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温度”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2022-12-05 22:28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施丹瑾
天津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平行线教材情感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施丹瑾

在教学中,感情目标是建立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之上的升华,更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将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最大目标,从而忽略了教学本该拥有的温度。教育本不应当是冰冷的,教师不是教书的机器,学生也不是考试的机器,师生双方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在教学中理应注重温情的传递与情感的互动。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教师不应当是一个高高在上、令学生畏惧的角色,而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统筹课堂规划,成为学生心中的好朋友。本文将以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深入探究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有温度”的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打造“民主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曾几何时,本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的课堂变成了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又不知从何时开始,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偌大的教室里只有教师讲课的声音在回荡,坐在讲台下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有些学生甚至不敢抬头。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本该充满活力、好奇与探索欲望的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沉默不语?究其根本,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学生感受不到民主,自然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更不可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然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如果学生的学习不主动,那么即使“填鸭式”教育做得再好,也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甚至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之一。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打造一个民主的课堂,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感觉到安全、舒心,同时能放能收,而过于严肃的课堂氛围则容易导致学生紧张、压抑甚至于“度日如年”。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为了“震慑”学生,一上课就板着一张脸,声音语调死气沉沉,学生打个哈欠都有可能招致一顿责备,坐在讲台底下的学生全部都谨小慎微,生怕自己的疏忽会招来教师的训责。这样的课堂就好像是“一潭死水”,班里的学生看上去都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然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课堂吸收率并不高,过于严格的课堂氛围容易导致学生将一部分注意力集中于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担心教师生气,处处观察教师的情绪,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同时,过于威严的教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此不敢请教师为自己答疑解惑,有疑问憋在心里,周而复始,致使疑问像一座大山压在学生的心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唱白脸”,而应当做到宽严有度,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出发,调整自己在教学之中的言行举止。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板着一张脸”,而应当保持亲切的微笑。当讲台下学生窃窃私语或者搞小动作时,教师也不要立刻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出言训责,而应当走到学生的桌子前轻轻敲敲桌子,或者用眼神提醒,既不会轻纵学生,又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肢体动作,通过点头微笑和夸赞给予学生自信心。只有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舒适,教师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学生才有可能愿意在课上畅所欲言,信任教师、爱戴教师。

其次,教师应当在教学之中适当“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讲完一堂新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次“小小老师”,概括一下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与易错点。这种大胆创新的教学模式顺应了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满足了学生渴望自我表现的心理,让学生体验到了被认可的自豪感,使学生在愉快、积极的情绪中巩固新知识,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即时获得来自学生的学习反馈,清楚明确地掌握学生眼中的易错点与难点,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重点。

想要提升数学课堂的“温度”,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参与,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打造一个“民主的课堂”,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动力。

二、灵活创设联系生活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教师眼中,明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数学概念,可是到了学生面前,却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是学生的思维存在偏差,还是教师的教学出了问题?都不是,而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匹配。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教材中的数学概念逐步加深,比起低年级阶段,需要更强的理解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将抽象的文字描述具象化,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起思维的桥梁,形象生动地向学生讲解抽象难懂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而有些学生对于这一概念理解不清,难以在脑海中构想“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因此,教师与其让学生和文字概念“死磕到底”,倒不如运用生活中的“平行线”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讲解完成“平行线”这一概念后,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平行线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黑板的左右两边,火车的两条轨道都是平行线,那么大家想一想,生活中的平行线还有哪些呢?”我的示范帮助学生将文字概念与生活实践充分结合,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更深刻、生动地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集思广益,很快列举了生活中的平行线——“马路上的斑马线是平行线!”“书本相对应的两边也是平行线!”随着学生的举例越来越多,对平行线的理解也逐步加深。

构建“有温度”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站在学生情感发展的立场上创设课堂氛围,选择科学且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透彻,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学得“有热情”

“一看见数学书我就头疼,全是冷冰冰的数字,算错一道题就会被爸妈和老师责备。”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如是说。实际上,教材并不是“冰冷无情”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三维目标体系,在课本之中注入了充足的情感因素,然而,许多教师都会在教学中将这些“情感因素”忽视掉,致使数学课本成了一本冷冰冰的工具书,让学生又厌又怕。新时代的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新时代的教材也是有温度的教材,因此,想要让学生爱上一门学科,就要让学生先爱上这门学科的课本,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热情。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利用教材,而且要深入研究挖掘教材之中的情感因素,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且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一些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夯实重点,会在单元格纸上定点让学生进行大量练习,然而这种练习方式枯燥空洞,缺乏情感因素,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在自己的什么方向,学生必然会保持强烈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综上所述,站在儿童的视角审视教学模式,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打造一个充满温情与温度的课堂是数学教学势在必行的大趋势。作为教师,应当深入实践中,从儿童身心的发展情况出发,树立创新理念,采取科学的教育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猜你喜欢
平行线教材情感
《相交线与平行线》巩固练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平行线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