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博物馆中特色词汇展示浅议

2022-11-28 09:15陈立中杨智翔陆亚慧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方言词语词汇

陈立中,杨智翔,陆亚慧

(南京大学 文学院,南京 210023)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资源。“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将是整个人类的损失。”[1]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发布的第三版世界濒危语言图谱显示,今天所说的6700多种语言中有2400多种语言面临消失的危险。在中国,不仅存在一些语言濒危的问题,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的汉语方言也有迅速衰亡的趋势。面对这种局面,建立语言、方言博物馆,对语言资源进行采集、保护、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工作且业已提上议事日程。曹志耘(2010)提出:“面对急剧衰亡的汉语方言,既需要立即开展大规模的收集和保存工作,也需要积极探索在方言区、在使用者当中进行活态保护和发展的方法。”[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大力推进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设网络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打造语言文化资源展示平台等标志性成果。”[3]在已建成的方言博物馆和拟建的中国方言博物馆中,特色词汇的展示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语言、方言博物馆既有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好地在方言博物馆中展示方言特色词汇。

一、国内外语言博物馆特色词汇展示的现状和经验

目前国内外已建成60多个与语言、方言相关的实体主题博物馆。就国外词汇展示而言,不少博物馆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建成于1992年的乌克兰语言教育博物馆主要展示世界语言、方言、文本、词语、语言起源、语言演变等方面的内容,博物馆中有一个长达70米的画廊,在这里有一百多种语言的口头交流范例,可以听到和看到各种语言常见和罕见的词汇。意大利的科莫湖上游方言博物馆(Museo del Dialetto dell'Alto Lario Occidentale)主要展出科莫湖山谷中仍在使用的不同方言有关的语音、词汇、谚语和习语,博物馆中的音频和视频收藏品由多索德利罗地区(Dosso del Liro)的家庭捐赠,这些藏品记录了一些已经消亡事物的名称词汇及其书写形式,比如地名和湖泊中的船只名。立陶宛语言博物馆是立陶宛语言研究所的一个部门,馆中利用一组包含十二个语言主题的互动式语言玩具来展示词汇。“那里有一棵‘语言谱系树’。词汇就像化石一样吸引游客成为语言考古学家。互动地图展示了立陶宛语的史前历史和这个民族的祖先。词汇起源之家则展示了词汇如何进入语言。”[4]44澳大利亚悉尼词语博物馆鼓励人们将习以为常的词汇从日常使用环境中抽离出来,直面语言、词汇和文字本身,这是悉尼乃至整个澳大利亚能提供最好的词汇集合的场馆,该馆还有一个语音导览,描述了所收录每个单词的词源,介绍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并且讲述其对澳大利亚的意义。西班牙的“语词之家”(Verbum-Casa das Palabras)是一个互动式的博物馆文化空间,馆内随机放置了29个木制立方体,每个立方体由一个字母标识,立方体上的内容涵盖了词语相关的方方面面。2008年揭幕的匈牙利语言博物馆(A Magyar Nyelv Múzeuma)会发布年度词汇,有专门的地名介绍,在文学植物标本馆中还将语言词汇与自然展示相结合。国内的湖南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通过实物、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展示女书原件文献、作品、书法、学术成果与民俗风情,展出物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女书词汇信息,可供参观者和学者浏览、学习和研究。总体上看,词汇展示是语言、方言博物馆,甚至文字博物馆中的主体部分,常常贯穿整个展览,往往涉及民族语言、方言特色词汇的音、形、义,词汇的起源与历史以及一些已经消亡的词汇等多维度的内容。

在展陈方式上,各大语言、方言博物馆可谓各显神通。传统型语言、方言博物馆主要以纸质文献、书籍,实物的模型等展出为主,例如,旨在记录和推广尤甘贝语言的澳大利亚尤甘贝博物馆,馆内展陈了大量的尤甘贝语言文献、藏书和展板;匈牙利语言博物馆中展示了有关匈牙利语记载的古籍;法国的Mundolingua博物馆中有罗塞塔石碑模型、恩尼格玛密码机实物和死海古卷摹本等。现代型语言、方言博物馆展陈特色词汇的手段更为丰富多样,运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把现代多媒体技术与展陈内容结合起来,使展陈方式更加立体化、动态化、科普化、趣味化。例如,德国的巴德赫斯菲尔德词语王国博物馆匠心独运,设置了“击沉词语”游戏以及用上面有字母的球组词投篮等活动;巴西葡萄牙语博物馆内用“语言之树”“虚拟漫游展厅”、长达106米的动感壁画等方式来展示葡萄牙语词汇的声音与相关图像;线上虚拟的美国国家博物馆则有“ 《美国地区英语词典》虚拟展”等多个相关板块。国内的岭南方言文化博物馆丰富的馆藏中,由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主编的岭南方言发音电子词典等,可以通过语音点读词汇的形式来呈现广东地区客、闽、粤三大方言的词汇文化。广西民族大学语言博物馆中的语言数字化展厅内设有电子触摸屏、“虚拟翻书”“壮汉语音翻译系统”等设备,用以展示方言词汇。

总的来说,国内外语言、方言博物馆的词汇展示贯穿多方面的内容,并与语音、语法、话语、民俗文化、地方历史、语言生态等方面的展示相融合,在展陈方式上既能充分发挥传统展陈模式的作用,又能在利用新科技方面不断尝试与创新,这些都是值得在后续的语言、方言博物馆建设中加以借鉴的。

二、方言博物馆中特色词汇展示的展区设置

方言博物馆的展陈要遵循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让观展者能够通过词汇展示收获两方面的知识:语言学方面的造词法、构词法知识;人类学方面的民俗文化、历史知识。为达到这一展陈目的,我们认为方言博物馆中特色词汇的展示可大体分为或分布在三个不同的区域:多媒体展演区、实物展览区、互动体验区。每块区域又可根据展示的复杂程度分为初级体验区和深度体验区。

(一)多媒体数字展演区

1.初级体验区

技术支持: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展板

适合展示的词语类型:代词、形容词、量词、数词、副词;天文、地理、动物类

展示方法描述:多媒体数字初级体验区主要利用图片+文字、展板、视频和音频等基础手段和技术,展示和介绍某地方言的基本情况及方言词汇的整体特色。当地方言中常见的构词、造词法可以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介绍,如在许多自然类词汇中都能找到造词理据,这些造词理据蕴含着方言使用者对世界的认知。对于不易形象化展示的特色词语,如代词、形容词、量词、数词、副词等的展示可以使用触屏式平板电脑,在上面用图片显示这些词语的字形和音标,然后参与者可以进行读音的模仿并录音,系统可以根据模仿的准确性进行打分并播出当地方言的标准读音。天文、地理、动物类的词汇可以在当地拍摄一些相关的视频,视频中用方言对这些天文现象、地理风物、动物种类进行介绍,引导参观者将这些事物名称的方言读法与事物动态的、形象化的特征联系起来,让参观者通过图片和文字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方言词汇中有音但暂未找出字形的口语词可以先通过音视频展示其语音与所指的形象,让观展者进行猜测互动。

2.深度体验区

技术支持:图片+文字、音频+视频、3D技术、VR技术

适合展示的词汇类型:民俗、动作、方位、农事类

展示方法描述:相比于单纯的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展示,3D技术和VR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观展者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形象地感知与特定词语有关的整个事件过程。民俗类词汇的展示,可将当地民间习俗活动或仪式的现场视频拍摄记录在幕布上播放,音频采用普通话与当地方言相结合的配音模式,介绍部分使用普通话,用到特色词语时用方言发音,屏幕上可以配上中文和英文字幕,观展者可以佩戴3D眼镜观看。动作类词汇的展示,让观展者在听到某种动作的方言语音提示后,使用VR设备的摇杆控制器进行动作模仿。方位类词语的展示,让观展者在听到某个方位的方言语音提示之后,操作VR设备的摇杆控制器指向所提示的方向。农事类词语的展示,比如“春耕”,可以使用VR技术真实还原春耕场景,当观展者用手势模仿春耕的动作时,VR显示屏上也随之捕捉人手的动态效果,当参与者在虚拟世界使用某项农具时,就会放出该农具的方言读音,让参与者获得亲身参与感和体验感。

(二)实物展览区

1.初级体验区

技术支持:图片+文字、音频+视频、旧实物

适合展示的词汇类型:房屋、器具、植物、农事类

展示方法描述:搜集与房屋、器具、植物、农事类词汇相关的实物,按照类别布展于博物馆中。可以根据方言区人们的生活实况布置几个典型场景,将相关的方言词语与这些典型场景相结合。在便于展出的实物下方放置小卡片,上面附有文字、音标以及二维码,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就能听到表示该实物的当地方言词的发音。

2.深度体验区

技术支持:图片+文字、音频+视频、文创产品

适合展示的词汇类型:衣服穿戴、文化教育类

展示方法描述:衣服穿戴类词汇,可以推出以当地特色服饰为原型的文化衫,服饰要凸显当地的风情,比如印上当地美景、方言地名。商业类词汇,可仿照硬币制作类似徽章的圆形文玩工艺品,可大可小,上面印上当地的景观之类。文化教育类词汇,建议用当地方言编写、印刷同时附带拼音和国际音标的诸如儿歌、童谣、《三字经》之类的文化读物。

(三)互动参与体验区

1.初级体验区

技术支持:图片+文字、音频+视频、书法、角色扮演、聊天会

适合展示的词汇类型:民俗、游戏类

展示方法描述:互动参与区的特色在于以方言词汇为媒介,让观众能够实际参与到当地的文化生活之中,体验当地的民俗与文化特色。书法写作可选择当地方言中的一些特色词语,由组织者先用毛笔写出其词形,再由观众模仿书写。角色扮演与聊天会活动适合配合交际、人品和亲属类方言词的展示。观众自愿报名,选定某一角色,由组织者教授各角色名的方言读音,并教授每位扮演者当地方言口语中的一些基本交际语用,如问候语,待扮演者基本学会之后再让其自行进行交际,遇到扮演者卡壳或忘记发音的时候,组织者可以适当给予提示,最后给所有参与者颁发奖品。

2.深度体验区

技术支持: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当地的民间游戏(猜谜、文化知识竞赛)、方言歌曲pk赛、方言景观一条街(民俗活动展演,美食体验馆)

适合展示的词汇类型:饮食、民俗、游戏类

展示方法描述:互动参与深度体验区的特色是以当地方言为基础,展演一些当地的民俗文化景观。如邀请当地居民,尤其是小朋友来示范当地的一些民间游戏,还可以搜集一些当地的谜语、绕口令、谚语等,进行猜谜、文化知识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既富有趣味性,也可引导观众深入地走进和了解当地人的文化活动。方言歌曲PK赛可由当地熟稔方言民歌、民谣或山歌、戏剧的市民作为教唱者,观展者自愿报名进行学唱,最终每位学唱者须独立唱上一小段,由在场的听众投票选出歌声最动听、方言发音模仿最为逼真的学唱者,颁发小奖品,奖品建议选择提前设计好的方言文创产品。民俗景观一条街适合民俗活动展演,可邀请当地的老人,甚至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表演当地的一些特色文化项目,带领观众领略当地文化。美食体验馆可以展出当地的一些特色美食或小吃,观众可以品尝或参与制作,“售卖者”用当地方言叫卖,“顾客”模仿得很像或是能模仿当地方言进行回应则有机会享受打折甚至免单,店家可以打出含有方言特色词语的广告牌招徕顾客,使美食体验这一物质性活动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营造出浓厚的当地方言文化氛围,让观展者直观地感受到特色方言词语的魅力。

三、方言博物馆中适展特色词汇的遴选

每种方言都有数以万计的词汇,不可能也没必要在方言博物馆中一一展示。适展特色方言词汇的遴选是博物馆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否遴选出真正富有地域特色和高展示价值的方言特色词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词汇展示的效果甚至成败。方言特色词汇的甄选可把握以下三条原则:一要剔除一些展示价值不高的词语,例如与民族共同语在形音义等方面差别不大的词语;二要甄选富有表现力,易于实现图像化、动态化转化,过程性、动作性较强,便于展示的方言词语;三要甄选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在当地方言词语中极具代表性、蕴含地域民俗文化特色以及濒危的方言词语。前两条原则强调的是方言的适展性,最后一条强调的是其特色性。

方言词汇的特色可以从词义、词形、造词方式、与邻近方言的比较四个角度来考察。就词义特色来说,就是要找出“一定批量的本区方言共有的而在外区方言少见的方言词”[5],包括那些与普通话相比较形不同而义相同的词、形同而义不完全同的词、方言中常用的有音暂未找到字形的口语词以及普通话中找不出对应词语的词。所谓词形特色,也即构词特色,主要包括单音节词与复音节词在各个方言区、同一方言区的不同方言点之间呈现出的各种差异以及各式各样的构词词缀。造词方式特色是指为某事物命名而创造新词的方法,事物的名称与事物本身的特性、当地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社会历史以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感情等之间的关系。与邻近方言的比较主要关注方言之间的接触以及由此导致的词汇的借用和变化。我们以湖南客家方言为例,具体分析方言博物馆中特色词语的遴选问题。

湖南境内的客家族群主要居住在湖南与江西、广东的毗连地带,多处于河流上游的山区,除了在浏阳市、炎陵县和江华县部分山区分布较为集中外,其他地区的客家族群分布较为零散,且多受到其他族群分割或环绕,因此这些地方的客家方言分布较为零散,在湖南境内势力相对较小,相较闽粤赣地区的客家话,更容易受到邻近的赣语、西南官话等强势方言的影响,较易产生有别于闽粤赣地区客家话的词汇特色。在湖南客家方言内部,各地客家话的词汇也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性。根据上文所述遴选原则、考察角度和特色词汇展区的设置,我们可以对湖南客家方言的特色词汇进行甄别和分类,遴选出适合在各展区展示的特色鲜明的方言词语。例如,在多媒体数字展示区,可选择展示的有湖南客家方言中的特色构词词缀“阿-、-背、-头”等(如攸县客家话称父亲、叔叔、祖母分别为“阿爸、阿叔、阿婆”,称上面、下面、后面、里面分别为“上背、下背、后背、里背”,称坛子为“罂头”、锅为“镬头”),有音但暂未找到字形的“星子lai13屎流星”、形容词“ȵiaŋ44是子指很小”等;另外,农事类词语“扯秧、莳田插秧、打禾打取稻粒”等,动作类词汇“酾”等,方位词“上背”以及民俗中的“请水到溪河里取水为死者沐浴”、二次葬习俗“捡金骨”等可在该展区进行深度体验展示。实物展览区中适合展示的词语有“oŋ35伢子屎湖南攸县客家地区出产的一种野生柿子”“liaŋ213亨 xəŋ0湖南攸县客家挂在灶前焖饭的小锅”等等,“衫衣衣服”“毫子 xau13ʦɿ0硬币”等适合开发文创产品。“围鼓戏学唱当地办丧事时唱的丧歌,不用化妆,打鼓、敲锣等的人都参与演唱”之类的民俗类词语适合在互动参与区中展示,“婆官节农历六月初六,祭山神、晒衣服、晒书、吃鸭子”“絮豆腐将糯米粉炒熟后磨成粉,加入肉汤、肉末、油、蒜汁、辣椒末、盐、味精等,搅拌成馅,酿入三角形油炸豆腐中,蒸熟后浇上配料,是攸县春节时的美食”“粉子肉将肉炒一炒,加水蒸煮,再拌以米粉蒸制而成的一道菜”“摸眼子玩摸子游戏”等,则可以让观展者通过互动实现深度体验。

四、方言博物馆特色词汇展示的个案设计

本节以适合在方言博物馆互动参与区进行深度体验展示的饮食类词语“浏阳蒸菜”为例,开展具体的个案设计。

(一)浏阳蒸菜的起源

浏阳蒸菜是浏阳客家人为湘菜奉献的一个佳肴系列,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13年),浏阳也因之获得了“中国蒸菜之乡”的称号(2011年)。浏阳蒸菜起源于浏阳东乡。蒸菜的形成跟浏阳客家人的居住环境、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山多地少,居所与田地间距离遥远,往返不易,农事繁忙时节,客家人通常早上就一次性把三餐的饭菜做好。他们用大锅烧水,烧开后把米倒入煮至六七分熟,然后再捞起来放入饭甑蒸熟。在煮饭的间隙,他们就会把菜配好,待蒸饭时一起放入饭甑,最后饭熟菜熟,一起出锅,也可利用小火保持温热。劳作回来即可端出食用,既节省了时间,又美味可口。

展示方法:浏阳蒸菜起源的相关介绍可采用纸质展板、电子屏幕,也可与智能互动机器人等混合使用作为展示平台。传统的静态纸质展板便于参观者驻足通过文字浏览的方式了解浏阳蒸菜的基础信息;电子屏幕的动态视频介绍图、文、声、情俱在,可通过视频的讲解、情境的再现,加深参观者对浏阳蒸菜的了解;互动型智能机器人则可以通过语音交谈的方式解答参观者的问题。

(二)浏阳蒸菜的菜品

浏阳蒸菜的基本菜品有干扁豆蒸腊肉丁、清蒸火腿肉、清蒸鱼头、清蒸火焙鱼、清蒸香肠、清蒸猪肉、清蒸伏鱼、清蒸鸡蛋等荤菜;也有清蒸茄子、清蒸干豆角、清蒸豆子、清蒸芋头、清蒸青辣椒、清蒸青菜、清蒸黄菜、清蒸干笋、剁椒蒸土豆等素菜;光是豆腐类的就有清蒸白豆腐、干豆腐、黄豆腐、黑豆腐、臭豆腐、白沙豆腐、卤豆腐等;酸菜系列则有清蒸空心酸菜、红薯酸菜、青菜酸菜、豆角酸菜等,真可谓品类众多。

展示方法:浏阳蒸菜菜品的展示可以通过电脑3D技术制作各道菜品的3D模型,再对每道菜分别用普通话和客家方言进行简要的介绍。参观者在电子触屏上可对每道菜品进行360度旋转、翻阅,在欣赏菜品的同时收听每道菜的普通话和浏阳客家方言版的基本介绍。

(三)浏阳蒸菜的制作——以豆豉蒸排骨为例

原料:小排骨、传统豆腐、豆豉酱、葱花

制作流程:(1)排骨先腌制15分钟,再加入豆豉酱搅拌均匀。(2)将豆腐从中间剖开,铺在盘底,上面撒上调味品,再将小排骨铺排在上面,盖上保鲜膜,放入蒸锅中蒸1小时至排骨熟烂,取出去除保鲜膜,撒上葱花即可上桌食用。

展示方法:搭建美食展台,打出体现客家方言语音、词汇特色的广告牌,邀请当地客家老师傅用地道的客家方言现场讲解浏阳蒸菜的制作流程,用客家方言招徕语将制作好的浏阳蒸菜进行售卖,引导参观者模仿湖南客家方言的发音说出菜名进行回应,让参观者沉浸在客家文化氛围中,达到美食文化与方言文化水乳交融的宣传目的。

五、辅助参观者理解方言特色词汇的方式

除了运用一些新兴的科学技术助力特色词汇的展示外,方言博物馆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辅助参观者理解特色词汇。

(一)搭建方言特色词汇的线上展示平台

数字方言博物馆相较于实体方言博物馆,可极大地减少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有经济便捷、参观自由等诸多优点。数字方言博物馆,可采用游戏交互的趣味形式,引导参观者浏览网站中的文字、图片,收听方言音频,观看方言视频,在参与方言小游戏中模仿方言发音、了解方言文化、理解和记忆方言特色词语。在线展示方式可多种多样,举例如下。

1.“鹦鹉学舌”游戏

“鹦鹉学舌”可设计为方言词语模仿闯关赛,在网页游戏界面中,设置五个关卡,每个关卡需模仿五个方言词汇发音(例如表1中的湖南攸县客家话词汇)。游戏系统播放标准的方言发音后,游客点击“模仿”按钮模仿发音,系统会进行录音并自动根据模仿相似度打分,每一关有“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四个评级,达到“及格”及以上即可进入下一关,模仿难度随着关卡的深入会升级,最后顺利通过全部五个关卡的游客依照评级可以在网页上申请或在线下的方言博物馆中领取一份相应的方言文创产品。

表1 “鹦鹉学舌”游戏湖南攸县客家方言词汇示例

2.“词义连连看”游戏

“词义连连看”网页小游戏的设计旨在引导游客理解、记忆方言特色词汇。该游戏也设五个关卡,每一关页面左侧为五个方言特色词语,右侧为打乱顺序的普通话词语(例如表2中的湖南攸县客家话词汇),游客需要将每一个方言词语与对应的普通话词语正确连线,即为闯关成功,顺利通过五个关卡的游客即可在网页上申请或在线下的方言博物馆中领取一份相应的方言文创产品。

表2 “词义连连看”游戏湖南攸县客家方言词汇示例

3.特色词汇虚拟展厅

相比于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可以将遴选出来的各地方言的所有特色词汇上传网络,形成一个特色词汇虚拟展厅,每一个特色词语都拥有形音义的完整展示,弥补有些特色方言词语不易在实体方言博物馆中展示的遗憾,使游客可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地方言特色词汇。

(二)通过小程序上传和收听展示方言特色词汇的音频节目

实体博物馆受到空间与时间的双重限制,一些参观者在游览完方言博物馆后可能会感觉意犹未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开发小程序,在小程序中上传展示方言特色词汇的音频节目,游客通过实体博物馆或数字博物馆提供的小程序二维码,就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随时随地收听有关节目。小程序中音频节目的设计,可与实体博物馆的展示理念相统一,分为“词义特点”“词形特点”“造词方式特点”“与邻近方言的比较”4个栏目,每个栏目下面包含一定数量的音频节目,每个音频节目的时长建议控制在五分钟以内。例如“词义特点”栏目中“攸县客家话与普通话词语形义差异”的音频稿可以表述如下:

同一个词形,攸县客家方言与普通话所表示的意义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土”在普通话中指“泥土、土壤”,攸县客家话中“土”还有“田地”的意思,如“旱地”说成“干土”;“光”在普通话中作名词,指“光线、光波”,攸县客家话的“光”还可作动词,有“亮”的意思,如“天亮”说“天光”;“剥”在普通话中指去掉表层的皮或壳,攸县客家话中“剥”还有“脱去”的意思,如“脱鞋”说成“剥鞋”;形容词“细”除了能像普通话那样表示“横剖面小”外,还能表示“年纪小”的意思,如“小男孩”攸县客家话说成“细赖子”。

另一方面,表示同一个意思,攸县客家方言与普通话所用词语也可能有别。比如“把衣服鞋袜套在身上”这一义项,普通话说“穿”,湖南攸县客家话一般用“着”来表示;普通话用“天”来计算天数,攸县客家话计算天数时一般用“晡”或“工”,如“每天”说成“每晡”,“整天”说成“一工”。

(三)通过短视频APP上传和收看展示方言特色词汇的创意视频

当下,短视频APP在青年一代中十分受欢迎,比如抖音、快手、微博以及哔哩哔哩等APP中有一大批短视频内容创意生产者,简称为UP主,博主,他们发布的创意短视频吸引了数以百万甚至上千万计的用户浏览。数字方言博物馆中的方言特色词汇展示也可以发挥这些新媒体平台能够迅速吸引网友关注的优势,开发一些网友喜闻乐见的展示形式。此外,还可以推出创意作品征集计划,鼓励更多熟稔、关心方言文化的人群创作、发布创意视频,激发更多人对方言文化的兴趣。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发布短视频的账号,发布的视频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以方言特色词语展示为主题的相声、情景剧、小品等,也可以是方言特色词汇知识大讲堂;既可以是动漫作品,也可以是真人饰演。以湖南浏阳客家方言词语“骑屎缸菩萨”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短视频。

设计思路:制作一段动漫作品去展示和解释“骑屎缸菩萨”,动画播放完毕之后让观看者猜测这个词语的意思。

第一步:动漫脚本

(出场人物:A和B。角色A说普通话,角色B说浏阳客家话。)

A(普):那个小孩子坐在大人肩膀上,这么驮着走,用浏阳客家话怎么说呢?

B(客):哦,骑屎缸菩萨呀。

A(普):啊,骑什么?

B(客):骑屎缸菩萨。欸,你是话箇欸箇只骑……还系细人子吧?

A(普):呃,怎么说,呃,反正不管他怎么,你,比方说你们家小孩坐到你肩膀上面这样走。

B(客):骑屎缸菩萨呀安做箇只搞法就。

A(普):哪个屎啊?

B(客):屎缸啊,茅司里个屎啊,屙屎个屎啊。

A(普):喔,为什么这样说啊?

B(客):箇系咁子讲嘞。屎缸啊,屎缸菩萨呀,骑屎缸菩萨嘞。

A(普):哈哈哈哈,那底下大人就叫做屎缸菩萨?

B(客):欸箇唔系,咁子骑就安做骑……咁子骑下大人欸大人脑壳上就安做骑屎缸菩萨。

A(普):是大人的肩膀上。

B(客):肩膊上,欸。

第二步:答题互动

看完这个视频,你知道“骑屎缸菩萨”是什么意思了吗?请选择:

A.骑在掉进屎缸里的菩萨上

B.在屋里供奉菩萨

C.让小孩儿骑在大人肩膀上

如果参观者选错,屏幕上可以显示或通过语音提示:“好可惜啊,选错了,再来看一遍视频吧。”

六、方言博物馆中特色词汇展示应注意的问题

(一)方言词汇语料的采集问题

“博物馆的建设不仅仅依赖博物馆功能、技术、形态、方式的扩展和进步,还同收藏、展出的对象密切相关,藏品的价值决定博物馆的品质,以语言为对象的博物馆,需要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质量原生态语言资料为基础。”[6]采集方言词汇是方言特色词汇遴选的基础。“各种方言资料的收集整理,务必做到内容丰富全面,脉络清晰有序,尽最大力量系统客观地储存与反映方言与方言文化的方方面面……”[7]方言博物馆一方面要广泛采集方言词汇语料,另一方面也要做到有所侧重,重点针对那些珍贵的原生态方言口语遗产开展采集工作,“采集方言音频资料应侧重老派方言、濒危方言,体现其稀缺性与古老性的特色与价值。”[7]比如部分地区的方言词汇存在文白异读现象,文读音更接近民族共同语或权威方言,而白读音通常较为古老、更具原生性质。采集方言词汇时要注意引导发音人区别文白读音,做好记录,不可混淆。在博物馆的展示中更要提醒参观者注意这一现象,用语音提示、文白异读知识背景墙介绍等方式,让参观者对当地方言词汇的文白异读现象能有清晰的认识。

(二)方言特色词汇语料加工处理和存储的问题

对采集来的词汇语料,尤其是对遴选出来准备纳入展示范围的方言特色词语相关语料要认真进行加工处理,对原始语料做好标注、翻译等工作,确保读音、字形、释义的准确性,对暂时不能确定本字的方言词语不要草草地下结论,可以暂且用方框替代,如使用同音字则应加上必要的标识。

加工处理过的方言特色词汇语料要进行档案化管理、数字化储存,目标是要建设实体资料库和网络数据库。展望未来,也许有朝一日全国各地的方言博物馆的数据库资源料可以集成到一个更大的数据库当中,并将该系统设置成开放模式,既便于随时更新、补充数据,也便于数据的跨馆流动和更有效的利用。

(三)所展方言特色词汇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问题

方言博物馆的词汇展示要谨防设计成词汇阅览。如果参观者看完展示之后,只是看到一些词形,听到一些词音,并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方言的词汇特色也难以深入了解,这当然也就背离了创建方言博物馆的初衷。因此,特色词汇展示不能仅仅停留于词汇本身的展示,而是需要更进一步将方言特色词汇的展示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结合起来,要把方言特色词汇背后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突显出来。比如,饮食类方言特色词汇的展示就要与当地的饮食文化结合;而现今迅速流逝的许多农事类方言特色词汇,其背后则是深厚的传统农耕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富含劳动者在漫长历史中累积的经验教训,它植根于当地农业生产、劳动者价值观、文化氛围、特定环境之中。”[8]要运用各种新型科技手段将农事词汇、农耕文化具有表现力地展示在参观者面前,唤醒人们逐渐远去的记忆。

(四)融展示、教育、研究、利用于一体的问题

雷虹霁(2008)认为:“在21世纪,博物馆必将承担起语言遗产研究、保护、传播、教育的职责。”方言博物馆要拓展自身的功能,将展示、教育、研究、利用等功能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方言博物馆展示的引导作用,把方言博物馆建设成为一个人们了解认识方言、讨论研究方言进而保护利用方言资源的公共文化空间。

在方言博物馆建设过程中,要理性地挖掘方言特色词汇的商业价值,让方言词汇活起来。正如肖荣欣在谈到濒危语言保护时所言:“只要合理地发挥濒危语言作为资源的商业价值,濒危语言也能走出枯燥的学术殿堂,走向大众文化领域。”[9]

(五)因地制宜设展的问题

曹志耘提出建设汉语方言博物馆的设想:“传统的博物馆是语言保存的一种有效手段,生态博物馆则为探索语言保护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2]方言博物馆的建设要树立生态观,要注意因地制宜,依据所在地区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沿革、地形地貌和人文环境,所涉方言的复杂程度、各方言词汇系统之间的异同以及展馆场地的大小、空间的整体布局乃至办展经费的多少等因素,合理取舍、灵活布展。

(六)方言博物馆的相关制度建设问题

要加强方言博物馆的相关制度建设,制定科学可行的方言博物馆特色词汇展示“规范标准和评价体系”[6],从方言特色词汇的数据采集遴选、加工处理、存储更新到展陈的设计布置、技术手段的应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环节和步骤的具体工作都要制定具体、明确的操作标准,要由专门的责任机构实施全流程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并出台统一的方言博物馆词汇展示评价体系,为方言特色词汇展示的质量提供基本保证。

总的来说,当前国内方言博物馆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方言特色词汇的展示还有许多课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猜你喜欢
方言词语词汇
方严的方言
容易混淆的词语
方言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找词语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