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2022-11-24 12:10汪英丽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本生命情感

汪英丽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辽宁沈阳 1100002)

教育的目的是向受教育者传递生命价值并使之感受生命的意义。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实践层面上有的还处于试点阶段,在摸索中前进,所以当前的生命教育实施并不乐观,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探索发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决定其更容易实施生命教育,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让语文学科更容易走到生命教育的前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挥语文教学对开展生命教育的积极作用,使生命教育得到更好发展。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主线,围绕生命活动和生活内容而实施的专门化教育。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的价值,发展生命的内涵,提升学生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只有接受了良好的生命教育,学生未来的发展才更有意义,终身教育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生命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人的生活与生存,也包括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包括人的本性与价值。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的关系,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独立发展,并通过彼此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获得身心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1]。

二、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价值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不仅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决定了它实施生命教育的优势。语文与人紧紧相连,与社会历史文化紧紧相连,其人文性在提升学生情感价值和促进学生思考人生等方面更加凸显。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生命教育,会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使其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的认识。语文教师关注文本的深层内涵,不仅能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还有助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认识生命教育对于人生的意义[2]。

三、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情感体验的淡化

1.快餐式文化产品的出现淡化了人们的情感体验。客观上能够给人们带来情感体验的书籍、戏剧、电影等文化载体,在商业化加速的今天往往呈现出快餐式文化特征。以书籍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书籍。在图书编辑出版日益繁盛的今天,青春文学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广泛关注。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曾指出,近十年来,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长篇小说中有光彩的青春文学人物。这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还是有一些遗憾的。现在的一些快餐文学很少能让我们陷入沉思,我们不会去思考故事的背后有什么,往往是一本小说看过即忘,真正的情感体验成了稀缺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戏剧中的经典内容,都值得我们反复阅读、观看。经典是经过时间的过滤、读者的检验后依然闪光的精品,如同香茗美酒一般浓醇,却被很多人忽略了,实在可惜[3]。

2.一些教师缺乏深入的情感体验。教师情感体验的不深入,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一些教师在研读文本时,往往并未真正地进入沉浸式备课状态,有时缺乏进入沉浸式备课的客观条件,这就影响了真正的情感体验。还有的语文教师无法真正理解文本,主要原因是对作者及创作背景了解不够深入,或没有充分挖掘作者创作的根本目的,无法探寻到生命教育的要素,抓不住文本中生命教育的关键,导致在语文课堂上无法传达出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

3.一些学生在主观上存在对深入情感体验的抵触情绪。阅读是体验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有感情地阅读更能对情感体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一些学生忽视了这一方法,有的学生还认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不愿意有感情地朗读,怕被其他同学嘲笑。在这些学生一带而过、囫囵吞枣的阅读过程中,作为读者进入文本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很少的,所以主观上的抵触情绪也不利于情感体验的生发。

(二)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忽视

因为具有很多优点,班级授课制自出现以来被广泛采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容易产生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忽视。现阶段,一些学校入学人数较多,有的学校师资力量并不雄厚,无法实现小班教学,在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悉心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感受。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每个孩子的关注度也做不到完全相同,所以要想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每一个生命个体实属不易[4]。

(三)解读与实际生活脱节

一些语文教师的解读也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多数语文教师的工作比较繁杂,如果兼任班主任工作,更是事无巨细均需躬亲,所以一些语文教师关注生活的精力就大大减少了,导致文本解读与生活联系不紧密。还有一些教师基于教学参考书的内容解读文本,或根据考试大纲中的考点备课,而较少真正融入生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深入,学生在教师的文本解读中就不容易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全面精准解读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应用心思考,多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多提问、多讨论,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或精彩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书本文章的生命力。

四、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课文的分析,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在课堂中予以详细解读,发挥语文课堂天然的生命教育优势,给予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笔者详细阅读了现行的几种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认真总结、分析了其中生命教育的因素,供教育界同人参考。

(一)认识生命

笔者以《谈生命》一文为例,引导学生真正认识生命。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回归自然,是一个战胜困难、享受快乐,不停地前进或生长,去争取成功的过程。生命的成长是一次庄严的洗礼,只有经历了苦难和挫折,生命之花才会更好地绽放。因为缺少奋斗与成长,现实中有的生命变成了“死湖”或“空壳”;只有真真正正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才会无悔于人生。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才能如夜空中璀璨的明星一般温暖心扉。

(二)珍爱生命

笔者以《热爱生命》一文为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小说中,主人公以顽强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困难,最后起死回生。文章告诉我们,生命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有昂扬的精神、无畏的勇气,勇敢地战胜逆境,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文章对人性伟大和坚强的赞美,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深思、回味。

(三)享受生命

笔者以陶渊明的作品《饮酒》为例,告诉学生如何正视和享受生命的美好。五柳先生没有一心沉迷于官场,他体会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真谛,选择了回归田园、远离喧嚣。虽然这样的生活让他无法再体验一个官员的成就感,但对于一个生命个体来说,他却真切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快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快乐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选择了忙忙碌碌过一生,有的人选择了栖身于大自然中,以自然之景愉悦身心,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教师要着意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时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让生命更有意义。

(四)敬畏生命

笔者以《斑羚飞渡》一文为例,提醒学生要敬畏生命。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族的生存,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了困境。生命是值得敬畏的,在动物身上我们都能看到珍贵的自我牺牲精神,人类更应怀有敬畏生命的情感。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伟大的,生存的权利不容剥夺,我们应常怀敬畏生命之心,尊重生命。斑羚用一半的死亡换取另一半的生存,代价是巨大的,结局是惨痛的。作者用老年斑羚的从容赴死对生命加以礼赞,斑羚的生命是崇高的,是不容亵渎的。语文教学应着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人与自然和谐意识,这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5]。

当前,生命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用心寻找生命教育的切入点,不懈追寻生命教育的真谛,探求更多、更有效的生命教育方法,真正把生命教育融入教学,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生命教育优势,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同时,更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6]。

猜你喜欢
文本生命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