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布病防控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

2022-12-04 06:08邹李慧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布病牛羊规模化

邹李慧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王村口镇人民政府,浙江丽水 323311)

牛羊布病是指代由布鲁氏菌所引发的常见病害。在规模化牛羊养殖过程中,一旦牛羊感染布病病毒,它们的生殖系统会被严重破坏,病变速度较快且发病率极高,具有强传染性,属于典型的人畜共患疾病。为将牛羊布病所产生影响降到最低水平,还需要对牛羊布病的致病发生机理、防治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全面探究[1]。

1 牛羊布病概述

1.1 基本病原

牛羊布病的病源致病菌为布鲁氏菌,而布鲁氏菌本身类型众多,其中包括猪类、犬类、羊类(绵羊类)、沙林鼠类等诸多布鲁氏菌种。牛羊类布鲁氏菌是牛羊布病产生的主要病菌类型,对牛羊机体所带来的破坏性威胁也相对最大的。当然,不同生物种类中生物型毒力的影响差异也有所不同,致病力不同。

1.2 传播机制

牛羊布病的基本传播机制主要是黏膜接触传染,但是像皮肤接触、呼吸、消化系统传染途径也比较常见。因此说牛羊布病的基本传播机制是相当丰富的,所以该疾病对牛羊所造成的威胁也最大[2]。

1.3 发病症状

牛羊布病的基本发病症状主要为临床表象上的流产症状。在患病牛羊流产前,母体牛羊本身会出现食量严重减少症状,其精神萎靡不振,且在阴道部位也会不断流出淡黄色粘性液体。而对于公牛羊来说,其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睾丸病变,患病期间食欲严重不振,且容易消瘦,行走愈发困难,直接丧失配种能力。但无论是公母患病牛羊都会患上乳腺炎、关节炎等等常见症状[3]。

2 防控的现存问题

2.1 检验制度不够完善

在针对规模化牛羊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牛羊布病问题,需要结合防治策略展开分析,了解其在检验制度中所存在的完善性缺乏问题。客观讲,目前国内诸多地区在规模化养殖牛羊过程中并不重视牛羊养殖检疫工作,在检疫工作制度上不够完善,特别是对于牛羊的流通性管理缺乏系统性,这就容易导致牛羊患上布病,甚至患病牛羊也会出现在交易市场流通环节中,大大增加疾病传播率,同时对消费者造成极大威胁影响。当然,要确保检疫部门结合多重内容分析牛羊养殖过程,结合定期检验制度管理过程分析相关检验制度完善性内容,且暗示有效的免疫接种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牛羊布病的发病概率[4]。

2.2 患病体隔离、扑杀工作实施不及时

就牛羊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的布病检测工作明显存在患病体隔离、扑杀工作实施不及时问题,在检测环节中如果发现检测对象结果呈现阳性,其对于患病牛羊的隔离与捕杀并不及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养殖户牛羊养殖条件深受限制,且养殖成本过高。具体来讲,部分养殖户在发现患病牛羊后无法第一时间捕杀,导致布病疾病快速传播,扩大布病传染范围,同时影响人以及动物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地方以及养殖户经济损失。

2.3 政府监测工作重视度严重不足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如果地区牛羊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发现牛羊布病情况,就必须及时进行扑杀,为此养殖户方面需要予以极大重视,而政府方面也要给予养殖户一定的资金补贴,其补贴金额应该达到损失的30%以上。不过考虑到某些地区地方财政问题,资金补贴较难及时发放到养殖户手中,而养殖户也不愿意主动扑杀患病牛羊。如此就导致出现了严重的拖延甚至是隐瞒患病牛羊数量问题,导致经济损失水平大幅度提升。上述问题就说明了政府监测工作重视度严重不足,造成了牛羊布病的大范围传播,甚至传染给养殖户以及消费者导致问题严重化[5]。

3 防控措施

3.1 提高牛羊养殖过程检疫水平

要强化牛羊在养殖过程中的整体检疫水平,保证养殖户做到对新进牛羊的相关建议处理工作,如此对于确保地方规模化牛羊养殖非常有利,始终保证牛羊健康。具体来讲,还要考虑认真做好圈舍清洁和消毒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牛羊布病发病率。例如在牛羊引种过程中,养殖户需做好相应防疫、消毒工作,有效降低布病发生几率。由于布鲁氏菌病毒在母牛羊群体内循环且整体传播范围相对偏广泛,所以在针对某些已经患病或者疑似患病的牛羊必须采取全面扑杀管理方式,确保在较短一段时间内就能提高牛羊群体整体免疫力,减少其中所存在的集体排毒效应情况。一般来说需要结合牛羊群患病情况展开每周一次的免疫扑杀,同时做好封群工作,确保免疫前后20%的牛羊群体都能实现全面保健,如此对于免疫效果的有效提升是非常有利的。就整体建设而言,还需要确保牛羊规模化养殖体系结合布病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做好免疫防范工作,同时结合抗体变化顾虑深度分析研究防疫过程中的牛羊布病疫苗使用情况。即配合实际状况分析不同牛羊规模化养殖场中的布病防范工作。要多从保健、饲养、生物安全、引种等等多个角度思考防范,提高相关预警管理机制,切实切断一切导致牛羊布病感染的、广泛存在的传播途径[6]。

3.2 强化牛羊养殖免疫工作

要强化牛羊养殖免疫工作,充分认识到免疫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它需要做到合理有效展开免疫工作,保证牛羊群体远离布病。具体来讲就是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牛羊进行免疫疫苗接种,并做好接种后观察工作,确保牛羊产生抗体。与此同时,也要做好相关免疫接种记录,建立档案卡,确保牛羊布病接种和防疫工作顺利推进。在强化牛羊养殖免疫工作进程中,也要确保牛羊养殖工作建立相关技术体系,例如针对牛羊布病建立免疫的牛羊群生产阶段,必须分析其固有的SP 值,结合这一SP 值来判断牛羊布病发生状况,同时基于活动方位内容做到对牛羊布病发病状况的有效检测过程,避免无故传播情况出现。简言之,要基于创新科学技术手段强化牛羊养殖免疫工作水平,丰富相关技术应用机制,为牛羊养殖免疫工作创造更多有利空间与条件。

3.3 及时扑杀患病牛羊

只有第一时间扑杀患病牛羊才能避免布鲁斯病菌大范围传播导致更多牛羊患病。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若发现牛羊患病,养殖户必须及时上报并做好扑杀工作,交由相关部门对患病牛羊进行扑杀,然后做好相应患病牛羊尸体掩埋工作。当然,政府方面应该参考国家相关规定标准为养殖户给予一定经济补偿[7]。

4 案例分析

4.1 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的布病病情诊断基本概述

2021年夏,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存栏200 只山羊和200 只牛集体出现严重布病复杂病症,在结合牛羊布病的临床情况分析其患病牛羊粪便不但成团,且附带大量粘液,患病牛羊的咳嗽中还伴有大量铁锈色鼻液。在大约经过1 个月以后,养殖场中牛羊的死亡率攀升到25%。其中患病死亡牛羊中存在明显的腹腔内积水症状,肝脏也发生了变性变化而破裂。因此实验室检验诊断结果证实为牛羊布病。

4.2 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的布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4.2.1 检疫制度不够完善

在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中就缺乏相对完善的检疫制度。就这一点来讲,养殖场中的牛羊患病情况是相当严重的,必须分析其布病大规模传播情况,结合传染概率升高这一现实展开分析,确保养殖户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做好定期免疫接种工作,避免布病发病率持续升高。这些都说明了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中检疫制度不够完善。

4.2.2 患病牛羊隔离扑杀不够及时

在对牛羊布病进行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中的隔离与扑杀工作无法实施到位。当发现检测结果呈现阳性时,这说明了牛羊已经患病,且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存在圈舍环境不合格、无法及时发现患病牛羊并进行合理的情况。相比之下,考虑到牛羊的养殖成本与经济效益相对偏高,因此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中对于布病养殖的相应传播途径、速度等等进行分析,确保患病牛羊的隔离与扑杀工作全面实施到位。就牛羊布病而言,其传染性极强可能会影响到其它动物健康安全情况,因此必须结合牛羊规模化养殖分析养殖场经济损失状况,做到针对性预防。

4.2.3 牛羊布病监测工作重视度不足

在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中,针对某些牛羊群体的布病防控监控工作重视度严重不足,在落实工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考虑到当地政府在财政方面补贴相对也并不足够,所以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在面对牛羊布病发病情况时可能存在监测工作不够重视、扑杀过程不够到位等等情况。而为减少经济损失,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也存在布病病情隐瞒情况,继续饲养或直接在市场上进行贩卖。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没有重视布鲁氏杆菌病作为一级防控疾病、人兽共患病的基本属性,在分析患病牛羊病毒蔓延与传播范围更进一步扩大,甚至导致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布病控制工作完全失控。

4.2.4 牛羊布病的防治意识严重缺乏

在牛羊布病的防治意识方面,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是严重匮乏的,养殖人员对于布病疾病的整体防治意识相对偏低,而为了节约养殖成本,还存在布病未能建立疾病鉴别机制,这对于牛羊布病的防治工作而言十分不利。再者就是养殖人员对于布病疾病症状的鉴别也缺乏一定专业知识,无法有效鉴别疾病的诸多种,进而导致传播范围也不断增大。

4.2.5 外部引入检疫机制明显不足

最后,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中在外部的检疫机制明显不足,为了保证养殖成本有效控制,某养殖场主动选择购买了某些已经达到一定生长阶段的牛羊直接继续饲养,未能确保检疫机制有效构建,进而引发牛羊规模化养殖场颇为巨大的经济损失问题出现。

4.3 某牛羊规模化养殖场的布病防治策略

4.3.1 持续性强化检疫力度

牛羊规模化养殖场中主要针对牛羊养殖过程进行严格建议,保证牛羊不携带任何致病源。因此必须做到有效规避运输人员接触到牛羊,避免养殖场内存在致病源。

4.3.2 持续强化免疫工作

某养殖场针对牛羊布病防疫工作中采用 A19型弱毒活疫苗,每头成年牛接种5 头份;在羊布病防疫时采用 M5 型弱毒活疫苗,每只成年羊接种1头份;对于犊牛及羔羊的疫苗接种时,需要间隔一个月进行二次免疫。在疫苗接种的前后3 d,一定要避免使用抗生素,在疫苗接种期间,要减少圈舍消毒剂的使用,从而有效的控制其他药物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对于患病牛羊应暂时延缓疫苗的接种,当疾病痊愈之后再进行免疫接种,进而保证疫苗接种的有效性,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

4.3.3 合理引种规划

必须做到牛羊布病科学合理有效引种,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做好相关规划工作,确保牛羊来源绝对安全,如此才能杜绝牛羊布病规模化感染发生。为此,某养殖场需要做到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发展,配合科学的养殖场选种工作展开牛羊规模化养殖工作。在这一过程必须保证引种质量的全方位有效提高。一般情况下,牛羊布病的高发季节为每年夏季,进入秋季后病情则逐渐有所缓解,因此在如此情况下应该结合科学手段有效规避布鲁氏杆菌的携带情况,确保圈舍内所有牛羊群体都能在春季或秋季完成引种过程,提高圈舍内牛羊群体健康存活率。

5 结语

牛羊布病目前在国内规模化牛羊养殖场中相当常见,属于普遍的牲畜多发疾病,严重时对养殖户的牛羊养殖积极性是极大打击,为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养殖户需加强相关防控,优化养殖模式,降低疾病发生率,有效提升牛羊规模化养殖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布病牛羊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多层立体规模化猪场建设现状及发展浅析
贵州省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与分析
高生猪“保险+期货”规模化项目 山西完成首单理赔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草原的牛羊
你若懂我
牛羊市场近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