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传播视角下镇江红色文化符号传播路径创新研究

2022-12-06 20:39李莎孟翔朱其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镇江符号红色

李莎,孟翔,朱其林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时代符号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起到精神引领作用[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2]。因此,利用影像传播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镇江红色文化需紧跟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大胆运用新内容、新技术、新模式,创新镇江红色文化符号影像表达,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以此实现大众对镇江红色文化的理解、认同与传承。

1 镇江红色文化符号内涵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代遗存底蕴厚重,民俗风情多姿多彩。镇江还是红色之城,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镇江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1938年夏,陈毅、粟裕等同志率领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与其他五地一同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烽火硝烟中积淀的铁军精神,是镇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竭的力量源泉。茅山、新四军、铁军精神等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符号。国内学者赵毅衡认为“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3]。符号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信息的载体。该文红色文化符号特指承载红色精神内核,带有一定隐喻象征的视觉符号。红色文化符号作为红色文化内涵的形式载体,具体包括物态和非物态两个方面。

镇江具有相当丰富的物态红色文化符号。全市拥有革命纪念设施、遗址40 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 余家。在游览中将人们带入历史情境,体会红色精神彰显的理想信念与坚韧顽强。新四军忠诚爱国、忠贞为民、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铁军精神是镇江重要的非物态红色文化符号。红色文化符号常以不同艺术形式应用在红色文化网站、革命遗址、文旅周边等情境中。如经过设计创新的新四军的形象、“N4A”臂章等符号,以记事本、明信片、徽章等红色旅游产品为载体,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帮助大众了解红色文化的相关内涵。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红色文化符号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内涵和表现形态[4]。

2 镇江红色文化符号影像传播现状及问题

镇江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创建“传承红色文化、畅游最美镇江”服务品牌。镇江日报社金山网承办“网游红色镇江”,以全景VR 方式展示基地展馆面貌。综合老电影、典型人物、视频报道等影像符号,虽已具有系统化构建镇江红色文化符号意识,但整体数量较少,内容缺乏多样性、时代性,甚至部分影像出现无法观看的情况。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19年开始启动“传承红色文化、畅游最美镇江”微视频大赛,征集彰显镇江红色文化,具有较强艺术性、观赏性和突出时代性的影像作品。获奖作品通过抖音、镇江文广旅局官方微信等媒体平台集中展示,以此提升镇江红色文化符号的传播效果。美国学者杜威指出:“意义通过交流而产生。”[5]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传承和发展镇江红色文化符号。

近些年,镇江聚焦遗存保护、研究阐释、宣传教育、文旅融合,建立以茅山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精品和红色教育线路,普及红色教育;大力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学习亚夫精神”等活动,让受众在体验式、浸润式教育中感悟初心使命、接受思想洗礼,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地研学的传播方式的受众主要为党员、企事业单位或者中小学等团体,存在受众范围面较窄的问题。当前,青年群体成为消费主要人群,主导消费方向和大众审美观念。红色文化符号影像传播作为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虽然目前已受到较多的关注,但仍存在红色文化严肃的政治属性同青年群体追求轻松愉悦的文化之间的矛盾。

目前,镇江红色文化在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影像作品都较为有限。学术领域主要对新四军铁军精神进行研讨,研究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的价值等。2020年出版的《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系统研究梳理和展现了镇江地域文化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对镇江红色文化符号的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镇江红色文化符号在影像传播中大多为个人作品,如剪纸作品《中国梦》、杭天奇的微视频作品《新四军抗敌总会纪念馆》、抖音@ 老黄画画的微视频《传承红色文化,畅游最美镇江》等。影像传播中高品质、系列作品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影像符号体系,很难达到有效深度传播。

3 镇江红色文化符号影像传播创新路径

当镇江红色文化符号以影像为传播载体时,不仅具有时代红色精神内核,也有了影视的艺术、科技、大众传播和文化产业属性。影像符号意识形态应具有正面引导作用,在题材与故事的选择上应突出体现红色文化的时代性、地域文化差异性,还要兼顾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样性、整体性,创作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的红色文化影像符号,从而使镇江红色文化符号被更多的受众接受。

3.1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镇江红色文化符号数字化视听体系

镇江丰富的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符号创作的源泉和基因。没有局限于红色文化本身形式载体,还有从时代精神、区域文化等方面中搜集并提炼的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如“亚夫精神”、锅盖面等。影像作品中,鲜明的视觉符号、色彩、符号意义等仍是设计创新的重点。根据受众审美需求、艺术风格等立体化构建以“人、物、事、魂”为主要类别的镇江红色文化符号数字化视听体系。红色文化中的文字史料、图片、声音、影像资料及创作出的数字化符号都可纳入其中。

镇江红色文化符号中的代表人物有智深勇沉的粟裕将军、重道亲师的陈毅元帅等。符号的文化信息传达中最为重要的是精神属性的传达,需从人物的造型、语言、动态及剧情的走向塑造出来。数字化人物设定通常包括角色身份、性格设定、角色造型、色彩设定图、转面图、表情图、常见动作图等,以满足影视作品中视觉真实性需求。我们可依据此创作规律创作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如号召群众出粮出力支援前线的地方名流朱履先,不畏生死、治病救人的高级医师崔义田等。

镇江红色文化符号数字化视听体系还包括电影道具、场景、事件。道具设定会使人物形象塑造变得更加丰富、立体,如人物使用的刀剑、枪械等兵器。场景设定还需依据史实资料进行创作,如丹阳游击队纵队番号旧址位于丹阳市访仙桥裴家祠堂,可实地考察或者根据图片资料进行艺术化创作以保证红色文化符号的严谨性及真实性。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也体现在一次次与敌军浴血奋战中。红色故事有黄桥战役、贺甲战斗、郭村保卫战中郑少仪夜送情报等,重大历史事件整合串联在一起,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向人们展示镇江革命史中重要的历史印记和地理坐标,从而加深印象,进行更有效的红色文化传播。

3.2 利用先进数字技术,丰富镇江红色文化符号表现形式

麦克卢汉认为,“快速发展的媒介使人们的交往方式及人的文化形态产生了重大变化”[6]。随着媒体融合发展,出现了如微电影、短视频、网络剧等新媒体形式,承担着信息载体和传播媒介双重功能。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为红色文化影像符号提供更多艺术表现形式。如2017年面对青少年推出红色文化启蒙教育动画系列片《红游记》,以动漫形式展现革命时期发生在瑞金的经典故事。随着手机端视频剪辑APP 的出现,如剪映、小影等,非专业人士也都可轻松创作短视频,为大众参与红色文化符号影像创作、互动提供技术条件。

推进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相融合,还有H5 动画、虚拟仿真动画、交互式场景漫游动画、动漫游戏、短视频、动画短片、表情包、动漫周边等丰富多样的形式。2019年江苏省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烽火记忆——红色主题教育与展示交互综合设计》在丰富的红色文化文献研究基础上,对镇江市京口美术馆所在地块进行更新改造设计,将其改造为“烽火记忆·红色主题”的展馆,通过公共环境设计、人体工程学、视觉符号、视听语言及交互等数字技术的综合运用,打造了一座具有感染力、沉浸感的虚拟红色文化抗战主题展馆。作品于移动端展示,以展示新四军抗战场面的H5 动画作为开场,运用全景实现虚拟VR技术展示场馆,在漫游中观赏老兵物件等文物,体验身临其境的主观视角,点击老兵照片播放老兵采访视频、红色主题游戏等环节的交互设计大大提高受众参与度,加深红色文化感知。作品由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及视觉传达专业的同学共同合作完成。该次作品的创作经验也为创新镇江红色文化符号表现形式提供思路。

3.3 创新镇江当代红色故事影像表达,符合当代大众审美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众审美正在向着互动性、综合性以及娱乐性的方向转变。镇江当代红色故事主要以名人传记、新闻纪实、文化宣传等为内容,宣传说教意味较为浓厚,制作精度也有待提高,与大众审美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创新镇江当代红色故事应遵循影视艺术创作规律和方法,从当代大众审美出发,创新故事内容、影像叙事、表现形式等,让影像符号所蕴含的艺术价值能够对受众产生吸引力并引起共鸣。

红色故事多采用历史或现实题材。以红色历史文化符号作为故事内容,如“中华唱诗班”系列动画《夜思》展现中国著名外交官顾维钧的家国情怀,短片在哔哩哔哩上线16h 便突破了20 万人次观看量。作品注重真实情感和人物塑造,强化影像叙事,实现教育与艺术审美间的跨越与转化,最终将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传递给观众。红色故事还可以以展现当代红色精神内核作为故事内容,如抗疫故事、脱贫攻坚故事等。2020年4月,抗疫动画短片《最强医生》系列中以针筒、体温计为武器的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与病毒展开激烈的战斗,短片通过这种具有鲜明特征的影像符号表达对一线抗疫人员的敬意。作品引发网友热议,在部分视频网站播放量已超100 万次。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中的戈壁滩、西北方言、奋斗故事等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视听符号引发全网讨论,成为团结大众审美的经典之作。作品真实而生动地还原生活,让人们从立体的人物形象身上感受到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话语,用有温度的故事给予人们力量与信心。创新镇江当代红色文化故事,不仅使大众对红色文化产生认知,更重要的是对新时代红色精神内涵有所感悟,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其延续下来的中国精神。

红色故事还需重视影像叙事及表现形式。故事化叙事和合理的叙事结构使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能让受众迅速地进入审美情境。《夜思》中采用了插叙手法,过去与现在不同时空的转换使得故事生动再现。红色故事的表现形式不同,创作方式不同,给大众带来的审美体验也会有所区别。如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推出“5G 红色旅游示范区”,体验者通过VR 实景沉浸式参观,身临其境了解八一起义的历史背景、意义等。VR 技术改变了体验者的感官感受,这种知觉的转化意味着记忆构建中情绪、情感的增强,其持续作用也使受众对红色文化更具认同感。

3.4 大力拓展影像媒体传播途径,提升镇江红色文化符号影响力

影像传播多元性、互动性、高效性的特点已经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和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红色文化符号通过影像传播有着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利用新媒体传播特点与优势,以新四军革命纪念展馆、镇江博物馆等为主线,以镇江红色文化符号数字化视听体系为基础建立红色资源基地网络平台和数据库,拓展影像媒体传播途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模型等可借助音频讲解、VR 展现等先进手段进行展示,使大众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感受红色文化。内容可链接移动端社交媒体,通过互动加强对镇江红色文化符号的认同感。

平台还可结合镇江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组织专业团队创作高品质影像作品,以微电影、短视频、动漫、VR 等形式展现当代镇江红色系列故事,以精品引发大众互动,主动传播。系列作品要有计划投放,形成持续性。凝聚政府部门、专业团队、大众传播,多方合力,形成组织、生产、传播良性循环。镇江金山文化旅游节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红色之旅也可结合红色经典、时事政治、区域文化等创作影像作品,在网络媒体上进行多渠道的互动传播,增强信息传播实效性,扩大镇江红色文化传播范围,提升镇江红色文化符号影响力,可以更好地推动镇江红色文化符号“走出去”。

3.5 持续推进红色文化产业,打造特色镇江红色文化符号品牌

镇江红色文化产业要整合区域人文与自然资源,发掘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持续推进镇江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使红色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文化发展优势。一方面要加大红色文化产业建设,政府要在政策引导、融资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吸引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红色文化,大力开发红色文旅产业,组织红色文化影像创作大赛等活动,逐步积累红色文化符号。将红色文化符号融入生态休闲旅游中,使游客在游玩中体会镇江特有的红色文化符号[7]。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动漫形象讲述镇江红色故事,创作具有当今时代特征,反映镇江历史名城风貌、区域文化特征的系列精品影像作品。还可以将动漫广泛用于宣传、文创等周边产品设计中,使受众者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红色文化符号。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责任,也应重视地域红色文化符号的实践创新。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同时,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教育资源,为镇江红色文化符号品牌孵化奠定基础。

4 结语

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创新镇江红色文化符号内容;结合数字技术以影像形式讲好镇江当代红色故事;拓展影像传播途径,打造特色镇江红色文化符号品牌;多方凝聚合力,最大化发挥镇江红色文化符号的育人及精神引领功能,从而实现大众对镇江红色文化符号的理解、认同与传承。

猜你喜欢
镇江符号红色
红色是什么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学符号,比多少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名点“蟹黄三娇”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红色在哪里?
“+”“-”符号的由来
追忆红色浪漫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