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

2022-11-23 08:47段延龙张春阳石秋艳杨延雯李冠一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脑膜炎氏杆菌

王 迪,段延龙,张春阳,石秋艳,杨延雯,李冠一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是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乙类人畜共患病。临床特征多样,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特征不明显,脑脊液改变在发病初期类似病毒性脑膜炎,后期酷似结核性脑膜炎。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长达半年的诊疗过程(先后8次腰穿),以提醒广大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指导临床诊治。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主因头痛、头晕10天,加重1天,于2018年12月17日第一次入我院。患者入院前10天受凉后出现头痛、头晕,疼痛以枕部及双颞侧为著,程度中等,呈持续性,头晕间断发作,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病程中伴发热(波动于37.6℃~38.9℃),当地医院考虑“病毒性脑膜炎”,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后症状无缓解,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间质性肺炎”,否认肝炎病史、结核接触史,否认疫区居住史。

入院查体:体温36.4℃,脉率58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45/86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语利,双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深、浅感觉及共济运动未见异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阳性。

辅助检查及治疗:颅脑核磁示双侧额叶、胼胝体多发缺血、梗死灶,脑白质疏松。2018年12月18日第1次腰穿,脑脊液外观淡黄色,压力210mmH2O,细胞总数600×106/L,白细胞总数210×106/L,单核细胞88%,多核细胞14%,糖1.69mmol/L,氯117.7mmol/L,总蛋白2.86g/L,结核杆菌IgG抗体阴性,墨汁染色阴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阴性。考虑结核性脑膜炎可能性大,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018年12月22日第2次腰穿,脑脊液外观淡黄色,压力320mmH2O,细胞总数345×106/L,白细胞总数112×106/L,单核细胞82%,多核细胞18%,糖1.42mmol/L,氯117.7mmol/L,总蛋白1.28g/L,结核感染特异细胞检测阴性,脑脊液抗酸染色阴性。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脑脊液指标较前好转,继续抗结核治疗。2018年12月22日检验科报告危急值:脑脊液培养见革兰阴性菌,布氏杆菌可能性大。上报传染病,患者及家属要求暂于我院继续治疗,给予患者多西环素0.1g口服2次/d。2019年1月2日第3次腰穿并送检传染病院,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压力320mmH2O,细胞总数330×106/L,白细胞总数26×106/L,单核细胞82%,多核细胞18%,糖2.13mmol/L,氯113.5mmol/L,总蛋白0.83g/L,脑脊液压力仍高,但白细胞较前呈下降趋势。2019年1月9日第4次腰穿,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压力100mmH2O,细胞总数251×106/L,白细胞总数251×106/L,单核细胞32.7%,多核细胞67.3%,糖1.17mmol/L,氯113.3mmol/L,总蛋白1.09g/L,结合患者病程中发热,经验性给予抗生素治疗,患者头孢曲松钠皮试阳性,给予美罗培南1.0g静点3次/d抗感染。2019年1月10日传染病医院回报布鲁菌检查:脑脊液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布氏杆菌抗体1虎红平板凝BS1阳性,布氏杆菌抗体2血清试管凝BS2 1:50(++)。经多学科会诊,建议行脑脊液高通量测序检查(NGS)以明确诊断。2019年1月13日脑脊液NGS检查回报:革兰阴性杆菌,羊布鲁菌。诊断:布鲁菌脑膜炎。给予利福平胶囊0.6g1次/早、多西环素0.1g口服2次/d及美罗培南1.0g静点3次/d治疗。2019年1月26日第5次腰穿,脑脊液外观无色,压力100mmH2O,细胞总数3500×106/L,白细胞总数40×106/L,单核细胞96%,多核细胞4%,糖2.22mmol/L,氯117.3mmol/L,总蛋白0.869g/L。2019年1月26日患者自觉病情较前好转,要求出院,嘱继续口服利福平胶囊0.6g 1次/早、多西环素0.1g口服 2次/d抗布鲁菌,出院后在当地防疫站继续治疗。出院后,患者先后4次因头痛、头晕就诊。2019年6月17日腰穿,脑脊液外观无色,压力120mmH2O,细胞总数46×106/L,白细胞总数31×106/L,单核细胞87%,多核细胞13%,糖3.79mmol/L,氯115mmol/L,总蛋白1.015g/L。2019年6月19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嘱继续口服抗布鲁菌治疗,不适随诊。

2 讨论

布鲁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短小杆菌,通常以家畜或野生动物为储存宿主,通过接触病畜及其污染物等感染致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以波浪热、游走性关节痛、全身乏力、肝脾肿大为特征[1,2],亦可仅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3],与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相似,影像学亦无特异性改变,临床难以鉴别,且许多患者无明确的牛羊接触史或牛羊肉食用史,故误诊率高[4]。相关文献报道,神经型布鲁杆菌病以脑膜炎、脑炎常见,颅神经损伤以位听神经、展神经及面神经常见[5]。

2012年《布氏杆菌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提出:神经系统的相关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白细胞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值升高,葡萄糖降低;血清或脑脊液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针对布氏杆菌病原治疗病情好转。

布鲁菌主要在细胞内繁殖生存,一般药物难以杀死细胞内细菌,目前推荐以较强的细胞内渗透作用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推荐利福平、多西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三代头孢或喹诺酮类中的1种,联合应用抗菌效果良好[6,7],依据患者脑脊液调整抗生素疗程[8]。

本病例特点:①无明确的传染源接触史;②病程中发热呈波浪热,无关节游走性关节疼痛史;③脑膜刺激征阳性;④脑脊液压力高,糖及氯化物低,蛋白质明显增高;⑤布氏杆菌抗体1虎红平板凝BS1阳性,布氏杆菌抗体2血清试管凝BS2 1:50(++),脑脊液NGS检查示革兰阴性杆菌,羊布鲁菌。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症状可以是布鲁菌感染的唯一表现,当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脑脊液改变酷似结核性感染时,不论患者是否存在传染源接触史,应考虑神经型布氏杆菌病,进行布氏杆菌病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防治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脑膜炎氏杆菌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于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价值分析
血清检验和细菌检验在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Vaccination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不明原因发热,当心布氏杆菌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