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肺化痰方联合常规治疗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12-04 01:03徐晓晶赵婷婷高英英
中成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证候支气管常规

徐晓晶, 钱 璞, 赵婷婷, 沈 科, 高英英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江苏 常州 213011)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以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咯血、呼吸困难,乃至引发呼吸功能障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目前西医治疗以抗感染、祛痰、止血为主,但疗程长,疗效有限,而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耐药,不良反应多[2]。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医在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中呈现独特优势[3],具有整体性、多组分、多靶点等特点,在祛邪的同时兼顾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情康复。

中医将支气管扩张症归属于“咳嗽”“肺络张”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急性期以热毒、痰浊、瘀血为主,给予清肺化痰、清热活血方多可奏效[4]。本研究考察泻肺化痰方联合常规治疗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于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呼吸内科的80例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3.16±5.59)岁;急性加重时间5~11 d,平均急性加重时间(5.92±1.03)d;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85±1.87)年,而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2.84±5.02)岁;急性加重时间5~9 d,平均急性加重时间(6.04±1.15)d;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72±2.14)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912-003)。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 支气管扩张症参照第8版《内科学》[5],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反复性咳嗽、咳脓性痰、咯血,有肺部感染病史,存在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特征;急性加重期参照Kim等[6]报道,包括①咳嗽加重;②痰量或痰色改变;③呼吸困难加重;④喘息加重;⑤发热;⑥全身不适,活动量下降;⑦肺功能下降;⑧肺听诊有罗音;⑨胸部CT显示肺部病灶变大,上述9项满足4项即可确诊。

1.2.2 中医(痰热蕴肺证) 参照《中医内科学》[7]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主证①咳嗽;②咳脓痰,味腥臭,痰中带血或咯血;③胸闷气急,次证①发热;②口干口渴;③神疲乏力,舌质红或紫黯,苔黄腻,脉滑数,符合主证+至少2项次证,结合舌脉象即可确诊。

1.3 纳入、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1.2”项下诊断标准;②年龄18~75岁;③患者了解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②每天咯血量>300 mL;③合并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脓肿、先天性肺囊肿;④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⑤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⑦对研究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⑧临床资料不全。

1.4 治疗手段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体位痰液引流、拍背,以及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91204,0.4 g)静脉滴注,每次0.4 g,每天1次;氨溴索(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91023,30 mg)口服,每次30 m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泻肺化痰方,组方药材黄芩、桑白皮、鱼腥草、浙贝母各15 g,瓜蒌皮、杏仁、蒲公英、苏子、莱菔子、陈皮各10 g,炙紫菀、款冬花各20 g,甘草5 g,剂型为免煎颗粒剂(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冲服1剂,每天2次。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1.5 指标检测 ①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主证咳嗽、咳痰、胸闷气急,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为0、2、4、6分;次证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为0、1、2、3分;(2)血气分析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3)炎症因子,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关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4)免疫功能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70%;(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30%但<70%;(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中医证候评分降低<30%或升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40)

2.2 中医证候评分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2.3 血气分析指标 治疗后,2组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3。

2.4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后,2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3 2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表4 2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5 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细胞比例升高,CD8+细胞比例降低(P<0.05),并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5。

表5 2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6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2例消化道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皮疹、1例消化道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vs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反复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结构破坏进而引发的支气管持久扩张与通气异常[10],随着病情进展,在多种炎性细胞浸润下可使气道逐渐扭曲,管壁变厚,急性加重期可加重气道阻塞,若不积极治疗甚至会引起呼吸衰竭乃至死亡[11]。目前,常用的支气管扩张症治疗药物是抗生素、化痰药等,但单用西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长期治疗易引起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12-13],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

中医将支气管扩张症归属于“肺络张”“咳嗽”“血证”“肺痈”等范畴,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虚者为肺气本虚,多伴脾肾亏虚,实者多为痰浊、热毒、瘀血,发病急性期以标实为主,主要病理因素为痰,病位在肺,痰热蕴肺证是主要证型,表现为咳嗽、咳脓痰、胸闷气急、口渴便干、神疲乏力等。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泻肺化痰方,旨在清泻肺热,祛痰止咳,方中黄芩苦寒,具有清泻肺热、燥湿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瓜蒌皮能清上焦之火,促痰气下降,利气宽胸散结;桑白皮泻肺平喘;鱼腥草利尿清热解毒,可引上焦之肺热下行;浙贝母化痰止咳,润肺散结;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润肠通便;莱菔子降气化痰;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杏仁味苦降泄,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炙紫菀润肺止咳;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全方清热而不伤阴,而且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热郁结难解者可引热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肺热、降气平喘、止咳化痰之功效。

本研究发现,泻肺化痰方联合常规治疗能有效减轻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单用常规治疗,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效果更优;血清CRP、IL-6、TNF-α水平更低,可更好地缓解炎症反应;血气分析指标更优,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氧合状态,降低CO2潴留,促进肺通气换气功能的改善。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也是易发气道感染的重要因素[14-15],CD3、CD4、CD8分子是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淋巴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具有抵抗病毒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本研究发现,泻肺化痰方联合常规治疗后CD3+、CD4+、CD4+/CD8+细胞比例升高,CD8+细胞比例降低,而单用常规治疗无明显变化,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作用。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表明泻肺化痰方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泻肺化痰方联合常规治疗能有效缓解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证候支气管常规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常规之外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