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2022-12-05 13:57白振玉
山西青年 2022年22期
关键词:职业大学生能力

白振玉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大学生在高校读书期间对未来毕业之后的职业发展进行相应的计划。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要针对自身的经济实力、兴趣爱好和个性等做出综合参考。一旦明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完善自己,便于将来走入社会以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有助于自己未来在职场的发展。当前受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的招聘需求放缓,而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不断增长,导致大学生的求职压力较大。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076万,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在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下,各类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量的增长低于大学生数量的增长。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学校既有职责也有义务协助大学生尽快开展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高校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引导有能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来带动就业,这样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目标一致性,都是为了大学生的就业,但是二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有侧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人的时间能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同时学习多种技能,可能会“学而不精”“多而不专”,所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变得格外关键。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同样说明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能更好地认清自己的能力,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加快融入社会的脚步。同时,大学生通过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充分的了解自身学习的薄弱点,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各项技能,对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

(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我国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创新活动的开展,2021年9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发布,该报告指出我国2021年创新指数在世界排名第12位,比2020年上升2位[2]。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有潜力和最有创新力的人群,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美团CEO王兴、聚美优品CEO陈欧都是大学生创业者,最后经过发展成为行业翘楚,解决了后来众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创新创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创新创业培训还需多主体参与、多方面配合,例如大企业可以向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资源;政府部门可以为高等学校和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而高校则不仅承担了大学生和中小企业之间的连接功能,而且还传授了他们相应的创新技能。学生通过在高校学习,可以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之应用于高校所举办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之中。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来综合评价自身的能力,根据自己的性格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谋划,积极融入社会。为了落实政府的各项创新创业政策,高校领导开始积极在校内开设科技创业活动,并且聘请优秀创业导师随时解惑,加大对优秀项目的资本扶持,帮助学生少走弯路。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缺少规划意识

一部分大学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于社会职位需求的认知还停留在以前,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毕业以后非常容易找到高薪工作,一味在象牙塔中学习生活,根本没有随时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缺乏对未来的规划意识,对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缺少认同感[3]。大学生在漫无目的的前提下学习,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职业规划能力较低。很多大学生对未来就业都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或者“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自以为做好了充分的就业准备,但是到了实际工作岗位却无法胜任。更有甚者,大学毕业后不工作,直接在家啃老,对人生和职业都毫无规划。

(二)缺少具备实战经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

如今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学历均在硕士以上,在科研水平上十分优秀,但是却不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经验。例如,多数大学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课程归为选修课,由各学院的辅导员老师担任,或是刚入校的讲师,这些老师本身就不具备创业的经验,也没有接受过专业人士的培训,只能给予学生一些理论上的基础知识,学生无法锻炼创业的技能,降低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课程的兴趣。而且虽然部分学校外聘的教师具有企业创新实战经验,但是由于企业家本身的行程安排紧凑,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导致他们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时间短,难以见到显著的成效。

(三)职业生涯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尽管开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对在校生开展有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辅导,但普遍忽略了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形式简单枯燥,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课程可持续性不强。学生仅仅掌握了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对他们今后就业和未来的成长并不能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而且大多知识都脱离实践应用,以至于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另外,由于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也造成了学生对这两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的能力提升。

(四)缺少家庭支持

大学生们步入高校时,和父母的接触变少,父母对大学生的干涉也较少。大部分父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很多人还是想着通过亲戚找关系,通过朋友找路子的方法来帮助子女解决就业问题。家庭教育意识的落后导致了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无关紧要,他们毕业后靠着父母的关系来找工作,而不是切实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后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五)缺少创业积极性

通过研究调查发现,仅有较少一部分的学生准备进行创业,其他不打算创业的学生将《创新创业》课程当作没有意义的学分课,也不刻意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虽然大部分学校已经将就业创业课程加入了主修课程中,但是以目前的形势来看,部分大学生在完成课程任务之后,就对课堂学习产生了懈怠、厌烦的心态,并且由于大学校园对课堂管理并不是很严格,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线上课程的开展,所以学生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放松,对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等课程的选择也不够主动。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不使大学生出现“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大学生就必须努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防止自己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从目前的社会实际来看,人才的综合素质评定已经不仅仅指个人的专业能力,交往能力、心理抗压能力、自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是职场评价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大学生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对职场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宏观经济学等不同专业的学科都需要了解,因为科学知识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生需要多读书,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

(二)改善教育环境

学校想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首要任务是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目前来看,高等院校的教育环境无论是从教学设备、教师资源,还是教学理念的建设上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各大高校专门制定了符合大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满足大学生对教育环境的需求,学校改变了教育投入的比重,增加了在教育环境方面的专项资金,力求打造优质的教育环境。同时,各大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技术便利,专门建设了互联网教育平台。为了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高校选择了热门的互联网交互软件作为传递信息的平台,使用流行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今,各高校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已不仅仅是为了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认清自我,完善自我。

(三)改善教育方式

在互联网信息井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了。在创新的技术条件下,大学生所要求的是更加不受时空约束的就业指导教育。高校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主动建立大学生创新平台服务中心。首先,学校需要改变传递消息的手段,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将信息资讯传递到大学生的手机上,通过微信、微博、QQ等教育方式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借此大学生也可以避免参加枯燥无味的校外企业宣讲会。其次,学校需要掌握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向学生传递信息,及时地在移动软件上更新就业与创新创业的信息,大学生创新平台服务中心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让大学生了解目前的社会形势,及时与大学生沟通,了解大学生的需求,确保在校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同时,大学生创新平台服务中心,也可以进一步根据大学生的特征,利用移动终端的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传递讯息,而学生服务中心同时也要建立反馈信息机制,知道大学生在毕业时的需求,并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四)设立成功者创业经验分享课

过去几年,国家开始大力扶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并且在各高校内推行政策,鼓励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但是课程中的内容大部分是理论基础知识,对于大学生实操并没有太大的帮助。针对这一问题,高校需要积极响应号召,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学历的束缚,通过引入杰出的企业家和指导老师,来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可以主动组建一支成功创业者教师队伍,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引导大部分教师投身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加快课程的规划设置、制定出规范的教材和科学的指导模式。同时,高校必须制定教师培养规划,明确这部分教师的职业晋升路径,出台相应的机制(如:绩效考核体制、激励体系、人才引进机制等),以留住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切实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五)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在校外,学校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并按照国家学科建设要求,明确大学生在校阶段要完成的科技创业实验学分;推送大学生到知名企业中进行创新创业实验活动,并实行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的跟班指导制度,随时解决大学生的疑难问题。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不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理论水平,而且还可以更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从而实现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身份转变,增强职业认同感。同时,企业还能够借此机会充分地了解大学,从而实现双向选择。在校内,高校可以开设创业产业园区,加大学校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校内产业园区的创业项目中;推动导师和教授对大学生的帮助,增加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信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论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高等学校学生就业问题已变成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课题。2022年3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创业政策,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需要重点培训,不管是从就业方面或是从创新方面来看,大学生除了要从根本上提升自我职业能力外,还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陷,先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后,再针对性地提升职业素质。总之,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完善自身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更好地融入到职场中去。

猜你喜欢
职业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我爱的职业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