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院校专业

王启颜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1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各大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力也明显加大,而企业竞争关键还是在于人才竞争。可是,分析现如今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却发现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依然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高校对于校企合作内涵理解不足、校企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等,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制造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自然有待提升,其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也难占据一席之地。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本文则对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及改革展开了如下探索:

一、校企合作模式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

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的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是优化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的重要手段。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而言,校企合作模式能够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强调的是人才的实用性及实效性,可以说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与在校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教育的有效手段,能够真正起到双赢的教学效果。[1]校企合作模式能真正应对社会所需、与市场人才需求接轨,能够真正培养出企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特征

第一,产教互补。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将学校科研优势与企业设备优势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有效满足学生课堂专业知识诉求,真正实现产教互补。第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模式与传统理论灌输式教学不同,其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机械指导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系统化掌握相关理论,同时获得实践操作的机会,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第三,就业导向。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学生就业趋势也变得越发的严峻,而校企合作模式是基于企业诉求而展开的教学,所以能够培养出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2]

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校企合作模式应用价值

(一)现状

分析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即可发现其明显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不少学校自身在校企合作模式应用的时候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学校对于校企合作模式概念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其重要作用,再加上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没有做好机械制造教学革新,这促使校企合作教学流于形式。[3]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有的学校尚未构建出合作机制,没有制定出合理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无法满足企业诉求,不利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践行。

另一方面,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企业不愿意参与到学校教学实践中,在人才培养的时候企业缺少相应的责任感,在缺少企业参与的情况下校企合作模式自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例如,不少企业关注的都是自身经营效益,很少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过程,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促进学生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应用价值

首先,能够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校企合作模式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若能得到有效应用,教师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企业用人标准及需求来开展教育教学,这能真正提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价值得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大多是局限于理论灌输,学生职业能力很难提升,可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则不同,其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及应用水平得以提升。其次,改革传统滞后的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模式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通常都是采用订单培养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会将自身对于人才的要求告知学校,学校则结合企业需求来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这能真正突破传统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及学科素质提升,有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4]

三、校企合作模式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原则

(一)能力本位原则

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要想得到有效应用,教师需要坚持能力为本位这一原则来开展教学。传统模式下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大多是知识为本位的教育教学,学生在这一模式下因为缺少实践能力而受到市场的质疑,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很难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校企合作模式在应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将之前知识为本位的教育教学转变成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接企业及社会对于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诉求,以此来培养出社会及企业需求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有效促进学生成长及提升。

(二)就业导向原则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订单式模式,在学生招生之前,公司企业、行政单位就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而毕业生则可以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企业。可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现如今社会发展诉求并不契合,校企合作模式下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企业输送一线的机械加工操作人员以及机械加工设备装配人员。为此,校企合作模式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今后就业为导向来优化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来构建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5]

(三)发展原则

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要想得到有效应用,还需要基于发展原则来开展教育教学。就业率本就是职业院校十分关注的问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从某些方面而言就已经决定了其办学水平,所以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下,不少职业院校都十分关注学生就业率,虽然促进学生就业无可厚非,可是过分关注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为此,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推进的时候,不能只是关注学生就业率,还需要基于学生发展原则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水平得以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四、校企合作模式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较为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在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时候,还需要对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应用,旨在促使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学校还需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育,以此来促进学生整体提升及发展。除此之外,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的时候,校企双方还可以强化合作与沟通,通过双方的有效协调来确定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及成长,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果。[6]

(二)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开发教学课程

目前,市场对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有着较多的需求,而且还要求毕业生具备较为良好的岗位胜任力,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顺利就业提供保障。校企合作模式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想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在教学期间还需要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来为学生开发出相应的教学课程,这样就能真正实现教学课程与学生岗位能力及要求的有效对接,促进学生岗位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需要以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作为教学出发点,同时多为学生提供一线生产的机会,结合学生专业来为学生开发出相应的教学课程,这样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对于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把握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及能力。所以,在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时候,学校与企业之间一定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围绕着学生今后岗位工作过程要求来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效果,有效促进学生提升及发展。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想有效应用校企合作模式来优化专业课程教学,还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是机械制造专业理论教学场所,企业则可以是机械制造专业实践培训基地。机械制造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实践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基地建设尤为重要,可谓是学生实操能力、应用水平得以提升的关键。为此,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确保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的有效适应;第二,要真正确保机械制造专业教师技术与企业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有效对接;第三,还需要确保企业实训平台与学生实训所需硬件设施的有效对接。

在校企合作共建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形成较为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互补,例如职业院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向企业开放员工培训,积极借助自身师资力量等教育优势来提升企业员工队伍素质;而企业则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提供实训车间,这样就能提高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四)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来开展实践教学。在校企合作模式之下,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大多需要与实际工程项目或者任务来作为载体,这有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以致用能力等提升,而且还能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学习及发展,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为此,在应用校企合作模式来优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今后工作岗位中的实际项目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借此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有效改进教育教学。

(五)强化校企合作内涵发展

为了有效促进校企合作模式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有效应用,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内涵发展。高校需要及时革新自身传统教育理念,在教育期间以就业为导向来强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则需要在发展的同时强化与学校的合作,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及岗位培训等机会,由此来深化校企双方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来促进双方共赢。

首先,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基于学生今后就业方向来对机械制造专业进行规范化建设,定期做好市场调查来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其满足企业发展诉求。[7]其次,学校还需要强化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立足于企业诉求来对机械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与改革,而且在设定专业课程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强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校企合作建设的课程体系。最后,还可以构建出学校、企业有效联合的教学体系,以此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是新时代职业院校教育革新的全新模式,将其应用于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能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及应用能力提升。学校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准确认识校企合作模式教学价值,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依据来开展校企合作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满足社会企业对于一线机械制造技术人员的需求,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及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院校专业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