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刺激对大学生运动强度及运动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22-12-03 05:53路金豫
运动精品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观心率幸福感

路金豫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现今大学校园里面形成一股“跑步热”,跑步已成为大学生的身体活动的主要项目。不论是为了减肥,还是其他目的都去操场跑两圈,但运动后的幸福感却少有人问津。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主观幸福感也随之降低,而主观幸福感作为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可以评价心理健康状况还能评价心理发展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强调在学校体育中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还要促进心理健康[1]。有研究认为,身体活动或者适当运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运动干预对提高青少年积极情感和认知评价的效果显著,对于降低消极情感的效果不显著[2];在提高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中,运动干预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每周3次,每次30—45分钟的身体活动产生的效果最大[3]。听觉刺激对大学生运动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听觉刺激对大学生运动强度有无影响还有待证明。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法

1.1.1 实验对象

在商丘某大学普系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中随机抽样6个班,总共237名学生,实验过程中有26人退出,完成实验的共有211人(男68,女143人)。

1.1.2 实验方法

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进行12周的运动干预。第一组为对照组,只参与运动。第二组和第三组为干预组,参与运动并音乐干预。第二组是在第6周之后进行一次音乐干预。第三组每周运动三次,每次运动50分钟,学生运动时心率由佩戴Polar GoFit心率监测器跟踪。每次运动包括准备活动5分钟、跑步机30分钟、素质练习10分钟、放松活动5分钟。

1.2 问卷调查法

在干预前进行主观幸福感的心理问卷调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本次施测采用了国内段建华(1996)对GWB的修订版本[4]。修订后量表共18道题,包含6个因子,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心(H)、精力(E)、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S)、忧郁或愉快的心境(SH)、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O)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RT)。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α=0.91,女性为α=0.95,重测信度为0.85。

1.3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9.0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运动后的主观幸福感;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运动强度的效应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干预前学生基本特征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学生的基本特征如下表1。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三个组别,在身高、体重、安静心率以及主观幸福感方面运动干预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运动干预前学生基本特征(M±SD)

2.2 听觉刺激对大学生运动强度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三组(音乐+运动)在高于安静心率指标上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最大心率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二组(一次音乐+运动)与第一组相比运动强度的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第一组与第三组比较发现,两组之间有差异并进行了效应值的计算,得出在最大心率和最大心率(%)比较上两组的效应值分别为0.81和0.84。在高于安静心率、高于安静心率百分比(%)比较上两组的效应值分为0.07和0.15。

表2 有无音乐时大学生运动心率状况

从结果可以分析有音乐的运动组与无音乐和一次音乐的运动组相比,听觉刺激可以有效地影响大学生的运动强度。其中在高于安静心率运动强度的指标上影响效果显著。说明听觉刺激可以对大学生的运动的强度产生影响。在最大心率运动强度的指标上影响效果不突出。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一次音乐+运动刺激的组别,在第6周的运动强度指标是高于其他周次的,说明单次的音乐刺激对大学生的运动强度有影响,但效果不明显,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只有第三组(音乐+运动组)所有大学生的运动强度都达到了剧烈运动的程度,第一组(运动组)86%的学生和第二组(一次音乐+运动组)90%的学生达到了剧烈运动的强度。这项试验研究的目的是测试听觉刺激对提高大学生锻炼的强度功效。发现听音乐进行锻炼对大学生运动的强度确实有一定的影响,这与其他研究者的发现基本一致[5-6]。因此大学生从事高强度运动边听音乐边在跑步机上跑步与没有音乐在跑步机上跑步都有可能达到锻炼的目的,但所达到的运动强度不同。通过听觉刺激大学生可能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并有可能激发他们以中等以上强度进行运动的举动。

2.3 运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组的大学生在运动前后主观幸福感是有显著性差异的(P<0.05),而在不同主观幸福感的因子上有不同的结果,其中对健康的担心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组的大学生在运动前后总的主观幸福感是有显著性差异的(P<0.05),其中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方面、对健康的担心方面、对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其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组的大学生在运动前后总的主观幸福感是有显著性差异的(P<0.05),对精力和生活的满足与兴趣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运动前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整体来说,通过12周的运动干预对大学生整体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是不同的干预方案对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因子之间有着不同的效果。这与其他学者研究发现基本相同[7-8]。主要是因为合理有效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理健康。当然,体育锻炼的整个过程不仅是自身价值体现的一个过程,还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过程。在整个干预过程中热身活动以及放松活动的趣味性,以及身体素质训练的乏味性,都要求大学生对外界物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使身体迅速作出反应,保证动作的完成。因为在每组中包括有不同年级的学生,可能不同年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不同,对整个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单一年级的测试还有待考察。

2.4 听觉干预对大学生运动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与第一组(运动组)相比,第二组(一次音乐+运动)在整个主观幸福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因子上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第一组(运动组)相比,第三组(音乐+运动)在整个主观幸福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主观幸福感的因子上有不同的结果,其中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方面、对健康的担心方面、对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松弛和紧张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精力和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第二组(一次音乐+运动)相比,第三组(音乐+运动)在整个主观幸福感方面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因子上与第一组相比的结果相同。

表4 听觉干预对大学生运动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通过表4可知,经过12周运动,听觉干预对大学生运动后主观幸福的影响有显著性改善(P<0.05)。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究其原因在于听音乐不仅能够愉悦心情,还可以舒缓情绪。在运动的过程中一直听音乐,可能从心理上弥补了身体的疲劳。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具体的机制机理还有待考证。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三组大学生是相互了解的,这也可能会影响第三组学生从心理上放松。虽然看不到彼此的进步或心率,但每个组的学生都有可能影响彼此的努力程度。说明通过音乐刺激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运动的手段。

3 结论

听觉刺激可以有效地改善运动强度,实验证明只要有一定的刺激都有可能达到中等以上的运动强度,无论是一次刺激还是长期刺激。而运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是有趣和刺激的,如果将运动视为一项单调的日常活动,会使大学生很难坚持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强度至大强度的运动,而有效的听觉刺激则是可以进行改善的。通过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听觉刺激对大学生运动后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效果较好,至于是运动的功效还是听觉刺激的影响还有待考证,但整体的效果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其研究结果可作为研究听觉刺激对不同人群的运动强度及运动后主观幸福感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主观心率幸福感
心率多少才健康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离心率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后印象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