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果园苹果食心虫频发的原因、规律及综合防治

2022-11-27 01:05骆文宾李明华李亚娜郭鑫宇
烟台果树 2022年1期
关键词:食心虫羽化杀虫

骆文宾 李明华 李亚娜 郭鑫宇 徐 勇*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193)

苹果食心虫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虫害,该虫蛀食苹果果实造成破坏,在山地果园发生尤为严重,极大影响了苹果的商品性和食用价值。虫害发生时一般难以察觉,且传播速度快,影响面积广,发生时机难以把握,防治难度较大。主要类型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与苹果小食心虫,三者可在果园中混合发生,其中又以桃小食心虫为害最大。通过分析总结食心虫的发生原因、症状及规律,提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广大果农提供技术参考。

1 虫害发生原因

1.1 防治时机不当

食心虫昼伏夜出,晚上交尾产卵,白天在果园很难见到其身影,因此防治时机不好把握,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防治效果很差。食心虫常以幼虫的形式在土壤、树干夹缝、锯口皮下等地越冬,5月前后越冬幼虫开始化蛹,10余天即可羽化为成虫,5-6月为羽化高峰,具体时间因各地区海拔高度不同略有差异。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食心虫成虫的活动高峰,此时成虫在苹果表面产卵,经过1周左右的孵化时间即可形成幼虫,幼虫从果皮表面蛀入苹果内部吸食汁液,经过20~30 d的为害后开始向外钻出,在果皮表面形成虫孔,幼虫沿枝干爬到隐蔽的地方结茧化蛹,经10余天羽化为成虫,继续繁殖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越冬。

1.2 不同树种混栽

不同果树树种混栽也是果园食心虫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果园采摘活动越来越受到追捧,果农在果园之中混种苹果、梨、李、桃等多种果树成为普遍现象。不同果树树种之间生长周期不同,病虫害发生特点不同、需肥特性亦不同,难以做到统一的科学管理。此外,树种混栽容易导致病虫害交叉发生,尤其是食心虫的为害,如桃、李子等果树食心虫发生较为严重,且先于苹果成熟,食心虫在桃、李上繁殖第1代,第2代幼虫则会继续蛀食苹果,进而为害整个果园。不同果树混种相当于给食心虫提供了连续而丰富的食物以及生长环境,使为害加重,且连年发生。

1.3 温湿度条件适宜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也是诱发食心虫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最适宜桃小食心虫交尾和产卵的温度为23~26℃,相对湿度为80%~100%,但其雌性成虫的寿命也会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因此,在果树生产中,高温干旱的年份食心虫一般不容易发生或发生程度较轻,而春雨较多、温度适宜的年份食心虫一般发生程度较为严重。

2 症状及发生规律

2.1 主要症状

食心虫的虫卵为椭圆形,呈扁平状,乳白色,在苹果表面的分布较为分散且单体极小,肉眼一般难以发现。幼虫蛀入苹果内部后,会在果皮表面留下浅疤,初期症状为暗绿色小点,且周围有疑似排泄物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后期钻出时会在苹果表面留下一道明显的虫孔,剖开苹果后内部有大量排泄物及孔道。在果个大的苹果上为害较浅,不深入中心,而在果个小的苹果上可以蛀入果心,苹果失去商品价值。

2.2 发生规律

食心虫越冬幼虫多在4-5月开始化蛹,10余天即可完成羽化,持续时间为5-7月,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第1代成虫为害高峰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8月上旬为盛期;第2代幼虫孵化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8月中上旬为盛期。食心虫从产卵至幼虫孵化再到老熟钻出苹果整个周期为1个月左右,在苹果上发生1~2代,一直持续到9月下旬或10月上旬,之后陆续从苹果中钻出,寻找适宜的场所越冬。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化学药剂防治

食心虫一般有两个最佳的防治时期,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化蛹前是食心虫的第1个最佳防治期。可用35%高氯·辛硫磷1 000~1 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对果树及地面进行喷雾,喷药时要使树干在内的整个树体浸润药液,树冠下方的土壤也应进行喷雾,间隔10~15 d后补喷1次,效果最佳。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虫卵孵化前是食心虫的第2个最佳防治期,可用桃小灵 (30%氰戊·马拉松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乳油200倍液、45%毒死蜱乳油1 500~2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能够起到杀虫和杀卵的效果。

3.2 物理措施防治

利用食心虫的趋光性及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在果园内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每套杀虫灯的有效杀虫面积1.33~2 hm2,放置数量根据果园具体面积而定。除灭杀食心虫的作用外,杀虫灯还能有效监控食心虫成虫的出现时期,帮助种植户判断食心虫的羽化高峰及确定最佳药剂防治时机,以结合化学药剂防治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利用食心虫的趋化性,配置一定浓度的糖醋液装入吊盆、塑料瓶等简易容器制成的诱捕器中,悬挂于树干上,糖醋液按醋∶糖∶酒∶水=1∶3∶3∶10 或醋∶糖∶酒∶水=1∶3∶3∶20 进行配制,对食心虫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3.3 生物技术防治

食心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天敌和性引诱剂两大类。天敌防治可通过释放赤眼蜂,667 m2放赤眼蜂1~1.5万头,主要原理是通过将蜂卵寄生在害虫的虫卵之中,吸取其养分供自身子代发育,使食心虫的虫卵不能正常孵化,以此来达到防治目的。性引诱剂防治可通过在树冠外围放置迷向丝,667 m2放迷向丝40~60根,主要原理是通过释放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来阻碍雄性成虫找到雌性成虫的位置,使其推迟交配或不能交配,以此来达到防治目的。

猜你喜欢
食心虫羽化杀虫
悼留民兄
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
甘肃河西一带果园食心虫种类调查初报
虫咬瘙痒,涂苦参百部
北方大豆食心虫病防治措施分析
“杀虫专列”
白星花金龟的羽化及交配行为
浅谈大豆食心虫病预防措施
小学生发明杀虫剂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