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研究

2022-11-29 09:14王群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22期
关键词:面层路段沥青

王群

(三门县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浙江 台州 317100)

0 引言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施工简便、静音、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等优点,所以成为近些年公路项目建设路面施工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但是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沥青路面也会因为车流量、行车荷载及高温、雨水、台风等的影响,而出现一些病害问题,如裂缝、泛油、车辙、拥包等。这些病害问题若解决不及时或处治不彻底,不仅会影响沥青路面整体的外观,而且会进一步影响沥青路面的性能,增大路面行车的安全风险,影响司乘人员的出行体验[1]。

鉴于此,公路管养部门必须针对管辖区域内公路做好巡查管养工作,在日常巡查过程中特别需要针对病害情况做好检查及养护,确保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为人们日常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1 工程概况

G228 国道丹东线K3853+000—K3856+000 段(原S224 岭三线K40+265—K43+265)于2010年建成,2013年交工验收,原路结构为5cmAC-16C 沥青混凝土+7cmAC-25C 沥青混凝土+20cm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5cm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经使用十来年后,该段陆续出现裂缝、泛油等病害问题,病害的出现直接影响了行车安全和出行舒适。

为提升群众满意度,提高国道的PQI、PCI、RQI 等行车指标,改善行车条件和驾驶体验,2021年主管部门决定对该路段出现的病害问题进行全面处治。

2 沥青路面病害现状

K3853+000—K3856+000 段全长3.0km,为了了解清楚该路段路面病害的种类及损坏程度,现场进行了全面检查,主要病害问题包括块裂、纵横裂缝、龟裂及泛油,具体现状如下。

2.1 纵横裂缝

纵横裂缝是该路段的第一大病害,占总病害面积约38%。虽然现场大部分裂缝均进行了灌缝养护,并且做到了灌缝浆饱满,但是局部灌缝处仍然出现二次开裂现象,且车辆经过会有小幅的震动,并伴有噪声。

2.2 龟裂、块裂

龟裂、块裂是该路段的第二大病害,占总病害面积约32%。一般分布在纵横缝附近,是由纵横缝病害发展形成的。龟裂、块裂病害点往往路面渗水较严重,而路面渗水又导致路基破损加速。

2.3 泛油

泛油是该路段的次要病害,占总病害面积约12%。依据摆式仪抗滑检测结果,路面抗滑值合格,但因泛油病害反射阳光,影响司乘人员的行车视线,造成行车不适,影响行车安全。

3 病害原因分析

为了解清楚病害的程度及具体原因,现场做了钻孔取芯试验,共取芯10 处。K3853+000—K3856+000路段重型病害处基层均未能完整取芯,基层材料或松散,或因强度不足,在取芯机扰动后破碎,沥青混凝土上下面层多成贯穿裂缝,结合该段PSSI 指数和实测代表弯沉值(见表1)评价均为次及次以下,可推测病害多为基层破损引起。下面就针对不同病害的形成原因展开分析研究。

表1 K3853+000—K3856+000 路段的PSSI 指数表

3.1 纵横缝病害原因分析

该路段钻孔取芯试样(见图1),大多位置发现上下贯通裂缝,而且水稳基层都未取出,再根据该段弯沉检测结果(即多处弯沉较差,路面结构强度低)可以分析得知该段的纵横裂缝病害主要是因为水稳基层开裂,并经长时间积累后反射到了面层。

图1 纵横裂缝区钻孔取芯试样

3.2 龟裂、块裂病害原因分析

龟裂、块裂病害附近均伴有大量纵横裂缝,应为裂缝内滞留的空隙水在车轮的压弹动水压力作用下,促使原有单条缝隙发展为多条,最后裂缝连通使路面碎化发展为块裂,进而产生龟裂。

3.3 泛油病害原因分析

从取芯结果看(见图2),芯样的上面层均十分密实,沥青填充饱满,面层方向未出现明显的沥青含量差异,因此该段路面泛油的机理考虑为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过小,施工油石比偏大,在高温季节沥青受热膨胀,在填满混合料的空隙后溢出路表形成泛油。

图2 泛油病害区钻孔取芯试样

4 路面处治方案比选

根据路面检测结果,K3853+000—K3856+000 段PCI 小于80,应采取修复养护。该段路面强度检测PSSI 不达标,本应进行结构性修复,然而项目路段交通量极大,是当地的交通干线,结构性修复工期长,对当地的生活生产会有较大不利影响,故改为功能性修复。共拟定了三个方案,并对其优缺点等进行对比,具体见表2。

表2 功能性修复方案对比

另外,因为铣刨罩面工艺会产出大量的沥青旧料,不仅需要运输,还需要设置专门的堆放场地,环保性差,因此宜采取直接加铺工艺。再结合当地国道、省道以往的养护经验可知,AC 普通型沥青面料罩面使用效果欠佳,故最终修复方案确定为5cmAC-16C沥青混凝土(玄武岩)+黏层(直接加铺)。

5 沥青路面养护施工及注意事项

5.1 病害处治方案

病害处治是保证路面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下面层和基层病害处理中,必须分层铣刨。铣刨厚度视下承层病害而定,对于铣刨后遇到的松散夹层应予以清除。铣刨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回填、铺筑混合料,及时碾压、养生,并加强层间联结技术措施,必要时应摊铺防止反射裂缝的各种新型材料。该工程病害处治路段采用:铣刨或挖除破坏的结构层,并根据以下病害处治措施恢复结构层。

5.1.1 轻度病害

用铣刨机铣刨原上面层,然后在坑槽内喷洒黏层,采用5cmAC-16C 沥青混凝土回填至原路面高度并压实。

5.1.2 单条严重裂缝

清除缝中杂物及尘土,采用乳化沥青对裂缝进行灌缝处治,缝中填入干净石屑并捣实,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清除,沿裂缝走向铺设2mm 厚抗裂贴。

5.1.3 非基层病害引起的面层龟裂、块裂、沉陷等重度病害

用铣刨机铣刨原面层厚度,在基层顶面喷洒下封层,采用5cmAC-16C 沥青混凝土+7cmAC-25C 沥青混凝土回填至原路面高度并压实。

5.1.4 由基层病害引起的面层龟裂、块裂、沉陷等重度病害

挖除损坏的基层及面层,采用5cmAC-16C 沥青混凝土+7cmAC-25C 沥青混凝土+20cmATB-25 沥青碎石回填至原路面高度并压实。

5.2 沥青黏层施工及注意事项

该路段施工采用直接罩面,因此在施工罩面层之前,应在原面层表面浇洒黏层乳化沥青再施工。面层之间的黏层乳化沥青用量为0.3~0.6kg/m2,黏层材料所用乳化沥青材料的具体技术参数见表3。

表3 黏层乳化沥青的技术参数

黏层施工前,应将原沥青面层清扫干净,并用空压机吹尽浮尘。黏层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速度和喷洒量应保持稳定。喷洒的黏层油须呈均匀雾状,不得有洒漏空、堆积或成条状,喷洒不足处须补洒,过量处予以刮除,气温低于10℃或路面潮湿不得喷洒黏层油。黏层沥青洒布后,做好交通管制,禁止任何车辆通行[2]。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接着铺筑沥青层,确保黏层不受污染。黏层喷洒当天应完成面层铺筑。

5.3 沥青面层施工及注意事项

5.3.1 沥青混合料拌制

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应比沥青温度高10~15℃,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高10℃,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表4。拌和厂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杜绝出现花白料、结团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混合料不得在贮料仓中存储过夜[3]。

表4 普通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

5.3.2 沥青摊铺及碾压成型

连续稳定的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最主要措施,摊铺机的速度应根据现场实际施工状况,按2~4m/min 予以调整,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

碾压施工需紧跟摊铺机后面进行,初压应保障混合料不产生推移、开裂等情况,碾压过程中掌握初压温度和终压温度,保证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踩踏。初压严禁使用轮胎压路机,以确保面层横向平整度。在石料易于压碎的情况下,原则上钢轮压路机不开振,以轮胎压路机碾压为主[4]。碾压过程中,相邻碾压带需重叠1/3~1/2 轮宽,以保障实际施工的压实度达到规范规定要求,确保沥青混凝土密实平整。

接缝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17)的要求认真处理,分层施工时做好阶梯形接缝。

6 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长时间的行驶碾压,加之受到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为此应调查路面实际状况,围绕其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结合现有的施工条件和环境,采用适当的养护技术措施加以处治,以防止病害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损失,并采取合适的技术方案确保公路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面层路段沥青
多中心、多路段、协同应急指挥系统探析
高弹倍固沥青防水涂料的研制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面层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城市区域路网关键路段识别
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检测分析
路桥工程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技术探究
沥青混凝土施工探讨
高速公路 AC-20C 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压实工艺研究
布敦岩沥青掺量与粘度关系研究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