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足球运动的风险问题及基本特征的实证研究

2022-12-03 05:53陈仕享陈海鸥
运动精品 2022年4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问卷足球

陈仕享 陈海鸥

(1.湛江农垦实验中学,广东 湛江 524000;2.广东医科大学 体育教学部,广东 湛江 524023)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校园足球越来越被重视。2015年2月27日通过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便明确提出要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学生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方案》中还指出要将高校足球竞赛成绩纳入高校体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在此背景下,高校足球的全面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随着校园足球的开展,由此引发的足球运动风险也不断增多。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可以查询多篇关于高校足球运动损伤纠纷案件的文献,如一起发生在西南民族大学的案件中,当事人认为西南民族大学未对使用者进行明确的安全提示,其疏于管理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直接导致风险增加[1];另一起发生在泰山医学院的案件中,当事人在足球场踢足球时,足球架突然歪倒,将原告右腿砸伤,经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右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高校足球风险问题不断出现,制约着校园足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足球风险问题并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迫在眉睫。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11所高校的520名学生和36名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2.1.1 问卷的设计

参考国际足联医学评估与研究中心所颁布的损伤调研报告中的条文信息,结合广东省高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广东省高校足球运动损伤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包括基本信息、运动情况、运动损伤、运动风险意识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问卷包括基本信息、教师和学校的风险意识、教师和学校的风险管控投入的三个方面内容。

1.2.1.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都分别进行了预发放和正式发放两个环节,预发放对学生发放了50份问卷,对教师发放了10份问卷,在信效度检验后进行正式的发放,其中学生问卷发放536份,回收519份,有效回收率97%,教师问卷发放36份,回收3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表1 11所高校师生问卷发放情况(单位:份)

1.2.1.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检验为重测检验,稳定系数为0.9562,一致性较高。效度采用专家效度检验,由广州体育学院的专家、岭南师范学院和广东医科大学的任课教师和教练对问卷进行效度评分,平均分值为9.1。

1.2.2 专家访谈法

分别走访了广州体育学院等多所高校,与相关专家、任课教师和教练进行面对面访谈。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回收520份学生问卷和36份教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与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东省高校足球运动的风险问题

表2显示,被调查人员中,受过严重损伤的占比为26.53%,其中有两次及以上的占比为11.15%,可以看出在高校足球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问题,造成学生受到伤害。而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众多,风险贯穿足球运动的全过程。

表2 学校足球运动中曾受严重的足球伤害的比例(学生问卷)

2.1.1 足球活动前的风险问题

从学生方面来看,无论是参与足球比赛、足球活动还是足球训练,进行充足的热身和准备运动,是降低运动风险的重要因素。对待事前准备的态度也反映了学生对于校园足球运动参与风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从图1来看,90%以上的学生知道要进行热身运动,活动前的准备运动的认知较强。但其中有25.58%是只做简单准备,7.5%是偶尔进行,表明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时,对于特珠体质或身体不适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的认知程度却一般,84.04%的学生会主动告知组织者,但仍然有15%左右的学生在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时未能尽到告知组织者的义务。

图1 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前的准备运动情况和特珠体质或身体不适特珠体质告知组织者情况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作为高校足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肩负足球活动开展的运动风险规避的主要责任,风险规避主要表现为询问了解参加者的身体情况和规则、注意事项的介绍两个方面,从问卷回收数据来看(图2),组织教师在组织足球活动之前询问每位参加者的健康状况工作不足,仍然有36%以上的组织教师没有做到每场活动开始前询问参加者健康状况,活动前向学生做规则、注意事项的介绍方面,同样存在着36%以上的教师没有认真做好的情况。

图2 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足球活动之前询问参加者的健康和强调比赛规则、注意事项情况

2.1.2 足球活动中的风险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合理使用运动防护品是避免或减低运动损伤风险的关键。从学生在参加足球活动中佩戴运动防护用品的情况来看(图3),仅25%的学生每次参加足球活动中必带运动防护品,有75%的学生没有形成必戴运动防护品的习惯。在足球活动中仅有少部分学生佩戴防护用具,不仅难以起到减低运动损伤风险的作用,还由于佩戴防护用具的学生在护具的帮助下更卖力拼抢从而加大了未佩戴防护用具的学生出现损伤的风险。

图3 学生参加足球活动中运动防护品佩戴和物质补充情况

除了防护用品的合理使用,糖和矿物质等能量的及时补充是比赛或者训练活动的重要环节,体能的补充能有效避免疲劳和身体不适造成的运动损伤,但从问卷回收数据来看(图3),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在足球活动中及时补充能量。这也就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场上的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而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在足球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自我保护与帮助方法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从问卷回收的情况来看(图4),在足球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传授足球活动中的保护与帮助方法达到了100%,将近70%的教师会坚持不断地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方法。

图4 教师在足球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足球活动中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情况

2.1.3 足球活动发生损伤后的风险问题

图5 学生对足球伤害事故后如何紧急处理的总体了解情况

在运动损伤发生后,要充分意识和正确判断损伤程度,及时做出终止参加的决定和初步的运动损伤处理,是避免二次伤害甚至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对于足球伤害事故发生后如何紧急处理的了解情况,学生自评中有50.96%的人认为自己对足球伤害事故后如何紧急处理有充分的了解,39.23%的人认为自己对足球伤害事故后如何紧急处理有一般的理解,将近10%的人不知道足球伤害事故后该如何紧急处理。

肿胀冰敷、创口包扎、肢体固定和心肺复苏是基础的足球伤害事故后紧急处理的四大技能,对这四种常用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非常熟练掌握的学生占比约为24%—34%(图6),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未能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的处理技能,容易导致二次损伤或是延误处理最佳时机,增加运动损伤恢复时间成本甚至是危害生命。

图6 学生对足球伤害事故后如何各项紧急处理的了解情况

而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的掌握主要是来源于课堂中教师的传授。教师作为高校足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本身也肩负着避免运动损伤风险出现或者是加剧的主要责任,因此教师自身也需要对这四项基本的运动损伤处理方式熟练掌握。但从图7来看,除了肿胀冰敷方法教师非常熟练的比例达到52.78%以外,心肺复苏、创口包扎和肢体固定方法的熟练掌握程度均不超过31%,甚至有10%的教师对于心肺复苏方法的掌握处于不太熟练和很不熟练的阶段。

图7 教师对足球伤害事故后如何进行各项紧急处理的了解情况

足球运动由于其对抗性的存在,风险性是难以完全消除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尽可能地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为学生购买保险是风险转移的主要手段,从图8来看,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比赛的相关保险购买率达到了88%以上,由此可见在正规的有组织的高校足球活动中,被调查的若干高校已经相对充分地进行了风险转移的保障工作。但是由学生自发开展的运动,还是缺少相应的风险保护和转移措施。

图8 学生参加校园足球活动、比赛,是否购买相关保险

2.2 广东省高校足球运动风险的基本特征

基于上述问卷回收的数据分析,结合对学生和教师的实地访谈,总结出广东省高校足球运动风险的基本特征。

2.2.1 引发风险因素的多样性

通过表3的数据可知,引发风险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运动是引发广东省高校足球运动风险风险的最大因素,占比高达77.78%。作为对抗类项目,足球运动本身需要进行积极拼抢,加上快速的攻防转换节奏,运动员之间的体格不同或运动习惯不同,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在这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场地原因在风险因素中排第二,由于高校的足球场地普遍为露天场地,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加上场地的维护工作不充分和使用频率过大,易出现部分损坏的迹象,学生在受损的场地进行足球运动存在更大的风险。外来飞球在风险因素中占据了33.33%的比例,这也反映了在广东高校足球比赛活动中场地的使用不合理。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的行为、自然天气等原因都是引发风险的因素。

表3 引发风险的因素统计表

2.2.2 运动事故发生时间的集中性

表4 不同运动阶段发生运动事故情况统计

一场正式的高校足球活动大体可以划分为活动或比赛前半段、活动或比赛中后段、活动或比赛后半段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个阶段发生运动事故的比例分析可以看出,运动损伤基本发生于活动或比赛的后半段,比例高达90%。这与足球运动的时长有关。广东省高校足球活动一般为8人制和11人制比赛,比赛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上,比赛的前半段,场上的运动员有充足的体力,对于风险的感知和反应能力较强,出现损伤的情况相对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体力和反应能力都在持续下降,身体疲劳加上心理紧张,容易出现行为与意识不匹配的情况,导致自己受伤或者是对手、队友受伤,因此活动或比赛的后半段是损伤的集中高发时间。

2.2.3 运动受损部位的规律性

从表5来看,在36个案例当中,下肢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的损伤高达91.67%,下肢受损比例如此高与足球运动的特征紧密相关。足球运动对下肢能力的要求较高,在进行控球、抢球以及射门等行为时,都需要频繁使用到下肢,这也就导致下肢要面对的冲击对抗会比其他的身体部位要高,面临的风险也更大。热身不到位、用力不当、过度劳累、缺少保护器具都会引发身体受损,而在运动损伤出现后,学生和老师的不重视以及处理急救方法不当等问题都会加剧受损的严重性。

表5 运动受损部位统计

2.2.4 引发运动风险主体的固定性

通过对各种足球运动风险进行分析,可发现导致运动风险的因素始终与学生和教师两个参与主体具有密切相关的关系,学生和教师风险意识、风险减低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导致运动风险产生和加剧的可能性。

2.2.4.1 学生因素

学生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3]。学生内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对足球运动和自身身体素质的认识与判断不准确。图1数据表明,有35%的学生对准备运动的重视程度不足,15%的学生不会主动告知组织者自身不适情况。这部分学生过于大意,不仅容易导致自己受伤还会给对手和队友造成一定的损伤风险。学生外在因素即在运动损伤后同伴或者组织者对损伤的处理。有将近10%的学生不知道足球伤害事故后该如何紧急处理。对肿胀冰敷、创口包扎、肢体固定和心肺复苏等基础的足球伤害事故后紧急处理技能非常熟练掌握的学生占比仅为24%—34%,说明大部分的运动损伤发生后,同伴无法给予科学有效的处理。

2.2.4.2 教师因素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对于足球运动风险负有直接的责任与义务。教师应该在运动前对参加者的身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及时告知并严格监督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活动。但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基本未能尽到上述责任。除此以外,课堂中教师的传授是学生掌握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主要来源,从教师本人对于四项基本处理方法的了解掌握程度来看,教师自身尚未能熟练地掌握基本处理方法,因而也不足以开展学生的足球运动损伤基本处理方法的教学工作,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足球运动损伤的识别、防范、规避等工作也难以开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广东省高校足球运动风险存在于足球运动的全过程,包括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及安全防范与预警不足导致的风险问题;运动中的保护措施及能量及时补充等工作不足导致的风险问题;活动出现损伤后的应对与缓解措施不足导致的风险问题。广东省高校足球运动风险存在引发风险因素多样性、风险发生时间集中性、运动损伤部位规律性和引发运动风险主体固定性等特征。基于上述问题及特征,笔者认为应从学校管理、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风险转移四个方面对足球运动风险进行防控与规避。

3.2 建议

3.2.1 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方面,应保证规范性和科学性。首先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不同高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订总体的校园足球风险管理办法,指导校园足球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消除引发足球运动风险的客观因素。如制定明确的场地和器具检修、维护制度,定期开展排查工作,以保证学生能够在相对安全的运动环境中开展足球运动。同时也要引入必要的身体基本运动素质评估机制,让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到学生的身体条件,从而提前对风险进行预警与规避。在风险告知方面,学校要创新风险告知方式。除了日常的口头和书面告知,也要尝试创新运用新媒体、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进行风险告知与普及。

3.2.2 教师行为

教师作为大部分足球运动的组织者和间接参与者,是能否规避足球运动风险的直接决定者。首先教师自身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包括相应的足球理论知识、应急救援知识与经验。大部分学生对于足球的理解是来源于教师的讲授。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充足,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足球技术。正确的足球运动行为能够消除大部分的运动风险。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让教师在足球运动风险发生时甚至发生前就能做出判断,并迅速做出应对措施,从而将风险减到最低。有了知识和经验的储备,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将警惕性贯穿足球运动的始终。在日常的足球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风险教育,定期展开风险演练、应急救援等实操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种风险的危害性及掌握应对方式。而在组织足球活动时,教师要及时识别和规避风险,在面对特殊天气,如下雨、暴晒等,要及时终止活动,避免学生因为雨水打滑、过热中暑而出现损伤。

3.2.3 学生行为

学生作为校园足球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需要加强自身对于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哪怕学校和教师层面做了再多的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如果学生自身不配合不重视,也是无济于事。学生平时要加强自身对于足球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的认识,掌握相应的应急救援技能。在进行足球运动前,要对自身的身体条件有正确且充分的认识,清楚自己的能力与界限,在运动的过程中量力而行,及时规避风险。另外,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要时刻注意自身情况,及时补充能量,以保证始终能以最佳状态进行足球运动和应对风险。出现损伤时,要及时处理或求助他人,避免造成损伤加剧。

3.2.4 风险转移

运动风险在足球运动开展中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即使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都做足风险防控,还是会有未知的风险可能发生。这时,就需要有足够的风险转移手段作为兜底的存在。除了在比赛前要为参与的学生购买相应的保险之外,针对学生自发组织的足球活动,也要有相应的保障。要拓展保险种类,开发专项保险[4]。如针对学生容易受伤的下肢部位投保,提高保险赔率等,从而减低风险出现后的损失与危害。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问卷足球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