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策略探析

2022-11-22 18:48魏淑妮
山西青年 2022年1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双创大学生

魏淑妮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应当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从现状来看,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此,高校可以从就业指导的角度,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思路,便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完善教育体系,使大学生获得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就业指导介绍

(一)创新创业教育介绍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方向的教育模式[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人士的关注。而高校则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方式,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2.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当充分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如下介绍:一是意识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才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时,可以将创新创业概念、特征以及价值等纳入教育体系,从而科学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二是能力提升。注重加强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以此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三是环境认知。为学生介绍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内部环境,指导学生分析内外发展环境,确保学生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创业成功率;四是实践模拟。指导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保证学生做好创业准备工作,为顺利开展创业活动奠定基础。

(二)就业指导介绍

1.就业指导内涵

就业指导指的是围绕社会需求量、就业形势、技能培养等开展的就业指导活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书籍已被纳入教育体系中[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专门围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书籍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大学生高效就业。

2.就业指导内容

就业指导内容包括:就业政策、就业环境与就业形势、职业选择的相关理论、权益与法律保障、自主创业、求职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技巧、职业发展等多项内容。就业指导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通过围绕丰富的就业指导内容,构建就业指导教育方案,更容易促进大学生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产生的问题与原因

(一)高校缺乏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我国十分重视创新创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需要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将其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从而充分地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然而,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两者的融合度并不高,以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高校主要以选修课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类就业指导工作。由于课程设置得相对分散,教师不能很好地为学生讲解课程知识,难以发挥课程作用。为此,有必要反思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出现的教育问题,从而优化教育活动。

(二)师资力量薄弱,难以为教育活动提供可靠的支持

创新创业类的就业指导涉及创新理念、创新教育技能、就业指导知识等多项内容。倘若教师的综合素养低,就不能够很好地推进创新创业类的就业指导活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目前,高校师资力量薄弱,不利于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类的就业指导工作。究其原因,创新创业类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是由企业管理学科教师担任。虽然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以及就业指导知识与能力,但是其与创新创业类的就业指导教育要求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无力应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不能很好地从创新创业角度给予学生良好的就业指导。另外,由于某些高校的行政人员也成为创新创业类的就业指导教师[3],其理论素养及实践教育能力并不过关,导致不能够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

“双创”教育是一种既包含教育理论,又包含教育实践的教育类型。在“双创”教育的过程中,要兼顾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当前,高校大多侧重于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例如,教师会积极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双创”教育理想、价值等,同时还会为学生介绍有关“双创”教育的政策等。但是高校并不很重视实践教育。例如,极少开展有关“双创”教育的实践活动。即使开展了实践活动,也多是停留在创业大赛、讲座宣传等学生兴趣类课外活动层面,不利于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另外,高校还缺乏资金支持“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影响活动开展效果。总之,目前高校在“双创”教育方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三、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践策略

(一)主动完善课程教育体系

1.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创业是激发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时,高校有必要将其与就业指导相融合,完善教育体系。其中,可以从拓展、丰富教育内容的方式促进两者融合发展。一方面,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育目标等,寻找与之相契合的教育资源,然后将两者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合两者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既需要保障两者知识内容之间的融合性,又需要确保两者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在完善教育内容后,就可以在教育实践中检验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之后,就可以根据实践教育问题、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等,持续性地优化、改进以及完善教育内容[4]。

2.高校需积极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

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探究课程教育体系优化策略,培育双创课程文化,为给双创课程教学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有必要做好文化建设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例如,可以在校园中广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创新创业教室,设置创新创业图书角等。对教师来讲,其需要抓住教育机会,在良好的双创文化环境下推进教育活动。

丰富双创课程类型,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校有必要丰富双创课程类型。一方面,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理论类、技术类课程,从理论上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保证双创教育质量,高校可以开设理论类的课程。例如,可以围绕着创新创业政策、创新创业教育理想、创新创业项目等开设理论课程,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此外,还需开设技术类的课程,便于使学生不断地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例如,可以开设市场营销、创业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制订、产品开发、项目扩展等技术类的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必要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例如,可以围绕着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市场环境、创新创业行为等设置实践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二)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1.提高准入门槛,引进优秀人才

创新创业类的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在新的发展阶段,高校需要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便于更好地应对创新创业类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是依据创新创业类的就业指导教育要求、人才培养要求等,明确人才引进标准,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从而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二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实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走入企业,寻找创新能力强、对就业指导教育具有深刻认识的人才。在从企业引进人才时,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通过从企业引进人才,即可有效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实践教育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类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学生[5];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来校举办学生讲座或者开展课程教育活动。其中,不仅可以从社会上寻找创新创业成功人士,而且可以从学生群体中寻找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以优化师资队伍。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养

由管理专业教师、行政人员组建的创新创业类的就业指导教育的综合素养、教育指导能力并不高。为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竞争力,高校有必要构建培训教育方案,面向他们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教育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双创”以及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其中,可以将创业方式、创业理念、创新意识以及能力培养方法、就业指导措施等作为培训教育内容。为确保他们随时随地学习相关教育知识以及技能,高校可以打造互联网教育平台。此外,高校还需要定期开展考核活动,检验他们学习效果。之后,高校可以根据考核结果,优化培训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补足短板。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校际“双创”以及就业指导教育经验沟通、交流活动,确保他们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教育能力[6]。

(三)侧重组织教育实践活动

1.加强校企合作,打造校外实践平台

高校需要认识到双创实践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发展水平的价值,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创新创业梦想。其中,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实践资源,设计创新创业项目。之后,就需要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以及技能,帮助学生用实践知识以及技能武装头脑,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加大经费投入及基地建设力度

“双创”实践活动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为此,高校可以根据“双创”实践活动开展要求、学生发展需求等提供相应的资金。由于“双创”基地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高校可以投入资金建设“双创”基地,为学生提供集实践、实习、创业及就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对学生来讲,应积极走入“双创”基地,自觉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综上所述,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是高校一个重点教育目标。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主动基于“双创”教育角度,思考了“双创”教育以及就业指导教育策略,便于通过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不过,高校在进行“双创”教育以及就业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高校需要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指导实践教育活动。而构建完善的“双创”课程教学体系,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双创”实践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可靠手段。因此,有必要践行这些工作,在实践教育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便于持续改进“双创”教育工作,科学指导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双创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