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争鸣·展望:“哈夏”音乐会对哈尔滨音乐名城的品牌化建构

2022-11-24 00:46孟令宸沈阳城市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之夏名城音乐节

文/孟令宸(沈阳城市学院)

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称号,成为全亚洲唯一被授予该称号的城市。“哈夏”音乐会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同称为中国三大音乐节。但是,如今的“哈夏”并没有成为哈尔滨城市名片中最为亮眼的一部分,几乎全中国的人都知道哈尔滨冬季的冰雪大世界,但了解“哈夏”音乐会的人却少之又少。作为哈尔滨城市名片之一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需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补齐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打造成全国一流的音乐盛会,使全国的目光都汇聚到这片土地,让音乐成为这座东方音乐之城最为灿烂辉煌的一部分。

一、“哈夏”音乐会发展历程综述

1961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创立,它起源于1958年举办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活动月”。1958年,由群众组织的高唱革命歌曲和文化活动月,使“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名称传遍全国。1994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哈夏”音乐会的举办进行了调整,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逐步将“哈夏”音乐会办成一个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音乐节的新思路。从1996年起,“哈夏”音乐会由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这标志着“哈夏”音乐会已成为国家级音乐节。“哈夏”音乐会在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走过了半个世纪,成了哈尔滨文化品牌的一部分。

二、“哈夏”对音乐之城名片的品牌书写

(一)以“哈夏”为平台,打造高水平的专业队伍

“哈夏”是哈尔滨人浪漫的缩影,更是哈尔滨音乐工作者专业的体现。哈尔滨人从骨子里流淌出的音乐血液,使它一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提高和扩大“哈夏”的影响力,更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作品的推陈出新、不断创新,推动哈尔滨国际音乐名城建设。

首先,“哈夏”是新人、新品涌现的盛会。《乌苏里江》《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等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从“哈夏”传播开来的。哈尔滨同时也培养了非常多的音乐人,他们是哈尔滨音乐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存在使得哈尔滨音乐名城的城市名片更具说服力。

其次,目前的“哈夏”,已经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举办的音乐盛会,同时,盛会上也会举办各项声乐比赛,从而提高“哈夏”的专业水平,国内外一流的演出团队前来一较高下,不但给冰城人民美的享受,还大大提高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加速了本地音乐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

再次,在歌剧和交响乐方面,一直是哈尔滨音乐事业的长项,因此可以将专业队伍建设放在歌剧、交响乐上,开拓百姓喜欢看的表演形式,结合时下潮流,借鉴舞台剧、演唱会的形式,在高雅的同时又带有轻松与欢愉。

(二)以“哈夏”为载体,提高全民的音乐文化素养

“哈夏”举办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哈尔滨人民爱音乐的现实需求,以及丰富和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展现哈尔滨文化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果。从一方面看,广泛的受众是创办“哈夏”的基础;另一方面,“哈夏”也挖掘出了哈尔滨人的音乐创作才能。正是“哈夏”音乐会使更多的哈尔滨人爱上了音乐,音乐文化在这片土地接种培育。音乐是不分国界的,它始终是人们沟通情感、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一种享受,是人们在忙碌生活之余,最愿意去接触的消遣方式,“哈夏”音乐会应该亲近于民,把音乐带到千家万户中,使大家自然而然的接受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以“哈夏”为契机,推动音乐产业链建设

将“哈尔滨之夏”产业化运作是哈尔滨文化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现在的“哈夏”更注重产业化运营与公益性发展的平衡。

首先,调动全国人民参与的热情是基础。到目前为止,“哈夏”依然是由政府牵头、财政拨款为主的一个音乐会,但为了“哈夏”的持续发展,必须找到更新颖更高效的发展模式,以赞助、捐赠、冠名、协作等方式,以资金、实物和服务等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哈尔滨之夏”,使其成为和春晚一样家喻户晓的音乐大餐。为了减少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可以先实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还可以将“哈夏”经营成一个有固定吉祥物和标识的音乐会,进一步开发音乐会的衍生产业和周边产品,将“哈夏”打造成音乐名城的一张名片,挖掘和开发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音乐名城的建设中来。

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向大家展示每一届“哈夏”,让全国各地人们都能欣赏到“哈夏”,形成并加深哈尔滨音乐名城的印象。特别是和旅游公司合作,利用哈尔滨冬夏两个旅游旺季,冬季推荐冰雪节和冰雪大世界,夏季推荐“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在节目编排上,将流行与经典结合,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阶层的人们,都能在“哈夏”中欣赏到自己喜爱的音乐文化节目,让“哈夏”成为来哈旅游的必要环节。

另外,在“哈夏”知名度慢慢提升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相关服务水平,在每届“哈夏”的举办中,从策划、组织、服务、应急到危机处理等各方面,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总之,成熟的音乐产业链是音乐名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一个完整的运作精良的音乐产业链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才能建立起来。

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旅游业繁荣的角度来看,政府举办“哈夏”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是为了提升哈尔滨城市品牌形象。正如国内有名的旅游名城——成都市,通过当地丰富的旅游景点资源,整合当地美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形成完备的产业链,让每一个到成都旅行的人,在旅行结束时都对成都赞不绝口。

三、“哈夏”面临的发展症候与路径展望

(一)生存环境:道路曲折、前景光明

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哈夏”音乐会的影响力,在进入21世纪之后受到了冲击。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精神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高,这在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大的空间的同时,也对音乐会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繁荣,使得“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次,在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宽的情况下,从国外不断涌入的文艺类节目以及国内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提供给消费者的视听盛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要,也使得人们更愿意待在家里享受文化食粮,这无形中成了“哈夏”音乐会的一大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哈夏”音乐会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特色建设,可以依托哈尔滨的特色旅游,也可以将“哈夏”的发展纳入哈尔滨建设国际音乐名城的蓝图中,打造一个既有专业的高雅盛宴,又可以让群众参与的体验式休闲娱乐活动。

我们都知道成都的川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川蜀地区的一大特色演出活动。成都市将火锅与川剧结合,游客在品尝四川火锅的同时可以观看到川剧变脸等艺术活动,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

(二)节目内容:文化碰撞、雅俗共赏

“哈夏”的组织者应该了解观众想要什么,这直接关系到“哈夏”的影响力。简单来说,可以将受众划分为专业或准专业受众以及非专业受众两大类,也可以分为音乐工作者、音乐爱好者、普通民众三类。无论是哪种分类,都要求“哈夏”应该做到雅俗共赏。

针对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哈夏”应该做到高雅、专业,因为他们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希望得到更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另一方面,针对普通民众,娱乐性和参与性则是他们所追求的,他们希望能得到与在家看电视所不一样的感觉,能获得充分的参与感,希望节目是新颖且符合时下潮流的。

在这方面,德国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音乐之邦,“莱茵地区音乐节”就做得很到位。古典音乐和电子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一度是音乐节的主力,而现在,参演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从爵士乐到卡巴莱小品剧一应俱全,满足了社会各阶层观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并且在品尝美酒的轻松氛围下,不论任何民族、任何阶层的人们都愿意参与到这场音乐盛宴之中,这无疑是扩大音乐节影响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组织运作:盈利多元、良性循环

举办音乐节这种活动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仅需要筹备资金、硬件设施,更需要在组织、协调、管理、运营上周密布置,除了专业经验之外,必须要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和执行力来保证。目前很多音乐节在开始前宣传得很美好,但由于组织管理不当,结束后往往招来铺天盖地的批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配套服务问题,例如食宿、环境和交通等问题。因此,“哈夏”组织者应聘用专业的服务人员,使得“哈夏”可以更加良性的发展。

从经济效益来看,“哈夏”总体来看更倾向于是一个政府行为,并且从创建伊始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但随着音乐会影响的扩大以及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增加,如何以“哈夏”养“哈夏”成了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盈利模式单一,这是全国的音乐节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而且“哈夏”音乐会目前还在赚人气的阶段,即使有盈利也是非常微小的。在现阶段,“哈夏”音乐会主要的盈利方式来源于广告赞助和门票销售,但是,这种模式很难实现盈利,更难形成一个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四、结语

百余年来,音乐已成为哈尔滨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这座城市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成为哈尔滨的显著标志。

哈尔滨这座城市蕴涵着丰富的音乐基因与音乐传统,在未来城市形象的打造上应该继续坚定地将这一传统弘扬,提高音乐在城市品牌建构中的参与度,把发展音乐文化产业链确立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把哈尔滨建设成为旅游音乐名城确定为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音乐的传承与城市文化的共同书写,哈尔滨终有一日会成为响亮的国际化音乐符号。

相关链接

哈尔滨,简称“哈”,别称冰城,黑龙江省辖地级市,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截至2020年底,全市下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5310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93.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000.9854万人,2021年,哈尔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352亿元。

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猜你喜欢
之夏名城音乐节
京江与名城镇江共荣光
海岛之夏 2
欢乐之夏
海岛之夏 3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音乐节
北威州名城名展
巴西 音乐节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探亲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