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伊犁师范大学数学专业为例

2022-11-23 10:51李慧东李艺程邓洋洋王海伟
山西青年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生就业指导

李慧东 李艺程 邓洋洋 王海伟 白 云

伊犁师范大学,新疆 伊宁 835000

2022年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特别是2019年底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遭受严重冲击,部分企业面临倒闭。对于学生而言,延迟开学、延期毕业、找工作变得更加困难。面对这些情况,我国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从全国范围内统筹毕业生就业,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空间[1]。为了了解伊犁师范大学2021届数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并收集毕业生反馈信息,我们对2021届数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今后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一、就业现状分析

(一)数学专业师范生就业方向

伊犁师范大学数学师范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教育情怀、高尚的师德师风、优异的教学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终身的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能够扎根边疆民族地区从事数学教学、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优秀数学教师。既可适应中等学校从事教学也可在政府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亦可适应相关学科领域并从事科研、管理方面的工作。

通过对伊犁师范大学2021届数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调查发现:2021届数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教育业(41.7%),其次是政府及公共管理(12.9%)。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中初教育单位(38%),本科毕业的学生主要就业于方向为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72%)。有88.3%的人在新疆就业,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地区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4.0%)、乌鲁木齐市(14.7%)、克拉玛依市(6.7%)、阿勒泰地区(6.4%)、阿克苏地区(6.4%)。

(二)市场需求总体变化情况

随着国家自主择业政策的有效实施,师范类学生的就业方式由过去的统一分配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和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该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使师范生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另一方面也对师范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从目前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来看,要求应聘者全方位发展或具有某一领域特长的不在少数。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行,校外培训机构对师范生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而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使学校及家长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时,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其教学经验与教育技能有了更高要求。

2021届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升学比例为8.6%,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国内就业结构不平衡,现阶段师范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问题依然存在。师范类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加之社会上就业机会减少,未来将使得很大一部分师范生选择继续提高学历的道路。

(三)疫情影响仍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疫情虽然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还有重新反弹的迹象。由于各地疫情防控要求不同,一些用人单位不能正常进入学校召开校园招聘会,同时各地州的招聘会、双选会规模也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招聘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不能面对面的双向选择[3]。

二、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招聘岗位数量有限

毕业生基数增加。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模式由“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积累下来的往届高校毕业生,社会用人岗位与需要就业学生的供给总体上呈不平衡状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失业的现实,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再加上“双减”政策的实施,校外培训机构对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减少,而毕业生人数却在逐年增加,不少用人单位更是不断提升招聘条件。

(二)学生就业意向相对单一

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在对毕业生的求职意向统计中,发现大部分的毕业生就业观念较为传统,80%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机构、特岗教师等传统行业和岗位,从而忽视了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机会。大多数毕业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加剧了就业的困难程度,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的任务加重。

(三)学生就业积极性不高

在后疫情时代,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各行业却都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应届生毕业生面对学习和求职的压力选择了“佛系”就业,还有部分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消极就业。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学生目前不能自由出入校门,学生减压方式比较单一,部分毕业生临近离校前心理压力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压力小、没有目标等原因,会造成“慢就业”从而错过每年的就业黄金期。

毕业生主动出击寻求岗位的人数较少,被动等、看岗位的情况较为常见。大多毕业生只关注学校、学院请来的用人单位,走出去自主开拓就业市场的意识较弱,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大形势。

学生就业存在就高不就低的心理,而用人单位更偏好于工作经验丰富的求职者。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大多数需要先在基层岗位就业,而这些学生眼高手低,看不上这些岗位,造成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不高。

(四)部分学生学业水平有限

边疆地区高校学生学业基础较差,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影响了学生就业。学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研究生升学考试的比例较低。

(五)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数学专业师范生存在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现象,毕业生自身素质同社会需求存在错位缺位,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现象。伊犁师范大学扩大招生以来,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我们却仍然沉溺于以往的惯性之中,寻求就业市场信息的观念不强,并且没有实时的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导致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市场需求不匹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速度赶不上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导致过去的热门专业现在有可能不那么容易就业了。

三、就业工作应对对策

(一)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探索精准化、实效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狠抓质量培养,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关注学生课程教学能力,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克服摩擦性失业,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要科学推进师范生就业工作,为新疆基层基础教育培养提供人才,同时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灵活开展线上专场招聘会、宣讲会、就业指导培训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同时不断更新和完善优秀校友库、用人单位信息库,协助学校就业科组织各类毕业生招聘会,为学校双选会召开联系用人单位。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专业课程、考核专业技能人才等方式确保企业和学校之间人才的无缝对接;联系企业来帮助学生进行创业指导,间接帮助教师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邀请用人单位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报告,介绍企业的基本信息及人才需求;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及时了解岗位需要,将学生的诉求与企业进行沟通,做好中间“桥梁”角色。

(二)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单一的就业指导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学校开展形式多样、更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进行就业指导服务活动。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活动时,首先要清楚掌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和切身需求,根据师范生的特征,提高师范生综合技能;结合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来开展相对应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

组织召开毕业生常见就业问题答疑会、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等专题会议,同时选拔推荐优秀学生担任就业形象大使,协助就业专干工作。为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组织开展简历制作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求职面试大赛等活动[4]。开展座谈会,鼓励毕业生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寻找就业的机会和方法。通过已就业毕业生讲述成功就业的经历,分享其成功经验,给其他同学以借鉴。班主任应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实时关注学生就业动态,及时调整学生就业观念。结合就业精准帮扶与“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机制,通过“一对一”谈心的方式,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服务指导。

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学院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通过邀请就业指导专业的教授进行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举办主题培训班的形式来让教师学习更多相关的知识,成为更加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积极引导毕业生对就业观念的转变,实现多形式、多渠道就业。

(三)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

结合学校“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讲座、班会的方式加强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引导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做好政策解读、现身说法、典型宣传等工作。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积极参与“三支一扶”“西部大学生支援计划”“选调生计划”等。鼓励学生多渠道、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让结对子教师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电话约谈等方式,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找到就业困难的原因,引导其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克服焦虑、恐慌、浮躁等不良情绪,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措施。就业专干将加强应届毕业生心理辅导,树立正确择业观,鼓励学生及早找准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四)条件保障,加大相关培训

进一步完善并积极落实学业预警机制,当学生挂科较多或者有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情况,应及时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之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并针对其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学生出现学业不合格或各类违纪等问题,保障学生顺利毕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个人专业水平,拓宽学生就业道路。设立专项就业经费,设置就业创业信息发布栏,积极引导毕业生及时关注学校官网、招聘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工作平台,及时获悉国家就业政策、用人单位有关通知公告,查看就业相关政策以及毕业生办理签约、升学、回生源地手续等提交材料要求,拓宽伊犁师范大学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建立以就业专干为管理员的QQ群、微信群各1个,及时发布就业创业信息,保证就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招聘,提高就业服务信息的利用率和有效性[5]。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毕业班班主任、班委的就业创业指导相关业务培训,对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院、就业专干、班级三级工作体系的作用。结合学校相关班主任管理制度,制定毕业班班主任的考核激励制度,提高毕业班班主任就业工作积极性,促进毕业班班主任扎实推进就业工作。

重点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未达到毕业标准或因为挂科无法正常毕业的学生,适时给予心理疏导,通过开展普通话培训班,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国语水平。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师范生技能提升活动,如讲课大赛、三字一画竞赛、微课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师范生专业技能,保障学生毕业时能够达到国家教师资格标准规定的基本能力和发展要求,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完善考研机制,提升考研成功率

考研对于学生来讲,可以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可以重新选择专业、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为此鼓励并创造条件为有意向考研的同学提供给服务,设置专门的考研班级,营造考研的氛围。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培训,以此提升考研成功率,缓解结业压力。

四、结语

伊犁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3.4%,总体就业情况较好,专业对口率较高,就业类别形式多样,但对就业的满意度较低(75%)。伊犁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基本能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但是学生的学历提升、科研能力方面还是相对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学习国内数学专业水平较高的科研院校。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师范专业技能,同时要求教学团队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生就业指导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
——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