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2022-11-28 10:53杜春梅
辽宁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冰心议题建构

杜春梅

(辽宁省实验学校)

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充分解读编者意图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单元的教学方式。这里既有对原有单元文本的扩容,也有对单元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群文阅读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紧紧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师把同主题、同题材、同结构的文章按照其内在的知识连接点进行重组,指导学生对比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求同存异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达成高阶思维的构建,最终实现扩大阅读量,增强阅读实践体验的目标。教师运用系统的阅读方法,强化语言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一、解读教材内容,探索重组模式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主题“双线结构”重新编排,从精选课文、略读课文到口语交际,再到写作,整个单元紧密联系,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贯穿始终,每单元都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诗歌的世界”,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二是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本单元一共有《短诗三首》(冰心)、《绿》(艾青)、《白桦》(叶赛宁)、《在天晴了的时候》(戴望舒)四首现代诗歌。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将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重组,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顺序的调整、扩容,体现群文特色,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重组模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单元整体1教学模式

单元整体1教学模式通常安排在整个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是将一个单元作为整体,实现教学目标中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对三篇课文的内容从整体上有初步的感知(见下页表1)。

表1《叩响诗歌的大门》预学单

另外,教师可在本单元的课前三分钟《我爱读诗》系列微课程中进行小组的划分与任务分配,让学生初步建立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全方位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与主题特色。

(二)1+X教学模式

1指的是主体课文中的《短诗三首》,X是《繁星(一五)》《春水(一五O)》和《荷叶·母亲》。学生在对比统整的过程中,发现作者写诗的初衷——通过诗歌表达丰富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流淌在诗句的字里行间,需要有心的读者才能找到(见表2)。

表2《走近冰心》导学单

1+X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冰心本人及冰心体诗歌的三大主题——母爱、童真和自然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教学中的文本资源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扩容。

(三)X+X教学模式

一个X指的是主体课文中的《绿》和《白桦》,另一个指的是增补组文中2首有关颜色的诗歌。通过议题“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教师紧紧围绕主体课文,链接现实生活,让学生充分领略色彩描写在诗歌中起到的作用(见表3)。

表3《诗歌中的色彩》研学单

X+X群文阅读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单篇带多篇”的壁垒,实现了“多篇带多篇”这样更大程度的扩容,能让学生从不同组文中提取并整合信息,以此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扎实有效地培养有深度、高层次、高效率的阅读能力。

二、立足单元主题,开发多元议题

要想有效开展群文阅读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教师需要把同主题、同题材、同结构的文章按照其内在的知识连接点进行重组。因此,议题的确定和开发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主线,议题的确立牵动着整组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设计议题时,教师不仅要多角度,还应该关注其内在联系。

(一)议题一:遇见冰心——小处见真情

冰心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人、事、景,抒发自己对童真、母爱和自然这三大主题的认识。她的作品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文字凝练,篇幅短小,但处处流露真情实感,表达对人世间真善美的赞颂。议题一指向对冰心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二)议题二:学做冰心——童诗见真情

从冰心的诗集中,笔者发现,冰心的群诗都紧紧围绕“童真、母爱和自然”,内容浅显易懂,符合儿童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所以在品读感悟冰心的诗歌之后,教师可将教学的落脚点放在语言运用上,引导学生尝试仿写冰心体的小诗。两个议题之间形成了内容和理解上的联系。议题二指向对冰心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

(三)议题三:诗中的色彩

诗人通过大胆想象,赋予颜色以各种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色彩的价值。“诗中的色彩”这一议题就是通过对《绿》和《白桦》的对比学习,在品读诗句与文本扩容重组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颜色在现代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四)议题四:诗中的动图

《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分别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和凤蝶等景物的特点,表达作者雨后到小径中散步的独特感受。全诗最为突出的就是拟人的手法和极具形象化的语言,让整个诗歌呈现出动态的画面感,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五)议题五:诗歌的世界

这个议题的开发指向语言运用的实践——综合性学习。学生可以将自己课上创编和课下收集摘录的小诗进行分类整理,从目录到章节的选择,从序言到内容的选取,都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完成。这一过程既是对所学诗歌知识的汇总、梳理与巩固的过程,也是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进行自我理解和建构的过程。

三、借助任务驱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任务驱动”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围绕一个任务活动中心,通过自主探索或互动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求知欲望被激发,学习热情被点燃。单元整体教学将整个单元作为一个大的任务群,更加适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一)始于预学——了解学情

【教学片段一】课前小调查

师:第三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我们了解了四位诗人和他们的作品。昨天老师在班级里进行了一个小调查,想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哪位诗人(出示调查结果演示文稿)。

师:喜欢冰心作品的同学,能简单说一下你的感受吗?

学生随机交流。

师:出示冰心简介(冰心语录内容为阅读重点)。

【教学片段二】课堂预学单(见表4)

师:课下我们借助预学单对《在天晴了的时候》进行预习并做了摘录。你能结合自己的预学单,试着说一说诗歌中依次出现的这些常见景物,此时此刻在作家的笔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表4课堂预学单

(二)有效自学——自我建构

自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指的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方法学到的技能或知识。有效自学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点和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培养。每节课教师都要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学,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学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最终实现认知的自我建构。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证据,在临床疗效方面,针刺治疗效果优于中成药、西药疗法、中药坐浴和微波疗法,而与服用中药汤剂治疗比较疗效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在降低NIH-CPSI评分方面,针刺治疗均较服用西药治疗、微波疗法与假针刺治疗效果好;在白细胞降低有效率方面,针刺治疗较中药坐浴疗法的治疗效果好,但与服用西药治疗的疗效相同。

【教学片段三】课堂导学单(见表5)

师:一首诗,一种色彩。在《绿》和《白桦》这两首诗中,你脑海里留存了哪些画面?请同学们默读两首诗歌并画出关键词句,在小组中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

表5课堂导学单

师:学习了两首现代诗之后,我们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受,之后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交流。

师:借助两首诗,我们感受到现代诗的色彩变化,这是诗中的又一魅力。

课上,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研读文本,发现《绿》和《白桦》两首诗虽然都是描写色彩的变化,但事物不同,颜色不同,呈现在读者脑海中的画面和情感也不尽相同。在求同存异的比较阅读中,学生自学的效率有所提升。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三)课堂研学——集体建构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借助课堂研学单,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借助小组合作中的讨论、交流、质疑和争辩,形成自己新的理解,在新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文本中关于知识点的集体建构。

【教学片段四】课堂研学单(见表6)

师:每一首诗都有独特的写作内容,每一首诗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老师将它们标上了序号,你有没有发现,有的诗很像,写作内容、表达的情感似乎有一定的联系,你能试着研究一下吗?

表6课堂研学单

学生随机交流,教师负责引导,之后出示演示文稿,展示冰心诗歌和散文的三个主题,即母爱、童真、自然。

师:当我们再读这些关于“母爱、童真、自然”主题的诗歌时,你从哪些语句或生活细节中体会到了诗歌表达的感情?

在整个研学的过程中,借助研学单,学生对冰心的诗歌和散文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从内容、主题再到表达的情感方面依次归类,在小组课堂研学同伴之间的启发、交流和碰撞中,将预学和自学掌握的知识进行拓展、迁移和运用,达成对知识的统一理解,实现集体建构。

四、凸显语言运用,开展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搜集、制作诗歌集,这也是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感知理解的内容进行实践,更加凸显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顶层设计,整体规划

结合综合性活动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进行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进行规划。一共可分为四个活动,分别是摘录诗歌、创编诗歌、合编小诗集、诗歌朗诵会。四个活动的难度依次增加。

(二)合理分工,适时支持

学生通过互荐互选的方式,形成自己的诗歌团队,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分工,提高合作效率,从序言撰写、目录编排到封面插图设计等,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应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不可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其自主成长的空间。

(三)正视差异,过程评价

不同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感受存在差异,因此仿写和创作诗歌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对此,教师应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抒发真情实感,在押韵和内容方面则要弱化,将重点放在前期的摘录内容上,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调动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其表达意愿。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更加凸显整体育人的功能定位,教师应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创设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和探究,在自我探究和与同伴合作中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最终增强语言建构能力,切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冰心议题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吹泡泡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迎“春”冰心
母亲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