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三维审思

2022-11-23 12:51王梦科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黑龙江粮食 2022年6期
关键词:助力志愿志愿者

□ 王梦科(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共青团中央《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大力开展青年下乡志愿服务。大学生以其专业知识优势及个人素养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对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有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大学生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能够通过知识下乡、技术培训、宣传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知识、技术、理念和精神等支持,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方面,大学生尤其是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学科专业优势,在技术方面对乡村产业的发展予以支持和帮助。在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宣讲进行宣传引导,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理念武装农民的头脑,使农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实现乡村“乡风文明”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支教活动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农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从而推动乡村“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在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方面,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帮助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推动特色产品“走出去”,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当地的稳定就业。

(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兼顾社会实践。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实践舞台。通过这些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志愿服务人才。

大学生在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了解,拉近大学生与乡村社会的距离,从而培养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情怀,并加强自身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三)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4],因此,高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大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高校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提供实践平台,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与高校的立身之本不谋而合,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德育教育等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但高校要培育高质量人才,也不能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具有公益性、服务性,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转化为外在行动,使大学生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对高校培养“做得了事”、“成得了才”的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不足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较高的个人素养,能够通过志愿服务较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动力不足,这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效果有所削弱。

首先,和城市相比,乡村条件相对艰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大学生不习惯乡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能够吃苦耐劳,在主观上不想到乡村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其次,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较好,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没有经历过风雨,其父母对于学生到乡村去参与志愿服务不太支持,担心学生吃苦受累,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舆论环境也会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部分公众会质疑大学生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从而导致不把心思放在志愿服务上,流于形式,不够专业等问题,这些质疑的声音会打击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质量不高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加快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质量不高,会对乡村振兴目标快速有效地实现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不深入、不到位,认为志愿服务是单方面的输出工作,导致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与农民的需求不匹配,不能有效解决农民的困难,从而影响了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质量。其次,部分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不强且服务动机不纯。部分大学生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看作是一种任务,而不是提升自身能力和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的平台,因此对志愿服务没有足够的重视,服务意识不强,也不会将自身与乡村发展前景深入结合;还有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为了获取学分或加分,这些大学生将心思放在所得利益上,服务态度不端正,一旦获取相应利益,志愿服务也会随即停止。最后,部分大学生的服务能力不强,志愿服务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虽然大学生群体具有丰厚的学科专业知识,但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部分高校对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岗前培训有所缺失,使大学生在进入乡村进行志愿服务之前对服务工作没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这势必会对服务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相应保障不充分

当前高校志愿者服务尚未形成完善的和统一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制约了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长效健康发展,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机制不健全。良好、有序的管理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能够长期合作的稳定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和合作平台的变化会对高校志愿服务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志愿者是临时招募,缺少常态化管理机制。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人员流动性大,且一般是在寒暑假进行,相比较其他一般志愿服务时间较长,不稳定性较大,管理方缺乏统一的志愿者登记体系和规范的考评流程,不利于后续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会造成管理杂乱、消息发布不畅通、流于形式等一系列问题。

第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志愿者精神上的嘉奖和适度的物质奖励,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志愿者“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一)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工作

大学生具有端正的服务态度和较强的服务意识,是通过志愿服务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为提高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意识,需要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工作。

第一,相关部门要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舆论引导,宣扬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大学生的先进人物事迹,使大学生看到国家和社会对其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支持和鼓励,从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志愿服务,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第二,高校是培育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和服务意识,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多种途径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普及和相关政策解读,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白自己的使命担当,提高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打造强有力的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机遇。当前,参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志愿者数量上已经相对充足,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更加注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提升。高校作为培育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人才的主阵地,要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推动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稳定化发展。

首先,高校要完善相关课程体系。立足“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按照课外实践课程的标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构建合理的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课程体系。并在课程中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对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背景、理念等进行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对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重视,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育劳动精神和奉献意识。

其次,高校要加强培训。开展多样化的校内志愿服务项目,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使大学生在校内多种服务活动中得到锻炼、积攒经验、提升服务能力,从而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高校要严格选拔乡村振兴志愿者。在选拔志愿者时不能只看重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选拔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能力、有担当、愿奉献的高质量服务人才,打造强有力的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

(三)健全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健全的保障机制是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坚强后盾。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的多方面保障,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加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第一,要健全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外部管理。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建立专业的平台,将志愿者与帮扶项目的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内部管理。高校要固定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志愿者管理规则,规范招募、选拔、培训、考核评估机制,并且能够按照志愿者的专业、能力等将志愿者与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恰当匹配,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二,要健全激励机制。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完善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激励制度,细化具体条文,在大学生升学、考公务员、学费补偿等方面适度倾斜,给予大学生志愿者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完善嘉奖和回馈制度。统一服务效果的量化标准,对优秀志愿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要建立层次丰富和形式多样的表彰体系,并使表彰能够回馈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就业等方面,从而在鼓励“有心有力”的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够吸引“有力无心”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四、结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持,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在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不断探寻优化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助力志愿志愿者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助力成功七件事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我是兽医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被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