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络病”理论的慢性肾脏病中医病机、治法探究*

2022-11-25 02:21韩雁鹏宋志超张丽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肾脏病通络肌酐

韩雁鹏,宋志超,张丽芬

1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 陕西西安 710016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3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 100029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10%的人口会出现肾功能下降,在疾病发展期间,大多数病变会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1]。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起病隐匿,流行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2]。我国2012年流行病学调查提示:18岁以上的成年人CKD总患病率为10.8%,约为1.195亿人[3],而截止2017年成年人群CKD患病率已高达至13.2%[4]。现代医学治疗以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并发症,佐以免疫抑制剂、肾脏替代疗法等为主,不仅花费昂贵而且效果有时并不理想。中医药在治疗CKD上疗效明确,经验丰富,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尤其络病理论在慢性肾脏病中应用日臻成熟,并已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本文基于络病理论对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探讨,希望为临床证治提供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

CKD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病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确。随着光学显微镜和电镜的发展,通过肾脏病理改变的微观辨证进一步认识肾脏疾病,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现代科技在慢性肾脏病中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各种炎细胞浸润、细胞性新月体、间质细胞水肿等可以逆转的病理变化,但随着疾病发展,细胞开始凋亡坏死,细胞外基质积聚,球囊黏连,瘢痕形成,肾小球出现硬化,肾小管萎缩,纤维性新月体形成,肾小管及肾间质纤维化等不可逆的慢性病变,难以恢复[5]。肾小球硬化是CKD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理基础。此外,除肾脏本病外,许多继发性肾脏病,如乙型肝炎病毒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中的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因素及毒性物质也会对肾脏产生损害[6-7]。虽然这些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之处,但后期会导致肾单位逐渐减少,血液粘滞,炎症介质、免疫复合物、代谢产物等各种致病因素沉积于肾脏,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功能被破坏,肾小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肾功能下降,肾脏纤维化产生,并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最终演变为肾功能衰竭[8]。

从络病理论分析慢性肾脏病

1 络脉与肾脏关系

《灵枢·脉度》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清代喻嘉言说道:“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分支为一百八十缠络,缠络分支连系三万四千孙络,孙络之间有缠绊。”这说明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其纵横交错,形同网络,密布于腠理脏腑之间。又如《灵枢·经脉》中所讲:经脉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从隐喻角度来看,经脉如同一棵树的主干,络脉如同树的树枝,从其逐层分支为孙络、浮络等,形成布散于全身的络脉系统。人体肾脏中肾小球中有数以万计支横别出的毛细血管网组成,其中肾小球毛细血管来自于肾动脉的分支,各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袢,与肾络的结构特点相似[9-10]。张景岳在《类经》中言:“以络脉为言,则又有大络、孙络,在内、在外之别,深而在内者,是为阴络……浅而在外者,是为阳络。”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阴络即脏腑隶下之络”,由此来看,肾络属于阴络,布散于肾脏周身,为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

2 络脉与肾脏的生理病理相关性

2.1 络脉与肾脏的生理相关性 络脉从经脉支横别出,外联腠理,内络脏腑,遍及全身,其相互交织,纵横交错,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脉逐层细化,形成遍布全身的网络结构。其与经脉一脉相承,不仅结构上密切联系,功能上也具有一致性。络脉以通为用,更好地实现了经脉“行血气而营阴阳”的作用。特殊之处在于,作为渗灌气血津液、贯通营卫的通道,其能沟通内外、调节阴阳、靳固形体、屏蔽约束气血浊气、抵御外邪、护卫机体[11]。肾络作为经络系统的一部分,分为肾之气络和肾之血络。其中,肾之气络有弥散输布经气、调节血压、体液等作用,相当于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表明[12],肾之血络与肾脏的小血管、微循环及肾小球及其周围毛细血管团相似,主要指运送血液到肾脏的循环系统,包括肾脏微循环,以充分发挥津血互换、营养代谢的作用。气和血密切相关,可分不可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共同推动血液在肾络中运行,濡养肾脏乃至全身。

2.2 络脉与肾脏的病理相关性 《灵枢·经别》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作为运行气血、连接内外、沟通上下的通道,络脉最易受病邪侵入,由某一经络延及相应的内脏病变。络脉细窄迂曲,气血行缓,呈面性弥散,决定了其“病久入深、易入难出、易滞易瘀”的病机特点。叶天士也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经年宿病,病必在络”,指出疾病随着病程的演变,邪气由经入络,由气入血,由功能性疾病转化为器质性疾病后发展成为慢性疾病的过程。病邪侵袭络脉日久,气虚血行不畅,或寒凝血瘀,或湿阻络脉,或痰瘀络道,络中气血津液输布受阻而致络脉瘀阻,表现为疼痛、积聚、痈疽等病证[13]。从肾络病证来讲[14],肾脏遭受各种病理因素的侵扰,病邪滞留久积聚肾络,肾脏体用均受损,出现肾藏精、纳气、通调水液等功能失调,湿浊、毒素贮留体内,肾络失去滋养,致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肌酐升高等。

从络病学说论述慢性肾脏病病机

关于慢性肾脏病,中医文献中并无其病名的记载,目前大多数医学研究者根据临床表现的观察,将其归属于中医学之“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筹[15]。中医学认为CKD的病机繁杂,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发病根本,瘀、湿、浊、毒等各类实邪停留肾脏为标。本病在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病机特点不同,具体论述如下。

1 脾肾亏虚,肾络不荣为慢性肾脏病发病根本

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以尿中红细胞,尿蛋白多等尿常规异常多见,肾功能多正常。孙伟[16]认为该阶段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为主,浊毒之象不显,若发现蛋白尿及血尿多的患者,提示疾病正在活动期。此时应截断病势,延缓疾病进展,保护肾功能。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充骨生髓,肾络受其滋养。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或老年肾气亏虚,或久病伤肾、劳倦过度,或诸邪阻络日久,肾络不得荣养,导致肾气失盈,开阖失司,气化无力,水液内停,泛滥肌肤为水肿。肾络失荣,水谷精微运化受阻,封藏失职,水谷精微外泄,生成蛋白尿、血尿。夏平[17]等通过分析近6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文献中,得出肾虚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现代中医学家也认为[18],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健脾补肾法应该贯穿始终,尤其在发病早期。

2 肾络瘀阻是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关键

慢性肾脏病中期,患者表现为肌酐、尿素氮等生物标志物升高,肾功能出现异常,或大量蛋白尿的出现。此外患者还可能会有尿频、夜尿多、腰酸痛、乏力等临床症状。从微观上来看,此阶段肾小球逐步硬化,细胞外基质沉积,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整个肾小球间质纤维化、玻璃样变形成。此阶段应用活血化瘀大法改善肾脏血流改变,修复基底细胞损伤,延缓患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从中医辨证分析,慢性肾脏病发病日久,缠绵不愈,由于脾肾亏虚,肾络不荣,水液代谢输布失常,变为水湿浊毒蕴结体内,痹阻肾络,气血失畅;又因受内外因素影响,肾体阴血亏虚,肾中血络失养,逢体内阳气亏虚,气血津液推动无力,致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滞留,日久阻滞肾络,气血无以运行,循环反复,终生浊毒。

3 毒损肾络是慢性肾脏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慢性肾脏病晚期,患者各项生理机能下降,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等并发症加重,肾功能严重损坏。从微观上看,此阶段肾脏肾小球纤维化严重,肾脏进一步萎缩,体内多系统受损,尤其以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加明显。对此,应积极治疗患者各种并发症,透析期患者可利用中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延缓患者生存质量。从中医络病理论来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严重损害,气血运行失常,瘀血、水湿、痰浊、瘀毒等病理产物胶着肾络,使其无法通过肾脏气化作用,组织转运代谢废物,转为浊液排出体外,故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症状,同时肌酐、尿素氮等显著上升。

基于络病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病

1 补虚通络

作为气血汇聚之处,络脉具有贯通营卫、渗灌脏腑组织的作用[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大凡络虚,通补最宜”,慢性肾脏病初期,脾肾气虚,肾络不荣,治疗以益气养血通络为主。临床用药常以补药之体作通药之用,补气养血填精,比如黄芪、太子参等益气补血,熟地、当归等滋阴养血。

2 祛瘀通络

肾脏疾病大多迁延难愈,“久病必瘀,久病入络”。有研究表明[20],肾脏中后期,肾小球间质纤维化、肾脏微循环障碍等状态与中医肾络瘀阻密切相关。故活血化瘀通络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大法。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脏病常用的活血通络药有四类;①草木类药物,比如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等药物来辛润祛瘀通络;②虫类药,比如:水蛭、蝉蜕、僵蚕、地龙、全蝎等。仲景首倡虫药通络,并将其运用于疾病治疗;吴鞠通对虫类药运用颇有心得,指出“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血,走者走络中血气,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清代叶天士认为虫类药“灵动迅速,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病久则邪风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其效,当以虫蚁疏络逐邪”,可见各位医家对虫类药评价极高,目前它已经广泛应用于肺系、消化系统等病证治疗。③藤类药:比如鸡血藤、青风藤、络石藤、忍冬藤、海风藤等。《本草汇言》曰:“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藤类药能深入络道经隧,搜剔逐出滞留肾络中的外邪,使外邪祛,络道通,气血畅,病趋缓。虫藤配伍使用,有双剑合璧、相得益彰之功。④消癥散结药:比如:海藻、昆布、牡蛎等。《血证论·瘀血》说:“瘀血在经络脏腑间,则结为瘕。慢性肾脏病后期,肾小球毛细血管硬化,球囊黏连,瘢痕形成,运用消癥散结药能让肾络微型癥瘕缓除而气血宣通,上下无碍[21]。赵进喜教授[22]运用软坚散结、活血利水的牡蛎泽泻散治疗慢性肾病顽固性水肿便是很好的体现。

3 解毒通络

从中医学来看,“毒邪”指的是对脏腑经络、气血阴阳造成损害的致病因素,或是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具有缠绵难治特征的病理产物[23]。随着慢性肾脏病逐步进展,肾络损伤日益加重,脏腑功能渐渐衰退,湿、浊、痰、瘀等病理产物蕴结肾络日久化热成毒,病势缠绵,胶着难解,损伤肾络。临床上常用大黄、虎杖通腑泻浊解毒;土茯苓、泽泻等健脾化浊,解毒除湿;槐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

病案举隅

王某,女,71岁,退休职工。2021年2月19日初诊。主诉:发现血肌酐升高3月余。患者于3月前体检发现血肌酐升高,约97umol/L,未系统诊治。2月15日我院复查生化,示血肌酐107ummol/L,尿常规基本正常,B超提示肾脏缩小,皮质髓质结构正常。为求中医诊治,就诊于我科门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口服氯沙坦钾片治疗,血压控制尚可;血尿病史3年余,现已得到控制。否认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慢性病史。刻下症见:双下肢轻度水肿,劳累后加重。偶有腰腿疼痛,小腹下坠感,无胸闷、喘憋、头晕、心悸等症状,纳食可,大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辅助检查:肾损伤:尿β2微球蛋白 0.3599mg/L,尿α1微球蛋白36.8381mg/L,两者高于正常值,其余指标均正常。肾小球滤过率(eGFR):53mL/min。中医诊断:慢性肾衰,辨证属肾虚血瘀,治以益肾活血通络为主。方药以真武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西医诊断:慢性肾脏病3a期。处方:茯苓15g,干姜10g,赤芍15g,生白术10g,桃仁10g,肉桂6g,酒大黄6g,炙甘草10g,桑叶10g,川牛膝15g,贡菊10g,车前子15g。7剂,水煎取汁200ml,1剂/d,早晚口服。

2021年2月26日二诊。患者诉水肿减轻,腰腿疼好转。复查生化血肌酐 82ummol/L,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滑。效不更方,结合患者舌脉,考虑近期体内热盛,再加入萹蓄15g,生薏苡仁15g清热祛湿;续断10g,狗脊10g补肾强腰。共14 剂,水煎取汁 200 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

2021年3月20日三诊。服药14剂后,患者诉双下肢水肿基本消失,腿腿疼痛明显减轻,近日有尿频、尿涩痛症状,复查生化示血肌酐78umol/L,尿常规示WBC(UF):170.7/ul,WBC-M:6.9/HPF(0~5.4/HPF),BACT 2377/ul,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滑。考虑患者肌酐进一步下降,故维持原方。结合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存在泌尿系感染,故二诊原方加入马齿苋15g,败酱草15g清利下焦湿热,并嘱患者多饮水。共14 剂,水煎取汁 200 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

2021年4月7日四诊。继服上方14剂之后,患者诸症好转。血肌酐在正常范围之内。

按:血肌酐升高是肾功能受损的标志性指示,其病理改变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塌陷、闭塞不通,肾小球硬化,属于中医“络病”范畴,治疗上以通络泄浊,重建毛细血管网为目标。中医以益气通络,活血通络,解痉通络等中药酌情选用。本患者老年女性,有高血压病史,结合舌质暗红苔白,脉沉细之望诊、切诊,考虑辨证为肾虚血瘀证,方以真武汤益肾泄浊,桃核承气汤活血通络,用药2个月血肌酐从107umol//L降至78umol/L。

小 结

综上所述,无论生理还是病理上,络脉与肾脏密切相关。作为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状态,络病存在于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不同病理阶段,从而临床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辨证时应牢牢抓住脾肾不足,肾络不荣是慢性肾脏病发病之根本,充分发挥肾络瘀阻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关键作用,把握毒损肾络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治疗上,“络以通为用”这一治疗原则适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整个过程中。结合慢性肾脏病本虚标实的病性,以补虚通络为主,活血化瘀通络贯穿其中,审证求因,深化肾络理论的认识,可有效发挥祖国医学的治疗优势,对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病也会有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肾脏病通络肌酐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辨治探讨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甲状旁腺素在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浅谈慢性肾脏病的营养治疗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优缺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