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地区秸秆-大球盖菇-大豆-豆丹种养循环模式

2022-12-02 08:27苏文英纪伟刘晓梅梁长东李俊领朱必辉任立凯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2期
关键词:盖菇大球种养

苏文英纪伟刘晓梅梁长东李俊领朱必辉任立凯

(1.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2.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云台分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63)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农业废弃物(作物秸秆、菌渣、林果残枝等)年产生量巨大,而我国处理需求远小于其产生量,成为我国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相关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重视的热点问题。我国为了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制定相应政策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率,包括直接还田、制成秸秆饲料、生产生物肥、秸秆能源、工业原料、生产食用菌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的问题,但其在开发利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秸秆还田效果欠佳,因农作物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大部分组成,未加处理则很难被微生物快速分解,所以直接还田后秸秆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转化的时间较长,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对农民吸引力不大;秸秆作为饲料的缺陷在于,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和矿物质含量低,并缺乏动物生长所必须的维生素等,以及钴、铜、硫、钠、硒等矿物元素,能量很低,作为饲料的价值不大、应用有限;食用菌菌渣用作堆肥在建堆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水,难以处理和排放,通常以排入污水池自然蒸发为主,但是如遇连续阴雨,污水池难以蓄水,只能暂停生产。因此,研究合理有效的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方式,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安全、无污染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俗称“赤松茸”,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益肾菇,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是近年来在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食用菌品种,其菌盖肥厚,肉质滑润,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且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在4~3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据2021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统计,2020年全国大球盖菇产量近2.0×105t,相比2019年增长40.67%。大球盖菇作为典型的草腐菌,可直接利用水稻、小麦及玉米等秸秆资源,并且大球盖菇菌丝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分解利用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菌丝自身获得营养和能量的同时,在菌渣里保留了大量可被植物直接吸收的碳、氮养分和活菌丝体,还田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1-3]。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广利用冬闲田栽培大球盖菇,然而无论是生物学特性还是栽培模式,大部分从业者都是一知半解,面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子实体商品性差,出菇周期长等问题无法解决,导致每年都无法稳定盈利。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土质较为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种植业为典型的稻麦轮作模式,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但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球盖菇栽培的普及,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农作物秸秆利用问题。此外,连云港市作为全国最大豆丹交易集散地,据江苏省豆丹产业联盟统计,连云港周边省市豆丹产量已超过全国豆丹总产量的50%,已经带动超过5万当地人口就业,是当地农民养殖户和企业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目前,连云港市豆丹养殖模式仍为一年两季种养模式,未对土地进行全面利用,急需与其他作物配合生产,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大球盖菇现有栽培模式为露地栽培、林下栽培及大棚栽培,露地栽培主要采取的模式为“水稻-大球盖菇”及“玉米-大球盖菇”;林下栽培主要在葡萄、苹果、杨梅等经济林果下套种;大棚栽培主要与各种蔬菜轮作。本研究围绕生态循环农业的总目标,集成大球盖菇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因地制宜形成了“秸秆-大球盖菇-大豆-豆丹”的种养循环模式,在达到对农业废弃物的高效、高值利用同时,利用闲置大棚种植大球盖菇,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益,并为其他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新的技术和思路。

1 季节安排

连云港地区一般10月初开始收割水稻,此时收割的新鲜稻草秸秆可作为大球盖菇栽培的原料,11月初大球盖菇播种,第2年4月大球盖菇采收结束;5月底—7月上旬、8月初—9月中旬分别为第1季及第2季大豆-豆丹种养时间。

2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2.1 菌种制作

2.1.1 母种

PDA培养基。母种要求菌丝洁白、粗壮、浓密、呈绒毛状,培养基不干缩。

2.1.2 原种和栽培种

木屑和小木片各40%、麸皮20%,将原材料预湿后充分混合均匀,装袋灭菌。灭菌后的栽培袋待冷却后移至接种间,当袋中料温降至20℃以下准备接种。接种时采用75%酒精对接种工作台、工具、双手进行表面擦拭消毒,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后于25℃恒温培养室黑暗培养。原种和栽培种要求菌丝生长旺盛,菌落边缘整齐,菌种紧贴瓶(袋)壁,无干缩。

2.2 栽培场地处理

试验地选在连云港市云台农场的豆丹养殖基地,栽培大棚为豆丹养殖棚,交通方便,水源清洁。大棚四周开排水沟,沟深10~15cm,沟宽20~40cm,便于排水;撒生石灰200g~400g·m-2进行消毒。

2.3 筑畦

畦宽80~100cm、高25cm,畦与畦间距35~40cm,畦面呈龟背型,中间略高于两侧,有利于通风与散热,畦长视地形而定。

2.4 培养料制作与铺料

采用晒干的新鲜稻草制作培养料,要求稻草金黄、无霉变、不滋生杂菌。将稻草在水池中浸泡2d后捞起,摊在平坦地面上晾晒1d(或将稻草喷水浸透,喷3~4次·d-1,连续喷淋7d,其间不断翻堆),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0%~80%,即取中间稻草用力扭不滴水为宜。铺料厚度8~10cm,与畦同宽,用干稻草20~25kg·m-2,压平踏实秸秆。

2.5 播种

在畦面铺1层8~10cm厚培养料后,将培养好的菌种分成小核桃块状大小,梅花式点播,间距10~12cm,用菌种量400~500g·m-2。第1层播种后再铺1层培养料进行第2次播种。第2次播种后栽培料面覆3cm厚培养料保湿。播完后,将畦面整理成龟背型用筑畦时取下的表层壤土覆盖畦面,厚2~3cm,防止水分蒸发,以保持稻草湿润(也可等菌丝长到2/3再覆土)。

2.6 发菌及出菇管理

接种3d后大球盖菇菌丝开始萌发,播种后20d内一般不喷水,保持覆土层呈湿润状态。大球盖菇适应性较强,菌丝在5~35℃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原基形成的最适宜温度是12~25℃[4,5]。大球盖菇培养料含水量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期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5%~70%,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在播种后,可根据大棚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尽可能使菌丝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原基形成后保持通风和足够的散射光照。大球盖菇属好氧真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明显影响菌丝发育和子实体形成。因此要经常通风,提高大球盖菇的产量和质量。

2.7 采收

当大球盖菇长出土面,菌盖呈钟形,菌褶刚刚裂开或还未裂开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收时用手指抓住子实体根部,轻轻旋转拔出,避免带出周围的小菇蕾。采下的子实体切除带有泥土的菇脚部分即可进行鲜销或烘干、腌渍处理。

2.8 病虫害防治

大球盖菇在栽培过程中常见竞争性杂菌有鬼伞、粪碗等,常见的害虫有菇蚊、蚯蚓等。大球盖菇病虫害防治原则主要以预防为主,栽培料尽量选择干燥新鲜的秸秆,栽培场地提前进行翻耕暴晒,施撒生石灰。出现粪碗等竞争性杂菌时,应及时采摘丢弃,避免其过度生长,与大球盖菇竞争营养。在地下害虫发生较多地块,除施撒生石灰外,要在栽培前用药物进行灭杀,螨类、跳虫和菇蚊等害虫可用1000~2000倍液氯氰菊酯进行喷施,蚯蚓类可用在四周用10%食盐水驱赶。

3 大豆-豆丹种养

3.1 大豆品种选择

大豆品种尽量选择豆叶食料多、蛋白质含量高、植株高大、生长旺盛、叶片大的有限结荚类品种。

3.2 播种准备

大球盖菇采摘结束后进行闷棚,5~7d后及时整地,开始播种,一般大豆用种量为6kg·667m-2,播前做好晒种、选种、浸种、药剂消毒等工作,人工点播或者机械播种。用50%多菌灵拌种可预防大豆根腐病。

3.3 田间管理

大豆种植密度为6000~8000株·667m-2,行距40cm,株距20cm。根据大豆长势采用无纺布挂卵袋的方法,放豆丹卵12000~15000粒·667m-2,挂卵后2d,注意观察虫卵孵化率,确保孵化幼虫基数。投放25~30d后,及时采收上市。捕尽豆丹后,及时清理大豆植株,翻耕整平畦面,播种第2茬大豆。具体种植方法及管理措施可参照李晓峰等研究方法[6]。

3.4 防止天敌危害

豆丹生长期间天敌多,可采用防鸟网覆盖法防止鸟类等天敌危害。豆丹生长中对农药敏感,禁止使用有毒农药防治病虫害。可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在田边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天敌害虫。

4 测定指标

对“秸秆-大球盖菇-大豆-豆丹”高效种植模式及普通大棚种植模式下大球盖菇子实体的粗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成分委托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秸秆-大球盖菇-大豆-豆丹”高效种植模式下,大球盖菇子实体的各项成分指标均高于普通大棚种植模式。

表1 不同模式下大球盖菇子实体营养成分

5 结果与讨论

“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通过不断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和扶持政策,并严厉打击秸秆焚烧行为,秸秆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农户认识不足、法规标准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到位、科技支撑不足等原因,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含量不高,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低,不具备可推广、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食用菌种植为例,种植户在循环过程中参与度低,对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度低,基本上只是充当菌渣的生产者而非利用者,循环农业在种植户这里并没有形成有效的闭环[7-10]。

本研究采用“秸秆-大球盖菇-大豆-豆丹”高效种养循环模式,可利用现有大棚栽培,冬季至早春大量出菇,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优势,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11—12月播种,第2年2月底开始出菇,4月底结束,出菇期长,产量约1200kg·667m-2,价格8.0~32.0元·kg-1,产值可达9600~38400元·667m-2。豆丹产量约90kg·667m-2,平均价格为70~100元·kg-1,产值6300~9000元·667m-2。并且有研究表明,大球盖菇栽培后的菌渣无论是原位还田还是作为土壤改良剂均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9-12]。

综上,本研究通过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技术简单,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优点。该模式拓宽了农民创业增收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途径,为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产业支撑。并且在该模式下大球盖菇营养成分更高,生态效益突出,充分发挥了大球盖菇降解秸秆的能力,有效解决秸秆焚烧、丢弃堆放等问题,能较好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此外,本研究基于连云港本地成熟的大豆-豆丹种养模式,发展“秸秆-大球盖菇-大豆-豆丹”高效种养循环模式,既不影响豆丹的品质及产量,又能够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大球盖菇栽培后的菌渣无论是原位还田还是作为土壤改良剂均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形成了有效的闭环,延长了产业链条。

猜你喜欢
盖菇大球种养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大球泥瓷艺
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
利用黄花秸秆及空闲地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球盖菇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