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2022-11-25 03:54张林玉张素秋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耳穴大肠穴位

张林玉,张素秋

(1. 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贵州 贵阳 550000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32)

便秘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便秘可作为单独的症状出现,也可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便秘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艰涩、排便周期延长、粪便坚硬或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1]。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便秘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为4% ~10%[2],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8.8%[3-4]。目前西医多采用缓泻剂、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便秘,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患者的远期疗效欠佳,且易产生药物依赖性或耐药性。中医治疗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耳穴埋豆法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操作简便、无副作用、费用低、适应证广等特点,在便秘的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进行耳穴埋豆时,需先找到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将附着有药丸、药籽或谷类等介质的胶布粘贴在耳廓上,对耳上的相应穴位或反应点进行按压刺激,进而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5]。中医学认为,通过对耳廓上与胃肠有关的穴位及反应点进行点按刺激,可发挥防治便秘的作用。现将近5 年来有关耳穴埋豆在便秘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1 耳穴埋豆治疗便秘的理论基础

1.1 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学认为,便秘主要是由外邪入侵、饮食不当、情绪失调、劳伤虚损、服用药物等所致,部分患者便秘的发生还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病因是大肠通降不利、传导失司[4]。耳与脏腑的关系密切。《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篇》中说:“耳者,肾之官也。”《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肝病者……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难经·四十难》中说:“肺主声,令耳闻声。”《黄帝内经·灵枢·口问》中说: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可见,耳与全身经络相通。李时珍对奇经八脉详加考证后,指出阳维脉、阳跷脉亦入耳中或循行于耳。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皆有络于耳,耳是脏腑经络外在的沟通点,耳区的经络与全身的经络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脏腑异常或病变可通过经络反应到耳廓的相应穴位,因此可通过脏腑经络病变在耳上出现的反应点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1.2 全息反射理论及全息胚学说

法国学者Nogier[6]在“耳穴疗法”一文中提到,其在观察到一位民间医生通过烧灼对耳轮下脚被称为坐骨神经特效点的部位而治愈了几例坐骨神经痛病例之后,亲自实践,取得相同的疗效。之后的学者们也纷纷效仿,发现当机体某部位发生病变后,在耳廓相应位置会出现阳性反应(如压痛增加、皮肤电阻降低甚至局部结构改变等),而对此部位进行针刺、按摩后,机体相应部位的不适通常能得到缓解。张颖清[7]在20 世纪70 年代创立了全息胚学说,将耳看做是高发育程度的生物全息胚,且此全息胚的发育程度越高、与躯体病变部位之间的生物学性质相似度越大,则相关性越大。耳穴能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由此可见,人体脏腑病变与耳部反应点密切相关,通过耳上的这些阳性反应点能针对性地找出病变部位,并能根据反应点反应的强弱推测对应疾病的病程,最终达到辅助临床治疗的目的。

1.3 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耳部的神经支配非常丰富,且耳是人体唯一有迷走神经分布的体表区域。刺激耳甲区可激活迷走神经,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和胃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植物神经反射,兴奋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分布在耳廓上的4 对脑神经及2 对脊神经反应区与中枢神经系统均有联系,此6 对反应区在受到刺激后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参与调节机体各器官的活动及各种感受机能。当机体脏腑出现功能失衡、经络不畅时,在相应的耳穴上会出现疼痛敏感、低电阻、导电量高等各种阳性反应。北京医学基础部[8]为研究神经系统在内脏器官与相应耳廓穴区联系中所起到的作用,切除了家兔右耳的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耳支及耳大、枕大、耳颞神经,左耳留作对照,再对家兔进行人造胃溃疡处理,结果发现其右耳与胃溃疡相关的耳廓局部神经反应减弱,低电阻反应点低于左耳。

2 耳穴埋豆单独应用治疗便秘

杨海霞等[9]将77 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耳穴埋豆,对耳上的大肠穴、角窝中穴、皮质下穴、直肠穴、交感穴、脾穴、肾穴等耳穴进行按压刺激,每日按压单穴1 ~2 min,连续治疗20 d 后采用Wexner 便秘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便秘的严重程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疗效更佳,其便秘症状改善的效果更明显。这与其他文献[10-13]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李梅等[14]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便秘患者进行耳穴埋豆,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其耳廓上,对直肠下段穴、大肠穴、脾穴、交感穴、肾穴等耳穴进行按压刺激,按压的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天按压3 次,每个耳穴均按压2 min,共干预4 周,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排便频率增加,排便费力程度降低,排便不尽感、腹痛等症状较之前缓解。陈京等[15]采用耳穴刺激法对高校便秘的女大学生进行干预后,其便秘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由此可见,在不使用其他干预手段的前提下,单独使用耳穴埋豆可通过刺激患者耳上相应的阳性反应点来达到健脾理气、排便通肠的作用,能有效治疗便秘。

3 耳穴埋豆与其他中医外治法联合应用治疗便秘

3.1 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便秘

范小红、张思勤[16]选取60 例脑中风后出现功能性便秘的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联合艾灸,耳穴埋豆选取的耳穴有肺穴、大肠穴、直肠穴、交感穴、皮质下穴、三焦穴等,嘱患者或其家属每日自行按压上述耳穴3 ~5 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30 ~60 s,持续治疗2 周;同时选取其大肠俞穴、天枢穴、归来穴、支沟穴、上巨虚穴等穴位施灸,一般每处灸5 ~7 min,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宜;经过2 周的干预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卢爱秀[17]采用与范小红、张思勤[16]相同的方法(耳穴埋豆+ 艾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便秘患者进行干预,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牛玉芹等[18]在应用耳穴埋豆+ 艾灸的基础上加用白术散对冠心病伴便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便秘症状好转。艾灸具有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耳穴埋豆能更好地缓解患者排便不畅的症状。但是否联用的方法越多,治疗便秘的效果越好还需通过大量的研究来证实。

3.2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

穴位贴敷是指将中药制成膏剂或面剂后贴敷到人体的相应穴位上,以达到刺激穴位、激发经气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谢卜超等[19]将150 例肝郁气滞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外治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75 例),对中医外治组患者耳上的三焦穴、肝穴、交感穴、皮质下穴、大肠穴、直肠穴等耳穴进行耳穴埋豆治疗,同时对其天枢穴、大肠俞穴、上巨虚穴、太冲穴及中脘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药物治疗组患者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进行治疗,治疗4 周后,中医外治组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改善幅度大于药物治疗组患者。居琪晅[20]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每天早晚口服通腑排气合剂20 mL 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口服通腑排气合剂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选取的耳穴有大肠穴、直肠穴、中耳背穴、脾穴、肺穴,并对天枢穴进行穴位贴敷,连续治疗7 d 后,治疗组患者排便的时间明显缩短、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尹宏兵等[21]选取158 例老年骨折后便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79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耳穴压豆治疗,按压的耳穴有胃穴、直肠穴、大肠穴、脾穴、皮质下穴、便秘点、内分泌穴等,每次按压5 min,3 次/d,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神阙穴),每次保留药贴5 h,1 次/d,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34%,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2.15%),治疗组患者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等改善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梁小利、邹玉婷等[22-25]也证实了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便秘症状。

3.3 耳穴埋豆联合腹部按摩治疗便秘

杨国芳等[26]选取70 例糖尿病伴便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联合腹部按摩进行干预,耳穴埋豆选取的主耳穴有便秘点、大肠穴、直肠穴、交感穴、皮质下穴、内分泌穴,并辅以肺穴、脾穴、肾穴、胃穴、小肠穴、三焦穴等耳穴,将耳豆贴压于选定的耳穴上,嘱患者每日晨起、三餐后及临睡前对各个耳穴进行按压,每次按压1 ~2 min ;按摩腹部时,指导患者从右下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做回旋而有节律的腹部按摩,力量逐渐由轻到重,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每天分别在早饭、晚饭后1 ~2 h 进行按摩,每次按摩10 ~15 min ;治疗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每周排便次数和排便通畅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与邓丽云[27]、任伟洁等[2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4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便秘

陈菲菲等[29]对120 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发生便秘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排便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埋豆治疗,耳穴取大肠穴、直肠穴、三焦穴、脾穴、肺穴及皮质下穴,每次按压1 ~2 min,每天按压3 ~5 次,双耳交替按压,同时指导患者于每天卯时(早5 时至7 时)用指腹按揉大横穴、天枢穴(双侧)、关元穴及中脘穴,每个穴位均揉按3 min,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5 min,每天按摩1 次;按照上述方法连续干预4 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刘晓燕等[30]将糖尿病阴虚火旺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埋豆进行干预,耳穴埋豆予以辨证取穴,实证取耳上的直肠穴、大肠穴、肺穴、三焦穴、便秘点,虚证取耳上的直肠穴、大肠穴、肺穴、三焦穴、便秘点、脾穴、肾穴;实证患者可采用对压法或直压法按压耳穴,连续按压20 ~30 s,如此反复按压4 ~6次,3 ~5 次/d,1 ~2 min/ 次,连 续 按 压7 d为1 个疗程,两耳轮换按压;虚证患者施以轻柔按摩法按压耳穴,即轻轻按压耳穴后顺时针旋转耳部,以患者耳部出现轻微的疼痛或酸痛感为度,每天按压3 ~5 次,每次按压1 ~2 min,连续干预7 d 为1 个疗程;在此期间用揉法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按摩患者的左右天枢穴、中脘穴、气海穴各28 次,如此循环按摩,每次按摩约5 min ;干预结束后发现,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李新红等[31]研究发现,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虚型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可见,用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便秘的疗效值得肯定,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应用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能取得更佳的疗效。

3.5 耳穴埋豆联合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

刘启明等[32]用热敏灸联合耳穴埋豆对胸腰椎骨折合并便秘患者进行治疗,选取的耳穴有直肠穴、大肠穴、三焦穴、脾穴、交感穴、便秘点,嘱患者自行按压上述耳穴,每个耳穴每次均按压30 s 左右,每天按压3 ~5 次,同时对患者的天枢穴、大肠俞穴、上巨虚穴、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进行热敏灸,治疗后患者的便秘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秦爱平、张玉叶[33]将10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电针结合耳穴贴压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7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粪便性状、排便次数、排便时间、费力程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周玮等[34]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对便秘患者大便性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发现该治疗方案能有效调节患者的肠道菌群及肠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可改善其便秘症状。这与刘伟伟[35]、宋浩铭[36]的研究结果相似。薛征[37]将98 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研究足底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预防腰椎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该研究中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足底按摩配合耳穴压豆,按压的耳穴有肝穴、胆穴、胃穴、大肠穴、小肠穴、神门穴、皮质下穴、内分泌穴、交感穴、脑点,每个耳穴每次均按压3 ~5 min,每天按压2 ~3 次;对患者进行足底按摩时,指导其取屈膝仰卧位,先用30℃的温水浴足15 min,擦干双足后按摩足底的胃、小肠、结肠、肛门等脏腑反射区,呈刮压式移动按摩,每天按摩1 次,每次按摩30 ~50 min,按摩后让患者即刻饮白开水300 ~500 mL ;治疗的结果显示,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46.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耳穴埋豆对便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还有研究者采用耳穴埋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38]、吴茱萸热敷联合耳穴压豆[39]治疗便秘,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4 讨论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之一,其发病率高且病机尚未完全明确,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手段治疗便秘意义重大。目前,耳穴埋豆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便秘的防治中,且疗效值得肯定。作为传统的中医外治法之一,耳穴埋豆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及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等优点。进行耳穴埋豆可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有效防治便秘[40]。但关于耳穴埋豆防治便秘的临床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表现为:1)在有关耳穴埋豆防治便秘的文献中,虽然多数文献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耳穴埋豆与其他干预措施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常规干预措施,但一些文献在随机分组设计方面存在欠缺,不能真实地反映耳穴埋豆联合其他技术对便秘的改善程度。2)不同文献中耳穴贴压的操作方法各异,按压频率不等(每日按压次数从2 次至8次均有)[41],按压时间不等(每次按压时间从0.5 min 至10 min 均有),疗程长短也不一,且便秘有轻有重,疗效判定标准也不相同,这些影响因素都为患者疗效的评价比较、治疗成果的推广复制造成了一定困难。3)大部分研究都未体现中医辨证施治/ 施护的特点,未对便秘进行辨证分型,也未针对性地选用穴位及按压方法,穴位选取依据不充分。4)多数文献研究的都是关于耳穴埋豆治疗便秘的近期疗效,对于远期疗效的研究较少,耳穴埋豆治疗便秘的远期疗效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随着耳穴埋豆相关文献报道的增多,中华护理学会在2019 年11 月发布了《便秘的耳穴贴压技术》[42]团体标准。该文献的发布时间距今较短,且目前也无相关性的实践研究,下一步建议在此方面进行大量的循证实践研究,探讨采用该团体标准治疗便秘的实用性,为《便秘的耳穴贴压技术》团体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在耳穴埋豆联合其他中医外治法方面,建议通过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不同联用方式间效果的比较。希望在循证实践的帮助下,耳穴埋豆技术能更好地推动传统中医疗法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群体。

猜你喜欢
耳穴大肠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夏季穴位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