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的美育体验

2022-11-24 13:03王臣英
新课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全校师生井冈山红军

王臣英

(甘肃省景泰县实验小学,甘肃 景泰)

常言道:“说之不足则歌之,歌之不足则舞之。”舞蹈是艺术境界的制高点,也是美育与践行的“至高至善”。这种“善”来自对舞蹈中美的体验,一种发自内心的至善至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是学校教育中精神文明的主要体现。这种美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校园美育的核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必不可少的审美与人文教育宗旨。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我们更要借助艺术的魅力,把学生带进舞蹈中,让他们感悟舞蹈所蕴藏的美,让他们体验舞蹈所展现的美,让舞蹈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创新舞蹈的能力。

一、主题颂扬党史蕴藏美

202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在这全国上下普天同庆之时,景泰县实验小学举办了“唱响红色经典,齐舞华夏长卷,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活动。节目不拘一格,各显风采。“南湖红船的扬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征;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民族复兴的富饶强大;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每一个节目都是对一段历史的再现,每一段音乐都是对一段历史的颂扬,每一个选题都浸透了全校师生心向党、赞美党、祝福党、永远跟党走的美好愿望。请从全体师生的高呼中体验美吧:和谐盛世,感谢党;安居乐业,感谢党;经济腾飞,赞美党;繁荣昌盛,歌颂党;欣欣向荣,钦佩党;美好祝愿,祝福党。请从丰富多彩的节目中感受美吧:独舞、集体舞、独唱、合唱、诗朗诵、歌伴舞……形式虽不一,主题却统一,放歌齐舞庆党的百岁华诞,一招一式蕴藏伟大祖国日新月异奔向富强的精神美。

二、故事震撼心灵传承美

我们选用田率的音乐《涅槃超越》编排了舞蹈《红色记忆之大拉牌大捷》。在以此音乐为主旋律的基础上,我们在开头加进去了解说故事梗概,中间加进去了战斗的场景、音乐、人喊声、马蹄声、哭泣声等。在《涅槃超越》的音乐中融入其他声音,意在象征革命的火种历经千难万险,熊熊燃烧,不断蔓延,久久播撒。

这个舞蹈舞动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讲述了一群十三四岁的娃娃兵扛着和自己身高一样的枪杆,在祖国母亲备受煎熬的战争年代,为了拯救苦难中的祖国,跟他们的父辈们爬雪山过草地,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磨砺成长的故事。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景泰县大安乡大拉牌村(现大安村)。

为了排好这个十多分钟的舞蹈,我们几个老师带着学生亲自到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大拉牌革命教育基地,请来当地的导游,详细地讲解了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学生边听边哭,深受感动,他们个个向我们保证:“我们一定演好这个感人的故事,让全校师生铭记,在景泰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一群和我们一样大的小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战、光荣牺牲。让我们永远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让这红色的革命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大拉牌大捷”是西路红军打响景泰的第十五枪。舞蹈的前半部分主要展现的是1936年11月4日,刘家大院的红军前哨七连战士,在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拼光了子弹、手榴弹,正欲突围,马家军破门而入,当他们吃惊地发现,与他们顽强抗击了十几个小时的竟然是些十四五岁的娃娃兵时,凶残的马家军并不因为面对的是孩子而心慈手软,相反却挥舞着大刀狂杀乱砍,全连的战士只有一个小红军从水洞逃生,其余的全部牺牲了。

舞蹈的后半部分就是这个从水洞里逃生的小红军,再次从水洞里爬进来,看到血泊之中东躺西卧的小伙伴们,他急匆匆爬着,推推这个,揉揉那个,一遍遍呼喊着伙伴们的名字,可是没有一个应声的。他缓缓地站起来,环视着四周,仰着小脸绝望地怒吼,又双手捂住脸,双腿跪地失声痛哭。但是,小红军并没有因为小伙伴的牺牲而丧失斗志,当看到那杆被硝烟熏得几乎看不清色彩、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时,他好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他坚定地跑过去,紧紧握住旗杆,跑到伙伴们中间挥舞着军旗,大声呼唤着。“伙伴们”听到了他的召唤,一个、两个、三个……一个接一个,纷纷爬起来。

舞蹈的结尾展现的是马家军被赵家水赶来救援的部队前后夹击,打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四下乱窜的情境。马家军被打得落花流水,部分残余部队逃到永登。当晚,夜深人静时,村子里有人想故意捉弄马家军,故意高喊:“红军来了,红军来了!”马家军闻风丧胆,仓皇逃窜,马不停蹄地跑到天明,才发现是一场愚弄。战斗结束后,红军和当地的老百姓一起敲起锣,打起鼓,飘起红绸子,扭起秧唱起歌,欢庆大拉牌大捷。

舞蹈结束了,可全校师生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当看到小红军们一个个都倒下时,老师们满眼含泪,同学们泣不成声;当看到爬出去又爬回来的小红军挥舞军旗,一遍遍呐喊时,一个个英雄的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刘胡兰、方志敏、夏明翰……是他们,用生命点燃了革命的火种。舞蹈中那一个个爬起来的“小伙伴”不正是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种吗?小红军坚信,在他的召唤下,在党的领导下,一批批小红军还会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拿起枪杆,用他们弱小的身躯跟随父辈们,为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打出一片新天地。他们的顽强深深地刻进了我们心中。舞蹈的结尾令人心潮起伏,我们都攥紧了拳头,暗暗下了决心:守江山,靠我们!强祖国,我们行!

舞蹈结束后,全校师生赞不绝口,校领导握住我们的手,拉着小演员们的手,百感交集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编排演出的舞蹈,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而震撼人心的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的课程!”我们还当场采访了几个正在哭泣的小同学。他们说:“老师,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能平静地享受阳光雨露,这幸福的生活都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在这样好的环境里刻苦学习,长大后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为建设一个国强民安的太平盛世而努力。”

舞蹈《红色记忆之大拉牌大捷》犹如春雷滚滚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舞蹈组的学生感悟到了小红军的顽强精神和必胜信念,并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全校师生的心灵被舞蹈所感染,增强了报国之志,坚定了使命感。我们有理由相信,革命精神将代代相传!

三、排练遇见知音欣赏美

舞蹈《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主要讲的是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唐山樵老先生不辞辛劳,来到井冈山,在一次“忆苦餐”会上,听到当年毛委员带头挖野菜的故事时深受启发,仅用半天的时间就以吃、住、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创编了《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歌词,全国知名作家田颂刚谱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定稿后,很快唱遍了华夏大地,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让舞蹈有感染力、生命力,每次编排舞蹈时,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和学生走进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当年那些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故事。还要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指导学生反复聆听,走进当年的故事,感悟曲谱每个段落表达的意境,然后走进舞蹈。学生因为有前面的铺垫,用肢体语言表达舞蹈内涵就会更加深刻到位。

我们以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秧歌为主,选用扇子和彩绸带做道具,编排了舞蹈《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当年毛委员领导广大工农红军吃野菜、住草屋、穿草鞋、背土枪、反围剿、斗志昂、打胜仗的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操场上,老师们精心编排,学生精心表演,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围观。有一些爱好舞蹈的学生亲自找到我们,要求学习舞蹈,我欣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学生高兴地抱着我说:“看到你们编排的舞蹈,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不正是应了那句“教育就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吗?师生相遇,彼此欣赏,相互关心,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遇到更好的自己,才会呈现出最美丽的一面,就如山遇到水相互吸引,蜜蜂遇到花朵相互奉献,舞蹈遇到了人便有了生命。

四、植根红色情结再现美

舞蹈《歌唱二小放牛郎》和《井冈山下种南瓜》是以歌伴舞串烧的形式编排的。在编排《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舞蹈时,我们首先组织学生观看了王二小的电影。十三岁的王二小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几千转移的乡亲们,机智地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大口袋”,乡亲们得到了安全,穷凶极恶的敌人却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了大石头的上面。王二小的鲜血染红了大石头,染红了山里的一草一木,染红了蓝天白云。牛儿为他流泪,花草为他流泪,乡亲们为他哭泣……

当小演员们演到王二小被敌人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面时,观看的老师、同学们,有的默默地低下了头,有的眼里含着泪水,有的已经在抽泣,有的攥紧了拳头……校园里也开始传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其绵长动人的旋律和歌词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的记忆之中。

《井冈山下种南瓜》是一首颂扬红军传统的儿歌。它表现了井冈山战士们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歌让今天的学生记住了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将这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代代传颂,发扬下去,成为中国人民不朽的精神食粮。《井冈山下种南瓜》主要以故事的形式编排,学生学着当年的井冈山革命者种南瓜的情境,用装南瓜的竹篮子、小锄头、大南瓜、彩色绸纸做的南瓜藤蔓和叶子、农家小院等作为道具,体现了学生可爱、向善、向美的追求。在学生心中种下红色情结,永远记住井冈山精神,并将它代代相传,是我们的初衷,更是我们的使命。

感恩舞蹈,让我们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一群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再现美、传承美的学生,看着他们清澈的双眸,听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讲述对舞蹈的理解,欣赏着他们稚嫩的歌声,观看着他们翩翩的舞姿。这何止是一种美的体验,这何止是一种幸福?我们为他们点燃了体验美的智慧的火花,他们为全校师生带来了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爱是相互传递的!向善、向美的教育总会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碰撞出无数美丽的火花,这金灿灿的火花就是一颗颗金子般的心,这正是教育的真谛!

猜你喜欢
全校师生井冈山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勇敢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钟祥市莫愁小学:交通辅导员进校园
口语交际班(十七)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