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2-11-23 22:56周晓玲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2年5期
关键词:真实逻辑思维提升

周晓玲

摘要:融媒体时代,无论是以严谨著称的传统媒体,还是以“短平快”取胜的新媒体,优质的内容才是决定媒体能走多远的“王牌”。优秀新闻作品的产生,需要生动的形象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思维相互配合。在新闻采编过程中,记者只有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和积累经验,才能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创作出同时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新闻作品,增强媒体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逻辑思维 新闻作品 真实 提升

一、逻辑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创作新闻作品需不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媒介的立身之本。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介只有对新闻事件要素进行思考,在新闻报道中,做到真实、可信、及时、严谨、准确,才能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当前,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渠道也越来越广。一些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媒体甚至还来不及报道,各大平台消息就已满天飞。由于没有深入调查和采访,这些消息有真有假,有的真假参半,从而造成受众的选择困难和认知困惑。

这种情况下,新闻记者应充分运用敏锐眼光和专业逻辑思维能力,对各类线索和消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事件的起因和发展动态,力求还原事实真相,形成更加可靠的舆论监督功效。

2020年11月22日,天眼新闻发布《朋友圈转发“限量版贵阳地铁卡免费送”?谣言!》的稿件即是记者充分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揭露谣言真相的典型作品。

谣言来源于贵阳某自媒体在微信发布的一篇图文并茂的推文,推文声称扫码即可免费领限量版贵阳地铁卡。虚假信息诱使多人在朋友圈转发。

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文章漏洞百出,地铁卡的提法变成“地铁公交卡”,地铁卡的实物图也全是“钥匙扣”。

为了求证消息真伪,记者向贵阳市公安局公交轨道分局、贵阳轨道集团求证,结果被证实这是一条假消息。谣言被戳穿,媒体的权威性得到彰显,离不开记者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相反,新闻作品如果逻辑混乱,不仅会让读者读起来不知所云,还会闹出笑话,给读者造成极差的印象。

笔者曾经收到过一篇来稿,内容是这样的:来到学校,趁着孩子们上课时,志愿者们悄悄地将书籍按顺序放进校内的图书阅览室,希望在这个严冬,用书香守住孩子们的梦想,用知识燃起他们的希望,用爱意为孩子们带来一份暖意……

稿件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配图却是志愿者和孩子们在教室外的一堆图书旁合影。问题来了,稿件中明明写道:“趁着孩子们上课时,志愿者们悄悄地将书籍按顺序放进校内的图书阅览室”,说明志愿们不想打扰孩子们上课,来到学校后,悄悄把图片放进阅览室,但图片上孩子们不仅没有上课,图书也好好地摆放在操场上的桌子上,没有放在图书馆。图片和稿件内容自相矛盾,完全经不起推敲。

这样一篇逻辑性欠缺的稿件如果见报,就会贻笑大方,媒体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升作品的层次感

逻辑思维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是支撑作品完整的“脊梁”。好的新闻作品一般都有清晰的逻辑,主题鲜明,读者读起来也会有酣畅淋漓之感。

在好的新闻作品中,精心设计的谋篇布局,新颖独特的视角,无不体现着记者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常见的新闻报道中,有以下几种逻辑顺序:

(一)通过并列式陈述,多角度表现新闻作品主题

在2020年9月4日天眼新闻《好大一棵树丨贵州这个贫困县如何办出大教育?解开其中“绿色密码”》这篇作品中,记者即采用并列式逻辑顺序,围绕贵州锦屏县办教育这个主题,通过“一棵树”换“最牛考生”“一棵树”建“最牛学校”“一棵树”办“最牛教育”3个章节内容,生动讲述了贫困县为办好“大教育”,以木材换人才,用杉木建“最牛设施”和为教育无私付出的“最牛班主任”和“最牛家长”的感人故事。3个角度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揭开锦屏县办好教育的“绿色密码”。

(二)按时间顺序,连续报道事件进展

2019年2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脱贫攻坚看海雀》,记者通过34年的时间跨度,详细讲述了处于乌蒙山深处的毕节市海雀村如何在精准扶贫下从一个曾被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极贫村,向美丽乡村蝶变的奋斗历程。

记者首先介绍了曾经的海雀村积贫积弱的面貌,记者用“斗笠田”、薄产田两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引出海雀之困,让人震惊。

紧接着记者又开始讲述海雀村穷则思变,在老支书文朝荣带领下,村民们发挥愚公移山精神,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将上万亩风沙四起的荒山秃岭变成莽莽林海的动人故事。

环境改善了,村民的口袋鼓起来才是硬道理。记者又通过2017年海雀村依靠发展苹果产业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的故事,引出海雀村、毕节市以及整个贵州省脱贫攻坚的成果。

海雀村34年不懈努力摆脱贫困的奋斗历程,通过时间轴紧密浓缩在一起。这样以时间为逻辑顺序进行呈现的作品,通过今昔对照,不仅层次清晰,也更让人印象深刻。

(三)按事情发展进度,循序渐进深入报道

2022年2月23日《贵州日报》发表《一把吉他奏响“三支乐曲”——从正安吉他产业看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启示》通过开篇:无中生有的“奏鸣曲”、发展:风生水起的“协奏曲”、转型:厚积薄发的“变奏曲”三个部分讲述了正安吉他从无中生有到一鸣惊人,从异军突起到集群发展,从脱贫攻坚到高质量发展的传奇历程。

记者结合正安吉他产业发展情况,巧妙使用音乐术语“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这种递进的逻辑顺序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让读者仿佛听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交响乐。

三、逻辑思维混乱的表现

(一)语言逻辑混乱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对语言文字的使用一般比較规范、准确、形象、生动。但当下不同媒介传播尤其是部分新媒体资讯质量参差不齐,记者和编辑对稿件把关不严,部分报道逻辑混乱、表达不清现象较为突出,有些报道还存在错字、别字现象。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读者对事件的理解与判断,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媒体的不严谨和记者专业能力的缺失。

笔者归纳,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常见的语言逻辑混乱主要有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不恰当、不准确等,具体表现为语序混乱、搭配不当、表达有歧义等。这与记者采访不够深入,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写作态度不严谨密切相关。

(二)主观倾向强烈

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必要要求。然而,在面对复杂的事件,尤其是民生事件时,记者难免会有个人的观点和情感。

记者在收集新闻素材和写作时,如果处理不好自己的主观情感,不使用理性的逻辑思维,保持立场的中立性,那么呈现出来的新闻报道势必会出现以偏概全、添油加醋等情况。这样的报道不仅扭曲新闻事实,也妨碍读者了解真实事件,损害新闻真实性和公正性,也是新闻逻辑混乱的重要表现。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事件阐述缺乏逻辑性

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以及经過、结果等因素。一些媒体为片面追求浏览量、收视率等,一方面用假、大、空的标题博人眼球,另一方面以主观意愿断章取义,编造与事实不符、与历史不符的内容,导致作品或文不对题,或时间混乱,或内容支离破碎,让读者读起来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四、如何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稳固的逻辑思维技能是新闻记者必备的专业素质,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让整个报道流畅清晰,还能让记者在构思搭建作品的框架结构时跳出常规思维和惯性思维,写出立意新颖深刻、内容生动严谨的好作品。

例如《贵州日报》2021年8月8日发表的《一纸通报,何以引发变革?贵州日报聚焦盘州看招商营商激荡十年》一文,记者就运用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谋篇布局,处理细节,让整个报道看起来条理清晰,内容丰满。

首先结构上,该篇作品从盘州招商营商项目从“无”到“有”,变革从“破”到“立”,招商由“点”及“面”三个方面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淋漓尽致展现了盘州只争朝夕谋发展,主动出击招商引商的决心和魄力。娴熟的写作技巧,加上清晰的层次,让整个报道看起来既有高度,又有深度,还不失形象生动。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记者根本无法驾驭题材如此复杂、时间跨度如此大的报道。

其次,在故事情节和语言运用上,记者也双管齐下,将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融为一体,精心组织新闻素材更好地服务新闻主题。例如,在报道第一章节部分,记者便先安排盘州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投资促进科科长余雨林出场,由他介绍盘州招商引资项目无中生有,从最初几个砂石厂到后来花样繁多的变化,与主题贴合十分紧密。

在报道第三个章节部分,为了突出盘州从事营商工作的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记者在开头部分便以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儿子,只好为儿子点外卖作为铺垫,突出招商员为了圆满完成招商引资工作,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有了这个铺垫,后面再介绍盘州从上至下招商营商,为跳出“山门”谋求发展这个内容时,就显得顺理成章,行云流水。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好的新闻作品的“脊柱”和支撑,然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的,需要记者经过长期的学习、培养和积累,并不断融合创新,这样才能写出有点有面、逻辑清晰、内容生动的新闻作品。

笔者总结了一下,以下方法可帮助记者有效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一)增加积累,夯实基础

新闻记者要接触不同类型的题材,和不同的社会角色打交道,这就要求记者首先是个“杂家”。

既然是“杂家”,就要求记者首先要积累和储备足够多的知识,充实自己的脑袋,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读书、多学习,并时刻关注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多方面信息、理论知识和文学历史知识,为自己“充电”。有了渊博的知识,记者才能不断提升对新闻事件精准判断和把控的逻辑思维能力。

《安徽日报》2020年12月31日发表《“九章”问鼎全球最快计算机》一文,即与记者平时的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内有这样一段话:根据现有理论,在经典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任务中,“九章”一分钟完成的任务,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亿年。

量子计算机的速度有多快?曾有人打过一个比方,如果现在传统计算机的速度是自行车,那么量子计算机的速度就好比飞机。

在第一时间将大众完全不熟悉的理论用通俗生动易懂的语言介绍出来,且内容详实严谨准确,离不开记者长期关注中科大量子团队科技进展,积累了深厚背景资料的不懈努力。因为内容权威扎实,该作品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二)加强实践,强化技能

实践和社会生活永远都是知识的富矿,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大课堂。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就有了攀登高峰的本领。但要写出有血有肉,具有感染力的报道,必须要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到新闻发生的第一线去,走入基层,走进群众,深入挖掘,获取新闻第一手资料,尽可能积累更多的新闻素材,为采写出生动、形象、鲜明的新闻报道作准备。

在对不同事件的新闻价值判断中,在持续不断的新闻实践中,记者的逻辑思维技能将不断被强化,新闻敏感性也将持续提升。

(三)勤于思考,培养能力

积累充足的素材后,要在有限的篇幅做出有效的传播,更要体现出作品的逻辑性,让人清楚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就要求记者善于分析思考,抓住关键点,由点到线再到面,深入剖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敏锐的眼光和专业的逻辑思维能力。

记者对新闻素材的整理和提炼,是新闻逻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记者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记者在对素材进行高度提炼与概括、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中,新闻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

其次,有些新闻事件,读者能了解到的往往只是表面现象,为了让新闻报道真实、可信、及时、严谨、准确,记者在深入了解事件的基础上,应该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缜密的分析和判断,力争让新闻语言搭配协调、逻辑结构清晰完整、新闻事实精准映射。如果记者在采写新闻中,能主动积极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长此以往,逻辑思维能力必将有质的飞跃。

最后,记者要不断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归纳写作方法和技巧,构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沈预良.新闻写作中记者如何构建逻辑思维[J].西部广播电视,2016(10):160-160.

[2]苏亚拉图.新闻写作中记者逻辑思维的构建[J].科技传播,2015,01:64-65.

[3]田钢铣.新闻写作中记者逻辑思维的构建[J]. 新闻窗,2015,06:73.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猜你喜欢
真实逻辑思维提升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