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BIM入课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2-11-23 09:37赵新宇
山西青年 2022年8期
关键词:建筑行业人才高职

赵新宇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BIM的理念最先起始于一位美国教授的论文当中,经过1973年的全球石油经济危机影响,美国各行业都在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BIM理念的提出,以提高工作效率、控制项目的成本、提高各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为目的。BIM技术是通过数字化信息模拟建筑的实际信息,可以准确预测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项目周期。BIM技术是以三维模型和属性信息(如建筑材料、市场价格、重量、施工进度等)为基础,目前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事实证明BIM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建筑行业和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

在2017年国家颁发的关于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推动了BIM技术在建筑类行业的快速发展,已达到对建设项目全程进度的推进、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总体来说,BIM技术是基于建筑行业的各项因素,通过建立可视化三维模型,能够对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数字化管理。目前,BIM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站在BIM技术金字塔上面的顶尖人才缺乏,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方式是在各个大学设立BIM技术专修课程,作为培养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加快BIM课程的改革和后续发展,是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各高职院校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BIM技术运用现状

BIM起源于美国,逐渐在各个发展中国家逐渐传播,目前这些国家的BIM技术应用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在国内不同项目中都在实施BIM技术,诸如上海世博会、上海中心、桂林两江机场扩建项目等均采用了BIM技术,但是BIM技术的应用技术比较落后,但是在万达、万科、上海中心等建设项目招标过程中都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运用BIM技术,将BIM技术研究和应用作为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计划[1]。

2012年开始,我国建筑部编订了关于BIM技术相关标准,促进了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的发展,这也使各高职院校更加注重BIM技术专业的授课过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对高职类院校的课程改革和发展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很明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和高职教育的融合是工程类项目中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BIM技术应用的现状是,我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广普及BIM技术,推动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和高校的应用,促进建筑业的发展。BIM技术已成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BIM人才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要认清形势,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建筑土木类行业对BIM技术人才需求量较大,BIM技术性人才主要包括BIM建筑工程师、信息应用工程师、分析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监理等,但是,我国BIM技术型人才非常稀缺,BIM技术的应用也处于初始阶段,对BIM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社会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种供需不平衡,也促进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加大力度,因此,各个职高要抓住这次机遇,积极主动培养人才输送市场,不断为社会培养BIM技术高新型人才。

二、当前教育的现状

目前BIM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基本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国内没有关于BIM技术学习的专业指导规范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则、缺乏具有权威性的教学教材;2.教学资源稀缺,缺乏知识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教学条件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进程;3.在校企合作、校外实习的机会较少。据调查显示,我国建筑类行业以及建筑行业的专业师资力量中,有经验有技术的BIM技术老师为数较少,对BIM的基础知识和软件的基本操作应用,不能够全面掌握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地施工经验,实际对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的能力更是凤毛麟角[2]。

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学校是为培养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是普高教育中的一部分,建筑行业规模较大,设计的范围较广,其技术复杂繁多,劳动力量集中密集,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培养刚好切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目前市场缺乏这样的人才,高职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基于此,BIM技术的研究纳入高职类院校的课程清单中势在必得。BIM技术被称为传统建筑行业向高精尖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支撑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各大高校的BIM技术课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系统化的教学和考核标准,经过试验调查研究,目前BIM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施工经验,BIM技术教学能力不足。学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极少接触实际施工工程,无法积累BIM技术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导致教学课程严重与市场需求脱节。

(二)校内资金匮乏。一是BIM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大量的试验过程才能够真正学习,各类实验室的建设和培训室都需要资金基础。BIM技术对设备配置的要求相对较高,并且专业应用软件的价格高昂。二是师资的培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也需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三)BIM技术的复杂性,让很多学生望而止步,不能够专心潜心的学习,中途放弃学业。

(四)部分学校列入的BIM课程只是基础部分,没有实现实践理论相结合,只注重于各类软件的课程学习,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

(五)缺乏相关的校企合作和校外培训基地,导致学生极少接触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实际应用的机会。

三、BIM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BIM的教学阶段尚处于探索中,经数据调查表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需要解决:

第一,部分高校在课程中纳入BIM技术应用,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软件操作,只是为了学习软件而学习软件,实际操作比较差,应将其列为重要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接触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而加快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实践中更加深化理解理论知识,科学合理地布置教学课程[3]。

第二,BIM技术的应用课程融入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难度较大,在传统教育大学模式中,课程范围较广,课程学习比较复杂,保留传统教课的学习时间,BIM课程多能学习的课时较少,这种模式阻碍了BIM技术课程的推广发展。

第三,部分学校本末倒置,只注重软件课程的学习,偏离设计的本质。虽然增加了BIM技术应用的学时,但是只会讲述软件的技能,对BIM技术的重点知识讲解较少。最后,学生侧重于软件学习,通常只注重新技能的发现和使用,而忽视了BIM的核心知识,诸如造价方面的统筹协调控制等,目前只有少部分高等院校开始讲授基于BIM技术的Revit知识。

第四,BIM技术是一个跨学科、范围广的专业模拟仿真过程,这对学校环境、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师的操作能力都是一个挑战。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很难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只能依靠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如何协调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是高校开展BIM实习的一个难题,只有解决这一重大难题,BIM的教育学习才能够真正实践到实际应用中[4]。

第五,部分高校开展了虚拟沙盘等教学研究尝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模拟项目过于简单、独立,和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不符,不具备代表性和真实性,学生学习难度增加等,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不到BIM的核心内容,在遇到复杂的工程项目,无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如果这项技术不能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将阻碍工程项目的开展进度,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综上所述,目前BIM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学时分配、教学理念、教师专业程度、实践实施过程等,需要引起各高校的注意,不断加强BIM技术课程改革,优化BIM技术学习方案。

四、BIM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建议

(一)积极实施以BIM教学为基础的职业课程改革,以BIM技术课程为主,相关辅助课程为辅的课程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如房屋建筑、建筑技术等;还整合了AutoCAD等基础课程,促进学生从二维视觉向三维视觉转变。在此基础上学习Revit、Bentley建筑等新的BIM相关课程,注重主次课程的衔接学习,使BIM教育环境的课程体系更加公平[5]。

(二)学校应加大BIM技术学习的师资力量的投入,实现师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这一改革措施势在必行,一是学校可以通过让老师参加真正的工程实践项目,加强老师的现场实践能力,能够通过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找出问题,以便能更加具体化的了解和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BIM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加强老师的学习力度,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二是引进专业的BIM技术人才进行课程讲解,聘为指导教师,组建BIM专业培训室等方法壮大师资力量,在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讨论,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三是通过激励方式对师资学习的劲头进行鼓励,激发师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使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培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帮助师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加深对BIM技术的理解。首先,让BIM技术纳入课程在高校彻底落实,既要走出学校实践,也要请进专业人才进行授课讲解。既要在施工现场实习BIM技术的应用,提高师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要请一线BIM技术施工专家到学校教授知识。学校可以鼓励自主创先BIM技术型团队,参加BIM技术比赛,参加校外企业实践项目,对社会创造价值。另外,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校企共建,这是校企双赢的举措,一方面,学校可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公司还可以利用学校这个平台作为培训场所,大力培养人才,将其学习到的技术为公司更好的发展创造机会。

(四)在BIM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交换师生之间的角色,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学习,将传统的教育模式革新,从传统的知识教授转为指导帮助的角色,同时,运用项目导向法、任务相关法和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将BIM建模技术作为期末考试的重点课程。使用BIM模型浏览系统和相关的建模软件让学生完成日常作业建筑识图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以期提高学生灵活应用BIM技术的能力[6]。

(六)教学改革应循序渐进,逐步探索BIM教学改革的方法;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逐渐减少阻力,以便实施全面改革。建议设立一门与BIM相关的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兴趣,改进教学内容为主;然后,该课程将转换为必修课程。最后,该课程将根据人才培养和学校的特色主课扩展到所有其他BIM相关课程,循序渐进地进行实施,有助于学生对BIM技术的理解,从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由浅到深进行学习,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同时学习,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的操作能力。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学作为人才技术培训的重要基地,在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教学方面也应具有足够的远见。因此,建筑高校也要一步一步地保持和强化建筑发展的旗帜,全面开展高素质的BIM技术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人才资源。针对上文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推动BIM教学,全面培养BIM人才,促进BIM技术的高速发展,希望各大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吸取教学精华,去其糟粕,为社会培养高尖技术人才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建筑行业人才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人才云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低碳化的思路
优化技术在土建结构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毛遂自荐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