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体育课程开展思考

2022-11-24 18:01王松丛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防控大学

王松丛

(泰州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原本有序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了极大影响,全国各地的学校不同程度延期开学,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尽可能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教师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授课。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病毒并未消失,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毒株。2021年暑假,南京禄口机场和扬州的疫情迫使江苏省不得不再次暂停所有线下培训活动,推迟大中小学开学时间。之后疫情防控已然成了常态。这次疫情给全人类敲响了警钟,在面对类似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体育教学活动该如何去应对,怎样才能将事件对体育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安全的前提下该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信息化2.0时代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体育课程,这些问题值得深思。该文通过检索文献资料发现,很多研究者以疫情下的线上体育教学困境为主题,但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体育的开展缺乏探索。

1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体育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平台资源少,教学效果不佳

在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期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教学的影响,组织开放了在线教育平台22个,开放在线精品课程2.4万余门,然而类似大学体育课程,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线资源并不多,主要为一些体育健康理论类和操化类课程。类似于网球、篮球、排球等对场地和练习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在线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对于技战术要求较强的运动项目,线上教学也只能针对其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如脚步、挥拍等技术动作的示范和讲解,对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及竞赛难以进行直观高效的教学,学习过程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疫情期间选择为学生提供在线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师占46.32%,选择录像课的教师占20.18%,而选择直播上课的体育教师仅占9.34%[2]。大学体育课程自身的特性和优质线上资源的短缺制约了大学体育课程的线上教学。

1.2 常规教学计划难以完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规定,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学生毕业的必修课,在校期间不得少于144个课时(专科不少于108课时)。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根据《标准》的要求,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多以运动项目的教学逻辑和衔接进行设计,如学生选项课为羽毛球课程,教师会根据羽毛球的教学特点和学习逻辑顺序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研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能进行线下授课时,若教师继续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授课,学生在没有场地器材的条件下上课,没有练习同伴,只能够做徒手动作练习或步伐练习,那么将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技能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1.3 学生身体素质下滑,体育教学压力陡升

突发的疫情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在疫情发生的地区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与疫情防控期间需要关闭运动场所相矛盾,在此矛盾面前,有很多人选择居家锻炼,采用一些运动量较小、便于小空间或者独立练习的运动项目。由于活动空间的局限性,体育锻炼形式单一,缺乏运动强度,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和效果。张得保等人[1]对深圳大学2018级和2019级两个年级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8级和2019级分别有24%和23%的学生BMI偏离正常值,男女生耐力项目、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合格率普遍偏低。2021年9月,教育部公布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显示,整个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都有所改善,但对于大学生来讲,身体素质呈现整体下滑趋势。

在对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很多教师表示疫情后的体育课面临更大的压力。由于疫情期间学生身体素质出现下滑,很多学生在返校后的体育课上表现出不敢跑、不敢练的现象。疫情之后的“口罩风波”更是给体育课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严格疫情防控措施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相矛盾,体育教师在安全第一的准则下,面对学生的畏难情绪,产生不敢练、简单练的心态,增加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背离了勇于拼搏、敢于奋斗、吃苦耐劳、超越自我等体育精神的培育要求,影响了体育技能的学习,导致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3]。

1.4 课余体育受限,学生运动参与机会减少

课余体育锻炼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高校体育育人目标。教育部规定,无特殊情况下,学生早操每周不少于3次,课外体育锻炼不少于2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不仅是学校各项体育赛事停摆,就连世界大型体育赛事也出现停摆和延期举办的现象。举世瞩目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并且在无观众的情况下举办。在如此背景下,校园体育活动大大缩水。在疫情防控措施下,间接缩小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空间,在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的机会减少,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减少,学生参与集体性的课外体育锻炼减少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降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减少。

1.5 教学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可以把教学评价界定为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教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不断优化教学和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测验、观察、检查等手段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效果,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就目前来看,线上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手段比较单一,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难以把控,会造成学生线上线下衔接不够流畅,进而造成体育教学质量下滑的现象。

2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体育开展对策

2.1 开发优质、系统的体育课程资源

突发的疫情在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时,也对“互联网+”的教育形式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检验。在对网络课程资源梳理发现,目前关于大学体育的课程多数是以健康为主线的理论课程,缺乏系统性的技术类课程体系。后疫情时代应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经验,组织优秀的教学团队,开发和完善符合大学体育教学特点的平台和课程资源,作为今后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系统的线上体育课程在可以满足疫情防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的同时,使线上平台及课程资源与常规课堂教学形成互补的关系,在常规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学习、锻炼,抓住时机推动体育的“课堂改革”,扩宽体育教学道路,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具生机与活力,为今后学生的体育学习创造更好的有利条件。

2.2 政策驱动,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

体育教学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从根本上取决于是否有好的学校体育政策,尤其在新冠疫情全国管控的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主要是通过政策来推动的[4]。疫情的防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加速驱动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层面,根据“一校一策”的实施办法,依据学校现有条件和特色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审视疫情防控客观因素,围绕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总目标,分阶段制订开课计划预案,充分考虑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和年级之间的层次结构。教师层面,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体育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后疫情时代,需要体育教师更具有洞察力和研判能力,善于学习,善于尝试,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教师在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大学生核心素养和终身体育诉求,做到体教融合、体卫融合,善于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依据区域防控政策和学校阶段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2.3 加强健康教育,重视体育教学风险管理

在没有疫情之前,常规的体育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运动风险,想要规避运动风险,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学校层面,需根据校园体育设施制定完善的体育运动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建立学生健康信息档案,推行体育运动保险机制。健康教育可以看作是体育实践活动与理论课程的综合,以疫情管控为契机,加强健康教育,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营养搭配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在不能进行线下体育课时,也应该注重学生体能的训练,结合项目技术特点,开展相应的力量、速度、柔韧等身体素质练习,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又可以在恢复线下课程时,更好地掌握技能动作。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报复性的体育锻炼,练习过程中应合理进行运动保护与帮助,教学过程中应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运动损伤处理办法,降低运动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4 科学指导,养成锻炼习惯

大学体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某项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所学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充足的健身知识是进行科学锻炼的前提,在疫情防控期间和常规教学时都应注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将大学体育课堂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养成锻炼习惯,进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5]。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开展线上体育比赛,如线上跑步、运动视频评比的活动,积极倡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常规教学中分时段按流量合理开放学校运动场所,做好运动场所消毒卫生等工作,排除运动场所安全隐患,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有利条件。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宣传,强化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教会学生如何制订科学锻炼计划,并有规律地实施自我锻炼计划,做好“育体铸魂”思想工作,逐步达成终身体育目标。

2.5 开发评价系统,提升教学质量

多元素地评价体育学习情况,以促进学生体育的全面发展。教师通过评价系统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对学生体育运动学习和体育锻炼进行指导,完成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通过线上学习数据和运动类软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锻炼水平,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纠正偏差,在提高大学体育质量的同时,提高人才输出质量。将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数据纳入评价系统,鼓励和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3 大学体育“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改革

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们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信息化的发展进步,不断扩宽人类的视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简洁方便。高效的信息流通为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扩宽了道路。信息化技术教学也逐步成为衡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社会、技术和知识的力量共同把高等教育推向重要的转型关头,作为学校体育最后一站的大学体育课程,在信息化教学时代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课程不论是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还是辅助教学手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网络微课,到在线视频课,再到线上直播课程,大学体育在线课程也由“泛泛而谈”逐步衍生出精品课程[6-10]。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形更是加快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线上课程发展和改革已悄然成为大学课程教学的新型手段,在类似体育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线上教学并不能取代线下课程,线上和线下教学之间应该是互补的关系。在混合式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三种要素:一、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以学科特点作为突破口,将线上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不能盲目追求混合式教学,造成线上线下学习内容不相关,学生对于线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造成事倍功半的现象;二、充分考虑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培养工作。一些体育教师对线上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诸多困难,在混合式教学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教师能力的培养;三、注重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大学体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需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在进行线上教学的前期,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其观察和模仿学习能力,培养其线上学习能力,培养其运动比赛观赏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合教学,使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更全面,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混合式教学将不断完善,智慧教学工具得到不断研发,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将不断提高,教师与学生将会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防控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