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深度融合

2022-11-27 02:29张立峰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张立峰

摘要: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教学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改善教学方法,为学生理解知识提供帮助。图形与几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掌握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图形和几何的结合教学,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提升教學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运用原则

(一)知识深度性原则

图形与几何知识在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都有所涉及,并且是按照知识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教师在教授这一方面的知识时,不仅要明确各种图形的概念界定,还要深入探讨图形的周长、面积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要从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出发,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既教授基础知识,还要设计拓展延伸环节,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发展的空间。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者在实践中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立发展的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和赞赏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能够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多样化教学原则

新课标指出,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联系生活,从现实生活出发,因此,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具有生活性。教师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提供一些生活原型,把生活中蕴含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搬到课堂中,将学生的感性经验充分利用起来。此外,空间观念的形成还需要学生实际操作,在探究图形与几何的面积、体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这样的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在推理过程中真切的体会到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由来,更深刻的理解含义。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融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图形导入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空间知识,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得到了发展,虽然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部分逻辑推理,但是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师在讲授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时,不能凭空的讲授,需要将具体的图形展现给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学生才能理解图形的变化过程。如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一课,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从高处滚动的圆球、汽车前挡风玻璃雨刷的摆动、酒店大厅入口旋转的大门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动态的场景,询问学生看到了什么?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可以回答出点动成线、线动成画、面动成体,由此可以引出本文的新课,一面长方形小旗旋转时,可以形成圆柱。再如《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一个标准的圆柱形笔筒,询问学生能否为这个笔筒做一个包装,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如何对该笔筒进行包装,展示完毕学生发现包装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从而可以引入本节课的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图形变换过程

小学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中,求解图形或者几何体的面积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因为圆柱、圆锥不属于规则物体,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时,也需要沿用之前的知识进行推理。比如在讲授《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鼓励学生进行猜想,长方体体积公式与圆柱体积是否有联系?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把圆柱分割成尽可能多的份数,将分割部分进行拼接,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发现,切割后的圆柱可以拼接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物体,由此可以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也是底面积乘高。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凭空的想象,很难验证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因为课堂上并没有条件让学生把圆柱体进行切割和拼接。而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生动形象的把圆柱的拼接过程展现出来,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推理过程,也更深刻的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图形教学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必须运用动态的展示,如果只让学生看课本上静止的图片,即便是有详细的文字介绍,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只有让图形动起来,展示动态的画面,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全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发现变化的规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比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涉及到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这些都是运动的物体,必须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形和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展示。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走动的钟表,让学生仔细观察,按照视频回答出时针、分针、秒针分别是如何旋转的。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公路收费站横杆的运动轨迹,请学生回答出横杆是如何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之后逐步深入,要求学生自己画出旋转之后的图形,这就对学生的空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同样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图形运动的轨迹,给学生做清晰的示范,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融合策略进行探讨,致力于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图形的运动过程,使得公式推理更为直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到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荣民.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9):52-54.

[2]田娇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60-62.

[3]易苑飞.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深度融合[J].东西南北,2020(6):213.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