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电子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2-11-23 10:51韩桂明
山西青年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双一流一流

韩桂明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在“双一流”建设中强调提升教学水平,重视人才培养,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四个回归之一的重要标志,是一流大学建设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标志[1]。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都应该有服务于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核心职能。离开了人才培养,其他方面即使达到“一流”,也不能证明一所大学是一流“大学”,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大学”了[2]。而遍览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探索与实践,本科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大学展示办学质量、服务社会和履行使命的最重要平台是本科教育。这不仅是因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还因为本科教育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和赢得长期认同的基础。在一段时期内,通过专门项目改善大学办学条件,加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3]。高等学校作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命的现代组织,把养成适切的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必须做的[4]。学生安身立命之本是适切的价值观,是养成健全人格的基础和支柱,这更是决定学生能走多远、飞多高,能在多大的天地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关键因素[5]。2021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国内发展状况

随着“211,985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实施,虽然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等问题,但国家的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还是取得了优异成绩[6]。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战略[7]。本方案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更好地对接“双一流”建设,各地政府相继颁布地方版的“双一流”建设方案。截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广东省等二十多个省(市、区)正式出台“双一流”建设方案[8]。各具特色的建设方案是各地建设“双一流”的指导思想,决定着各地建设“双一流”的高度。“双一流”的建设方案将成为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指导思想及指南针。

二、培养模式探索

经过多年的探索,本校电子类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了标志性、阶段性的成果,但时代在变迁,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日新月异。因此,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还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办学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是办学的出发点。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立足广西,面向西南地区,力争辐射全国乃至东盟国家,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掌握嵌入式技术及安卓开发技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两个建成”的目标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二)电子信息与嵌入式技术等多学科有机融合的专业特色

打造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特色首先需要体现满足电子信息科学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次,体现学校电子信息学科的学科优势和办学历史,紧紧围绕电子信息和嵌入式技术这两个主题;最后,紧紧围绕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强调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建设好实验室硬件平台,规划好毕业生的能力构成,做好专业规划和专业建设。

(三)加强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应用型本科教材是体现本专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直接承担者,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过程的根本。

(四)教学体系建设与优化

教学体系的建设和优化是实现办学目标的根本保证,面向国家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如何建立应用型本科的专业体系、如何建立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如何培养一般应用型本科学生,都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专业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体系建设等问题。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需要深入研究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特色课之间的分工合作和衔接,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加强网络技术和网络课程的应用,尤其要重点解决好思政课、高等数学和英语的教学改革。

在实践体系建设上,根据学科内涵,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和优化相关实验室,做到各个学科互相支持,互相依托,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大实践学时,压缩课内学时,压缩总学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引导学生发展个性特色,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加强工程认知、专业认知和课程认知,进一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结构合理性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本专业目前的师资队伍主要依靠外聘,自有专任教师和招聘新教师的模式远远还没有形成满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快步发展需要的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核心师资队伍需要重点研究教师的引进、培养、提高和稳定机制和方法,该队伍体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建立起团结合作、教书育人、受到学生信赖和爱戴的高效率师资队伍。

研究教师引进、培养、稳定的长效机制,形成稳定核心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和复合能力,具备“一人多岗,一岗多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教师外聘。从外校学院直接外聘骨干教师4~6人授课。

2.师资培训。研究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让青年教师站稳和站好讲台,通过担任助教、跟班听课、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等环节,使之迅速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3.师资引进。引进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专兼型”教师1~2名,中级职称及硕士以上专职教师2~3名。

4.专业负责人选拔。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担任专业建设负责人。

5.课程群负责人选拔。按照模块化的思想划分课程群,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担任课程群建设负责人,在系主管领导和责任教授的指导下开展课程群建设和改革工作。

6.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一支由专职教师担任的兼职班主任队伍,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做人的引导,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和专业方向进行全方位指导,探索教书育人的新途径。解答学生在建立学习目标,开展专业学习、课程学习、实验、课外活动时出现的疑问。

7.年级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能高效履行年级辅导员职责的专职辅导员队伍,除了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之外,还适量承担通识课、基础课或者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和辅导任务,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辅导。

(六)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因其办学目标和定位不同,服务行业对象不同,生源不同,培养层次不同,不能照搬“211”“985”大学的培养模式和管理办法,需要重新建立起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重点研究: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学过程管理、课程的考核方法。

教学管理制度:研究建立起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责任教授、教学委员会的分工合作的监控制度。

教学过程管理:强化全过程管理,包括备课、课堂授课、作业、答疑、实验、考试等重要环节。

课程的考核方法:建立起分时分段考试的原则,一门课程多次考试,每次考试都折算成最终的课程成绩,改变过去一次考试评定课程成绩的方法,引导学生注重过程学习,避免考前突击的不良习惯。通过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有助于建立优良的学风。

(七)学生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

为了能让学生能够安心读书,无后顾之忧,需要建立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新标准体系,引导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深入研究兼职班主任制度和年级辅导员制度。

兼职班主任制度主要是建立一支以授课老师构成的学生学习导师和生活导师,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建立起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做到一岗多能,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学生。

年级辅导员制度主要是建立一支能提供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专职辅导员队伍,除了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之外,还根据其各自的学科和专业背景,承担适量的教学任务,这样也为辅导员队伍的成长和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在“双一流”建设理念的指引下,服务具有广西特色的“两个建成”经济战略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秉承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思想。本专业逐步形成“三结合”“三提升”的建设理念,以这一特色建设理念为指导方向,到2022年逐步建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建立以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建设理念。结合新工科建设,融入VR、MI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根据电子信息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三结合、三提升”为建设理念,从课程体系及课程群优化,教学改革研究,应用型教材出版,校企联合培养、协同育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六方面进行专业重点建设。

2.相关专业的专业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

3.提出相关专业的实习和实训计划,校外实习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二)管理模式创新

1.面向培养计划和面向教学过程,构建创新型的系级管理模式,系领导带头负责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2.面向能力培养,构建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定期的教学技能培训,采用集体备课,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3.面向工程能力培养,构建新型的实习和实训体系。

4.“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师资队伍、兼职班主任和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开辟教书育人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总之,本研究项目针对学校办学实际情况,探讨面向一流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系统全面地探索一流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教学体系建设与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以及学生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等关键问题,为创办一流学校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双一流一流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大理大学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