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韦祖琴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青光眼针对性

韦祖琴

钦州市灵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 钦州 535400

在全球范围内青光眼已成为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主要病变位置为眼球内部的晶状体组织,患者患病后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极有可能致盲,对其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困扰,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近几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该疾病的患病人数明显增多,是老年人群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手术为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得到广泛的认可,其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越来越多相关研究发现[1],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眼部干涩、泪液分泌障碍等并发症,从而加重其痛苦,使其产生更严重的不良情绪。神经紧张、情绪波动过大及疲劳等均是加重患者病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围术期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极其重要。本文就该疾病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焦虑相关因素分析

1.1 人格特征

相关研究发现[2],大多数青光眼患者存在神经质倾向的人格特征。其中A型性格占65%左右。其是指性格急躁、好胜心强、易冲动、有过分的抱负、敌意和竞争。面对相同事件时,该种性格患者易产生不良情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且其血液中儿茶酚胺的水平较高,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可引发青光眼。患者受病情的影响使其心理压力逐渐增大,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不良情绪明显加重,使眼压的控制难度增加,如此反复,从而造成其围术期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

1.2 不良生活事件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患病前大多经历应激事件的打击,如工作、生活压力大、家中变故及生活环境大改变等。

1.3 社会支持缺乏

有超过一半的青光眼患者因无家属陪伴,而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大及睡眠质量降低等焦虑表现。良好的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的缓解,使其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治疗及护理,是其他治疗的良好基础。

2 焦虑对患者的影响

2.1 生理改变

2.1.1 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关研究发现[3],该疾病患者术后焦虑情绪、血压水平及心率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说明手术所带来的应激源不仅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也使其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

2.1.2 血液中皮质醇的改变

皮质醇属于最敏感的内分泌指标,其可代表应激强度。Xxx等研究表明,因手术治疗带来的应激源,使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及血液中皮质醇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

2.2 影响前房恢复

据相关研究报道[4],伴有严重焦虑情绪的患者术后前房恢复率与不良情绪较轻的患者相比较低。因不良的情绪激活肾上腺髓质功能,使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浓度升高。此外,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造成血流量减少,也是对术后前房功能恢复造成影响的因素[5]。

2.3 急性眼压升高

据调查发现[6],有超过75%的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与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密切相关。心理应激及情绪紧张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张力升高,造成瞳孔散打、四周松弛的虹膜向前隆起,使眼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到阻碍,眼压升高[7]。

3 护理干预

3.1 针对性护理

以往常规护理主要为护理人员予以患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生活及住院指导等。大量研究证实[8],传统的护理干预已无法满足青光眼高龄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此时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围术期予以患者全面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升护理效果。张婷[9]等选取50例高龄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予以参照组患者传统护理,予以研究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即针对性开展围术期护理,全程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并向其讲解围术期的注意事项。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较稳定,且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并发症较少。针对性护理的开展不仅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同时能进一步提升疗效,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

3.2 支持性心理治疗

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对手术疗效的期望值,根据患者的理解程度,采用合适的语言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方式及目的等,以降低患者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使其情绪能维持稳定;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其诉说内心感受,并予以相应的疏导及安慰,最大程度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使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10-11]。相关研究证明[12],对该疾病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后,能使其焦虑情绪明显缓解。

3.3 放松训练

包括肌肉放松训练与音乐疗法。王丽娟[13]等对该疾病患者采用肌肉放松训练对其焦虑情绪实施干预,肌肉放松训练的顺序是手、前臂、肘部、上臂、头颈部、脸部、肩部、胸部、背部、腹部、大小腿及足部。指导患者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进行收缩及舒张肌肉群,每一部位收缩时间为15s,每次训练30min,1d/次,训练两周后,患者焦虑情绪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减轻。该种训练方式通过使全身肌肉放松以达到全身心的放松,使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下降,精神保持清醒,心情放松,从而使其焦虑情绪得到缓解。音乐疗法是一种非药物辅助干预方法,其能使患者的注意力分散及有效调整情绪。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音乐喜好,选择性的为患者播放音乐,以使其疼痛减轻,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从而使其焦虑等不良情绪改善或消除[14]。

3.4 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是通过有系统性、计划性及针对性的为患者开展教育活动,使其能自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以改善其机体健康状况及提升生活质量[15-16]。常规的健康宣教内容包括住院环境的介绍、疾病知识讲解、心理疏导、配合手术及治疗要点及生活指导等。黄克静[17]等将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应用于该疾病患者的健康宣教中,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护理重点,按照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制定健康宣教的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及不同接受能力,针对性的实施宣教,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依从性、降眼压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5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由贝克在1950年阐述及普及的,其认为心理问题的源头为错误的认知,而实施认知疗法的目的在于改变个人情景考虑的方式并对不良的思维方式提出质疑。近几年,认知疗法在患有心理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得到广泛的认可。王侠[18]等选取5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予以参照组患者基础护理,予以研究组患者认知疗法,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较稳定、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较高。通过实施认知疗法,能帮助患者纠正对自身病情、手术、对预后的错误认识及消极应对事件的方式,指导其采用正确的观点面对及处理事件,减少不良的心理应激及情绪反应,以增强其治疗信心。

4 小结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逐渐转换为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临床越来越重视疾病与心理因素的关联。意识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对提升其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有研究发现,大多数青光眼患者存在特殊的人格特征,且术前存在明显的消极情绪,不良情绪的产生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及预后均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了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放松训练及认知疗法,以使其焦虑情绪得到明显减轻,从而确保疗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青光眼针对性
青光眼问答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
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青光眼“未病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