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人工繁育与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2022-12-02 08:27刘志恒王哲淅陈成勋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2期
关键词:雄鱼亲鱼锦鲤

刘志恒王哲淅陈成勋

(1.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 300000;2.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00)

引言

当前,在观赏鱼市场中锦鲤深受广大水族爱好者的喜爱,有水中活宝石的美誉,属于大型名贵观赏鱼[1]。其色彩丰富,体型肥硕,“红白”、“大正”、“昭和”是锦鲤的3大主要品种,被称为御三家。锦鲤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也备受养殖工作者的关注。为了能够培育出优良的锦鲤苗种,实施高效的池塘养殖模式,满足锦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繁育和养殖环节进行深入研究。

1 锦鲤人工繁殖技术

锦鲤在自然界可以自然繁殖,但由于锦鲤品种繁多,遗传稳定性差等特点,若自然繁殖势必会造成苗种品质的下降,优良的基因难以得到延续[2]。因此需要人工辅助,筛选出优质的亲鱼,做好亲鱼的雌雄搭配,适宜的孵化环境,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鱼苗,甚至培育出新品种,也为后续的养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高经济收益。

1.1 亲鱼强化培育

优良的亲鱼是生产出高品质鱼苗的基础。可将血统纯正体质优良,颜色鲜艳,花纹符合品种鉴赏要求的锦鲤作为亲鱼进行培养[3]。一般带有过滤系统和增氧设备的池子进行暂养,养殖池水深在1.2m左右,水量在200~300t。水温在20~23℃时,投喂锦鲤专用饲料,早、中、晚各1次,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动物性的饵料,促进锦鲤卵巢的发育。

1.2 雌雄鉴别

相同尺寸的锦鲤,雌鱼的身体要显得更丰满,雄鱼的身体要相对纤细一些;处在产卵期的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雄鱼的腹部较宽且短;对于血统纯正的锦鲤来讲,雌鱼的头部比较窄而雄鱼的额部有突起;通过观察胸鳍的不同也能判断雌雄,雌鱼的胸鳍端部呈圆形,雄鱼的胸鳍端部稍尖,处在发情期的雄鱼其胸鳍的第一根鳍条和鳃盖上有白色粗糙的小突起,称之为“追星”;在繁殖季节,性腺发育成熟的雄鱼轻按腹部,会从生殖孔流出白色精液,遇水迅速雾化代表精子成熟,临近产卵的雌鱼,轻按腹部会有少量卵粒排出,卵粒个体充盈且大小均匀,附着能力强,代表雌鱼性腺发育成熟,此时可进行人工催产。

1.3 催产孵化

一般选用3龄以上锦鲤作为亲鱼,挑选即将要产卵和排精的锦鲤在傍晚时分注射适量的催产激素[4],使其同时发情,以便于批量生产苗种。雌鱼和雄鱼的比例一般在1∶1或1∶2。用于锦鲤催产的主要药物有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迪欧酮(DOM)等,通常采用LHRH-A2和DOM 2种药物配合使用,催产药物的用量按鱼体重计算,LHRH-A2:3.0~5.0μg·kg-1,DOM:0.8~1.0mg·kg-1,一般雄鱼的剂量为雌鱼的50%。用于繁殖的亲鱼一般都在60~80cm,体型较大,在注射催情剂时需要对其进行麻醉处理。通常采用胸鳍基部注射,大拇指将胸鳍拨开,注射针与鱼体轴呈45°角斜插入胸鳍基部凹陷的地方,刺入深度在0.3~0.5cm,缓缓将催情剂注入鱼体。注射完催产激素的亲鱼,放入注有新水的池子,用水流增加对亲鱼性腺的刺激,一般会在次日清晨有雄鱼追逐雌鱼的现象,看到追尾现象,立即将其捞出,适当进行人工采卵和授精。

在进行人工采卵和采精时,最好将亲鱼麻醉,以免亲鱼剧烈跳跃和应激反应。盛放鱼卵的容器要提前进行消毒处理,当鱼卵收集完毕以后,迅速挤压雄鱼腹部滴入精液,用羽毛轻轻地搅拌使其充分授精。为保证高受精率,在人工授精时尽量在阴凉的场所进行,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精子,影响精子的活力。授精完毕后,将受精卵均匀、迅速地撒布在事先消毒过的鱼巢上,尽可能避免鱼卵的堆积。鱼巢一般采用质地柔软的网片或棕片上[5]。孵化时间与温度有关,水温18℃时约120h孵出仔鱼;水温20℃时,约96h孵出仔鱼;水温22℃时,约84h孵出仔鱼;25℃时,约72h仔鱼孵出。刚孵化出的仔鱼,附着于鱼巢或池壁,24~36h之后开始缓慢游动。通常,孵化过程水温控制在23~25℃,溶氧在8mg·L-1以上,经过72~96h就可以孵化出健康优质的锦鲤水花,孵化率在80%~90%。

当锦鲤鱼苗孵化出1~2d后就可以平游,此时锦鲤鱼苗身体内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可维持其生命活动,当卵黄囊逐渐消失,锦鲤苗就需要摄入外界营养,这时需要人工投喂用150目纱绢网过滤后的鸡蛋黄,经过3~5d的饲养鱼苗就具有较强的游泳和捕食能力,此时就可以将鱼苗放入土塘进行培育。

1.4 苗种的培育

选用面积在667~1333m2的池塘,水深1m左右的土塘为宜,进排水方便,配备增氧和投饵设备。在鱼苗下塘前要做好清塘工作,清理出底部淤泥,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寄生虫等敌害生物[6]。在放入鱼苗前要提前向池塘注水,目的是培育大量轮虫等浮游动物,保证鱼苗有充足的开口饵料。投放鱼苗的具体操作:将装有鱼苗的氧气袋放入池塘,经过30min后,袋子内水温和池塘水温一致后,将鱼苗缓缓倒入网箱,在网箱暂养2h后,观察鱼苗的状态,若状态良好此时可投喂适量的蛋黄水,鱼苗饱食后可看到肚皮鼓起并呈黄色,这时可打开网箱让鱼苗游入池塘。合适的投放密度不仅能保证鱼苗的成活率,也能保证鱼苗的生长速度,通常每667m2可投放10~15万尾鱼苗。鱼苗下塘后,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向池塘泼洒1次豆浆,以1.5~2kg·667m-2黄豆为宜,为鱼苗提供食物,也可以快速肥水、稳水,为鱼苗的健康快速生长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1.5 鱼苗筛选

锦鲤的饲养有别于其它经济鱼类的饲养,要根据其花纹、体型、颜色、游姿进行筛选[7],淘汰掉没有观赏价值的鱼苗,为具有观赏价值的鱼苗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减少饵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水花经过45d的饲养,体长在5cm左右就可以开始第1选,随着锦鲤的生长其体色和花纹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定期淘汰掉没有观赏价值和长势不好的个体,一般每30d进行1次筛选。由于锦鲤品种繁多,每个品种的鉴赏标准也各不相同,一般通过颜色、花纹、体型3个方面进行筛选。介绍常见锦鲤品种的鉴选标准如表1。

表1 常见锦鲤品种的鉴选标准

2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2.1 池塘选择

池塘的建造要选择在水源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积以667~2000m2为宜,深度1.5~2m,池埂宽在1.5~3m方便日常巡塘和拉网等工作。要有独立的进排水管道,以免相互污染,引起疾病传染,且进水口要加纱网,以免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池塘,影响锦鲤苗种的生长[8]。鱼塘上方还要安装防鸟网,以免水禽吃鱼和传播鱼病。

2.2 日常投喂

锦鲤饲养中投喂要坚持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由于锦鲤体色和体型的优劣对期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向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可以使锦鲤的颜色更加鲜艳[9],科学的营养搭配更有助于锦鲤的健康快速生长[10],结合实际生产对其饲料营养标准进行了制定,如表2所示。每天早、中、晚各投喂1次,每次的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2%~3%,投喂至八分饱即可,也可以根据鱼的采食情况适量投喂,以10~15min能将投喂的饲料吃完为宜。根据鱼体的大小投喂合适粒径的膨化颗粒,也可在饲料中加入乳酸菌等促进锦鲤的消化,增加其采食量使其快速及健康生长。水温的高低也影响锦鲤的采食量[11],夏季喂料高峰期更要及时观察锦鲤的采食情况,在锦鲤生长旺盛及时补充营养,增强鱼的体质;冬季水温低,锦鲤的采食量明显下降,水温低于10℃就不再投喂。

表2 锦鲤日常营养需求

2.3 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也是锦鲤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12],定期对池塘水质指标(溶解氧、pH、氨态氮、亚硝态氮等)进行测量[13]。一般保证水体透明度在20~30cm,溶解氧不低于5mg·L-1,氨氮不超过0.02mg·L-1,亚硝酸盐不超过0.1mg·L-1,pH在6.5~8.5。夏季要适当提高水深,及时开启增氧机搅动水体,以免表层水体温度过高。冬季要及时清理冰面的积雪,若冰层过厚要把冰层凿开进行增氧,避免池塘水体缺氧。在养殖过程中要多次对池塘进行排污和换水,以保证池塘水质的“肥、活、嫩、爽”。

2.4 日常巡塘

巡塘是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养殖结果,每天要定时巡塘观察锦鲤的状态,水质变化情况。具体要做到:观察鱼的状态,主要观察鱼的摄食情况,根据天气、水温、季节选择适宜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根据天气和水质以及鱼的密度等适时开启增氧机,尤其是阴天和闷热的晚上要多次巡塘,以免池塘缺氧造成大量死鱼情况的发生,如果发现鱼吃食不积极要及时捞出状态不佳的鱼进行观察并测水质情况检查是否患病;对水质的调控,一般在养殖前期,池塘中有机物较少,水质比较好,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池塘内鱼类残饵粪便的积累导致水体逐渐富营养化,一旦发现水色、水温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定期换水,锦鲤的养殖周期比较长,为保证有良好的水质环境需要定期的换水,每次换水应排掉30%的老水,再缓慢的注入新水,换水时要注意温差不能超过2℃,降低锦鲤因温差产生的应激反应,在7—9月,水温较高,锦鲤的采食量大,池塘内鱼类粪便和老化死亡的藻类积累的快,要加大换水频率,每15d换水1次,春秋季节水温适宜,投喂量稳定,每30d换水1次,冬季水温低,锦鲤的采食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冬眠状态,要提高池塘水位,保证池塘水温不要过低,使锦鲤顺利越冬;做好巡塘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天气、水温、气温、水质指标、投喂(时间、次数、重量、饲料种类)、采食状态、用药(种类、数量、时间)、销售情况等,做到详细记录。总之,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养殖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善于观察,灵活应对各种问题。

2.5 疾病防治

由于锦鲤的先天基因原因,其抗病能力要低于普通的鲤鱼,因此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鱼病的防治原则是“三分治,七分防;防控为主,防治结合”[14]。良好的水质可以大大减少锦鲤患病的可能,保证池塘水体内有丰富的有益藻,如小球藻、硅藻等。利用生态占位的原理,提高有益藻的数量抑制有害藻的生长。残饵、粪便、死亡藻类等都会加重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养殖过程中要向池塘内补充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加快有机质的分解,提高池塘的生产力。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等疾病都危害着锦鲤的健康[15],总结常见的鱼病如表3所示。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驱虫的中草药和增强鱼体质的微量元素等方法有效预防鱼病的发生。定期的改底、消毒、杀虫对维护池塘水质稳定和鱼体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对鱼塘用药时优先选择生态制剂,其次考虑化学药物,一般生态制剂对水质的稳定影响不大,甚至有促进作用,而一些化学消杀类的药物对池塘的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尤其对于一些缓冲能力较低的池塘影响更大。适宜的药物浓度能有效的防治鱼病,过量的药物会对鱼体健康产生较大损伤,甚至引起鱼类中毒死亡。要结合病情、水质、鱼体大小、天气情况等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药物配伍和药物数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季节性鱼病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增强鱼的体质,提高其抵抗力才是健康养殖的根本。

2.6 转塘养殖和组织销售

锦鲤属于观赏性鱼类,各种规格的锦鲤都有市场需求,可根据养殖密度、经济收益、市场需求等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销售和质量分级。不同品质的锦鲤其价格有巨大差距,大型精品锦鲤的价值很高,50cm左右的精品锦鲤其价格在2000~3000元,因此挑选出精品锦鲤单独强化培育,能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在转塘饲养时要确保2个塘口水质差距不大,并投放抗应激药物,以保证锦鲤能快速适应新环境。捞鱼时要使用质地柔软的网布,避免鱼体鳞片的刮伤和脱落,影响其观赏价值,准备销售的锦鲤要暂养在水泥池内,做好检疫工作,打包发货前要控食24h,保证锦鲤能够安全运输。

表3 锦鲤常见病害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观赏鱼养殖作为休闲渔业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投身锦鲤养殖的人也不断增多,熟练锦鲤的繁育和饲养技术是保证养殖成功的根本。结合现代化的池塘养殖技术,优化锦鲤种质,改进锦鲤繁殖技术,生产出血统纯正、花纹优美、颜色鲜艳、体质强健的高品质锦鲤才能实现锦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雄鱼亲鱼锦鲤
半滑舌鳎基因编辑快速生长雄鱼通过现场验收
“四大家鱼”亲鱼的秋季培育技术
有趣的锦鲤
虹鳟伪雄鱼与正常二倍体群体血清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花䱻亲鱼池塘套养培育及规模人工繁殖技术
注水在四大家鱼亲鱼中繁育的作用
加强春季亲鱼培育管理确保繁殖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