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党史国史在初中道法课堂中的浸润与渗透研究

2022-11-23 03:34程树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国史党史初中生

程树平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花园初级中学 安徽铜陵 24407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囊括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组织方式的革新、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变革等,这些内容均是指向“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核心目标的。核心素养理论的提出有效回答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将学科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系统和部分、抽象和具体等交互关系一一厘清,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指导方针。在基础教育领域教学样态寻求创新和变革的时代,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供给不断丰富,新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改革的核心关键词,对初中道法课堂新样态的重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道法课堂的时代呼唤

党史国史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拓性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实践的光辉历史,是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及迈向新时代的历史,是具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特色的历史。党史国史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高效教学的重要精神体现和核心思想来源,带领着课程建设的学科素养日趋明确,持续引领着初中生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汲取党史国史营养,树立民族品格和高尚的人格,助力初中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健康成长。

(一)初中道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使命

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已顺利推进了20 个年头,基础教育教学方式不断革新,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理念深入人心。初中道法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特指道法课堂教学育人价值的专业化表述,是指初中生在道法课程学习之后所形成或发展的必备品格和核心关键能力(含知识、方法、情感等多维综合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道法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传统授课模式下较难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党史国史,灵活运用史料教学法、议题项目教学法等,将党史国史作为初中生新知识建构、图式形成、能力发展的载体,促使初中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蕴含的历史必然性,全面发挥道法课堂教学中党史国史教育的价值魅力。

(二)初中道法课堂中的党史国史资源梳理

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来看,《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五大方面的核心要素均与党史国史内容休戚相关。例如,道德修养的“爱国奉献”、法治观念的“权利义务”、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的“民族精神”等。由此可见,初中道法课的核心素养构成是扎根于党史国史,立足于党史国史的核心要素,具有先进的时代性和与时俱进的科学性。所以,初中道法教师应重新审视《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学科的重要价值,尤其注重把党史国史相关内容所承载的精神财富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促进初中生品质到行为习惯乃至价值观的正确养成。

从《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构成来看,七年级的教材内容侧重于道德与心理等内在品质的养成,尤其是在“梦想”“立志”“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等教学模块中有诸多关于英雄人物、时代楷模等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案例和材料。例如,在“感受生命的意义”模块中详细介绍了雷锋的英雄事迹,能够促使初中生在革命先烈的历史故事中感受伟大的人生、为国奉献的行为才是有意义的,明白在平凡的一事一物中同样能够创造伟大。八年级教材主要以法治内容为主,但其核心内容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其中,在“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内容中阐述的是作为公民应对国家和社会履行的基本义务,能够强化初中生爱党爱人民爱国家的法律意识,明确初中生要学会用法治手段守护党、人民和国家。九年级教材内容中有专门介绍党史国史的部分。例如,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之路等专题,让初中生能够从国情的角度整体认识党,升华对党的情感,准确理解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从而树立为党、为国家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

二、核心素养下党史国史在初中道法课堂中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初中生只有知晓历史,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不随波逐流;只有知晓历史,才能永远保持爱国爱党的初心。把党史国史素材运用于初中道法课堂教学中,既是核心素养下初中课堂改革的必要手段,也是对广大初中生进行党史国史教育的时代要求。

(一)有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在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在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试图利用各种拙劣手段否定历史,尤其是通过否定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而来否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合法性;诋毁党的领袖,丑化党史上的各类进步活动,进而否定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性,等等,以所谓的“真相”歪曲历史真相,引起社会尤其是出于价值观“孕穗期”的初中生对党史国史的质疑。因此,作为思想主流价值教育阵地,初中道法课堂加强党史国史素材的浸润和渗透,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用正确的历史知识和思想武装初中生头脑,尤为重要。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初中道法课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大纲,也是教学资源的优质“主库”。但是教材上的党史国史课程资源如果不及时丰富、补充,及时与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相联系,就容易使得道法课堂教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道法课教师将鲜活丰富的党史国史素材与教材核心知识内容充分结合,预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道法教学内容,引导初中生形成对党史国史的正确认知,使得教学过程充满活力,有利于学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课程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内容来看,初中道法课是提高初中生政治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课程,也是培养初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传统的道法课的注入式、背诵式教学法,使得部分初中生本末倒置,严重忽视了课程学习的本质。只有道法课教师将党史国史资源融入教学各环节中,才能把德智体美劳等素质融为一体,以党史国史丰润“人文底蕴”、夯实“责任担当”、促进“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整体提高初中生民主政治意识,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助力初中生崇高精神和人格塑造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战、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不断鼓舞着全国人民不断进取、自强不息。所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初中生在道法课中通过学习党史国史,全面接受党的历史教育,充分感知党的伟大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在生活、学习中“努力践行”,以史明今,时刻恪守“五好”规范,从党史国史的学习教育中感悟榜样的力量,主动自觉地克服个人政治信仰、人生理想上的困惑和迷茫,不断提高道德水平,才能塑造崇高精神和健康人格。

三、核心素养下党史国史在初中道法课堂中的浸润与渗透策略

初中道法课堂教学的改革应立足道法学科核心素养和党史国史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史论结合,以史托今,将五大核心素养渗透至道法课堂教学中,为初中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多维、高效课堂,促使课堂改革有成果、教学内容有衔接、核心素养培养有特色,真正构建初中道法高效、成熟的课堂教学范式。

(一)统筹“两大目标”,彰显道法课正能量

基础学科课堂教学要坚持“八大统一”,其中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的是“知识和价值的统一”。初中道法课的知识目标是承载初中生政治信仰的实质载体,价值目标是凝聚初中生理想信念的精神载体。道法课教师要突破窠臼,统筹两大目标,让道法课上的党史国史教育在树立初中生的政治认同中从纯粹的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初中道法课的知识讲解只以教师讲解是无法实现两大目标的,让党史国史知识从初中生的真情实感中流畅出来,就需要择取优秀典型的党史国史材料,激发初中生的情感共鸣。如在讲解“国家安全”时,教师可以当代英雄的典型事例导入,如卫国英雄陈红军,为初中生讲述陈红军儿时军国梦,到后期与印军的英勇斗争,深刻体会陈红军保卫祖国、戍守边疆的军人信念和“清澈的爱,只为祖国”的爱国情怀,发自内心地认同现代军人用实际行动捍卫疆土的中国军人革命本色。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升华初中生的个人情感,将对中国军人的敬佩之情转化为个体生命感悟,从而实现党史国史育人正能量。

(二)统筹“两大资源”,发挥道法课主阵地作用

在初中道法课堂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认真组织党史国史学习任务中逐渐萌生而出,需要统筹“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在对党史国史的梳理中提炼学科核心素养。如在“走向共同富裕”课堂教学中,道法课教师以中国脱贫攻坚战为切入点,顺利导入教学重点之一“老百姓日子为什么越过越好”,逐渐引导教学难点新时期的“居安”和“思危”,组织兴趣学习小组讨论,激发其产生“感谢党、感谢祖国”的情感共鸣,有效培养了初中生的政治认同、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统筹“两大空间”,提高道法课学生主体性

初中道法课是以活动型为主的学科课程,其教材内容大部分和党史国史教育内容高度一致,因此将党史国史知识浸润渗透至教学中,融合“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空间,能够实现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相统一。如在“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课堂教学中,道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历史小组”和“现实小组”,开展从历史和现实两大主线出发的小组讨论,两大论据证明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还可以以活动方案的形式组织初中生进行党史国史知识竞赛,竞赛当天邀请家长、当地优秀党员代表、老一辈革命战士参与其中,以实践活动激发初中生向党献礼、向党靠拢的热情和决心,实现道法课堂教学课内和课外两大教学空间的统一。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展道法课教学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在初中道法课堂教学中的灵活度,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违背了课堂教学的本质,片面夸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价值。初中道法课堂教学的本质应时刻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求教师要明确教材知识的类型,并选择恰当的现代信息技术形式。其次,道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党史国史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将鲜活的历史知识设计成文字资源、视频资源、动画资源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在讲解“民族”相关课程内容时,将本地区的民族发展史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以鲜活多样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学习党史国史知识,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建构的积极性,切实解决核心素养中“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方向问题和“如何培养人”的方法问题。

结语

新课程改革之下,高效课堂构建之际,发展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而深入一线教学开展道法课堂核心素养要素的行动研究亦方兴未艾。道法课教师应深度解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这一风向标,打造初中道法高效课堂,统筹资源支撑党史国史学习厚度、统筹空间彰显党史国史学习力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展道法课教学空间,以增强学生政治意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以史明今的思维习惯,革新学生道法课学习方式,不断强化政治认同素养,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猜你喜欢
国史党史初中生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史国史教育的思考
中国关工委138个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网络地图
国史新记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中共党史与国史之关系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