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不动摇 三园工程谱新篇

2022-11-26 03:11本刊编辑部
上海农村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粮食蔬菜农村

■本刊编辑部

在疫情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上海市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努力将疫情对全市“三农”工作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不折不扣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要锚定目标不动摇,坚持不懈抓关键,重点围绕四个字。

第一,“稳”。百年变局,世纪疫情,需要稳字当头。要一手抓稳产保供。要千方百计稳定粮食、蔬菜等重要民生农产品生产,务必确保播种面积比上年只增不减,多种一亩是一亩,多种一茬是一茬。尽管上海农业体量小,但关键时候还要能拿出真正管用的后手备手。就像这次疫情发生,跨省物流受阻,外地蔬菜进沪量骤减,2500万人的“菜篮子”供应,上海地产蔬菜扛起了重担,发挥了“子弟兵”作用。要一手抓农村稳定。农村社会治理是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郊区农村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婚丧嫁娶等生活习惯也跟城市里有区别,我们必须用适合农村地区特点的方式来开展工作。今年大事要事喜事多,农村和谐稳定须臾不可放松。

第二,“硬”。挑战严峻,任务艰巨,需要把硬字挺在前面。要求硬。比如粮食生产,上海作为主销区,要跟主产区一样保面积、保产量。比如耕地保护,要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主要用于粮食和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数字硬。我们明确了一系列目标性的硬数字。除了粮食自给率稳定在15%左右之外,还明确提出落实30万亩规模化菜田约束性任务,推进5万亩绿叶菜核心基地建设,能繁母猪保有量控制在8.5万头左右,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达30%。这些数字都是必须要完成的硬任务。

第三,“进”。稳住基本盘,夯实压舱石,力求稳中求进。乡村发展要“促进”,乡村建设要“推进”,乡村治理要“改进”,这些都是稳中求“进”的必然要求。乡村发展强调产业融合。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聚焦乡村“三个价值”,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功能性区域的辐射带动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实现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乡村建设强调扎实稳妥。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乡村治理强调突出实效。农村的事有没有统筹管起来,乡村治理是个重要标志。这件事涉及面广、职责分散,要改进方式,加快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扩大覆盖面。要改进传统手段,充分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改进乡村治理,积极创新应用模式、开拓应用场景。

第四,“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压实责任。为守住底线任务,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都要实行“党政同责”,明确将粮食、蔬菜生产纳入涉农区领导班子考核,市与各涉农区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这些都是“责”的体现,务必不折不扣,不容有失。为增强内生动力,要求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制定出台市对区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监督;重申落实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引导每个涉农区将盘活的建设用地指标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重点向乡村产业等倾斜。此外,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农村综合帮扶等诸多重点工作今年将交出五年总账,各涉农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务求早见成果,多出成效。□

猜你喜欢
粮食蔬菜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珍惜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奇怪的蔬菜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蔬菜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