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行气活血法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2022-11-25 02:21刘潞刘洪瑞黄延芹崔云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瘀血通络肝气

刘潞,刘洪瑞,黄延芹,崔云竹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014

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济南 250014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es induced erectile dysfunction,DIE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35%~75%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性勃起功能障碍(ED),并且随着患者年龄以及病程的进展发病率逐渐升高[1]。糖尿病患者ED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3倍,发生的时间相对普通人来说要提前10年[2]。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内皮功能障碍、神经病变、激素水平异常、血管病变、心理疾病等方面[3]。现代医学治疗DIED时最常见的口服药是PDE5抑制剂,主要包括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和伐地那非等,可以明显改善ED症状。中医在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通过对患者进行整体及局部分析,配伍用药,可缓解局部及全身症状,同样得到广泛认可。虽然DIED在中医学中并没有明确的描述,但是根据其发病原因和症状,可以将其归属于“消渴”合并“阳痿”的范畴。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是其基本病机,瘀血阻滞阴茎脉络是其特殊的发病部位,符合络病理论的基本原则。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行气活血法在DIED治疗中的应用。

从络病理论分析DIED

1 络病理论的基本概念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黄帝内经》中第一次提出其基本概念:“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为络病理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络病理论从“理、法、方、药”方面进行了发展,首提“瘀血”之证,为络病理论的临床应用和治疗奠定了方药基础。清代叶天士则进一步丰富了络病理论,提出“久病入络”“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等理论,认为络主血脉,络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瘀血,瘀血日久阻络,则发为络病。近代络病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吴以岭院士,他总结络病理论并建立“三维立体网络系统”[4],总结络病发病的八大基本病机变化,创立了络病辨证六要和“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促进了络病理论在现代中医临床方面的创新与应用。仝小林教授将现代糖尿病特点及发病规律与络病理论密切联系,提出“糖络病”学说[5],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主要病机为瘀阻脉络、络脉受损,重视控制血糖及脉络损伤的早期防治。近年来,很多中医专家喜欢从络病理论方面论治DIED,认为DIED病程缠绵难愈、易反复,具有“久、瘀”的特点,符合络病理论的基本原则,并且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2 络病与DIED的相关性

2.1 病理特点的相关性 通过病理特点角度分析络病与DIED,两者具有相关性。叶天士在《临证指南》中提出“络主血,久病血瘀”的理论。认为络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当外邪客于络脉,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日久血瘀于脉,进一步气滞于脉,气血运行受阻,所以络脉病变一般具有“滞、瘀”的病理属性。

DIED发病以消渴病之津亏燥热为基础。祝谌予教授首次提出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6],此后众多医家进行研究并达成共识:血瘀贯穿于糖尿病之始终,是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7]。仝小林教授提出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大血管、微血管的病变即脉络损伤的表现[5]。阴虚燥热,虚火内生,灼炼血液,血行不畅,停为瘀血;病程日久,则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阳俱损,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亦可发生瘀血内停,结聚于前阴局部处的络脉,瘀血不去,新血难生,继而对前阴局部气血运行产生阻滞,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气血不能荣养筋脉,故宗筋无力挺举,阳事不兴。因此,DIED也具有与络病相同的“滞、瘀”的病理属性。

2.2 病程进展的相关性 叶天士提出络病的进展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说明络病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由经入络、由气入血的一个演变过程,逐渐发展为病及血分、瘀阻络脉,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病理进程。络病复杂的发展进程,则导致络病必然具有缠绵难愈以及易反复的特性,吴鞠通也指出络病是一种“久而不散”的疾病。

DIED是在消渴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多只有消渴病“口干多饮,易饥多食,乏力消瘦”等基本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气阴两伤,阴损及阳,久病必瘀,瘀血入络,开始逐步出现DIED的表现。虽然前期表现并不明显,但随着瘀血日久阻滞经络,最终将会导致并加重DIED的发生与进展。由此可见,在DIED的发展过程中,同样是一个由经入络、由气入血的复杂的病程,并且由于其病机的复杂性以及病程的缠绵性,临床上常表现为瘀血难消、沉疴难愈的特点,这与络病的缠绵、易反复的特点相似。

2.3 治则治法的相关性 叶天士提到:“邪与气血两凝,结聚络脉。”认为络脉之病,主要在于邪气入络,导致气血凝聚于络脉,络脉不通,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故其在治疗络病时,要以“络以通为用”为基本原则。张仲景更是在《金匮要略》中创立了鳖甲煎丸、抵挡汤、下瘀血汤[8]等活血通络的传世名方,通过活血通络之法治疗络病。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的范畴,其病机主要为津亏阴虚、燥热为标,病程日久,导致气阴俱虚,阴损及阳,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发为消渴变证。因此,DIED的核心病机为瘀血阻滞前阴的络脉[9]。仝小林院士认为,瘀血不仅是糖尿病的病理产物,也是DIED的病理因素[10],通络法必须贯穿消渴始终。岳宗相等[11]提出糖尿病气阴亏虚、阳虚生寒等都会因虚致瘀,而血瘀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又能够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李海松教授[12]完善“祛瘀生新”理论,强调“祛瘀”是关键,“生新”为终极目标,为ED诊治提供了新的诊疗观念。故在治疗DIED时,活血通络法是重要的治疗方法,这与络病的基本治法不谋而合。

行气活血法论治DIED

基于络病“久病入络”“久瘀入络”的病理特点,并结合DIED以瘀血阻络为核心病机、常兼肝郁的发病特点,临床上可采用行气活血法为基本治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DIED的根本病因在于消渴病,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以控制血糖达标为首要准则,行气活血法为基本治法。消渴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开窍于二阴而主阴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强调了肾在生殖中的重要地位。患者消渴日久,阴阳俱损,肾气不充、肾阳虚衰、肾精亏耗,不能温煦、鼓动宗筋,因而性欲减退,不能挺举,房事不行。脾胃为后天之本,因现代人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恣食酒肉肥甘,损伤脾胃,酿生湿浊,中焦气机不畅,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不能濡养肝体。“足厥阴肝脉过阴器,抵小腹。”阴茎属肝之经络,依赖肝经精气的充盈和精血的滋养得以勃起。肝失健运,导致肝气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肝血不能濡养筋脉,从而发生阳痿。而阳痿一旦发病,会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产生失落、抑郁等情绪。肝主疏泄,肝气郁滞,疏泄失常,使得病情逐渐进展,如此恶性循环,“久病入络”,最终导致DIED缠绵难愈。从病因及病程发展来看,最终的结局均为气血传导受阻,瘀血阻于会阴部,从而发生阳痿。所以在临床治疗DIED时,应坚持以行气活血法为基本,尤以活血通络为要,行气解郁辅之。

1 活血通络主之

“血瘀”贯穿于DIED发病的始终,既是消渴病的病理产物,也是消渴变证的主要致病因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始终阻滞络道,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故结合叶天士的“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在治疗DIED时,要以活血通络法主之。在临床治疗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应注重应用藤类、虫类等入络药物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将活血化瘀药入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草便读》中提出:“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根据中医取象比类法,藤类中药蜿蜒盘旋、纵横交错的生长方式与络脉的分布特点相似,认为藤类药善走经络以活血化瘀而通络[13]。华川等[14]认为,藤类药不仅可以驱除络脉病邪,还能够引药直达病灶,常用青风藤、海风藤、鸡血藤、威灵仙等防治DPN,以达祛风通络之功。另外,在诊治瘀血阻滞前阴络脉日久的DIED来说,可以加入虫类中药辅助以搜剔络道、通达络脉,达到通络化瘀的功效。虫类药物为血肉有情之品,起效快,药效强,其性善走窜,具有搜风通络之功。因其具有搜刮之性,可以入络逐邪,将日久结聚于络脉中的瘀血剔除,从而恢复络脉的通畅。因DIED病程日久,瘀血结聚于络脉之内,单纯使用平常的活血化瘀药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故配伍入络功强的虫类药,多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陈玉梅教授自创亢痿灵(蜈蚣、白芍、当归、甘草),首次将蜈蚣运用于治疗男科疾病,王象礼教授在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重用蜈蚣以理气通瘀的治法[15]。仝小林院士认为通络法应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在临床治疗DIED时,运用川芎、白芍、蜈蚣粉三味小方为基础方进行加减[16]。张军教授[17]创立芪地红蚁蜈龙汤治疗DIED,临床效果颇佳。李曰庆教授[18]认为血瘀为ED必有的病理因素,故灵活运用蜈蚣、水蛭、地龙、全蝎等动物类中药,常以蜈蚣、水蛭相须使用。所以,在治疗DIED时,要始终坚持活血化瘀通络的基本原则,在应用常见的活血化瘀药的同时,根据需要选用藤类、虫类等入络的药物,以加强逐瘀通络之功,达到“去菀陈莝”之效。

2 行气解郁兼之

仝小林院士认为,肝气郁滞与DIED的发生密不可分[16],在临床上,DIED的患者多有肝气不舒的表现,其既是诱因又是结果,最终导致DIED的反复难愈。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临床极难治愈,故长期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因生活不便多产生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日久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于内;且肝主血,其功能失调,使肝血不能濡养筋脉,宗筋失养,最终导致DIED的发生。故在治疗DIED时,要注意运用行气解郁之法。李曰庆教授[18]善用逍遥散类方合九香虫增强疏肝解郁之效,以牡蛎、鳖甲濡养肝经。李海松教授[19]在临床诊治时,多运用逍遥散加味,并加入虫类药以增加入络逐瘀的功效,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法治疗阳痿。郭英等[20]在临床上通过运用四逆散治疗DIED,通过对56例DIED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有效率可以达到85.7%。

典型病例

张某,男,47岁,个体经营,2020年9月8日就诊。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0余年,伴性功能减退2年。患者曾通过运动、饮食控制及药物降糖治疗,因工作原因用药不规律,间断性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达格列净片”等药物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一般,FPG控制在“8~9 mmol/L”,2hPG控制在“13~15 mmol/L”。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性欲减退的表现,逐渐加重。患者现无晨勃现象,勃起不坚,需要依靠口服西地那非进行性生活,畏寒,手足及少腹发凉,神疲乏力,情绪压抑,心烦易怒,纳可,眠一般,小便清长,大便调,舌质黯,苔薄白,脉弦细。专科查体:血压130/72mmHg,心率74次/min,身高:1.76m,体重72kg,BMI:23.24kg/m2,心肺查体(-),腹部平坦、柔软,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双足皮温降低,湿度正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9.1mmol/L,高密度脂蛋白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08mmol/L,甘油三酯2.41mmol/L,总胆固醇4.81mmol/L;空腹胰岛素8.4uU/ml;糖化血红蛋白8.7%;尿常规加沉渣:尿糖++,腹部彩超示:轻度脂肪肝。中医诊断:消渴合并阳痿,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证型:肝气郁滞,阳气虚衰,血瘀入络。治法:行气活血,温阳补肾。处方:①糖尿病饮食运动教育;②因患者病程较长,胰岛功能受损,加用基础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12u,睡前,皮下注射;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0.5g,三餐前口服,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餐后血糖;③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10mg,QD,调节血脂;④中药:吴茱萸3g,桂枝15g,炒白芍15g,当归12g,川芎12g,清半夏9g,党参15g,乌药12g,炙甘草9g,柴胡12g,枳壳12g,仙茅15g,仙灵脾9g,盐杜仲12g,鸡血藤15g,蜈蚣2条。14剂,水煎服,1剂/d。⑤监测血糖谱,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并嘱患者调节压力,放松心情,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2020年9月25日二诊:患述晨勃现象较前好转,晨起时晨勃次数较前明显增多,因工作压力较大,时有烦闷,畏寒缓解,纳眠可,二便调。舌质微黯,苔薄白,脉弦细数。血糖:FPG:7.6 mmol/L,2hPG:11.5 mmol/L。治法:行气解郁,活血通络。中药处方:9月8日方加陈皮12g,香附15g,全蝎6g。14剂,水煎服,1剂/d。

2020年10月12日三诊。患者自述服药后晨勃现象进一步改善,勃起后硬度较好,精神状态好转,纳眠可,二便调,体力可。血糖:FPG:7.01mmol/L,2hPG:10.3mmol/L。效不更方,嘱继服14服后再来复诊。

2020年11月2日四诊。症见:阴茎疲软状态已得到极大的改善,可以完成性生活,纳眠可,二便调,体 力 可。血 糖:FPG:6.5 mmol/L,2hPG:9.2 mmol/L。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去清半夏、乌药、杜仲,加菟丝子、女贞子各12g,继续服用中药1月以巩固效果。患者后多次来诊,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保持良好。

按:患者因“2型糖尿病伴性功能减退”前来就诊,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性功能减退,勃起不坚,并伴有畏寒、手足及少腹凉、情绪压抑等症状。笔者认为,肝气郁结、阳气虚衰、瘀血阻络是其基本病机。患者消渴日久,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影响肝气疏泄的作用,气机不通,血液运行不畅,结聚于前阴络脉,瘀血日久,使气血不能濡养肢体筋脉,同时病程日久,有阳虚表现,虚寒亦加重瘀血,最终导致阴茎勃起不坚,加之患者情志不疏,与之互为因果,加重了阳痿的表现。故在治疗上,以行气解郁、活血通络、温阳补肾为基本治法,选用温经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多用来治疗各种月经不调及妇人不孕等妇科疾病。现代医者也有用温经汤治疗男科疾病,金明玉[21]以温经汤治疗男子阳痿不孕,药后效佳。曾庆琪用温经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阳痿、精索静脉曲张之男科疾病[22]。如陈修园在《女科要旨》中所说:“温经汤一方,无论阴阳、虚实、闭塞、老少,善用之,无不应手取效。”笔者在中医临床诊疗中,发现现代人因夏日空调冷风、饮食贪凉等原因,多损伤阳气,不仅妇人多阳虚体寒,男性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日久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瘀患者亦多见。温经汤中吴茱萸、桂枝入肝经,温肝经之阳气,通肝经之瘀滞;当归、炒白芍合用,既能补血养血,又可活血祛瘀,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行气兼活血;党参、甘草补中益气,气机条达通顺,则肝气升发通畅,使气血荣养筋脉;半夏降胃气,与吴茱萸、桂枝合用,有助于化瘀散结;乌药入肾经,温中散寒、理气开郁。同时,根据络病的久瘀结聚于络脉、久聚不散的特性,加以蜈蚣、全蝎、鸡血藤等通达络脉的中药以加强祛瘀通络之功。患者人到中年,故加以仙茅、仙灵脾、杜仲、菟丝子、女贞子温补肾阳、填补肾精,阳气充盛,阳事得行。作为医者,要同时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故合用柴胡、枳壳、香附、陈皮以疏肝行气解郁,使气机通畅,利于气血循行。针对患者的病症,在治疗上首先要保证血糖控制达标,并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并加强体育锻炼,调节情绪,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 语

DIE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笔者结合叶天士“久病入络”理论,并根据临床经验提出肝气郁结、瘀血阻络的基本病机,血瘀日久结聚于前阴络脉,使气血不能濡养筋脉,阴茎痿软不用,而发病使患者情绪低落,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最终互为因果,加重病情。故在临床诊治DIED时,将DIED与络病理论相结合,提出以行气解郁、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并辅以虫类、藤类等入络逐瘀的药物,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瘀血通络肝气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肝气郁结是肝病吗?
我家秘方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