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参本草再考证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2022-12-04 01:03王皓南詹志来刘大会黄必胜黄璐琦杜鸿志
中成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草图本草药材

王皓南, 詹志来, 刘大会, 黄必胜, 黄璐琦*, 杜鸿志,*

(1.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65;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700)

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bistortaL.的干燥根茎,味苦、涩,归肺、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等功效[1]。拳参又有紫参、蚤休和牡蒙等十余种别称。从古至今,存在不同地区将同属不同种植物根茎作为拳参应用的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体健康。课题组在市场调查中也发现,目前市场流通的拳参药材基原混乱,混伪严重。目前,虽已有学者对拳参进行考证后建议为避免误用去除紫参、蚤休(草河车)等作为拳参的别名[2-3],然而杜丽丽等[2]对拳参的基原考证仅追溯到宋代《本草图经》,对宋代《本草图经》以前的相关记载仅作陈述,并未明确观点;布日额[3]认为拳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所谓的拳参皆为PolygonumbistortaL.,并且均未对拳参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进行系统性考证,故本文拟通过本草考证予以明确。此外,拳参临床应用广泛,有广阔的研发前景,但临床应用尚未见系统报道。因此,课题组在承担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项目中,通过查阅本草古籍对拳参进行本草考证,同时对其临床应用追踪溯源、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地研究和应用拳参提供参考。

1 本草考证

1.1 名称考证 拳参有紫参、蚤休、牡蒙等十余种别称。拳参的维吾尔名是安吉巴尔,别名安各巴尔[4]。蒙古名为莫合日,蒙药别名为嘎都尔、利嘎都尔、乌赫日-莫格日[3]。课题组在产地调研发现,各地对拳参存在叫法不一,山东等地称为虾子参,四川地方称为猴儿七。实际上,拳参可能以“紫参”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5]。《名医别录》[6]中记载:“紫参,……一名众戎,一名童肠,一名马行”。古代“紫参”又名牧蒙,而蚤休(重楼)同属的另一种植物“王孙”亦称牧蒙,两者极易混淆。此外,王孙与重楼(蚤休)极为相近,而拳参又混称“蚤休”等名,也有可能获得“紫参”的名称。《吴普本草》[7]云:“牡蒙,一名紫参,一名众戎,一名音腹,一名伏菟,一名重伤。”《新修本草》[8]亦以“紫参”记载。直至北宋时期,《本草图经》[9]中首次以“拳参”为正名。此后,宋、明时期的《证类本草》[10]《本草品汇精要》[11]和《本草纲目》[12]皆以“拳参”正名记载。然而,清代时期的本草中,均未见“拳参”名称的记载,但是根据清朝部分本草对“紫参”的描述,推断也可能是蓼科拳参药材。此后,直至民国时期,《中国药学大辞典》[13]中才重现“拳参”。由此可知,拳参在本草中记载的名称繁多,容易导致基原混乱。

1.2 基原考证 汉至唐朝时期,拳参相关记载简略,基原难以准确判断。我国最早的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5]中记载:“紫参,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一名牡蒙,生河西山谷。”汉魏时期《名医别录》[6]记载:“紫参,微寒,无毒,疗肠胃大热,唾血,……一名马行,三月采根,火炙使紫红色。生河西及宛朐山谷。”随后,魏晋时期《吴普本草》[7]云:“牡蒙,一名紫参……生河西山谷,或宛句商山。圆聚生,根黄赤有文,皮黑中紫,五月华紫赤,实黑,大如豆。三月采根。”从功效、产地和简略的形态描述上判断,这些历史时期记载的“紫参”应为同种药材,但由于描述过于简单,其基原未知。

由表1可知,唐代《新修本草》[8]的描述摘录了《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名医别录》关于“紫参”的诸多描述。因此,《新修本草》亦认为唐朝及以前本草记载的“紫参”可能是同一种药材。此外,《新修本草》还记载其“……叶似羊蹄,紫花青穗皮紫黑,肉红白,肉浅皮深,所在有之”。该书所记与《中国植物志》[14]中“拳参”的描述相似。由此推断,唐代及以前的“紫参”可能为蓼科拳参PolygonumbistortaL.。

表1 拳参的本草历代记载

宋朝时期,拳参基原逐渐可明确为蓼科拳参。《开宝本草》[15]仍只记载了“紫参”,其描述摘录参考《新修本草》。而“拳参”一名最早出现在同期的《本草图经》[9]外草类,曰:“拳参生淄州田野,其叶似羊蹄,根似海虾,黑色,五月采,捣末用之淋渫肿气。”其植物形态描述和功效,与《新修本草》中的记载一致,推断《本草图经》应该亦认为“拳参”正是《新修本草》中记载的“紫参”。同时,《本草图经》有关于“拳参”最早的绘图(图1A)。虽描绘简单,但和《中国植物志》对“拳参”的描述相似。同一历史时期的《证类本草》对拳参的描述、附图均引自《本草图经》。经过课题组实地调研,山东中部地区即为古时“淄州”,正是拳参重要的产地。所以,推断《开宝本草》中记载的“紫参”,《本草图经》《证类本草》中记载的“拳参”为蓼科拳参PolygonumbistortaL.。

同时,《本草图经》对“紫参”也有描述,其“苗长一二尺;根淡紫色如地黄状;茎青而细,叶亦青,似槐叶,亦有似羊蹄者;五月开花,白色似葱花,亦有红紫而似水荭者;根皮紫黑色,肉红白色,肉浅而皮深”。其描述的部分特征和《中国植物志》对“拳参”的描述接近,产地相符,但是根据其附图各地“紫参”差异巨大,其中“晋州紫参”和当今蓼科拳参接近。

明朝时期,拳参的基原较为明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2]中记载:“拳参生淄州田野,叶如羊蹄,根似海虾,黑色,土人五月采之。”可见,《本草纲目》对其描述完全摘录自《本草图经》,并未增加任何内容。而《本草品汇精要》对拳参记载内容也主要参考引用《本草图经》。虽然它们文字描述简单,但根据它们的附图(图1B~1C),发现与《中国植物志》对“拳参”的描述相似。结合前面推断出的《本草图经》中“拳参”基原,可以认为《本草纲目》和《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的“拳参”为蓼科拳参PolygonumbistortaL.。

同时,《本草纲目》对“紫参”也有详细描述。虽然在“集解”和“主治”栏目的描述摘录自《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新修本草》等本草中“紫参”(可能即为当今拳参)的描述,但李时珍在“释名”中对“紫参”描述为“……按钱起诗集云:紫参,幽芳也。五葩连萼,状如飞禽羽状举。故俗名五鸟花”。而且其“紫参”的附图与《中国植物志》对“拳参”的描述明显不一致。显然,《本草纲目》中“紫参”不是蓼科拳参,经过陈重明等[16]考证,其“紫参”应为唇形科的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

清朝时期未见“拳参”记载,可能混为“紫参”,民国时期重现拳参。清代本草著作如《本草乘雅半偈》[17]《植物名实图考》《本草崇原集说》[18]《本草易读》[19]等,均未见“拳参”名称的记载,但《本草乘雅半偈》《本草易读》《本草崇原集说》等本草主要引自《本草图经》中“紫参”的描述,其形态特征确认符合蓼科蓼属特征,结合其产地和功效描述,推断也可能为蓼科拳参,但无法进一步核实。可见,这一时期本草记载的“紫参”特征和产地均与当今拳参较为类似,说明当时的拳参药材可能以“紫参”之名流通和应用。民国时期的《本草正义》也只记载了“紫参”,直到《中国药学大辞典》[13]重现拳参,其记载“拳参为多年生草本。茎高二尺……其地下茎部谓之拳参。色黑褐者。……副根如髯髭。或留瘢痕。上面凹陷有沟一条。随叶痕而生横沟。一端弯曲。状如海瑕。味有收敛性”。但是原文还称“拳参,草本,属蓼科为金线重楼之地下茎”,而《中国植物志》显示金线重楼明显不符合《中国药学大辞典》描述的形态特征,故课题组认为原文这句话表达有误。因此,根据形态描述和附图(图1D)与《中国植物志》(图1E)完全一致,可以断定为蓼科拳参PolygonumbistortaL.。

综上所述,拳参可能以“紫参”别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收载的“紫参”可能实为蓼科拳参。它以“拳参”正名始载于《本草图经》。自《本草图经》之后,拳参和紫参作为两种不同药材被本草收载,应不再混淆。但清朝期间,未见“拳参”有关记载,推断可能拳参在当时为冷背药材或仍以“紫参”之名应用。而后,民国时期于《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又重现“拳参”。总之,课题组尽可能准确地进行了拳参基原考证,统一了之前各学者对拳参基原考证的不同见解,以期为拳参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图1 本草书籍附图

1.3 道地性考证 考证历代本草可知,拳参古代主要产区为陕西、山东等地。《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拳参“生河西山谷”,即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开宝本草》记载拳参“……是出于蒲州也”,其中“蒲州”位于今之陕西省,符合现今《中华本草》[20]记载拳参主产于华北、西北一带。历代本草古籍中出现拳参产地多为“冤句”“淄州”即山东菏泽、山东淄博,符合《中华本草》所述。课题组在山东产地调研发现,山东日照市等目前为拳参主产地,故推崇山东为拳参的重要道地产地。拳参药材道地产地变迁见表2。

1.4 采收加工考证 历代本草记载拳参以根入药,即“采根”。采收时间在宋代《开宝本草》前为“三月采根”,《本草图经》之后为“五月采”,前后略有不同。历代本草出现的炮制方法有“火炙”即用火烘烤,颜色呈紫红色后方可使用;“捣末”“为末”即将拳参研成粉末状后服用,可消肿气;现多采用鲜用或切片后晒干使用。拳参药材历代采收加工方式见表3。

表2 拳参药材道地产地变迁

表3 拳参药材历代采收加工方式

2 临床应用

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拳参可用于治疗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血热吐衄、蛇虫咬伤等[1],现代亦用于恶性肿瘤,配半枝莲、夏枯草同用。目前,市场上流通含有拳参的中成药处方有55种,与253种药材配伍使用。拳参多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其中与甘草、红花等9种药材配伍使用较多,见图2。拳参临床用药以呼吸系统用药居多,其次为消化道及代谢,还可用于止血、清解蛇毒等,见图3。结合拳参的现代用药情况,可将拳参的临床应用分为5种,见表4。

图2 拳参配伍应用主要药材情况

图3 含拳参的中成药处方临床用药情况

2.1 清热解毒 拳参可治肺热咳嗽、风热感冒等,故拳参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北沙参四味汤[21]出自《医法海鉴》,处方由拳参同北沙参、甘草、紫草茸组成,可治肺热刺痛、咳嗽痰多。市场上流通的含有拳参成分的中成药制剂多以治疗人体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比如胆荚片[22]可清热化痰,平喘止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华本草》[23]提到拳参可治肺结核、咳血,“取拳参3~4 g水煎,用适量方糖或葡萄汁同服”。拳参配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可治疗扁桃体炎、咳嗽等,例如感冒退热口服液[24]便是由拳参协同大青叶、板蓝根、连翘等组成的处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2.2 凉血止血 《本草图经》云:“拳参,疗肠胃大热,唾血,衄血,肠中聚血。”拳参味苦性凉,入肝经又能凉血止血。本品可单用煎服或配甘草、阿胶、乌梅等同用;治外伤出血,研末外敷即可[25]。《中华本草》[23]记载:“拳参,可止外伤出血,防腐生肌。取拳参适量,研成细粉,过罗,取适量外用于局部。”以拳参、檀香制成的血宁安吉杷尔糖浆[26]可用于各种失血;以拳参为主要成分的止血片[27]清热凉血,可用于因血热引起的月经过多,鼻衄咯血等;复方拳参片[28]亦有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的功能,可治疗胃热所致的胃脘疼痛、便血等,但胃酸偏低者忌服。

表4 拳参的主要临床应用

2.3 消痈散结 拳参消痈散结,故可用于治疗痈肿瘰疬、毒蛇咬伤等症,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或煎汤外洗、磨汁搽,并与金银花、赤芍、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煎汤内服[25]。目前市售治各种蛇虫咬伤用药,如蛇伤解毒片、蛇伤散[29]等,是拳参与半边莲、杨梅树皮、杜瓜等药材配伍,散瘀消肿,通关解毒。拳参的中枢抑制作用突出,有镇痛等作用[30]。通过临床观察,取拳参根茎于牙痛位置咬住,止痛效果明显,其对龋齿性牙痛效果尤为突出[31]。

2.4 止泻治痢 《本草求真》[32]记载:“仲景治下痢腹痛,用紫参汤以除。”研究人员认为紫参便为今之拳参,有赤痢热泻功效,可维护人体消化道及代谢功能。临床研究发现,用拳参治疗肠炎均有一定疗效;婴幼儿秋冬季腹泻辅助应用拳参效果较好,且疗程缩短、服用方便[33]。痢疾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拳参片”[34]可清热解毒,用于湿热痢疾。其他起止泻作用的制剂还有速效止泻胶囊[35]、痢泻灵片[36],可清热利湿、收敛止泻。

2.5 镇惊息风 拳参苦凉入肝,镇惊息风,故可用于热病高热神昏、惊痛抽搐,常与钩藤、全蝎、地龙、僵蚕、牛黄、蝉蜕等药同用。《新编常用中药手册》中提到拳参可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单味冷开水磨汁服,或配大青叶、知母、钩藤等同用[20]。

3 结语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几千年来对民族繁衍和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药高效的法制化进程,彰显出我国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心与实力。拳参作为传统中药之一,被用于多种疾病治疗[37]。但历代本草中关于“紫参”一名的记载比较混乱,别称和俗名较多,可能导致拳参的基原复杂,不少地区存在药材混淆出售情况,直接影响临床应用效果。此前,各学者考证观点不尽相同,拳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3],或仅追溯到宋代《本草图经》[2]。经本草考证,汉至唐朝时期,相关记载简略,基原难以准确判断;直至宋明时期,拳参基原逐渐可明确为蓼科拳参;清朝时期未见“拳参”记载,可能混为“紫参”,民国时期再次重现拳参。因此,确认历代本草中记载的“拳参”和部分本草记载的“紫参”基原是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bistortaL.的根茎。拳参可能以“紫参”别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拳参”正名始载于《本草图经》,《新修本草》收载的“紫参”可能实为蓼科拳参。同时,根据道地性考证,推崇山东为拳参的重要道地产地。课题组在基地考察中还发现,山东莒县有农户成功将拳参转家种栽培,打破了拳参家种栽培不可行这一说法。拳参的现代临床用药多用于呼吸系统,其次为消化道及代谢。这与拳参的清热解毒、止泻治痢等药性功效密不可分。目前市场流通拳参依赖野生,资源濒危匮乏,为保障其资源可持续利用,呼吁进行科学种植探索,实现拳参的规范化种植[38]。此外,拳参目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提取物的浅显体外活性考察,应深入系统进行药理学研究,以期为合理充分利用拳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草图本草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SolidWorks二维草图的绘制经验与技巧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画好草图,寻找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