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bFGF联合改良皮内缝合对剖宫产切口恢复的美学效果影响

2022-12-01 05:14江海湛许飞燕卢亘华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瘢痕剖宫产产妇

江海湛,许飞燕,刘 芬,卢亘华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广东 茂名 525000)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孕妇在生产时会选择剖宫产,且比例逐年上升[1]。孕妇会由于胎儿胎位不正、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巨大儿及畏惧生产时的疼痛等原因而选择剖宫产[1]。虽然剖宫产是孕妇难产时、胎儿生命受到威胁时的最佳处理方式,但剖宫产属于非自然分娩,产妇腹壁上有切口,术后存在切口愈合质量不佳及留下瘢痕等情况[2]。缝合方法对剖宫产伤口愈合质量、瘢痕形成有较大影响,传统缝合方法中,产妇皮肤组织会受到缝线压迫,使得产妇极易出现难看的瘢痕,且由于术后使用腹带保护切口,容易导致切口渗液,裂开致使切口感染等[3]。改良皮内缝合法是不缝合脂肪层而直接经可吸收缝线进行皮内缝合的方法,美学效果较佳,在剖宫产中应用较多,其虽是在传统缝合方法上的改良,但术后仍无法避免瘢痕产生[4]。rb-bFGF可修复受损神经,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损伤后的创面愈合,在慢性创面修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5]。本文主要研究rb-bFGF联合改良皮内缝合法对剖宫产切口恢复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1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8例。两组年龄、孕周、平均皮下脂肪厚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孕周/周 体重/kg 平均皮下脂肪厚度/cm观察组 58 28.32±1.14 38.59±1.09 64.32±2.14 2.12±0.45对照组 58 28.65±1.26 38.78±1.11 63.64±2.26 2.05±0.58 t值 1.479 0.930 1.664 0.726 P值 >0.05 >0.05 >0.05 >0.05

1.2 纳入标准:①具有剖宫产指征(胎位不正、胎儿窘迫、前置胎盘等),首次接受剖宫产术者;②主动配合治疗者;③之前未进行腹部手术者;④自愿接受本次研究者;⑤无手术禁忌者。

1.3 排除标准:①瘢痕体质者;②具有精神方面疾病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④子宫恶性肿瘤疾病者;⑤高血压者;⑥有下腹部手术史者;⑦产前1个月曾服用或涂抹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者。

1.4 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均采用改良皮内缝合法缝合切口,具体操作如下:硬外麻或腰硬联合麻醉;逐层开腹,切开膀胱子宫返折腹膜,暴露子宫下段,于子宫下段做12 cm左右的切口;待胎儿及胎盘娩出后,对产妇进行适量肌肉注射催产素;采用无菌氯化钠溶液对切口消毒后进行切口缝合,1-0可吸收线缝合膀胱子宫返折腹膜,2-0可吸收线缝合腹膜层及深筋膜,上述缝合过程采用传统皮内缝合法;而后观察皮下脂肪的活动性出血情况,擦净脂肪层使其进行自然对合,而后以4-0可吸收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缝合完成后打结埋于皮下,确认皮缘对合整齐,缝合完毕采用无菌纱布覆盖切口。

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rb-bFGF凝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01,5克/支)涂于切口处,1次/天,连续给药2周。

1.5 观察指标

1.5.1 愈合等级[6]:根据实际情况观察记录产妇术后腹部皮肤切口的愈合质量。伤口完全愈合,未有发炎情况为甲级;伤口愈合欠佳,稍有炎症但无化脓为乙级;伤口未愈合且存在化脓为丙级。

1.5.2 体温及血清学指标监测:术后24 h用体温测量仪测量产妇的体温,术后第2天取产妇静脉血3 ml用离心机离心得到血清后,测量血清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

1.5.3 术后产妇恢复情况:术后记录产妇肛门排气时间、切口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产后24 h出血量。

1.5.4 术后并发症:观察记录产后产妇切口渗液、红肿及皮下硬结等情况。

1.5.5 术后切口疼痛评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产妇疼痛情况进行评定,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烈,记录术后5 d、42 d时的VAS评分。

1.5.6 随访情况:对产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测量术后半年瘢痕长度及厚度,具体方法为:观察前让产妇排尽膀胱中的尿液,并平躺于床上,严格按照操作方式,观察切口及特写切口,找到瘢痕后放大观察,记录产妇切口瘢痕的位置及形状,并测量瘢痕的长度及瘢痕厚度[7],记录随访期间切口瘢痕增生率、瘙痒发生率、疼痛发生率,以及产妇随访6个月时外观满意率。

1.6 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选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切口愈合质量比较:术后,两组均未出现丙级愈合,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切口愈合质量比较 [例(%)]

2.2 两组术后24 h体温及术后第2天血清指标比较:术后,观察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及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24 h体温及术后第2天血清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术后24 h体温及术后第2天血清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体温/℃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占比/ C反应蛋白/(×109/L) % (μg/ml)观察组 58 36.84±0.49 6.79±1.78 0.68±0.07 15.79±2.45对照组 58 37.45±0.55 10.14±2.06 0.83±0.13 23.14±2.78 t值 6.307 9.371 7.737 15.106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术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s)

表4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 切口完全愈合 住院 产后24 h出血时间/h 时间/d 时间/d 量/ml观察组 58 29.09±9.41 9.79±1.88 4.68±1.32 272.46±10.53对照组 58 31.45±10.55 11.44±2.06 6.83±1.53 286.65±12.41 t值 1.271 4.506 8.103 6.640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5 d、42 d时VAS评分比较:术后,两组切口渗液、皮下硬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红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5 d、42 d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5 d、42 d时VAS评分比较 [例(%),±s]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5 d、42 d时VAS评分比较 [例(%),±s]

组别 例数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VAS评分/分切口渗液 红肿 皮下硬结 术后5 d 术后42 d观察组 58 4(6.90) 2(3.45) 3(5.17) 1.14±0.41 0.86±0.18对照组 58 6(10.34)8(13.79)5(8.62) 1.45±0.55 1.18±0.32 χ2/t值 0.428 3.940 0.134 3.442 6.63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比较:术后6个月,观察组瘢痕长度、瘢痕厚度、切口瘢痕增生率、瘙痒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及外观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比较 [±s,例(%)]

表6 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比较 [±s,例(%)]

组别 例数 瘢痕长度/cm 瘢痕厚度/mm 切口瘢痕增生 瘙痒 疼痛 外观满意观察组 58 7.51±1.37 0.36±0.12 2(3.45) 3(5.17) 4(6.90) 51(87.93)对照组 58 9.56±1.95 0.51±0.16 18(31.03) 11(18.97) 14(24.14) 42(72.41)t/χ2值 6.551 5.712 15.467 5.199 6.576 4.39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6 典型病例:某女,26岁,剖宫产术中采用改良皮内缝合法,术后联合应用rb-bFGF凝胶,术后恢复情况见图1。

图1 观察组典型病例手术前后

3 讨论

传统剖宫产缝合法切口愈合缓慢、瘢痕形成明显且影响美观,现已被改良过的皮内缝合法取代[8]。皮内缝合法消除了传统缝合技术造成脂肪层、真皮层之间存在的空隙,从而减少脂肪层液化[9]。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合的愈合质量与愈合等级有关,甲级愈合率越高,切合愈合的质量越佳,有研究表明,使用改良后的美容缝合法,可减少瘢痕的形成及增生,也能使产妇尽快恢复正常生活[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术后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分别为84.48%及67.24%,均在50%以上,提示改良美容皮内缝合技术的有效性。改良皮内缝合技术降低了缝合线对内皮神经的刺激,避免分割线外露,有利于创口愈合[11]。本次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与rb-bFGF的使用相关。rb-bFGF可诱导炎性细胞及组织修复细胞向创面移动,为创面愈合提供物质准备;还可刺激中胚层及外胚层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血管细胞等)的增殖和分化,对不同阶段的创伤进行修复[12]。张同威等[13]选用3~4月龄的新西兰兔为研究样本,并建立结核性创面模型,发现对其彻底清创后局部单独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或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可促进结核兔模型的创面愈合。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切口红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得益于外源性rb-bFGF的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切口炎症反应,提高皮肤耐受性的作用。

剖宫产后切口开裂、渗液及红肿等现象,会使产妇体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加,以抵御炎症发生[14]。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的体温、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rb-bFGF能显著降低炎性反应,降低切口的感染。这可能与rb-bFGF参与多种组织神经通路,促进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等相关蛋白酶的活化,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相关[15]。汤崇辉等[16]发现,bFGF可明显抑制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过度自噬反应,降低脑水肿,缓解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凋亡及坏死。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rb-bFGF不仅可有效降低创面细菌感染率,还可与创伤部位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特异性结合,激活调控细胞生长的蛋白激酶,促进切口肉芽组织的形成,完成组织重建[17]。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术后6个月时的瘢痕长度、瘢痕厚度、切口瘢痕增生率、瘙痒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及外观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说明rb-bFGF能减轻瘢痕组织的形成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综上所述,rb-bFGF联合改良皮内缝合法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可提高切口愈合质量、降低炎性反应、减轻术后疼痛、减小瘢痕的长度和厚度,具有外观满意度高,无显著不良反应的特点。

猜你喜欢
瘢痕剖宫产产妇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