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有效治理的路径思考

2022-11-24 02:58张宁宁邱淑凤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农田村庄村民

张宁宁,邱淑凤

(1.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49;2.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335)

当下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困难,使得乡村治理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人、财、规划、观念和便利等条件的缺失,使得乡村整体治理水平低下,而且乡村中的法治观念难以得到提升,许多陈规陋习也被保存下来,没有被废除,无法保证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

1.1 乡村治理水平低下

当下乡村治理难以保证效果的主要原因便是乡村治理水平的低下,在乡村之中,最主要的治理单位便是村委会,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乡村的村委会并没有相应的治理水平,而且其自治功能相当缺失,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对自治功能概念的混淆,许多乡村认为自治是村委自治,但其实这里的自治是村民自治,仅仅一字之差,概念却天差地别。村民难以参与到村庄的治理过程中,在此情况下会出现村委中部分官员对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的情况,而且村民也难以对村庄中的干部产生信任感,任何基层工作的开展都会受到阻碍。

1.2 乡村法治观念不足

乡村的法治观念主要存在着2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乡村基层中的执法标准缺少一定的规范,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乡村和乡村之间、乡村和农民之间及农民和农民之间会产生大量的矛盾和冲突,在对其进行解决时,通常情况下会私下解决,地方政府在其中根本不会主动的发挥出作用,而且在解决冲突时,更多的是以一种人情的方式来进行解决,缺少公平性和权威性,甚至有可能会违背法律规定。其二,村民的法律意识较低,由于村庄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影响,许多村民的思想观念中并没有法律的限制,相较于法律规定而言,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更加重视宗教信仰。而且在自身权益受到破坏时,也不懂得寻求法律武器的保护,而是会去寻找村庄中的所谓“族长”来对矛盾进行解决。

1.3 乡村陈规陋习较多

许多乡村中的陈规陋习不仅在现在仍然被保留下来,而且又出现了新的拜金主义。对于陈规陋习而言,最普遍的便是一种人情现象,办任何事都要送礼,基层干部在没有收礼的情况下,不会采取任何的治理行动,而且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最为常见的红白喜事随礼情况,份子金额越来越高,会给农民的经济生活带来负担,而且许多酒席的操办目的也逐渐变得不纯,成为了部分人员敛财的一种手段。对于拜金主义而言,许多乡村中的居民逐渐向“钱”看,并不会投身于乡村的建设中,而是外出寻求工作机会,而且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也会以资金来衡量人的价值,实际的情感被逐渐淡化,人们变得越来越拜金。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难的原因

2.1 缺“人”

现在许多乡村中的人才大量流失,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自身发展和家庭经济,会选择去往城市中寻找工作机会,这就使得农村中的人口结构受到剧烈冲击,农村中大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不仅人才缺失,也会出现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这就使得农村中的村党组织缺少新鲜人才血液的注入难以保证村委工作的创新,同时养老和留守儿童问题也会加剧村委工作的难度。

2.2 缺“钱”

其实村庄中的组织官员有许多乡村治理计划能够对乡村振兴提供帮助,但是由于资金的缺少,难以确保这些治理的顺利开展,导致资金缺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资金渠道来源有限,农村中的治理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拨款,而国家能够给予乡村的资金支持是有一定限制的,无法顾及到每个乡村的治理需求,所以乡村治理中的资金来源难以保障。其二,是资金流动情况不明,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总有某些心思不良的官员会打乡村治理资金的主意,因为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资金从拨款到最终落实过程中,需要经过众多流程,而在整个流程进行过程中,资金会被一级一级的剥削,到最后投入使用中的资金就所剩无几。

2.3 缺“规划”

当下的农村农业经营模式都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应的规划,不仅无法达到规模化生产,也无法对现代科技进行使用,难以保证农业基础经济的发展,也无法在此基础上开展农副产品的生产以及其他农业特色的发挥。

2.4 缺“观念”

在当下的乡村生活中,许多村民仍然满足于基础的衣食住行,认为只要安康,即刻没有生活危机感,对现状十分满足,不会去过多的进行追求发展,因此难以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

2.5 缺“便利”

乡村中的许多基础设施都没有完备,对于教育资源而言,并不是每个村庄中都有幼儿园和小学的存在,常常是多个村庄进行联合,共同创设一个小学,而初中、高中等更加高级的教育资源则更为匮乏,只有在县级的区域内才会拥有。对于医疗资源而言,在乡村中可能只有一个小型的医务室,不仅基础的医疗设施难以得到保障,连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无法保证,也就难以为村庄中的居民提供有效的医疗保障。除了这些基础设施之外,还有电子商务、金融经济等,比如最常见的快递驿站设立也只到了村镇之中,没有落实到村庄之中。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有效治理的路径

3.1 治理组织建设

要建设乡村中的高水平治理组织,才能够更好地对乡村治理进行引导和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行,在此过程中主要从5个方面对乡村组织的建设进行保障。

第一个方面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在选拔村干部时,要对其信仰进行考核,使其能够以党的指引作为信仰方向,而且村干部应该拥有村庄的建设理想,能够在建设过程中充满激情,对其个人事业保持热情,同时要有着大局观念,能够以高境界来对村庄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处理,带领农民走向致富道路。第二个方面是要保证村干部待遇,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吸引人才加入到乡村的组织建设中,因为在当下的人才招聘中,许多人才选择职位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待遇问题,除了当下的工资待遇之外,还有未来的职业发展,如果村庄能够给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那么会有更多的人才会选择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中。第三个方面是政策,要大力发展人才返乡政策,鼓励人才回乡就业和创业,不仅要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对于其他人员,比如说农民工、退役士兵等也要加大鼓励力度,使其能够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将其所拥有的自身技术和其他资源进行汇总,使得乡村建设的力量不断增大。第四个方面是制度,在对乡村进行管理时要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不仅要推动村庄中的会议进行,让农民参与到会议的决策中,更要保证会议进行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保证在管理村民时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 第五个方面是考核,要对村组织中的干部实行考核制度,对其工作的开展进行评价,不仅要以工作开展的效果为依据,更要通过村民的评价来判定其工作行为,并且将其纳入到考核标准中,据此能够使得村庄中的干部组织更有集体荣誉感,更加尽心尽力地为村民办事。

3.2 农村房屋建设

当下农村中的房屋建设存在着分散和混乱的情况,对于农村土地规划和产业发展带来了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要对乡村中的房屋建设进行规划,在为农村产业建设提供便利的同时,还要注重乡村特色的保留,首先,要对一些有纪念意义和文化品位的住宅和基地进行保养和维修,可以将其改造为旅游景点。其次,要对乡村中的硬件设施进行提升,比如说乡村中道路的建设,目前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道路仍然是土路,不仅难以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还会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农村道路的改造势在必行,与此同时,还有农村中的污水和垃圾处理,为居民生存环境和日常饮水提供安全保障。除此之外,更要注重乡村房屋建设的内外兼修,不仅要保证乡村住宅的外在美观性,更要保证内在装修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且舒适的居住条件。

3.3 农田建设

农田是乡村中农业建设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注重农田的建设,要将更多的现代元素应用于农业的发展中,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其一,要对农田进行高标准的打造,不只要保证农田的生产效益,更要保证农田在生产过程中的生态效应,所以要对农田中的土壤质地进行改善,通过资金投入的增多来为农田土壤治理的改善提供更多的资本,在农田改造过程中,要保证农田规格的规整性,而且各个农田水渠之间要是相通的、道路要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有洪涝出现能够及时进行排水,如果有旱灾发生,要能够及时进行灌溉。除此之外更要在农业的播种、除草和收割中应用到更多的现代技术和设备,使得农业生产逐渐趋向于自动化和智慧化。

其二,要对农田的布局建设进行改善,是因为农田的布局能够直接影响到各种农业措施的实施效果,在建设农田过程中要将各种田地的建设通过一定的位置改善,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并且将田地与水源进行连接,同时尽可能地将田地连接成一整片的田园,对于一些荒地要进行充分利用,将其转变为农田,打通村落之间的农田。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对游客提供采摘、农耕等体验服务,使得农田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

其三,要对乡村的旅游产业进行大力发展,通过将农村中的可利用资源打造成风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来村庄中旅游。

3.4 经济建设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注重乡村中的经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集体化的经济发展,这是乡村富裕的必经之路。为了更好地探索乡村集体化经济发展的道路,要对当下的经济市场条件进行了解,同时对集体经济的创新措施进行学习,将其应用到乡村的经济发展中,将村庄作为一个企业体系,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减少村庄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存在,保证村庄整体以及村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更要扩展农民的收入渠道,除了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之外,更要以此为基础建设农副产品的生产链,而且尽可能地将各种生产环节设立到村庄之中,由村民负责农产品的种植、采收、加工、生产及售卖,在此基础上能够减少中间商的利益收取,提高村民的个体收入。而且要对村庄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对村民薪资报酬的提高,使更多的村民都能够就近就业,并且愿意就近就业,如此才能够对村庄建设和发展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

3.5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乡村振兴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任何振兴路径实行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到其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打造,要对乡村环境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据此展开科学的规划。

首先,要对乡村中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在此过程中,要保证“五化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其一,是硬化,任何治理措施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且确保执行的果断性和落实性。其二,是亮化,要充分地将农村的地方特点发挥出来,保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亮点存在。其三,是绿化,要对农村荒地进行开发,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保证农村的绿化功能。其四,是净化,不只要对土壤环境进行净化和改善,更要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调节。其五,是美化,在改造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美观性,能够带给居民良好的视觉体验,同时与旅游业相配合,使得乡村整体景色更加美观。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为了给乡村振兴提供有利条件,就必须保证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对于当下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治理组织,对各种治理工作进行引导,对村庄中的房屋、农田等进行建设,充分发挥乡村特点,打造农业、生产和旅游等为一体的乡村经济体系。

猜你喜欢
农田村庄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村庄,你好
汪岗镇三万亩农田改造工程启动
黑板像农田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